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撒羅尼迦前書第五章
二.主來與信徒的準備(5:1-11)
上章講主再來的信息比較偏重安慰信徒。本章講主再來比較偏重勉勵信徒趕快做好準備,隨時迎見主。主來的日子既然像賊那樣,沒法預,我們就該隨時儆醒「把信和愛當作護心鏡遮胸,把得救的盼望當作頭盔戴上」(5:8),好叫我們不論醒著睡著都與主同活,隨時坦然見主。
1.主來的日子(5:1-3)
上文提到信徒被提,在空中與主相遇的事,對憂傷中的信徒不但是極大的安慰,也是令人響往的情景。不但當時的信徒,就是歷代以來的信徒,對於主什麼時候來提接教會,都非常關注。甚至有些人由於熱切的盼望而枉加推測,以玫誤入歧途。所以使徒針對當時信徒可能有的推想,特別提醒他們,主來的日子像賊一樣。信徒只能作準備,不能憑人意預測。
A.像夜間的賊來到(5:1-2)
1-2 「不用寫信給你們,因為你們自己明明曉得……」,可見保羅在帖撒羅尼迦時曾經對他們講過這方面的信息。但恐怕他們聽信別人的誤導,而對已知的真理發生搖動,所以再加提醒。有些真理然已經聽過或知道,但若還沒有堅固,仍會受誘惑。所以我們常常需要虛心地接受光照和自省。
「主的日子」與舊約中「耶和華的日子」或其他同類語,多半是指主再來時的那一段時間。從主降臨到空中,信徒被提,在空中與主相遇,到主從空中降到地上審判列國的一段時間,都可以算作主的日子。但本節的「主的日子」,不會是指主的審判列國方面,而是指主提接信徒方面,因為上文正討論復活與被提的題目,並且是為安慰勉勵信徒而講的。
「好像夜間的賊一樣」,新約聖經提到主來像賊般計有五次:太24:43(參路12:39-40);帖前5:2;彼後3:10;啟3:3;16:15。這五次提到主來像賊,給我們關於預備主來有五方面的提示:
1. 不要因今世的「平安穩妥」而懈於準備(帖前5:2-3)。
因為「人正說平安穩妥的時候,災禍忽然臨到……」。
2. 應趁主寬容人的時候悔改歸主(彼後3:9-10)。
主雖然「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但祂審判的日子也必像賊一樣來到。
3. 要儆醒遵守所領受的道,作個有名有實的基督徒。「……我知道你的行為,按名你是活的,其實是死的……若不儆醒,我必臨到你那如同賊一樣……」(啟3:1-3)。所謂儆醒,就是不作有名無實的信徒,而作個真信徒。
4. 要「看守衣服」──聖潔的行為(啟19:8)。
「看哪,我來像賊一樣;那儆醒,看守衣服,免得赤身而行,叫人見他羞恥的,有福了」(啟16:15)。有聖潔的生活行事,則不論主什麼時候來,都必不至羞愧。
5. 要有堅固的屬靈工程。
「家主若知道幾更天有賊來,就必儆醒,不容人挖透房屋,這是你們所知道的」(太24:43)。基督徒的生活和工作,就像建造屬靈的工程,要「堅固」經得起審判。
另一方面,使徒說「主的日子來到好像夜間的賊一樣」,這話只單單用來形容主來的時日是無法預測的,卻不是形容主的品德方面像賊。這比喻只取意「夜間的賊」來的時候難以預測,並且是在人們最容易沉睡的時候;主來的日子也是在罪惡深重,黑夜深沉的時候,是世人在靈魂的事上最容易沉睡的時候。但那正表示主來的時候快到了。
B.像產難忽然來到(5:3)
3 舊約聖經經常用婦人生產之苦難,象徵患難或災禍的來臨(參詩48:6;賽13:8;21:3;耶13:21;30:6;何13:13;彌4:10等)。
全節講論主的日子來到有兩點重心:
1. 主來時的災難是忽然來到的。「人正說平安穩妥的時候,災禍忽然臨到他們」,可見那日子的來到是出乎人的意料之外的。
2. 災難的來到是無可避免的,就像婦人懷胎,到了時候,必定生產。「他們絕不能逃脫」可見下半節的重點在說明災禍的無可逃避。
「人正說平安穩妥的時候」,「人」K.J.V.,
N.A.S.B.和R.V.都譯作they(即他們),R.S.V.卻譯作people。總之這「人」不是指少數的基督徒,而普遍的指一般世人。
本句似乎暗示,在主再來地上大災難發生之前,似乎有足以使人以為是和平的景況出現,以致人們自欺地以為已經平安穩妥了,但災禍卻忽然臨到他們。
啟示錄6章揭開第一印時,有騎白馬的假基督,他手拿著弓沒有箭,就得著冠冕(象徵勝利與成功);這也同樣暗示大災難開始時,似乎有一段由假基督利用武力的姿態和政治的手腕,卻不必實際戰爭,而成就了類似太平的景象,或造成一種叫人自欺地以為和平已經到臨的心情。豈知人正在自我陶醉,自我安慰的時候,神的審判就來到了。
注意第2節跟第3節之間的分別。第2節的「你們」是指信徒,主的再來對信徒來說該是美好的盼望;但那「日子」像賊一樣來到,信徒必須隨時準備自,己可以在復活被提的時候,沒有慚愧的見主。第3節的「人」指世人,是不屬信徒的「他們」,就是留在地上經過「災禍」的人們。主來的日子,對信徒是福分,因為那時他們要經歷救恩的末後部分,就是身體得贖。但對於不信主的人卻是災禍的開始,因為他們要面對空前絕後的大災難。既是這樣,信徒豈不是應該趁主還沒有來時,努力作工麼?
「產難」是否會臨到婦人?這問題全在於她曾否懷胎;如果懷了胎,「產難」就必然會臨到她,這是無容置辯的。世人是否要受神的審判,也只要看他是否犯過罪;如果犯過罪,就必然要受審判,這也是沒有討論餘地的。
懷胎的婦人如何到了產期就必然生產,犯罪的罪人也必如何到了日期便要受神的審判。聰明的婦人,不會因自己懷了胎而用理由辯護、用方法掩飾來避免產難的來臨;她必定趁早準備應付那必然來臨的「產難」。一個聰明的人也當這樣:不要再為自己所犯的罪辯護遮掩,不再用自的方法逃避神的審判,而要趁著神審判的日子沒到之前,趕快誠實悔改。
2.信徒的準備(5:4-11)
A.為什麼要儆醒準備(5:4-7)
因信徒是白晝之子(5:4-5)
4-5 這兩節指出信徒要儆醒準備的第一個理由,就是信徒跟世人有明顯的不同。世人是屬黑暗之子,但信徒卻不屬黑暗,而是光明之子、白晝之子。「你們卻不在黑暗裡」這句話表示:
1. 凡是真信徒都是不在黑暗裡的人。
2. 世人在神眼中都是屬黑暗的,因為他們不認識光明的神。主的日子來到對他們像「夜間」的賊那樣。
3. 「黑暗裡」跟上文2節的「夜間」互相影射,暗示基督的來臨對屬黑暗的人來說,正像「夜間」那麼悲觀和可怕。們將要困他們的罪進入永遠的黑夜裡。所以主來像夜間的賊,這對信徒來說,只是時間的不可預測,按實際卻是引進光明的白晝(羅13:12);但對不信人來說,卻是報應和審判的來臨。
「叫那日子臨到你們像賊一樣」──上文既說主來的日子像賊一樣,信怎麼能叫「那日子」不像賊一樣的臨到我們呢?就是本節首句所說「弟兄們,你們卻不在黑暗裡」。換句話說,我們只要在光明中,不作黑暗的事,作好了準備,那麼主來的日子雖然像賊一樣難,我們來說無論什麼時候來,都不會像賊來那樣可怕了。
本句的「像賊一樣」跟第2節的像賊,意義上各有所偏重。第2節的「賊」偏重賊來的時候的難以預測,本節則偏重在賊的時候所帶來的「災禍」的可怕。
「你們都是光明之子……」,既是明之子,就該生活得像光明之子,既不屬黑暗,就不該行在黑暗中,只要生活為人像「白晝之子」,就可以隨時迎見主的來臨了(參弗5:8-14)。
因信徒不該沉醉(5:6-7)
6-7 「不要睡覺,像別人一樣」,這「別人」就是上文第3節的「他們」,跟第4,5節那些屬黑暗的人。他們對神的旨意一無所知,對罪惡痛苦的結局和神的忿怒,像睡了的人那樣沒有感覺。
「睡」是完全放鬆,不加提防的意思,睡了的人對面臨的危險,敵人的加害,都不提防,放心地安息,毫無危險的感覺。
「睡」是懶惰的象徵,懶人多貪睡(箴26:13-14)。在屬靈的事上提不起勁的人也像懶人。
「睡」也是招致貧窮的原因(箴24:33-34)。不尋求神的事,因此世人的心靈常感覺虛空貧乏。
睡了的人最容易被魔鬼吞吃,是吼叫的獅子所要尋求的目標(彼前5:8)。
「醉」是貪愛世界,縱情逸樂的象徵。醉了的人失去了理性和意志力,更容易陷入罪惡的網羅。魔鬼藉著各種屬物質的誘惑,和罪中暫時的享樂,叫人在死亡的陷阱中陶醉。把可怕的罪惡,看成美夢的實現,對永死的危險完全木,對魔鬼的試探完全沒有反抗的能力。
「睡」與「醉」,都是「屬黑夜」、「屬幽暗」之人的生活情形。基督徒卻不要睡,也不要醉;因為基徒是「白晝之子」。在屬黑夜的人方面,睡與醉都是合理的享受:黑夜了,難道不能醉不能睡麼?但在屬白晝的人方面,睡與醉卻是絕不合理的:白日是應當儆醒工作的時候,怎能醉酒貪睡呢?所以,基督徒「不要睡覺,像別人一樣」。雖然在我們周圍有許多「別人」對於罪惡視同兒戲,順應黑暗的潮流而生活;但我們卻不能隨從他們的樣子,因我們雖然活在如黑夜的世代中,卻是屬白晝的人,應當趁著白日多作主工(參約9:4)。
「黑夜已深,白晝將近,我們就當脫去暗昧的行為,帶上光明的兵器。行事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晝。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蕩,不可爭競嫉妒」(羅13:12-13)。
B.怎樣準備主來(5:8-11)
配備信愛望(5:8-9)
8 「但……」,跟上文那些屬黑夜的人相反,信徒既屬乎白晝,所以不但不要醉不要睡,還要把自己用信望愛配備起來。
在本書第1章中,使徒論及信、愛、望是一種品德,使信徒甘心為主作工,為主勞苦,為主忍耐。在這,使徒論及信、愛、望是一種屬靈的兵器,可以保護信徒的「胸」與「頭」。在基督徒靈性經歷上,許多時候,我們爭戰的兵器不是聰明、手段或其,他而是屬靈的品德。
使徒在提醒信徒要儆醒等候主的時候,特別提醒他們要防守「胸」與「頭」。胸代表我們的心意,頭代表我們的思想。在這個時代中,信徒所遇到最厲害的爭戰,是心意和思想方面的爭戰。在教外有許多反對神的主義和學問,使我們對神的信念很容易發生搖動;在教內有各種令人驚奇的「不法的事」,使我們對神的愛心漸漸冷淡。信、愛、望是應付這些試探的兵器:「信」是在意念上堅定我們向神的心,「愛」是在情怠上堅定我們向神的心,「望」是在思想上使我們以天上的事為念。我們若要保守自己的心,就應當以「信和愛」為護心鏡,使我們揀選從神來的,拒絕從魔鬼來的。若要保護我們的思想不成為世界的俘虜,就要以得救的「盼望」為頭盔──常思念一切有關永世之應許和榮耀。
注意:聖經在這裡先提信和愛的護心鏡,後提盼望的頭盔。與林前13:13之次序略為不同。心意的堅定和揀選,是會影響我們的思想的。向神的心不堅定,我們的思想便很容易被這世界的思想所同;化向神的心意堅定,我們的思想便日漸被聖經的思想所同化而以天上的事為樂了!
保羅在弗6:14-18更詳細的講論信徒屬靈爭戰的全副軍裝,在弗6:17也提到「救恩的頭盔」。其中「救恩」與本節的「得救」英文聖經都譯作salvation。但本節加上「盼望」,「把得救的盼望當作頭盔」,強調將要來的救恩,就是指主再來時信徒身體的得贖救恩。
9 全節只是要指明神對我們的好意,不是討論神的豫定的問題。使徒在此把神向我們所存的一項美善心意說了出來,這美善的心意就是:我們的得救,不是出於神偶然的憐恤,像對路邊乞丐施捨那樣;我們的得救,是早在神計劃中的一件大事。神是專誠打發主耶穌來救我們,不是便地把我們救起來。
雖然接受神救恩的手續是十分輕省的,但神救恩的完成卻經過長期的計劃和繁重的準備,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纔成功。我們不可因這救恩是那麼容易就可得著的,便輕忽了神在祂永遠計劃中「豫定我們藉著我們主耶穌基督得救」的心意。這心意說明了神早在創世以前已經對我們存有一種美好的期望,而我們的得救,就是神經過長遠年代的等候纔得以實現的期望。所以,我們這些蒙恩得救的人,都應當因神這種心意受到祂愛的驅策而生活,絕不可使祂這種期望受到打擊或損害。因此我們不能「睡」,也不能「醉」;我們要用「信和愛」當作護心鏡遮胸,用「得救的盼望」當作頭盔戴上,等候基督的再臨。
與主同活(5:10)
10 魚與鳥不能同活,人與獸也不能同活,因為生命不相同。照樣,罪人與神也不能同活,因為人的生命與神的生命不同。但基督替我們死的結果,使我們因祂的死而得著神的生命,可以與祂同活,並且這正是祂替我們死的目的。
「同活」最表面的意思就是共同生活。與主同活,就是在我們一切生活行事上讓主與我們一同有份:我們的衣食、居住、行程、職業、前途和一切,都是祂與我共有的,我們應當在這一切事上與祂同心(腓2:5)、同行(約一1:7)、同在(太28:20);一切難題與祂商議,一切重擔與祂同擔,使祂在我們的生活中,確實地成為我們共同生活的密友。我們無論醒著睡著,都沒有撇開祂而單獨行事。這種生活就是主甘願為我們捨命而盼望我們能過的生活。注意,不但「醒著」,就是「睡著」也是與祂同活。
「祂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林後5:15)。
彼此勸慰建立(5:11)
11 「所以」接上文,既然神的好意是預定我們得救,不是預定我們滅亡,所以我們不要辜負神的好意;既然主耶穌替我們死,是要叫我們與祂同活,所以我們就該互相勸慰、彼此建立、天天為主而活。上節注重信徒個人為主而活,本節注重所有為主而活的人,應該彼此扶助,互相聯絡,把個人與主同活的人生觀,實際應用在教會的生活中,使教會成為一個活出基督的團體。
「彼此勸慰」,似乎指不要為上章所提到那些在主裡睡了的人憂傷,倒要彼此勸慰;但也同樣應用在信徒遇到類似的遭遇中,都要用主再來的盼望互相勸慰。
「互相建立」,使徒把基督徒屬靈生命和品性的培養看作一種屬靈「工程」,要互相用真道建立起來。每一項試探或挫折,每一項挑戰性的使命來到,都不會單單影響一個人,也必定影響別的信徒,因我們都是基督身上的肢體,不是單獨生存的個體,是息息相關的。所以我們都該趁機會互相建立,用真道彼此勸勉,叫眾人在屬靈的品格上更堅固,更有能力應付所要面對的問題。教會眾信徒屬靈的生命更堅強壯大之後,就可以應付各方面的挑戰,像屋建造得堅固牢靠,可以不怕「雨淋」,「水沖」,「風吹」各方面的打擊。
「建立」原文oikodomeite (oikodomeo{},在新約書信中共用過十一次。中文和合本的聖經,除了本節譯作「建立」之外,羅15:20;加2:18;彼前2:5譯作「建造」;林前8:1;10:23;14:4(二次);林前14:17譯作「造就」;林前8:10則譯作「放膽」;彼前2:7譯作「匠人」。按聖經的用法,這字比較偏重於指靈性品德方面的建立。
問題討論
在5:1-3中關於「主來的日子」有那些事是我們要特別儆醒的?
我們既是光明之子,與在黑暗中的人有什麼不同?
睡與醉的情形跟罪人的生活有什麼相似的地方?
按6-11節信徒該怎樣準備主的再來?
第五段
一般的勸勉(5:12-22)
一.對神僕(5:12-13)
負責牧養教會的人與信徒之間的關係是否良好,對於教會能否齊心努力興旺福意,有很大的關係。使徒在這兩節聖經中,對於主僕與信徒兩方面,各提及三種本份:
1.教會負責者對信徒的本份(5:12)
12 「勞苦」
表明教會的負責者應站在服事人的地位上殷勤作工。「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太20:26),這是主耶穌告訴我們的原則。這「勞苦」的意思,不只是勞力,也包括勞心。
「治理」
表明教會負責者應商當地運用主的權柄和恩賜管理教會,保守教會的聖潔,維持教會的秩序。治理是用權,卻不是弄權。主的僕人常是站在雙重的地位上:一方面是勞苦地服事人,另一方面又是「在主裡面治理」人;既卑亦尊,既小亦大。
「勸戒」
表明教會的負責者對信徒的過失負有勸導的責任,又要有忍耐的心。
2.信徒對教會負責者的本份(5:12-13)
12 敬重
「敬重那在你們中間勞苦的人」,「敬重」這字原文eidenai其字根oida是「知道」的意思。但這「知道」,在本節中含有體諒主僕的勞苦,了解他們為主作工的艱難之意。信徒切勿以為牧養教會的工作是很輕省的;若僅憑表面觀察而不實際了解傳道工作的困,難就會輕看傳道工作的價值,不敬重傳道人。結果,信徒不充分與傳道人合作,福音聖工必然難以積極地推動。
13 愛心
「又因他們所的工,用愛心格外尊重他們」。這意思就是:要因他們所作的是聖工,便本著主的愛格外尊重他們。在此「因他們所作的工」這句話所注重的是工作的種類,不是工作的大小。信徒對待主的僕人,不是因他們有轟轟烈烈的工作和名聲,或淵博的學問,纔尊重他們;乃是因他們是為事奉主而勞苦的,便應當用愛心格外尊重他們。本節也告訴我們誰值得我們敬重,不是有財有勢的人,是為主勞苦又有品德的人。
和睦
「也要彼此和睦」,不但因為彼此是弟兄姊妹,所以應當彼此和睦,也因為體諒主僕的勞苦,所以應當彼此和睦。信徒間彼此不和睦,傳道人便很難工作;所以「彼此和睦」也是善待主僕的一種方式。
二.對弟兄(5:14-15)
1.警戒不守規矩的人(5:14上)
14上 使徒時代的教會,顯然也有不「守規矩的人」。他們或因圖謀芋種自私的利益,或因無知與自大,在教會中生事擾亂,不順從真理,不遵守教會合理的安排。這些人需要及早予以警戒,否則信徒之間便會有不和睦的事發生。但誰負責警戒這些不守規矩的人?照理當然是由那些教會的負責者去警戒他們。但使徒在這裡卻普遍地對一般信徒說:「我們又勸弟兄們,要警戒不守規矩的人」,這「弟兄們」若跟上文第12節的「弟兄們」對照,就知道是指一般信徒。那麼使徒的意思是否要全教會的信徒都一同起來執行「警戒不守規矩的人」的工作?這不會是使徒的意思;但使徒卻要全體信徒明白,警戒「不守規矩的人」,不只是那些「在主裡面治理」者的責任,更是全體信徒共同的責任。當負責「治理」教會的人在警戒「不守規矩的人」之時,全體信徒有責任支持主的僕人,以保持教會的純淨。他們不應當袖手旁觀任讓那些「不守規矩的人」困擾主僕的工作,更不應當蔑視這種警戒的重要性。今日教會中那些「不守規矩的人」,正是利用大多數信徒這種消極和怕事的心理,在教會中滋生事端。教會的「門」既常是敞開的,若信徒對於「警戒不守規矩的人」毫無責任感,那麼教會中「有擾亂和各樣的壞事」(雅3:16)發生,將是難免的了!
2.勉勵灰心的人(5:14下)
14下 灰心的人灰心的原因雖不一樣,但灰心的結果必然相同:或自暴自棄,或怨天尤人。這些情形,是退後跌倒的預兆。所以不論因遭受挫折患難而灰心,或受人批評心靈受傷而灰心,對這樣的人都要勉勵他們。不要輕看灰心的人,要給他們新的盼望,挑旺他們的熱心,免得陷在魔鬼的網羅裡面。
「扶助軟弱的人」,把軟弱的人跟灰心的人炃開,因灰心的人未必原本就是軟弱,只不過在灰心的狀態中暫時軟弱;但軟弱的人卻是根本上就不夠強壯,未必是因灰心才軟弱。所以「軟弱的人」指那些在靈命上還幼弱的人,他們可能受不起太嚴厲的責備,或太高的要求,他們需要人的「扶助」。像幼嫩的枝條,要先扶著他漸漸長大,才能擔承重量。
神允許教會中的肢體有軟弱的,有剛強的,有富足的,有貧窮的,有靈成熟的,也有靈性幼稚的,為要叫我們互相勉勵,因為彼此都有需要別人的時候。
「也要向眾人忍耐」,「眾人」按上下文應該是指教會內的眾肢體,但也可能包括教外人。在教會裡面有各種不同的人,我們不該只限定向芋種人忍耐,應該學習向眾人忍耐。
3.不要以惡報惡,追求良善(5:15)
15
「無論是誰都不可以惡報惡」,不論是自認為靈性軟弱的初信者,或是自命為靈性高超的老信徒;不論是教會中最貧窮、最卑微的信徒,或是教會中最富有,捐獻最多,最有地位的信徒;也不論是生性溫柔沉靜的信徒或是生性暴燥急激的信徒……「無論是誰」,都沒有例外可以「以惡報惡」的。不論是「警戒」別人,或是自己受了「警戒」,都不可「以惡報惡」,而是要「追求良善」,以良善的動機和目的,接受真理的改正。
三.對自己(5:16-22)
1.要常常喜樂(5:16)
16 這並非說我們所遭遇的一切事都是可喜的。在我們人生的路途中,有些事的本身是令人喜樂的,但有好些事卻是令人憂愁和悲傷的。不過,雖然所臨到我們的事不一定都是喜樂的,甚至是憂愁的;但我們這個人卻要「常常喜樂」。如果我們必須要看臨到我們的事是否可喜纔喜樂,那我們必定不能常常喜樂,倒會常常憂愁了。但我們要因為在凡事上信靠那位拯救、看顧我們的主而喜樂──「因信祂就有說不出來、滿有榮光的大喜樂」(彼前1:8);這樣,我們的喜樂纔不至因環境的改變而失去。
「要常常喜樂」,這等於說要:常常把一切的憂慮卸給神(參彼前5:7)。腓4:6-7告訴我們:「應當一無罣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要常常喜樂」,等於說:要「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太6:34)。主給我們一天的恩典,總是夠擔當一天的難處的。但許多時候,我們把無數天的難處,都放在一天之中來擔當,當然會覺得擔當不起,滿心憂愁而沒有喜樂了。
「要常常喜樂」,也就是說要常以神為樂。馬利亞說:「我心尊主為大,我靈以神我的救主為樂」(路1:46-47),今世的一切事物,既變幻無常,我們若以今世的事物為樂,我們的喜樂也必變幻無常;但我們若以神和神的事為樂,就必能常常喜樂了。
2.不住的禱告(5:17)
17 這是我們能常常喜樂的重要原因。不住的禱告,就是不住地把我們的難處交託給神,又不住地從禱告中經歷神的作為;這樣,怎能不常常喜樂呢?
身體的呼吸是不停的,屬靈的呼吸──禱告──也應當是不停的。魔鬼不住地在試探我們,我們也必須不住地禱告。
不住禱告,實際上就是指我們在心意上不斷的仰賴神,不停地跟神聯繫。
「不住的禱告」,告訴我們基督徒的禱告是可以在任何場合中進行的。雖然我們不能在任何場合中都跪下或閉目禱告,但不用形式的,在心靈中的禱告,卻是可以不住進行的。這正是基督徒在各種物質生活的活動中,不住把我們的心思帶回神那裡,與神保持不斷的交通的方法。
本書的1:2-3保羅曾不住的記念帖撒羅尼迦信徒,又常常為他們感謝神,在此要叫他們效法保羅的榜樣。
3.凡事謝恩(5:18)
18 「要……凡事謝恩」,就等於是要凡事知足,凡事以神的安排為美,不論貧窮富足,順境逆境,都承認是出於神的恩典。約伯就是以這種態度來生活的,當一連串的災禍一時之間臨到他身上時,他就「伏在地上下拜,說: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伯1:20-21)。他承認自己一無所,有他受禍或受福都是應當的,神「賞賜」或「收取」也都是合理的。他稱讚神在他身上所作的都是美好的,這可說是感恩的最好例解。我們若真正承認自己本來就是一無所,有就必能為現今所僅有的任何一樣而感恩了。
許多時候,我們以為如果我們一直處在平安亨通的境遇,必定比較容易「凡事謝恩」。其實不然,因為我們對神恩典的感覺,是從各種不同境遇的比較中纔產生出來的,若我們一直在平安亨通的境遇中,可能更不會感恩。所以,神並沒有允許我們一直在順境之中,而允許我們各人都遭遇各種不同的苦境或順境,因為這已經是最容易激發我們感恩的環境了。如果我們不在不安定的環境中凡事謝恩,那麼在安定的環境中,必更不能凡事謝恩。
「凡事謝恩」既是神對我們所定的旨意,可見信徒該存著凡事謝恩的態度來生活,認定神叫萬事互相效力,都是要使愛祂的人得益處(羅8:28)。能抱定這種人生觀做人,是合乎神旨意的。
4.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5:19)
19 「銷滅」原文sbennute
(sbennumi),按Arndt & Gingrich新約希英字彙的解釋是指火的熄滅說的。這字全新約共用過八次,除了本節譯作「銷滅」之外,其餘七次都用在描寫火的熄滅。如:太12:20作「吹滅」(將殘的燈火祂不吹滅);太25:8作「滅」(我們的燈要滅了);可9:44作「滅」(入那不滅的火裡去);可9:46作「滅」(英文K.J.V.有「在那裡火是不滅的」一句。和合本與英文R.V.本沒有這句話);可9:48作「滅」(火是不滅的);弗6:16作「滅」(滅盡那惡者一切的箭);來11:34作「滅了」(滅了烈火的猛勢);所以本節譯作熄滅似更為適當,因為按sbennumi的原意和全新約的用法,是應當用在形容火的熄滅說的。使徒在這裡是把聖靈比作「火」(參徒2:3,五旨節時聖靈像火降下),在人心中感動燃燒,我們不要熄滅聖靈的火,倒要讓它燒旺。
我們怎會熄滅聖靈的火呢?犯罪,體貼體的私慾,不順從聖靈的感動,就會熄滅聖靈的火。反之,拒絕罪惡和肉體的私慾,體貼聖靈,隨從聖靈的感動行事,就是叫聖靈的「火」更加發旺了。
本句也可以應用在恩賜的運用上。按照聖靈的感動善用我們的恩賜,就挑旺裡面的火(提後1:6)。要是埋沒聖靈的恩賜,就是熄滅聖靈的火。
5.不要藐視先知的講論(5:20)
20 什麼是先知的講論?參林前14:3,24-31。
聖靈的感動和先知的講論是有很密切關係的。聖靈常藉先知的講論在我們心中引起感動,或加強已有的感動。所以銷滅聖靈感動的人,也必連帶著藐視先知的講論;反之,如果尊重先知的講論,就必能從他們的講論之中得著能力,以順從聖靈的感動。聖靈的感動是內心的工作,先知的講論是外面的勸導。基督徒是否常常銷滅聖靈的感動?可從他們對於神僕之講論的態度如何看出來。
藐視先知講論的原因之一是過於重視屬世學問。世界上「博學」的人並不多,神並不是只選召「博學」的人作傳道的工夫;但傳道人所要應付的聽眾,卻是包括各種各式的人。我們是否可以因為傳道人沒有我們所有的學識而輕看他們的講論?不但不可以,而且不公平;因為我們自己也不是對每一種學識都精通,我們也不過只在芋些方面的學識比較豐富而已。有些信徒對傳道人的講論,不是先留意他所講的是否神的道,而只注意他們有什麼銜頭,這實在是錯誤的。我們對於傳道人的講論,首先要留意的,是分辯他們的道是否神的真道,是否有生命的內俗,那才是最重要的。
藐視先知講論的另一原因是過於重看自己的屬靈經歷,因而不把別人所傳的信息放在眼內。我們應該常存柔和謙虛又沒有偏見的心,領受神藉祂僕人所傳的信息,不要只接受自己所佩服的人的教訓,因為神也能藉著我們看不起的人對我們說話。
6.擇善而固執(5:21-22)
21-22 「凡事察驗」,直接補充上句的不要藐視先知的講論,卻不是不要藐視假先知的講論,要慎思明辨(林前14:29)。不要囫圇吞棗,要辨別那些靈感是否出於神(約一4:1)。
當然這句話也可以應用在「凡事」上。「察驗」是運用心思智慧去觀察考驗的意思。信徒對於什麼是合神旨意的事,不要忽略運用神所已經賜給我們的智慧能力和真知識去分辨觀察(參弗5:10),不過,我們要存完全奉獻而更新的心思去察驗(參羅12:1-2註解)。
「善美的要持守,各樣的惡事要禁戒不作」,察驗是了明白的問題,知道分辨「善美」與「惡事」之後,就是運用心志的問題了。有些人陷在罪中,是因不會分辨「善美」與「惡事」,另有些人卻是沒有心要持守「善美」的事,只隨從私慾行惡。得勝的基督徒要:
A.運用奉獻了的心思察驗神的旨意。
B.運用奉獻了的心志揀選神的旨意。
第六段
結語(5:23-28)
一.
祝禱(5:23-24)
1.祝禱的內容(5:23)
23 本節可見:
神是賜平安的神
A.有神同在就有神所賜的平安(羅15:33)
B.同心和睦就有神所賜的平安(林後13:11)
C.遵行使徒的教訓就有神所賜的平安(腓4:9)
D.隨時隨事尊祂為主就有神所賜的平安(帖後3:16)
E.跟隨群羊的大牧人就有神所賜的平安(來13:20)
信徒全然成聖的工作是神「親自」成就的
「成聖」agiasai,是分別為聖而成聖的意思。英文標準譯本如K.J.V.,
N.A.S.B., R.S.V., R.V.都譯作sanctify。「全然成聖」包括下文的靈與魂與身子三方面,都是出於神的工作。
人分成靈魂體三部份
使徒很清楚地把人分作靈、魂、體三部份(參來4:12)。「靈」指人與神交往的部份,「魂」指人的心思悟性,「體」指血肉之軀。聖經把身體看作是神的器皿(林後4:7)。我們的心思、情感、意志和身體,都在基督的救贖之下得蒙潔淨,並蒙神所賜的聖靈而聖別歸神,成為聖潔,專間歸神使用。這三部份構成一個完整的人,與禽獸不同。靈魂體得蒙保守,就是上句全然成聖的意思,整個人都成聖。
信徒靈魂體得蒙保守,就可以在主耶穌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注意:這是保羅的祝禱,不是保羅所提的條件。深深明白神心意的保羅,並沒有把神這些美好的恩典當作條件向信徒提,出他只不過說明神要作在信徒身上的是什麼,使徒為他們所禱求的是什麼,在這祝禱的話中強烈的暗示,信徒在生活上該朝向什麼目標追求。
許多這類有關信徒應盡的責任,使徒只說明神所喜歡為信徒作的,然後任由蒙受恩典的人自己去領悟而遵行。在恩典下的基督徒,不應事事等待一種規例上的要求纔勉強去行。他們應當學習在凡事上察驗什麼是神「純全可喜悅的旨意」(參羅12:2),而自動去尋求作神喜悅的事。
2.祝禱的信心(5:24)
24 本節是使徒保羅的信心,相信神必會保守信徒在基督裡完全無可指摘。注意保羅的信心根據三項事實:
神的選召
「那召們的……」,神不是保守全世界的人,也不是保守假信徒,而只保守那些蒙祂選召的人。凡是接受祂的選召世界中出來的人「沒有一個滅亡的」(約17:12)。
神的信實
「那召你們的本是信實的」,神自己的信實,使保羅確信神要保守信徒,在祂裡面全然成聖,直到祂降臨的時候。不是信徒本身的行為成為他們的保證,是神的信實成為信徒的保證。信實的神既然承認基督的寶血有完全洗罪的功效,就必然看一切在基督裡的人是聖潔無疪的。
神的大能
「祂必成就這事」,神所要成就的,必然成就。神的大能和祂既定的救贖美旨,使保羅深信,靈與魂與身體得救的恩典,必定完全成就在信徒身上。
二.請求(5:25)
25 保羅在工作中請求各教會的信徒為他禱告(弗6:19-20;西4:3;帖後3:1)。這表示:
1.保羅並不輕看普通信徒的禱告,雖然他自己是大使徒,但他仍需要信徒的代禱。
2.保羅相信眾教會代禱的功效。在不可見的靈中,屬靈的爭戰從未停止。保羅知道他不能孤軍作戰,需要眾教會禱告的支持。
三.問安(5:26)
26
這一句中文新舊庫譯本作「請以聖潔的接吻禮問候眾位弟兄」。英文標準譯本如
K.J.V., R.S.V., N.A.S.B.都譯作Greet all the brethren with a
holy kiss意思跟新舊庫譯本相同。這樣本節可能是指保羅代人向信徒問安,或保羅請信徒彼此問安時,要用聖潔的吻。要用聖潔的吻,意思是不存邪念詭詐,要存心誠實真純。這句話也可以按屬靈的教訓領會,不要只在外表上跟弟兄親嘴問安,內心存詭計和私心。像猶大用親嘴的記號賣耶穌,那就不是聖潔的吻了。
四.囑咐(5:27)
27
保羅寫歌羅西書時,也曾這樣囑咐歌羅西教會(西4:16)。實際上當時教會常把使徒的書信公開宣讀。但本節特別註明「我指著主囑咐你們」,可見不但這書信內容出於主的啟示,要把書信念給眾信徒聽,也是主的旨意,是信徒所當聽從的。
五.祝福(5:28)
28
類似的祝詞常見於保羅書信的結語。不論使徒有什麼教訓或責備,總是為著要祝福,不是為著要咒詛。
問題討論
信徒要怎樣對待勞苦傳道的神僕?
信徒該怎樣對待不守規矩的人或別的眾信徒?
5:16-21提及信徒要怎樣過合神旨意的生活?留心比較其中幾個「要……不要」。
注意保羅為帖會信徒祝禱的話與別的教會的祝禱有什麼不同?―― 陳終道《新約書信讀經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