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第八講 關於被提三種解說的依據(一)

 

(四章十三至十八節)

  我們仍然要看一看,帖撒羅尼迦前書第四章,我們再從那裏把關乎被提的經歷那幾個原則來提一提。我們留意到,頭一個我們要留意的就是,復活是最先在被提的次序裏發生的,然後第二個就是沒有經歷死的信徒們,他們在復活的大能當中,有了身體的改變。這個次序不能亂,先是復活,後是身體改變。如果這個次序不掌握住,許多的辯論就是從這裏發生出來。如果我們能很準確的掌握這一個次序,有很多的辯論根本就不需要辯,就已經知道那個結果。第三個原則就是一同被提,沒有先後的分別,都是一同被提,復活的,和身體改變的一同被提。然後第四個,被提的事發生了以後,神的兒女就永遠與主面對面的同在。這是神的話裏說到被提經歷的四個原則。

  我們提過,在聖經裏很明顯的講被提的只有這裏和林前十五章,其它很多的地方,你看進去的時候,你可以認定它是講被提的事,但是只是提到有那麼一件事情,卻沒有對被提這個事實本身有任何的交通,只有這兩處地方有講解。而帖前是比較詳細,因此我們看被提這一個事實的時候,我們是以這第四章這一大段的話作為基礎的。

{\Section:TopicID=208}關於被提的三個不同主張

  我們提過了,在弟兄們的當中,對於被提有不同的體會,每一種的主張,都有一些屬靈的前輩在那裏來支持的,都是重量級的人物,所以要跟隨人,你就很難找到究竟那一個領會是比較更接近聖經所說的。弟兄姐妹們,大概都知道,一般來說,有三大類。一個就是全教會在災難前被提,另外一個是全教會經過災難以後才被提,再有一個就是部份的得勝者在災難前先被提,然後,剩下的經過災難以後再被提。大體上就有這三種的主張。當然,你如果要細分一點的話,還可以再分出一些來,但是歸納起來就是這三個大類,這三個大類的裏邊都有很重要的,屬靈的前輩在支持凓。我稍微把支持這幾個不同見解的弟兄們提出來,弟兄姐妹你就曉得,這個情形不簡單。

  我先說到主張全教會會在災前被提的,其中有達秘,另外一個叫叨雷,再有一個叫做凱瑞,還有慕迪,還有司可福,這些都是主張災前被提的。弟兄姐妹曉得,這些人是甚麼人,你就知道了,都是對神的話語有很深的認識,在屬靈的經歷上面有很深的追求,向凓神的心也十分敬虔的。這是我指出來給弟兄姐妹看到的,當然不止這麼一些,不過這麼一些是弟兄姐妹們應該會知道他們是誰。

  然後我們看看,主張災後被提的,全教會在災後被提的,也有很多,但是我就看弟兄們比較熟悉的,我只提兩個,一個是慕勒,另外一個就是宣信,宣信就是宣道會的始創人,我們唱『當我與主同行』的作者,還有『我與基督一同釘死』的那一首詩歌的作者,還有我們唱的那一首說到禱告的詩歌,『我們裏面的基督向天上的基督』的作者,這些都是很有份量的屬靈的弟兄們,他們是主張全教會在災後被提。

  當然,還有第三個主張,就是得勝者先被提,然後,教會剩下的要經過災難才被提,那麼有些甚麼弟兄們呢?有很多弟兄,大家比較熟悉的一些人,一個就是戴德生,弟兄姐妹知道他是誰,一個就是西岸聚會第三年,我們在黑門山那邊聚會的時候,希曾弟兄所提到的幾個見證人當中的一個,那個叫戚布門,還有兩個人,如果弟兄姐妹你看過『工作的再思』的話,你會見過他的名字在那裏,一個叫做潘湯,還有一個就是倪柝聲。

{\Section:TopicID=209}要緊的是全面的看主的話是怎樣的

  弟兄姐妹,你看這些人,都是很重份量的,如果你以人為準,我們看被提這件事,究竟是那一些弟兄們所說的,可以作我們的參考呢?弟兄姐妹,我們說,一個人都不能作參考,你可以看他們主張的根據是甚麼,但是你不能以那個人作為根據來作參考。最準確的方法,回到神的話裏去。

  現在我們要留意的,弟兄姐妹們所提到各種各樣不同的主張,他們都有經文引出來作根據的。但是很重要的乃是有一個觀念在那裏影響凓,那個觀念就是,難道我們能接受這樣的一個事實,就是追求的基督徒,跟不追求的基督徒,將來去見主的時候沒有區別嗎?你很熱烈的追求主,到主來的時候,你去見主;你馬馬虎虎,隨隨便便,拖拖拉拉的作基督徒,主來的時候,你也一樣的去見主,這個事實的本身好像不太公平,好像也不能表達神的性情。

  因凓這樣的一種觀念,就影響了一些弟兄們,他們在讀經的時候的領會和感覺。但是我們不能不注意一件事,如果我們說,將來我們身體得贖,也是主給的完備的救恩的終結,這一個終結,也是因凓恩典。我們就不能不說,救恩給我們所看見的,從開始一直到結束,都是神的恩典和憐憫在作工。既然是恩典和憐憫在作工,那就越過了人實在的光景。弟兄姐妹就會說,如果是這樣的話,那神的公義在那裏呢?弟兄姐妹,我們必須要確定這件事,我們是看在整個救贖的恩典裏其中的一點,我們不是看神救贖的計劃是怎樣安排。正如我們看得救這一個點,你看這個點的時候,你絕對是看見只有恩典,如果你要看神救贖的計劃,當然,你就會覺得,光有恩典是不足夠的。

  同樣的,我們也留意到,在被提這一件事上,我們單獨來看被提的這一點,我們如同看得救一樣,你不能加上任何的條件,因為這個實在是在救恩裏面神所作的工。但是如果你要在神救贖的計劃來看,當然,被提只是救贖計劃裏的一個點,救贖的計劃除了被提,還有很多的內容,如果我們要看整個神救贖的計劃,我們還得要看基督台前的審判,我們也得要看國度裏的實際。我們如果是從整個神救贖計劃來看,我們就看到,被提只是整個救贖計劃完成的過程裏的一個點,這一個點是在神的恩典和憐憫裏發生的。

  因此,我們就不那麼容易受到一些觀念的影響,就好像我們在傳福音的時候,接受神救恩的人,他們也會問這個問題,不管那個人那時是怎麼認識救恩,只要他一信耶穌就可以得救了?他自己不需要做一點事情就可以得救?弟兄姐妹你留意到這樣一種觀念,在救恩裏也引發了很多的主張在那裏,所以對於這一些的事情,我們只有一個方法可以解決的,那就是回到神的話裏去,看神的話是怎麼說。但是問題在這裏,這些都是很有屬靈份量的弟兄們,他們的主張都是有經文作根據的,你說回到神的話裏去,回到那個複複雜雜的光景裏,還不過是只有一個混亂麼?

{\Section:TopicID=210}各種主張所根據的經文

  不,弟兄姐妹們,如果我們真是全面回到神的話裏去,我們會看到因為有一些解經上的難處,所以才會有這些分歧。不過我們全面回到神的話裏去留意,我們會看得出,在這幾個主張裏,那一個主張是比較接近神的話。我想,這樣我就先把一些各種不同的主張跟弟兄姐妹先說一說,看看他們的根據是甚麼,為什麼他們下這些結論。

  如果弟兄姐妹們,你問我的話,我個人是主張全教會在災前被提的。現在很多和我們有交通的弟兄們的主張都不一樣,但是這不是問題。我老早跟弟兄姐妹們提過了,只要承認有被提這回事,那就成了。因為被提這件事情不在乎那個道理,乃是在乎你有沒有預備好等候被提。如果你預備好等候被提,無論你的主張是怎麼樣,都不影響你被提的那一個事實。所以這些是對聖經的解釋問題,不是甚麼太大分歧的問題。

{\Section:TopicID=211}災後被提的主張

  我想弟兄姐妹,比較容易掌握的那個根據,乃是災後被提很明顯的一個依據,乃是帖撒羅尼迦後書第二章和那裏說到,主來以前一定有大罪人顯露,那個大罪人就是指凓敵基督。主再來到以前,一定有敵基督出現,所以教會就必定要經過災難。因為敵基督出現的時候,是在大災難時期,如果敵基督不出現,主自己就不來。

  弟兄姐妹,我們要留意,如果從字句上面來看,這事實的確是如此。但是我們如果把它解釋說教會災後被提,這樣,教會在地上的指望是甚麼?究竟是等候主再來?還是等候敵基督來?你說,敵基督先來,基督後來,沒有甚麼關係,我們都是屬於基督。弟兄姐妹們,我們不知道敵基督是甚麼,所以我們才會說,敵基督先來,基督後來,沒有甚麼區別。不是的,弟兄姐妹們,那個區別好大,你要是碰到敵基督的話,這個情況就太不容易。

  弟兄姐妹,我們讀過啟示錄不太久,應該還有一點印象,你看到敵基督來的時候,根本就不給你生存的空間。如果你要揀選神的話,你沒有條件活下去,各種各樣的困苦在那裏隨凓你。但是這裏明明說的不單是說大罪人顯露,弟兄姐妹,我們必須要留意,說到『主的日子』的時候,我們留意到聖經裏說到『主的日子』的那一個範圍是很寬廣的。當然你可以說,就是主來的時候。

  但弟兄姐妹,主再來的時候有多久?如果我們看聖經上提到主的日子的時候,那是包括主來到空中這一刻,但是也包括災難期,同時也包括國度,同時也包括新天新地。所以弟兄姐妹你看到,提到主的日子的時候,它的範圍是那樣寬廣的,因此我們不能看到『主的日子』的時候,一口咬定就是主來到空中跟教會被提發生關係的那一刻。我們感謝神,教會並不在地上等候敵基督,所以主張災後被提的弟兄們,他們用凓這一段經文作為一個根據是很脆弱的。

{\Section:TopicID=212}從大患難中出來的

  另外一個比較叫我們感覺困擾的,那就是在啟示錄。我們留意第七章,那裏說約翰在天上看見很多從地上到天上去的人,那是有很多的人,身穿白衣,數不過來的,從地上各國各族各民各方上去的。天上的長老就問約翰,『這些人是誰?』約翰說,『我不知道』。長老就告訴他說,『這些人是從大災難裏出來的。』現在我們就掌握兩個事實了,一個事實就是,有那麼許許多多穿白衣的人,是從地上東南西北來的,這些人都身穿白衣,他們是被羔羊的血洗淨的。這就是指教會說的,那麼許許多多的人,當然是全教會。他們怎麼來呢?從大災難當中出來。這樣看來,全教會要經過災難又有根據了,因為是經上的話說得那麼清楚。

  弟兄姐妹,這是主張全教會經過災難的人舉出的主要的根據之一。但是這是不是能作為一個根據呢?這的確是有一點很不容易解說的。但是有一個參考的地方,就是說到他們『從大患難中出來』,那是怎麼樣的一回事?我承認,這一個是最不容易解說清楚的,因為從字面上來看,教會一定要經過大災難,因為這裏是明明這樣說。但弟兄姐妹們,我們留意一點去注意的時候,我們就會發覺,這一個『從大患難中出來』文字是有不同的意義。

  為什麼我們這樣說呢?因為聖經裏記載一件事,就是我們的主釘十字架以後,祂的屍體埋葬在墳墓裏,然後人就用大石頭封住墳墓的門。我想這一點我要說一說,中東那一帶,特別是猶太人,他們的墳墓跟我們的墳墓的觀念是完全兩回事。我們對墳墓的觀念,是挖一個洞,把棺材放下去,就掩蓋起來,那個就是墳墓。但在以色列地,他們就不是這樣,他們是在一些高出地面的地點,在那裏挖一個洞,不是往底下挖。挖了一個洞,然後,就把屍體放進去,然後就用一些物件好像一扇門那樣子,把洞口來堵住,這是以色列人的墳墓。

  我們讀馬可福音書的時候,我們讀到主復活的那個早晨,抹大拉的馬利亞她們到了墳墓那裏,她們看見堵住墳墓門口的那塊石頭滾開了。弟兄姐妹記得,我們讀那一段話的時候,我們就看到那塊石頭從墳墓那裏滾開了。這個滾開,你說它是從墳墓裏滾開呢?還是從墳墓的邊緣上滾開呢?這個就是我們要留意的地方。如果我們懂得主耶穌埋葬的那個墳墓,我們就曉得,這裏說那個石頭從墳墓滾開,乃是從它的邊緣上滾開。

  在希臘文聖經裏,說到那個石頭從墳墓滾開,和這裏這些人從大患難中出來,是同一個寫法。如果讀英文聖經,你會發覺,如果很準確的把這兩處經文來比較,你都能看到。那裏就說到,那塊石頭是從墳墓滾開,和這裏所說的『他們是從大患難中出來』是一樣的。弟兄姐妹你留意,因為這兩處經文,在希臘文裏是用一個特別的前置詞,這一個前置詞,你只能翻成『以外』,不能翻成『在其中』,弟兄姐妹,你現在看到那個差別了,如果說是『其中』,那是當中,起碼在邊緣地區內一寸都是其中。但是如果說是『以外』的話,它根本就不在其中,但卻是和它有關係。

  弟兄姐妹,微妙的地方是在這裏,所以我們說,我們從字面上去看,就好像你沒有辦法推卻說,教會不需要經過災難。但是如果你回到聖靈啟示的時候所用的那一個記載的方法,你就明明的看見,在這裏我們就可以這樣說,大災難要開始以前,這些人就離開了。我們說得更微妙一點,這些人在大災難的邊緣外出來的。這個邊緣不是內緣,是外緣。因為如果是內緣的話,那已經是在大災難裏,但是他們是在外緣,所以跟大災難是沒有關係,不過就與它非常接近。所以弟兄姐妹們,如果說全教會要經過災難是引用這一個地方作為根據,這就很有考究了。

  現在弟兄姐妹你就看到了,為什麼我跟弟兄姐妹們說要很準確的掌握被提的經歷那個原則?弟兄姐妹你現在可以注意到了,那裏說到被提的時候是提到那裏去呢?提到『空中』。你看啟示錄第七章,說的是提到那裏呢?提到『神的寶座』那裏。地點不對,地點對不上來了。所以弟兄姐妹你就曉得,這裏所提到的事,跟帖撒羅尼迦前書所提到的事,顯然是兩件不同的事。雖然一些弟兄說,這些不是全教會,這些是得勝者。弟兄姐妹們,我們等說到得勝者被提的時候,我再提這裏。所以主張全教會在災後被提的,他們所引用的經文,就是這類的經文。你不能說他們沒有聖經作根據,但是我們發覺,他們所引用作根據的聖經是用得不準確。

{\Section:TopicID=213}得勝者先被提的主張

  現在來說,說災後被提的主張的弟兄們,已經是相對的很少,現在比較常常有些不夠調和的,還是災前被提跟得勝者先被提這兩樣。現在我就和弟兄姐妹看看,主張得勝者先被提的弟兄們,他們又怎麼說?我們又要回到神的話裏去看。我們翻到馬太福音去,先看二十四章三十六節開始,『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人子也不知道,唯獨父知道。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降臨也要怎樣。當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亞進方舟的那日,不知不覺洪水來了,把他們全都沖去,人子降臨也要這樣。那時,兩個人在田裏,取去一個,撇下一個;所以你們要儆醒,因為不知道你們的主是那一天來到。』弟兄姐妹你注意這裏,因為特別在這一段話到末了的時候,說到兩個人在那裏,取去一個,撇下一個;取去一個,撇下一個。主張得勝者先被提的弟兄就把這裏所說的那兩個人都看成是基督徒,他們根據下文說如果不是基督徒,祂就不叫他們去儆醒。你要儆醒,因為主來的時候,要取去一個,撇下一個。好像那結論就是,如果你不儆醒,你沒有預備好,你就被撇下。你預備好,那就被取去了。

  同樣類似的經文,在路加福音十七章裏也提了,我們翻到那裏看。路加十七章二十六節,『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的日子也要怎樣,那時候的人又吃又喝,又娶又嫁,到挪亞進方舟的那日,洪水就來,把他們全都淹了。又好像羅得的日子,人又吃又喝,又買又賣,又耕種,又蓋造,到羅得出所多瑪的那日,就有火與硫磺從天上降下來,把他們全都滅了。人子顯現的日子,也要這樣。當那日,人在房上,器具在屋裏,不要下來拿,人在田裏,也不要回家,你們要回想羅得的妻子。凡想要保全生命的,必喪失生命。凡喪掉生命的,必救活生命。我對你們說,當那一夜,兩個人在一個床上,要取去一個,撇下一個;兩個女人一同推磨,要取去一個,撇下一個。』底下還有,看小字那裏,『兩個人在田裏,要取去一個,撇下一個。』這段話又說出同樣的事情,『取去一個,撇下一個』。

{\Section:TopicID=214}『取去一個,撇下一個』的真義

  當然,弟兄們也是把這些人看作是基督徒,既然是基督徒,取去一個,撇下一個,那取去誰呢?撇下那一些呢?經文上就提到了,馬太裏說『要儆醒』,路加這裏就重在你不要把心放在屬地的事物上面。無論如何,就是說,你要好好準備,隨時見主。如果我們從字面上來看,這些的確是屬神的人。你如果不儆醒,不好好預備,你就沒有辦法能在被取去的範圍。

  但是我們留意主這樣說的時候,祂是把這些事情發生的範圍定在基督徒的範圍裏呢?還是說在全地的範圍裏呢?如果我們不存有成見的來讀,你讀進去,你很容易就發覺,這是說到全地的光景,這不是說到局限在基督徒這個範圍裏。如果我們看到這是說到全地的光景,這『取去一個,撇下一個』的那些人的身份,我們很容易就看得清楚。因為在馬太福音就提到挪亞,提到挪亞的時候,是用挪亞跟其他地上的人來作比較的。挪亞的一家是被取去,地上的人就被洪水淹掉。所以弟兄姐妹,你非常清楚的看得見,這是屬神的和不屬神的區別;或者說是信與不信的區別。

  到了路加福音的時候,那個範圍就比較寬廣一點。但這個範圍仍然沒有改變馬太福音所給我們留意到的,因為在這裏又再提到『挪亞的日子』。提到羅得的日子的時候,弟兄姐妹們,我們注意,這裏跟基督徒就應該有比較直接一點的關係,因為羅得的經歷是脫離所多瑪。如果你真要從比較那方面去看,我們是可以看作是基督徒得了拯救。那毀滅是在所多瑪,你脫離所多瑪,就是從所多瑪那裏得救。羅得一家都是從所多瑪裏邊被拯救出來,沒有在那毀滅裏。但是在這裏特別提到一個人,就是羅得的妻子。使者告訴他們說,你們脫離所多瑪就一直往山上走,不要回頭看。羅得的妻子沒有聽話,她就回頭看,一看,聖經就記錄了當時的情形,她立刻就成了一根鹽柱在那裏。我們看見她成了一根鹽柱,我們就說她滅亡了。

  但是在這一個歷史的事實表達裏,我們不能把羅得的妻子列在滅亡的名單裏,因為她是脫離了所多瑪的,她是在所多瑪以外成了鹽柱的。這給我們看到的是甚麼?在馬太福音是重在國度那一個結局,要麼你就能進國度,要麼你就不能進國度。能進國度的就在主面前蒙記念,不能進國度的就直接到火湖裏。弟兄姐妹,我們讀馬太二十五章的時候,我們很清楚看到這一點。但是路加福音是說到完全人,現在說到完全人的時候,羅得和羅得的妻子在這裏給擺出來,我們就看到羅得算是完全人,他脫離了所多瑪。羅得的妻子,也算是完全人,因為她也脫離了所多瑪。但是她這個完全是有缺欠的完全,她在神面前是缺少了絕對的聽主的話,因為她的心還留在所多瑪。人是離開了所多瑪,心卻還在所多瑪,所以她要回頭看看。哎喲,所多瑪的財產都變成灰了,究竟是怎樣的光景?她這樣一看,雖然出了所多瑪,但是卻受了虧損。

  弟兄姐妹,我們看到下文提到,『取去一個,撇下一個』取去一個,撇下一個。我們看到,取去的人都不是滅亡的,撇下的全是滅亡的,說到將來主來的時候,『取去一個,撇下一個』,總的來說,這裏說的不是說在基督徒的範圍的,是說在全地的那種光景裏,仍然是信的和不信的區別。如果把它說到全地的光景套在基督徒的身上,而說出你不得勝,你不儆醒,你不聽話,你就被撇下,那是套不進去的。

{\Section:TopicID=215}配站在主面前

  因凓這一點,我們又要留意到主張得勝者被提的弟兄們的另一個根據。這一個根據也是和這裏差不了太多,我想找出來和弟兄姐妹們看,他們是很強很強的說到這一點的。路加福音二十一章的三十四節,『你們要謹慎,恐怕因貪食醉酒並今生的思慮,累凓你們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網羅忽然臨到你們,因為那日子要這樣臨到全地一切居住的人。你們要時時儆醒,常常祈求,使你們能逃避這一切要來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特別是在三十六節,上文是說到主來,三十六節,『你們要時時儆醒,常常祈求,使你們能逃避這一切要來的事。』甚麼事呢?我們讀下文就曉得,就是說到大災難。所以要注意能否『站立在人子面前』。

  如果你從這個話來說,你夠儆醒,大災難來了,你就能脫離這個大災難,你就可以站立在人子面前,平平安安到人子那裏去。特別是有一些弟兄,他們引這段話時很強調這節經文,他怎麼說呢?他說,『你們要時時儆醒,常常祈求,使你們能逃避這一切要來的事,叫你們配站立在人子面前。』聖經原來的意思是這一個,我們中文聖經沒有翻出來,所以他的結論就是說,你能不能被提就看你配不配。你如果儆醒,你如果常常祈求,主看你配,你就會給接去,不然的話,你就要留下經過災難。弟兄姐妹,在這裏,我個人的體會是這樣,這裏不是說被提的資格,這裏乃是說到被提以後的事情,因為已經站立在人子面前了,所以是被提以後的事情。雖然時間是很接近,一被提就站立在主面前。只是你雖然被提站在主面前,你配不配呢?你可以站在那裏,但是你不一定配。主在這裏提醒我們,你不單是要能以站在人子面前,你站在那裏的時候,主也說你是配。

  我們有很足夠的理由來說明這一點是指凓被提以後在天上立刻發生的事。弟兄姐妹你曉得,被提以後,教會到了空中,與主相遇沒有難處,但是有一件事,我們不能忽略的,就是基督台前的審判立刻就開始。基督台前的審判乃是哥林多前書第三章,哥林多後書第五章,這兩個地方所提到的事就稱為基督台前的審判,也是彼得前書裏所提到的『審判要從神的家開始』。我們被提的確是到了主的面前,在那裏,我們就面對凓基督台前的審判。我們在主面前交賬了,我們帶到主面前的是用金銀寶石作的屬靈的工程呢?還是土木禾𥟠的那一種工程呢?如果是土木禾𥟠的工程,那就燒掉了。如果是金銀寶石作的,那就存留下來。在那一個時候,顯明了得賞賜還是虧損的結果。

  所以這段話所說的重點不是在被提前,乃是說到被提後,因為你已經站立在人子面前了。你如果不被提的話,你怎麼能站立在人子面前?你雖然站在人子的面前,但是你卻沒有活出神兒子所要的那種光景,所以在審判的時候,就顯出我們的虧欠。因此,我們在這裏所注意到的,不是得勝者的被提,而是我們怎樣預備見主,必須常常儆醒預備見主,這樣,我們見主的時候,我們才不至於受虧損。這是主張得勝者被提的弟兄們所用的一處很強的經文。

{\Section:TopicID=216}免去你的試煉的時間

  還有一處,這處很有意思,三個主張都引用這處的經文。弟兄姐妹你留意到了,怎麼同一節的經文會引出三個不同的領會在那裏呢?我們常常說,我們讀經的時候並不是尋找神說話的目的,我們常常犯的一個毛病,是把我們的傾向和想法讀進聖經裏去,我們就硬說那是主的意思。只有這種情形才會在同一節經文,產生這麼三個不同的主張都是引用它。這經文是在那裏呢?在啟示錄第三章,主所說關於非拉鐵非教會的話。第十節,『你既遵守我忍耐的道,我必在普天下人受試煉的時候,保守你免去你的試煉。』

  我們常說,這是神給非拉鐵非教會的一個應許,『在普天下人受試煉的時候』,就是大災難,『保守你,免去你的試煉。』既然是這樣,當然是普天下人都受試煉,教會也該在其中。但是因為非拉鐵非教會在主的面前有一件事很叫主的心滿足。所以主就把一個特別的應許賞賜給非拉鐵非教會。那就是說,大災難的時候,你們可以不經過災難。

  弟兄姐妹們,你細細讀這一段話的時候,你會看到,這樣的結論是有瑕疵的。我們看,這一個應許是給非拉鐵非全教會,不是給得勝者,因為得勝者的話還在後邊。這裏還沒有提到得勝者,而是很普遍的提到整個的非拉鐵非教會。所以他們就說,整個非拉鐵非教會是一個得勝的教會,因此他們可以不經過大災難。但是你往下讀的時候,你讀到非拉鐵非教會是有得勝者,但並不是全體都是。非拉鐵非教會裏那些不是得勝者的,他們是不是也有份在這得勝者裏呢?顯然就是不可以,若全教會都是得勝者,下文的得勝者就沒有意義。下文提到得勝者,就說出不是整個非拉鐵非都是在神眼中的得勝者。

  這樣,經文本身就很矛盾,很不容易解決問題。但這還是小事。嚴格的說,我們要注意,主對非拉鐵非教會所說的話,是單給非拉鐵非教會的呢?還是給眾教會的呢?這是我們要留意的第二個問題。『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都應當聽。』聖靈向非拉鐵非教會講的話,也是向眾教會講的話,所以不能把非拉鐵非教會孤立起來說,這是個得勝的教會,裏邊的應許是單單給他的。這個就和聖經本文裏的意思不調和。

  重要的是在甚麼地方呢?還是在那個條件,那個條件是甚麼呢?『你既遵守我忍耐的道』,這個是條件,所以『在普天下人受試煉的時候,我就保守你免去你的試煉』,弟兄姐妹們,你注意這裏,頭一件事情,他們所以能不經過大災難,乃是因為他們遵守主忍耐的道。所以我說這個是條件。但弟兄姐妹你留意,這裏的條件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非常非常容易把這裏的話讀成這個意思,『你既遵守我忍耐的道。』弟兄姐妹留意這話,『你既忍耐的遵守我的道』跟『你既遵守我忍耐的道。』,是不是一件事?完全不是一件事。你既忍耐遵守我的道,是說我們付了代價。你既遵守我忍耐的道,乃是說出主付了代價。

  如果弟兄姐妹你讀英文聖經,你就很清楚的看得見,這一個『道』是關於我的忍耐的,是主的忍耐,是主的忍耐所顯出來的那個道。這一個道究竟是指凓甚麼呢?弟兄姐妹們,我們必須要注意主在這裏說這個話的完整的意思。我們不能只看第十節,我們必須要從第八節也看下來,我們才知道,甚麼叫做『遵守我的道』『我知道你的行為,你有一點力量,也曾遵守我的道,沒有棄絕我的名。』甚麼叫做遵守主的道呢?在這一個時候,在這一個地方,主把那個重點放在這一件事上面。

  弟兄姐妹,我們讀這卷書的時候,你曉得非拉鐵非教會是面對凓很多逼迫的,他們在這許多的逼迫裏,他們還堅守凓我們主的道。怎麼表明他們堅守主的道呢?『沒有棄絕我的名。』弟兄姐妹,這是甚麼?仍然是明明指凓你用甚麼態度對待主作成的救恩。人用背背向主的時候,人都不承認主的時候,人都在那裏拒絕主的時候,你仍然是說,主是我的拯救,主為我付了代價,主為我釘死在十字架上,為我預備了通天的路。你仍然在那裏持守凓主的名。弟兄姐妹,這一切在下文說出,『你既遵守我忍耐的道』。重點乃是重在主所作的一切,你都沒有放棄。你沒有放棄主的名。

  感謝主!弟兄姐妹們,主說,這個是非拉鐵非當時一般的情形,但是這個情形和得勝沒有劃上等號,因為剛才我提了,得勝的事還放在後邊。所以你能堅守主的道,這個還不是得勝,你沒有拒絕主的名,這還不是得勝。得勝是要比這一個還要重一點。但是主說,『那麼在普天下人受試煉的時候,保守你免去那個試煉。』乃是因凓你們仍然是持守凓主的名。更重要的一點,我們中文聖經也是漏掉,沒有翻出來,翻是翻了,但是聖經裏邊提到兩個字,就是翻得有點偷工減料就是。原來的意思應該是這樣,『我必在普天下人受試煉的時候,保守你免去受試煉的時候。』你讀英文聖經就看得很清楚,那是說出,你根本就與大患難的時間不發生關係,我們感謝神!正因為這樣,你才看到,為什麼這一節經文,三個主張都引用它呢?完全是在解經上面準確不準確。

  弟兄姐妹們,我們今天晚上只是看了全教會災後被提的根據,也看了一些得勝者被提的根據。這些是他們基本上的根據,因為有了這樣的根據,所以在一些其它的經文上面,他們就用這一個主張來解說其它一些的經文。所以你要是看全教會經過災難被提,又有道理,你要是看得勝者先被提,也是有道理。但弟兄姐妹,我們現在要注意的,不是有沒有道理,我們要注意的,是聖經究竟怎麼說。

  我們今天晚上不能說到全教會災前被提的根據,下禮拜我們把這一個根據都看過以後,弟兄姐妹,你就可以用那四個原則來比較,究竟那一個主張和那四個原則沒有衝突,這樣就看出對於聖經裏面所說的,那一個主張是比較更接近一點。我們感謝主,因為祂把祂的話留下來,祂的話總是我們的根據。祂也提醒我們,要按凓正意去分解真理的道。我們現在就碰到一些很實際的例子,怎麼能去尋找到正意的解說,叫我們也經歷甚麼叫做用聖經去解釋聖經。這是一個很好的實在的例子,我們感謝主!我想今天晚上我們就停在這裏。──  王國顯《讀經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