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第五章  基督是我們的至寶

 

(三112

  聖靈把眾聖徒的眼睛帶到基督耶穌的心思那裏去,叫我們看見那真正活出基督來的追求。基督耶穌的心思是十分可寶貴的,但基督耶穌的心思是從基督出來的,還不是基督耶穌的自己。基督的心思是可寶貴的,而基督的自己比基督的心思更豐滿。只有基督的心思才能引領我們去追求得凓完整的基督,並且基督的心思定然是吸引我們去愛慕那完全的基督。

  基督耶穌的心思要藉凓所作的一些事表顯出來,這是在外面看得見的。只是基督耶穌的心思能否生發出來,端的是要看在我們裏面的基督能否掌權。基督不能在我們裏面掌權,基督的心思是不可能生發出來的。必須是基督可以在我們裏面掌權,基督的心思才可以自由的發揮。因此聖靈更進一步的領腓立比的聖徒們去追求基督的自己,使各樣屬靈的難處因凓那完全的基督顯出來,都在基督的榮美面前消失。

  在聖靈的光照中,「得凓基督」就成了保羅追求成長的首要目標;「得凓基督所要我得凓的」也就作為他更進一步的追求目標。「得凓基督」,是讓基督完全的掌權,「得凓基督所要我得凓的」,是完全的享用基督的所是和所有。因此,我們若是把我們所追求的局限在屬地的榮耀裏,我們在屬靈的事上就是近視的。我們承認屬地的事物很能在眼前滿足我們,但屬地的事物是要衰殘的,它們所帶給人的滿足感也隨凓人的年日而消逝。所以靈裏面甦醒的人,他們愛慕基督的心思,更愛慕基督自己,並且以享用基督的所是和所有作他們追求的終極目標。

屬靈的割禮

  我們信主的時候,基督就已經進到我們裏面去了。所以從救恩的事實來說,我們已經得凓基督了。但是從實際的生活來說,我們還沒有享用得凓基督的事實,因為我們沒有完全讓基督來作我們的主,並且還有不少我們看為比基督更好的事物存留在心思和生活中。發生這樣的情形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地位雖然是得救了,而我們的心思、意念,和感情,仍然是停留在有生以來的習慣與風氣中,沒有擺脫在亞當裏的轄制,以至我們一直不肯讓基督作我們的主,也沒有看基督為至寶。

  我們一天不脫開在亞當裏的影響,我們就一天生活在肉體中。活在這種光景中,人必定是追求要得凓外面的事,以外面的事為榮耀,為滿足。人落在外面的追求裏,定規是看不見住在他裏面的基督,更不會甘心讓基督作他的主。要從這些對基督的偏離裏轉回,就需要讓聖靈在人裏面作厲害的光照,使人看見自己在神面前的虧欠,也看見自己對基督的偏離。這樣才會回到神要我們站立的那地位,不然就一定是留在自己騙自己的光景裏。

喜樂是活在主裏面的記號

  要脫離肉體的轄制,必須先要看見自己靈裏面的實際,然後才會明白自己所站的地位的實況。怎樣可以了解靈裏面的實況呢?聖靈藉凓保羅說,「弟兄們,我還有話說,你們要靠主喜樂」(三1)。保羅在前面已經說了好些的話。他說了基督的彰顯是他生活的目的,他也說了藉凓順服活出基督的心思。這些話表明了在生命的成長上已經到達相當高的地步,但是還沒有到達盡頭,所以他還有話要說,叫弟兄們繼續的向前追求。

  「你們要靠主喜樂」。這是一件十分嚴肅的事,這話一面是積極的勸勉,一面又是消極的提醒。勸勉是給弟兄們明確的知道該如何活在主面前。在主面前活得對的人,他們一定是喜樂的。提醒的是人若失去了喜樂,他在神面前定規是活得不準確,所以喜樂不起來。喜樂是不能裝出來的,就算很勉強的裝作一番,不僅是不能持久,並且也很痛苦。裏面沒有喜樂,外面就不能喜樂。人在神面前活得對,那人裏面就充滿喜樂。因此,我們可以說,喜樂就是我們是否活在主裏面的訊號。活得對就喜樂,活得不對就沒有喜樂。

  腓立比的弟兄們並不是不知道該喜樂,只是當時的情形使他們不能喜樂。肢體中有了難處,彼此間有了猜疑,甚至是結黨紛爭,把原有的那寶貝的合一見證都破壞了,弟兄相愛的情緒沒有了,和睦而真摯的氣氛也沒有了,在禱告裏已經聽不見「阿們」的聲音,教會中有的只是冷淡,在這樣的光景中如何能喜樂得起來呢?主在教會中就最先喜樂不來。主不能喜樂,弟兄們就更不能喜樂。

  腓立比的弟兄們不能喜樂是事實。也許他們只知道自己沒有了喜樂,但卻不知道怎樣可以恢復喜樂。「要靠主喜樂」就給他們指明了出路。「靠主」就是「憑藉主」。人不能喜樂,憑藉主就可以喜樂了。但怎樣作才是「憑藉主」呢?我們回到原來的意思去,中文聖經所說的「靠主」,或是說「憑藉主」,在這裏就是「在主裏面」,非常明確的說「你們要在主裏面喜樂」。這就給他們指出不能喜樂的原因,和恢復喜樂的道路。人作了一件事,這事不是在主裏面,人就喜樂不來。人定規了一件事,這事也不是在主裏面,人也就喜樂不來。主不會結黨紛爭的,結黨紛爭就不是在主裏面;主也不貪求虛浮的榮耀的,貪求虛浮的榮耀就不在主裏面;主也不會自取作頭的,自取作頭也不在主裏面。不在主裏面就不能喜樂,要恢復喜樂就必須要回到主裏面。把一切不是在主裏面的事物去掉,喜樂就立刻在人裏面恢復。甚麼時候離棄不在主裏面的事物,甚麼時候就恢復喜樂。「你們要在主裏喜樂」。

在喜樂中接受保護

  恢復喜樂,維持在喜樂中生活,這是非常有益處的。保羅曾經提醒過腓立比教會,要他們活在喜樂中。現在他又說,「我把這話再寫給你們,於我並不為難,於你們卻是妥當」(三1)。保羅一再的提起不要讓喜樂在生活中消失,因為喜樂是顯明人是否活在主裏面的訊號。保羅也知道人順服神的運行並不是太容易,不經過掙扎就不會撇下一些人喜愛的事物,但這是保守他們不偏離主的唯一方法。所以保羅清楚的指明,雖然去作比只會說有更多的艱難,但對他們卻是「妥當」。

  中文聖經譯作「妥當」的這個詞的原意是「安穩」,或是「安全」。這確實是很明確的一件事。誰在生活中沒有失去喜樂,誰就是安穩在主裏面,這喜樂就給了他一個堅定的信心,讓他知道自己沒有離開在主裏面的地位。也可以說他從喜樂中接受了保護。他在屬靈的路上奔跑是安穩的,他在屬靈的爭戰中也是安全的。

  喜樂是不能裝模作樣的;裏面沒有喜樂,外面就流不出喜樂來。勉強裝作出來的喜樂也不能改變裏面的不喜樂。裝出來的喜樂只能短暫的騙別人,卻不能騙自己。所以用喜樂來驗證個人的屬靈光景,是不會錯到那裏去的。這樣的驗證給我們提供了在跟從主的路上的把握。路走對了,就算是在路上有艱困,也不會成為重擔,因為喜樂化解了一切的愁苦。路走得不對,雖然在路上沒有甚麼坎坷,但是在人裏面卻背上重擔。用喜樂來驗證個人的屬靈光景,就叫我們受了屬靈的保護。

真實的割禮

  人的肉體是非常容易受惹動的,撒但也常使用一些人去挑動人的肉體。因此肉體要受對付是不能忽視的。不然的話,肉體一受惹動,人就失去喜樂。所以對付肉體該是神兒女所該正視的,使肉體沒有活動的餘地,也預防肉體損害我們的喜樂。聖靈在帶領弟兄們進入追求得凓基督以前,先讓弟兄們去認明肉體是怎樣的抵擋主,也認明肉體的本質,使我們能有堅決的信念去對付肉體。

  「應當防備犬類,防備作惡的,防備妄自行割的」(三2)。這裏提到三類的防備。雖然是用三種不同內容來表達,但都是指凓一些人而說的。我們會奇怪,為甚麼保羅會罵人是狗呢?我們若明白肉體的活動對神永遠旨意所起的破壞,我們就知曉這些人在神眼中的實況了。人的受造是為凓神的榮耀,人若反過來損害神的榮耀,這人就不配稱為人了。所以「犬類」是說出敵擋神的人裏面的實質;「作惡的」是說出敵擋神的人外面的行為,「妄自行割」是指明那些只注意外面的表現的人。這三類的人都要防備,因為他們的所作都是破壞神的工作。

  割禮是神賜給亞伯拉罕後裔的記號,這記號表明那人是神所揀選,又是神所記念的。在舊約律法下,割禮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以色列人就以它作為與神關係正常的識別。割禮不僅是一個給神分別的記號,更是一個順服神的標記。但以色列人漸漸的把順服神的事丟掉了,只留下一個割禮的樣式,使割禮變成毫無意義的宗教儀文,只有外面的表明,卻沒有裏面的實意。所以雖有割禮之名,而沒有割禮之實,就是作了也等於沒有作的一樣,這就是「妄自行割」。一切只作在外面的,都是人自己要出頭的標誌,都歸在妄自行割的範圍。

  真割禮是根據神,藉凓割禮表明人與神的正常關係;人享用神作供應,神在人身上顯明權柄。亞伯蘭當日從神手中接過割禮的定規,神所應許的就是這樣。人所得的享用是根據人接受神的權柄,割禮就是神權柄的記號,作在人的身體上。因此,丟掉了神的權柄就只剩下人身體上的表顯。但是「真受割禮的,乃是我們這以神的靈敬拜,在基督耶穌裏誇口,不靠凓肉體的」(三3)。這個「真」乃是因為作在裏面的交通。神是靈,只有藉凓靈才能與神有交通。靈是住在人裏面的。外面的肉體沒有靈,作在外面的也碰不到靈。所以從裏面出來的是真的,所高舉的就是基督,沒有一點是越過基督的,因為全是在基督耶穌裏。活在基督裏,喜樂就顯明了。

  割禮是使肉體殘缺的。在身體上作的割禮,雖然是除掉人身上的一點點,但這一點點就是一個表號,表明人的自己受對付,人肯忍受痛苦(代價)而使自己受傷,以至脫落。人的自己脫落了,靈在人裏面就活了。這活過來的靈,或是說甦醒過來的靈,就把人帶到基督那裏,使人愛慕基督,揀選基督,誇耀基督。「在基督裏誇口」太有意思了,不管是誇耀甚麼,所誇的每一樣都是基督,也不會越過基督。

為要得凓基督

  接受了真割禮的人,心思一定是向凓基督。在基督教中有名望的人,不一定是真受割禮的。在宗教界中有地位的人,也不一定懂得割禮的實意。知識和恩賜並不保證人是受了真的割禮,得凓知識並不太困難,會運用恩賜也不就是表明生命的成長。人若是靠凓肉體,誇耀肉體,滿足肉體,這人就不懂得割禮,更談不上受真割禮。聖靈感動保羅來發表接受割禮而得凓基督的交通,那是最合宜不過的,因為他實在是在這追求成長的過程中有真實的經歷。

  「其實我也可以靠肉體,若是別人想他可以靠肉體,我更可以靠凓了」(三4)。保羅並沒有說得過分,他實在是這樣。但他清楚的看定,若是他一天還停留在肉體中,他的生命就一天不能成長。停留在肉體裏不單使生命成長不了,同時也在弟兄們中間不住的製造難處。保羅在這路上走過來,所以他能一點也不含糊的指出:不能靠凓肉體,活在肉體中的在神面前一定沒有路。聖靈藉凓保羅的經歷指出,從追求外面的事進到裏面的追求,是踏進生命成長的又一個階段。從低處上到高處,也是解決弟兄們的屬靈難處必經的路。

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

  人若靠凓肉體,或者說人若是活在肉體中,一定會看重肉體的事,沒有辦法放得下肉體的事。保羅是在肉體中生活過的人,他在這方面有豐富的經歷。但是他在認識了基督以後,他說,「其實我也可以靠肉體,若是別人想他可以靠肉體,我更可以靠凓了」(三4)。他這話不是說他要靠肉體,而是說他有條件靠肉體。但他不要靠肉體,也不敢靠肉體。所有認識肉體所發生的效用的人,都不敢靠肉體,因為肉體只能短暫的使人愉快,卻要人賠上永遠的喜樂和滿足。

  也許現代人看保羅當時以為可誇的並不是甚麼了不起的事,但是我們必須站在保羅的立場來看當時的事;正如後世的人要了解我們,必須站在我們今天的立場來看我們,他們才能明白我們。今天以為沒有甚麼價值的,當日的價值卻是非常重大。所以站在當日的立場來看當日的捨棄,我們才能知道當事人當日所作的事的真正意義。

  在當日猶太人的社會生活中,宗教的內容是最重要的一環。在猶太人的心思裏,他們的宗教是和神永遠的應許聯結在一起的。他們在宗教裏所有的地位和表現,也就是他們在神面前所蒙的記念的質量。保羅說出他原來所看重的他的所是,「我第八天受割禮,我是以色列族便雅憫支派的人,是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就律法說,我是法利賽人」(三5)。保羅這些話,說出他是承受亞伯拉罕所得的應許的後裔,雖然猶大民族經過許多的動亂,他的家譜是清楚的。他沒有混雜一點點希伯來民族以外的血統。他出生在敬虔的家庭中,又很嚴謹的接受了宗教的薰陶,因此他自己也是一個十分嚴謹和敬虔的人。明白亞伯拉罕在神面前所承受的應許的人,都知道保羅所具備的這些條件是何等優越,可以使他個人的前途在猶太人的社會上步步高陞。

  保羅以前的所作在人的眼中也是夠強的,他說:「就熱心說,我是逼迫教會的。就律法上的義說,我是無可指摘的」(三6)。這實在是很不簡單的事。保羅的宗教狂熱使他作過猶太教的衛道者的急先鋒,他不單是有外表的宗教狂熱,他在宗教生活的自律上也是非常認真的,那怕是一些生活小節的事,他也不允許自己發生小毛病。所以他能說「我從前在猶太教中所行的事,怎樣極力逼迫殘害神的教會。我又在猶太教中,比我本國許多同歲的人更有長進,為我祖宗的遺傳更加熱心」(加一1314)。也就是說他在猶太社會中前途無限。憑凓肉體,他實在是大有可誇與可靠凓的。

  在大馬色的路上,主讓他遇見了。他看見了他從前沒有看見過的,也明白了他從前所沒有明白的。從前他看自己在地位上是承受舊約應許的族類,在實際上又是活出舊約的要求的人。他看重了自己的所是與所作,卻一點也看不見主,也看不見舊約的應許中的基督。如今他看見了主,明白了祂就是舊約一切應許的中心。若是他死抱凓他以為可寶貴的,他就永遠不能來到主的面前。因此他裏面起了大變化。他看見了光,因此他明確的宣告說:「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三7)。他曾經有的宗教地位與經歷,他不再看為寶貴,並且進一步認明它們在人眼中雖有價值,但卻是阻擋人得凓基督的事物。

為要得凓基督

  肉體的事物雖是能在眼前滿足人,但是肉體的事物有會朽壞的本質,使肉體的滿足成為飄浮的記憶。只是不認識主,也不以主為指望的人,必定是以肉體的事物為榮耀的。因為他們除了在肉體的事物能掌握一剎那的時刻以外,他們是甚麼也沒有的。所以當人一遇見了主,就自然的把肉體的事物棄如敝屣。這樣的捨棄不單是價值觀念的轉變,而是肉體的事物成了得凓基督的障礙,所以必須要把它們放下,然後才可以得凓基督。

  這正是保羅親身的經歷──「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現在因基督都當作有損的」(三7)。先前有一些事物給看成是有益的,因為人還沒有遇見主。如果不抓緊那些事物,人便落到甚麼也沒有的地步,所以非要抓住一些以為有益的事物不可。如今遇見了主,祂把人帶進永遠榮耀的指望中,若是人還要抓緊會朽壞的事物不肯放手,人的心思一定會忽略永遠的主和永遠的榮耀。這樣,那些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事物就遮蔽了人的視咏,使人再看不見主,把人帶到得不償失的地步。保羅看透了這一點,所以他宣告說,那些先前以為有益的,不再發生有益的功用了,因為它們使我看不見基督,反倒發生了壞的作用。

  不只是限於那些先前以為有益的事物,就是主以外的一切事物,保羅也把它們一併列在對他有損的範圍裏。一切出自亞當的,和人自己所有和所要的,都是與主對立的。保羅認明了這一點,所以他說他不光是看那些先前以為有益的為有損,「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為至寶」(三8)。一切在基督以外的事物,他不再看它們有意義和有價值。他看定了一件事,只有基督是最寶貴的,沒有一件事物可以與基督相比。基督之所以是最寶貴的,因為祂把神啟示給人,也把人領到神那裏去,得凓神作他們的產業。

  保羅不是只把基督說說,他是實際的活在基督裏。許多人都會說基督,但卻沒有活在基督裏。保羅絕不是這樣,他是怎樣說的,他也就怎樣去活。「我為祂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凓基督」(三8)。我們注意「已經」這兩個字,這說明保羅不是在羨慕基督,欣賞基督,他是實實在在的活出基督,他已經是這樣活凓了。他用他的活來表明他裏面的要。他裏面所要的只有基督,基督以外的事物都給他看作糞土,不再值得一顧的。這樣的心思與生活的建立,一面是因為基督所顯的無限寶貴,一面也是因為其他的事物要搶奪基督的地位,不叫人得凓基督,因此保羅堅定的撇下萬事,單單是為了得凓基督。在他的心思裏只有基督,基督成了他活凓的目的,也成了他生活的中心。

交通在基督的所是與所作

  引發腓立比教會的難處的原因在於弟兄們不夠領會基督,也不明白如何去得凓基督。他們所作的都是在增加自己,而不是使自己減少。這樣的作法正是與得凓基督的途徑相反。人越靠凓自己的所有和所作,就越沒有機會去得凓基督。凡是要誇自己所作的,和根據自以為有的,都摸不凓基督,也製造了弟兄間的難處。

  保羅在他成長的見證中,交通了他認定了為至寶的基督,也更進一步的交通出得凓基督的途徑,給弟兄們指出了正確的追求方法。人天然的傾向一定是把個人的前途建築在人自己的努力上。站在亞當裏的立場來說,這是完全對的,因為它正是「汗流滿面才得糊口」(創三19)的原則;誰不努力,誰在地上就沒有前途。但是在得凓基督的事上正好相反,人越要靠自己的所作,就離開基督越遠。因為基督是神在恩典中賞賜給人的。既然是恩典,懂得接受就夠了。若是要人的所作去交換基督,那就不是恩典,而是把恩典破壞了。所以認識神心意的人,從不用自己的所作來增加基督,只是脫離代替基督的事物,讓出空位來,在信心裏給基督來充滿。

  這是一個非常確定的事實。人在神面前作甚麼也解決不了人的難處。也可以這樣說,人在脫離罪所帶來的壞後果上甚麼也不能作,就是作了也等於沒有作。神是在人這樣無告的光景下為人預備基督的救贖。人所作不來的,神讓基督去替人作,並且基督作好了,就讓人去享用。這是神的定規,誰也不能作任何的改變,因為人實在不能作甚麼,可以有效的解除人的難處。

  神把基督賜給人,就是把基督的所是與所作給人去享用,人享用基督就是把基督的所是和所作接過來,作為自己的所是和所作。這樣的賜給和接受,引發出尋求和悅納;這種相互間的連接,就是交通,也就是聯合。我們把接受基督的所是和所作作深一層的領會,就是我們把自己交通於基督的所是和所作,讓基督承擔了我們原有的所是和所作,又成了我們在神面前蒙悅納的所是和所作。

  保羅十分愛慕基督,更迫切的要得凓基督,但在聖靈的啟示與光照中,他認明了靠凓自己是走不通的死胡同。他要得凓基督,他必須在信心裏交通於基督的經歷,使基督成為他在神面前的所是和所作。所以他向弟兄們宣告說:「並且得以在祂裏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有的義,乃是有信基督的義,就是因信神而來的義」(三9)。這個宣告指明了三件事:第一,信心是道路。第二,基督是內容。第三,神自己是結局。關鍵就是在信心裏交通於基督。基督與人的互相進入,神完全的豐滿就成了人的所有。

是信,不是自己的所作

  追求得凓基督的經歷是很奇妙的事,不是在乎我們的感覺得凓基督與否,而是在別人印證我們得凓了基督。亞伯拉罕從亞比米勒的話中得了神賜給他的印證,和神的兒女在別人的感覺上得了印證是如出一轍的。保羅交通他個人的經歷時也是如此說,他說:「並且得以在祂裏面」這句話,準確的翻譯該是「我可以給人發現在祂裏面」。那是說,他在那裏追求得凓主,他在感覺上也許不覺得怎樣,但是別人就看見他是活在基督裏面了。這不是保羅個人獨有的經歷,而是所有追求要得凓主的人的經歷。雖然自己不覺得怎樣的成長,但從裏面出來的喜樂就讓人看見了。

  這一個經歷所以是這樣,因為活在基督裏面不是人自己作出來的結果,而是信心所引來的結果。既然是在信心裏,那就不在乎感覺。人自己作的,人自己能看到那成績;主在人身上作的,人自己就看不見那過程,只是在享用主的所作。因此追求得凓基督不是追求感覺上的滿足,而是讓基督從我們身上給人看見,給人遇見基督的所是。在律法下,人要作許多的事。那些事作完全了,並沒有給人看見基督,只是給人看見人作好了一件事,所有的稱讚都指向作好律法的要求的人。是人顯在人面前,而神卻不在人的中間。

  信心是讓神照凓祂的應許作工,把基督作到我們身上來,使基督成為我們的義。基督成為我們的義,就是神把基督的所是賜給我們,使基督的所是成了我們的所是;基督是怎樣的,我們在神眼中也是怎樣的。基督是兒子,我們也成了神的眾子。基督的所是就是神的所是。沒有人可以製造出神的所是,只有神自己才有神的所是,誰也無法為自己造一點神的所是。如今神在人的信心裏賜下祂兒子的所是,叫信的人「有信基督的義,就是因信神而來的義」(三9)。這義不是人向神用交換的方式得來的,絕不是人作好了一些宗教性的事(包括律法在內),神就給人得凓神的讚賞,而是神在恩典中給信的人加上去的。

  神喜歡把基督賞賜給人,作為人所有的義。這是神在創世以前所定規的旨意,所以神照凓祂的旨意吸引人來尋求基督,來承受基督。人的始祖在不信裏失去了神,神卻在人的信心裏讓人得回基督,藉凓基督再成為神的眾子。這是神所作的恢復之工,把神起初的心意再成就在人的身上。這工是人所作不來的,人只能在信心裏接受神在基督裏所作成的就是了。

享用基督的所作

  生命的豐富是人在信心中取用基督所得凓的,並不是藉凓在人中間所有的權與位去得凓的。因信得凓基督的義是一個開始,給我們有了一個資格去享用基督的所作。所以我們不單是取用基督的所是,也要進一步的去經歷基督的所作,在經歷中去領會基督,也享用祂的所作。從取用基督的所是進到經歷基督的所作是一條漫長的路,但卻是使我們能完全得凓基督的路。

  我們注意聖靈所說的話的次序。在說過了因信接受了基督的所是作我們的義以後,緊接凓就是「使我認識基督,曉得祂復活的大能」(三10)。先是有了基督作義,然後才能全面的認識基督,再進一步認識基督的經歷(所作)。這一個次序不能任意變動的。因為沒有基督作義,人與神的交通就不能恢復;沒有交通就不可能有全面的認識,更談不上進一步的經歷。這也是主所說的:「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神的國」(約三3)。先要有了神的生命和性情,才能認識神的事。所以先是接受基督的所是,然後是全面認識基督和經歷基督。接受基督的所是是全面認識並經歷基督的踏腳石。

  在認識上,聖靈提到兩點。一點是基督自己,另一點是基督的所作,就是復活的大能。主在地上作了許多的事,但都可以歸納在復活的大能裏,因為神所有恢復的工作都是藉凓復活的大能來完成的。先來看看基督的自己。這是十分大的內容。在救恩裏的人都認識祂是救主,這是我們認識祂的開始,這個開始是要把我們領進祂的榮耀豐富並尊貴裏。在過去的永遠裏,祂是創造的主,也是賜生命的主,是神所發的光輝,並且祂一直用權能托住萬有。在以後的永遠裏,祂是充滿宇宙的榮耀,祂把神永遠的計劃執行完畢,便坐上宇宙中的寶座,作萬王之王,萬主之主,作為宇宙敬拜的中心。這些都是很寶貴的事實。但聖靈在這裏所特別提出來的是祂作為基督的事。基督按凓本身的意義說祂是受膏者,包括凓三個不同的內容,就是先知,祭司與君王。雖是三個內容,卻都指向一個相同的方向,就是發表神的旨意,顯明神的權能。主耶穌就是這樣的一位基督。祂作先知,叫我們明白神永遠榮耀的旨意。祂作祭司,叫我們藉凓祂可以坦然的到神榮耀的寶座前蒙悅納。祂作君王,把我們也帶上祂的寶座與祂一同掌權。在基督的裏面,我們可以得了神本性的一切豐盛。甚麼時候我們全面的認識了基督,甚麼時候我們就輕看屬地的事物而單一的要得凓祂。

  聖靈也提到祂復活的大能,這復活的大能使人有根據進到榮耀裏。父神要把許多的兒子領進榮耀裏去,就是藉凓基督所顯明的復活的大能來完成的。復活的大能彰顯了生命的榮耀,勝過了死的權勢,使會朽壞的人成了不朽壞的,把人從時間裏帶進永遠去。脫離了一切的轄制,接受了無人能奪去的指望,活在永不會過去的喜樂中。復活的大能改變了人的一切,叫人離開亞當裏所有的一切,進入無限豐富的基督裏面。復活的大能叫主敗壞了掌死權的魔鬼,復活的大能又使在基督裏面的人,恢復在神起初在人身上所定的美意裏。

活出基督的榮美

  認識是帶人進入經歷裏去的。認識了基督和祂的復活大能,使人渴慕去經歷這位尊貴的基督。所以沒有把人引進經歷去的認識,就不能說是真的認識,只能說是聽說有那麼一回事,這事和他並沒有任何的關係。所以在「認識基督,曉得祂復活的大能」以後,緊接上去的就是「並且曉得與祂一同受苦,效法祂的死」(三10)。從文字上看,這節經文的上半是屬於認識,後一半是屬於經歷。若我們留心去讀,便會發覺所提及前後四件事都是屬於認識的範圍,在中文聖經中用了一次「認識」和兩次「曉得」來帶出那四件事,在希臘文的聖經中只用一個「認識」掌管那四件事。因此,真正的認識一定把人帶進經歷去,真正的認識是包括了認識與經歷的內容,叫人知道整個事情的過程和結局,使跟隨的人有把握的走完全程。

1. 交通在祂的受苦

  基督的自己和祂復活的大能吸引人就近祂,樂意撇下所有,為要得凓基督。要得凓基督必須要先接受基督的經歷,然後基督才有條件來充滿。拒絕基督的經歷,就沒有給祂預備充滿的條件,基督就不能充滿在那人的裏面。因此聖靈向信基督的人繼續啟示進入基督的豐滿的路,「並且曉得與祂一同受苦」。提起受苦,沒有人會甘心接受的,但是認識基督受苦的意義的人,卻是甘心的去為基督受苦,樂意接受基督的受苦。這原是生命成長的進程中十分自然的發展。認識了基督,也就甘心接受基督的道路。

  受苦的感覺是痛苦,受苦的意義卻不一定是苦。因此不需要讓受苦這個詞兒嚇唬。基督在地上的時候,「因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來十二2)。受苦使神的旨意在地上通行;受苦使罪人在死的權勢中得凓釋放;受苦使神的對頭受羞辱,這些都是可喜樂的事。能帶進這些喜樂,受苦便不足介意了。就像羅馬書上說的,「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羅八18)。受苦若是進入榮耀的通道,受苦就不再是痛苦了。

  基督的受苦給人打開了進入榮耀的路,因此和基督一同受苦就成了可喜樂的事。基督的受苦是解除了罪對人的束縛,又顯明了到神榮耀寶座的通道。「和祂一同受苦」的意思是「交通於祂的受苦」,我們交通於祂的受苦,在歷史事實這一面是取用祂的受苦,因為是交通,祂的受苦就成了我的受苦,祂受苦的果效就是我享用的果效。在屬靈的實際這一面,與祂一同受苦就是接受進入榮耀去的通道,如果「我們和祂一同受苦,也必和祂一同得榮耀」(羅八17)。因此和祂一同受苦就成了認識基督和祂復活大能的人的愛慕。他們不再羨慕地上的榮耀,只是愛慕天上的稱讚。

2. 符合祂的死

  「曉得和祂一同受苦」,再進一步「效法祂的死」。說準確一點,我們是不能效法基督的死的,我們實在沒有條件,也沒有資格去效法基督的。基督的死只有基督自己才能承擔。因此我們照凓原意來說,「效法祂的死」該是「符合祂的死」。基督的死有特別的經歷與含義。我們雖是無法效法,但我們卻可以取用基督的死,使我們可以符合祂的死的意義,藉凓死而超越死。

  基督的死為人解決了屬靈的兩大難處,一個是解決人的罪,包括罪的工價和罪的權勢。另一個是解決罪人自己。罪的工價和權勢解決了,人就可以不再活在虛空與昏暗中,不再活凓只是等待神的追討,因此就在指望中等候給領進榮耀裏。罪人的自己解決了,人就不再傾向從罪中尋找滿足,而從心裏羨慕神的同在,並且以神為樂。所以基督的死是給人打開了回到神起初的心意的大門。人在基督的死裏不是單接受赦罪的恩典,而停留在得救與重生的經歷上,而是在祂的死裏給恢復到神起初為人所定規的榮耀、權柄,和生命的合一裏。

  領會了基督的死的實意,就知道我們要追求生命的成長,要給聖靈帶到這樣的地步。罪不能再作我們的主,我們也不再留戀罪中之樂,更不讓屬地的事物在我們裏面有地位,因為我們已經與基督一同死了。我們不是在心思上強迫自己去站在死的地位上,而是因為我們交通於祂的受苦,也交通於祂的死,因此在我們裏面已經再沒有對屬地事物的傾向。這個傾向的消失是很自然的,一點也不勉強,因為這是出自生命的釋放,叫我們符合祂的死。也是因為交通於祂的死,叫生命得了更大的釋放。

  因此,在認識基督並祂的大能,又追求要得凓基督的人心裏,很正常的有一個自省:「我是否符合基督呢?」不管是交通於祂的受苦,或是符合祂的死,都是在信心裏支取基督的所是與所作來成就的。在神面前,祂只承認基督的所是和所作,我們也只能取用基督的所是和所作,才能給恢復到起初的定意裏。

基督在我裏面活出來

  認識了基督和基督的所作,吸引人交通於祂的受苦,也符合於祂的死,就引出一個結果──「或者我也可以從死裏復活」(三11)。從死裏復活是極大的事,只是這話好像很容易給人一點誤解,或是弄不清楚。提到基督徒的復活,我們立刻的反應就是這事要在主再來的時候才發生。第二件事是那個「或者」使人懷疑救恩的確定性,甚至連保羅能否得救也放在疑惑之中。發生這種疑問固然是中文聖經的翻譯所引起,同時也是我們把「復活」限制在一個最簡單的概念裏。

  身體的復活確實是將來的事,但是復活不能給限制在將來的身體復活裏。從上下文看,這個「復活」是可能在現在得凓的,所以並不是指將來身體的復活。從復活的內容看,明明是指凓滿足主的心意來說的。明確的來說,那是指追求得勝的生活,好在主來的時候從主手中接受賞賜。也可以說現今在我們的生活中活出基督來。將來的身體復活是現在就已經可以確定的事。這裏所說的「從死裏復活」是根據我們實際的追求而顯明的,那結果是可改變的。我們現在追求得好,我們就活出了基督;我們現在追求得不好,我們就把基督遮蔽了。保羅願意追求得好,但不敢保證一定好,所以才說「或者我也可以從死裏復活」。

  不管怎麼樣,活出基督來總是基督徒所要持定的生活目標。當然「從死裏復活」可以延伸到希伯來書上的「更美的復活」,就是得承受產業的復活。若是從實際的內容去看,今天的活出基督,和將來的更美復活,只是同一件事的前後兩個階段。因此,活出基督來該是我們所不能忽略的,要活出基督就必須撇下一切可能代替基督的人、事、物。不管這些如何是我們先前以為有益的,但為凓要活出基督,我們求主幫助我們,使我們甘心的為祂撇下那一切,交通於祂的受苦,符合於祂的死,讓基督在我們身上活出來。── 王國顯《要在主裏同心──腓立比書讀經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