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腓立比書研究


題示:在研讀這一課之前,請先一次過將腓立比全書讀兩遍。

    腓立比書的寫成,大約是在保羅經歷三層天之後三十年,又大約是在他第一次傳福音給腓立比人之後十年。那時,基督教在世上被傳開還不算久,但都具有「年少力壯」的活力。當這個世界似乎長得相當老的時候,基督教突然誕生下來。那些衰老的宗教已經喪失了它們一切的力量;衰老的哲學思想也漸漸消逝;所有政治勢力在羅馬的獨裁主義底下變得虛弱。地上充滿了貪婪、污穢、殘暴。很少人尋求神,追求良善和永存的事。「真理是什麼?」這正是當時代絕望的問題。在這種道德混亂的背景中,福音突然從天上像閃電一般把神的真理啟示下來。在眾人眼前出現一個偉大的生命,一個偉大的人物,是這世界頭一次看見完全的生命。不僅是一個理想,而是一個曾經真正生存在地上的生命;一個獨特的生命,一個與別不同的生命:一個高貴無比、聖潔可愛、毫不自私的生命。這個世界頭一次看見這樣完全自我犧牲的美;這個美不被時間沖沒,它藉著教會,繼續流芳百世,因為基督活在聖徒的心裡。

               ——加芬(B.C.Caffin)

  這卷腓立比書有一個特別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是一本寫給生長在歐洲的第一個基督教會的。歷史上很少有一次像保羅和他的同工到這個城裡傳道,得到這麼深切並廣泛的效果的。十年之後保羅才寫這卷書信給當地信主的人。

腓立比城

  腓立比在古時還有一個名字是特圖(Datos),後來又稱為格蘭乃(Krenides),是泉或井的意思,腓立比的名是後來亞歷山大大帝的父親腓力給它起的,他在這城裡的金礦得到非常可觀的收入。這城的位置坐落在特別肥美和特別富產鏟物的地區上,但比其中的金礦更重要,是這城位於歐亞兩洲的主要通道上,好像兩大洲的稅關一樣財源充足,這城附近的山脈把東西方隔斷了,但來到這城,山脈終止變為平原。這一個地勢特點,就是該撒亞古士督大帝能戰勝並奪取腓立比歸入羅馬版圖的主因了。

  歷史告訴我們亞古士督安置在那裡的移民,「大部分是義大利人,是安東尼(Antonian〕解雇的士兵」,與他們同住的還有許多希臘馬其頓人。腓立比的社會結構可以說是羅馬城的縮影,甚至城中的居民也自稱是羅馬人(徒十六21)。城中的法定語文是拉丁文,但平日通用的卻是希臘話。「羅馬人和馬其頓人雜居在腓立比城裡,所以,馬其頓人的性格受羅馬人的感染,比任何其他民族都深。馬其頓人有點像古羅馬人,有男子氣慨、率直和感情豐富的特性。他們不像雅典的哲學家那麼輕率,也不像哥林多的希臘人那麼放縱情欲。」腓立比很少猶太人,無可懷疑的,因為這是一個「軍事城」,不是一個「商業城」。所以,我們看不見那裡有會堂,只在城外靠近河邊有一個禱告的地方(徒十六13)。路加告訴我們腓立比是「馬其頓這一方的頭一個城」(徒十六12),我們當然要意會到是地理上的關係,決不是商業上或大小上的關係。雖然,也有可能腓立比是那一區主要的城。

腓立比教會

  腓立比這個最早的教會是十分吸引人的。使徒行傳十六章十二至四十節告訴我們,這教會的起源先是平靜的,但突然之間就經歷到許多風波。先是一個推雅推喇城的婦人在那裡聽保羅講道信了主,他本來是到腓立比去賣深紅色布的。(推雅推喇以紅色染料著名,在當時他們稱為「紫色」。)保羅又在這裡從另外一個婦人身上趕出一個汙鬼——可能是比頓(Python)的一個邪靈,又稱為特爾腓(Delphi)的蛇——這婦人被她的主人們利用來占卜觀兆,使他們大得財利。她和賣紫色布的呂底亞,並一些在河邊一同信主的女人,以及那在夜間地震之時信主的羅馬獄卒,就是這教會最初的成員。他們合力發展教會的聖工,後來成了保羅最親愛屬靈的兒女。

  請看在這封信裡保羅所寫有關他們的話,他們與保羅之間的關係從未有過任何不信或過失的破壞,這是保羅所建立的所有教會中最特出的一間。「自從頭一天直到如今」他們與保羅的交通都是保持正常的、同心合意的(39)。他們以保羅的勞苦和逼迫為自己的勞苦逼迫,許多次把供給之物送到保羅那裡去。似乎是他們最先發動用經濟力量支持保羅的傳道事工的。他們不看別的教會有供給沒有,只知盡自己的本分,這是他們所立的好榜樣,他們的供給足盡所能的、是及時的。當保羅在帖撒羅尼迦之時,他們最少兩次把供給之物送去給他(16)。當他離開馬其頓繼續前行之時又再供給他(15)。保羅到希臘南部的哥林多,在那裡遇見完全不同心腸的哥林多人,以致一點養生之物也沒有人供應。但在那裡,腓立比教會又再派人送來供應(林後十一9)。在捐助耶路撒冷窮人的事上,他們是格外顯出樂捐的厚恩,而且是超過力量的捐助,因為那時他們自己也是在「極窮乏之中」(林後八15)。現今,保羅在羅馬獄中受捆鎖(15),他們思念保羅的心又激發起來了(10)。他們托以巴弗提送了相當豐富的饋送給保羅(18)。他們的愛心得到保羅熱切的回應(79)。在這短短的四章經文之中,保羅三次用了「我所親愛的」這個形容詞。到了四章一節那裡,保羅稱他們為「我所親愛的」、「我所想念的弟兄」、「我的喜樂,我的冠冕」,然後再加一句「我親愛的」。這不是過分諂媚的話,而是出自純潔的內心,在基督裡充滿真情、感動、喜樂的回應。

  從腓立比書我們又看到教會發展到了那時候,已經有了十分完善的組織(書中提及兩種事奉的職位,就是「監督」或守望者,和「執事」)(1);他們當時正遭遇逼迫;內部又有分裂的危機,特別是有兩個女會友不同心,使保羅十分掛心。此外,沒有任何跡象顯示他們中間有敗壞的道德,或走錯了真理路線。雖然保羅在三章一至九節並十七至十九節所講警告的話,暗示出那些猶太主義份子,並沒有因為他們中間只有幾個猶太人而放過他們,當然保羅知道他們並沒有聽從猶太人的詭計,為此,回顧他們在恩典中長大的過程之時,心中充滿喜樂和讚美(6,四118)

引發保羅寫這信的事

  保羅究竟是在那裡,又為什麼要寫這封信呢?有人說他是在該撒利亞坐監之時寫的(徒廿三23,廿四27);但大多數的解經家都主張足在羅馬坐監之時寫的。雖然這問題引起不少人的興趣去爭辯,但其實這並不是很重要的。我們以為在羅馬寫成的可能性比較高。至於一章十三節所提及的禦營全軍,那可以說是在該撒利亞,也可以說在羅馬(耶路撒冷也有,太廿七27);但四章二十二節所提及的該撒家裡的人,就一定是指羅馬說的。還有所載「傳福音」的事(1418),並所載保羅希望很快得著釋放的話(19,二24),都暗示在羅馬的可能性較高。

  腓立比教會的信徒知道保羅坐牢的消息後,就打發以巴弗提帶一些禮物去,表示他們的愛心和為他代禱的心沒有改變(18)。以巴弗提可能是他們的主任牧師,他們本來打算早一些送去的,只是沒有機會(可能因為他們的貧窮和所遭遇的逼迫;四10,一29)。保羅收到饋送之時滿心喜樂感激,並且明白他們想早送的心(10)。可是,因為以巴弗提在去羅馬的路上患了嚴重的病(27),保羅表示非常憂愁,幸好靠著神的憐恤(27),他終於複元了。保羅立刻「急速」地打發他回去,意思是免得他誤了時間,使他和腓立比教會的弟兄姊妹都憂上加憂(看!以巴弗提與腓立比教會信徒之間的愛是何等的美!)以巴弗提回去的時候,保羅順便托他把這卷書信帶回去。我們十分快樂的看到那些可愛的腓立比信徒,送愛的禮物給坐監的保羅,結果換來這本無價之寶的書信,寫給他們,也是寫給我們。

這卷書信

  這卷書信是真真正正的一封信,不是一卷形形式式的檔。黎福主教(Bishop Lightfoot)稱之為「保羅書信中最少教義的信。」它是實踐性的,不是神學性的;重勸勉多過重教條的。當然,整卷書信都隱藏有基督教教義在內,但神學性的教訓只是偶然間被應用出來吧了,而且都是為鼓吹信徒實行敬虔生活才應用的,書中所有糾正過失的勸勉,幸好都是初起的,並不是長期蘊釀出來的分爭、虛榮、自高、分裂、怨言、爭論等。其實這都是每一個人容易犯的。保羅曉得向腓立比教會講教訓的話是十分困難的,因為他們不但要求教訓,也要求一個高水準的榜樣——所以保羅為他們寫出那「獨一而又非常精彩的神學性的一段經文」說:「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511)

多次出現的道理

  有一些很特出的道理,在這卷書信中重複出現的。其中有基督徒的「喜樂」(41825,二16171828,三13,四14)。另一點是在基督裡的「益處」或「得著」(2132,三7814,四19)。還有一個特徵是用「榜樣」傳講教訓——例如基督的榜樣(511)、提摩太的榜樣(1924)、以巴弗提的榜樣(2530)、保羅的榜樣(1~四9)。有人以為這書是沒有「寫書計畫大綱的」,但我們要指出書中的組織結構是十分明確的,有如它裡面的教訓一樣明確:

   問安語:「恩惠平安歸與你們」(12)

     保羅對腓立比信徒的關懷(326)

      勸勉:基督的榜樣(27~二18)

         提摩太的榜樣(1924)

         以巴弗提的榜樣(2530)

      勸勉:保羅自己的榜樣(1~四9)

     腓立比信徒對保羅的關懷(1020)

   問安語:「恩惠平安歸與你們」(2123)

基督的四方面

  讀這書如果忽略了其中有關基督與信徒個人經歷的四方面道理,這就等於忽略了一切。看了腓立比書裡面有關基督四方面的道理,這本書就好像顯得特別美,特別閃閃生輝——好像一粒寶貴得無法形容的鑽石一樣。

  恰巧,腓立比書這四章經文分別而準確的對照了那四方面的道理(只有第四章第一節是例外,因為那分明是屬於第三章的)

  我們先從每一章找出一鑰節,代表那章的經意,第一章的鑰節是二十一節:「我活著就是基督」。這一章所論的每一點都是以這節為中心——基督是每一個信徒的生命。

  第二章的鑰節是第五節:「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這一章所論的每一點都是以這一節為中心——基督是我們的心(原文是思想)

  第三章的鑰節是第十節:「使我認識基督」,這一章又以基督是信徒的目標為中心。

  第四章的鑰節是第十三節:「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基督),凡事都能作。」在這最後的一章裡面,保羅的思想集中在基督是信徒的力量。

  現在我們看見這四方面的道理是何等的豐盛,尤其對信徒的經歷來說,這是無比重要的。請再清楚的記在心中:

   第一章:基督是我們的生命。

   第二章:基督是我們的思想。

   第三章:基督是我們的目標。

   第四章:基督是我們的力量,

  結果顯而易見的。假若基督真像第一章所論是我們的生命的話,他的生命就會在我們裡面發揮作用,藉著我們的思想表達出來,正如第二章所載的。然後我們的思想有了他生命的支配,自然我們所追求要得著的,就越來越傾向基督,以他作為我們最完美最理想的學習榜樣;他就成了我們客觀的完全、主觀的滿足,和最崇高的目標,正如第三章所載的。最後,第四章記載基督是我們的力量。這力量使我們的理想變成實在的行動,使我們在客觀上所認為真實的,變成我們主觀的真正經驗。這樣,我們在這四章經文裡,看到一個有清楚進程而又完整的真理。

第一章:基督是我們的生命

  「我活著就是基督」(21)。在這一章裡面,我們找到七點明顯的真理,論及有關基督是信徒的真生命。請問,倘若基督真是我們的生命,你以為第一個明證是什麼呢?答案必然是:有基督生命充滿的信徒,必有基督的感情。是的,這也是我們在這一章裡面所發現的。請看第八節,保羅說:「我體會基督的心腸,切切的想念你們眾人。」艾利葛(Ellicott)把這句話譯為:「我以耶穌基督的心情來想念你們,」又指出這句話是十分感人,又十分叫人吃驚!基督的心竟然變成保羅的心!而且這心在保羅裡面不住的跳動,意思是基督的一切感情在他僕人的良心中感動著他。阿爾福(Alford)院長也是這樣說:「基督愛我們的大愛,居住在所有與他聯合的人裡面,並且發揮出它愛的感情來」——「我們是否感到這愛在我們裡面發動?這要看我們把生命獻給他的深度而定了。

  若基督是信徒的生命,你以為第二必然有的事是什麼呢?豈不是那信徒有基督同一的志趣嗎?這也是經文的意思。請看十二至十八節,這段經文講及發生在保羅身上的事。當時他在羅馬坐監,受捆鎖、被誣告時,周圍的環境是最容易叫任何人發怨言的。

  凡是以基督充滿自己,作為自己生命的人,他個人的志向必會榮耀化了,變成基督神聖的志向。我們同意哥頓將軍(General Gordon)的話說:「我生命中最後的又是唯一有價值的東西,我都經已獻給耶穌基督了。」

  基督為信徒的生命,這個真理的第三個自然的表現又是什麼呢?就是基督自己的靈分給那位信徒。請看第十九節,保羅說:「我知道這事藉著你們的祈禱,和耶穌基督之靈的幫助,終必叫我得救。」中文的「耶穌基督之靈的幫助」在原文是「耶穌基督之靈的供給」,意思是耶穌基督將自己的靈供給保羅。在人來說,靈是人最深入的部分,所以「耶穌基督之靈的供給」就是主將自己最內裡的生命,連同他的動機和目的,都分給我們,成為我們自己的生命、動機和目的!

  基督成為信徒的生命,還有什麼自然的表現呢?有,就是基督自己成為信徒最關心的。正如人寧願放棄朋友、財物,和所有的事物,都不願隨便放棄自己的生命,因為生命就是他最關懷的部分。這樣,基督既成為他的生命,也就成為他最關懷的部分。腓立比書第一章也有這樣的說法。請看第二十節,保羅只有一件關懷的事,就是——「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的身上照常顯大。」

  跟著這一點,我們發現一個獻身的基督徒自然表現出來的,是基督成為他所至愛的。基督就是他渴望相見的物件。請讀第二十三節:「我正在兩難之間,情願離世與基督同在,因為這是好得無比的。」保羅以好得無比來形容被提見主面的機會,因為他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詞來表達他內心對基督的愛慕。基督對他是難以形容的寶貴。假若我們的內心充滿他的生命和愛,我們也必然感到他是我們所至愛的。

  現在來到第六樣了,倘若基督是信徒的生命,這生命必然影響他的品德。第二十七節強調這一點說:「只要你們行事與基督的福音相稱」。倘若基督是我們的生命,他必然在我們的生活上活現出來。基督在我們裡面,又透過我們活出來,這是行事與基督的福音相稱的秘訣。神的兒子居住在我們裡面,我們的品格就成了他活的講臺,我們的生活就成了他的資訊。

  最後,若基督是我們的生命,充滿我們的內心,藉我們一切的舉動活現出來,這必然會影響別人對我們的態度;因為我們的生活方式必然成為別人對待我們的根據。不論友善的也好,敵意的也好,這正是二十七至三十節的意思。這裡我們看見「敵人的威嚇」,和「受苦」都是為基督的緣故,另一方面保羅又勸勉那些信徒們要彼此相愛,「同有一個心志,站立得穩。」

  這樣,我們看見這第一章經文講出了基督是我們的生命的種種表現,不但在內心的感受裡,也在外表行為上表現基督自己。因著靈裡的吸收,信徒能分享他的感情、他的志趣、他的靈,並且以他為自己所最關懷的、最愛的,又在外表生活方面,與人一切的關係,都有了新的決定因素。

  我們看了這些之後,有什麼表示呢?我們會不會渴慕能和保羅一同說:「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

第二章:基督是我們的心思

  這整章經文的中心思想是:「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5)「心」原文是「思想」,即基督成為信徒的心思——那偉大的心思進入了自己的心思裡面。

  第一、我們看見第一第二兩節是保羅勸勉信徒去接受基督的心思:「所以在基督裡若有什麼勸勉,愛心有什麼安慰,心中有什麼慈悲憐憫,你們就要意念相同(與基督的相同),愛心相同,有一樣的心思,有一樣的意念(彼此間的),使我的喜樂可以滿足。」

  第二、保羅在三、四節那裡指出,基督的心思是怎樣藉著信徒表現出來。這兩節經文是接著前兩節的意思,把基督的心思意念表現出來,所以,「……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縑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這就是基督的心思在信徒裡面很自然的(只要我們順服基督)流露,基督的心思包括和睦、聖潔、謙卑、不自私。教會若充分的以基督的心思為心思,怎會有結黨分爭的事呢?

  第三、由五至八節,保羅解釋基督的心思是怎樣的。這一段經文通常被認為論及主的「謙卑]的最古文獻。其實,這不僅是謙卑,而是自我降卑,兩者是非常不同的。主的降卑又升高得到至上的名,完全是因為他愛的自願,所以這段經文的重心就是第八節的「自己卑微」這一句話。主降卑分為七步,讀者若按時間加以細想,必定大有得著:(1)「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2)(反倒虛己」:(3)「取了奴僕的形像」;(4)「成為人的樣式」;(5)「自己卑微」;(6)「存心順服,以至於死」;(7)「且死在十字架上」。請再看這一個程式——…………奴僕……罪犯!這是何等的降卑?深信不論在今世,在永恆裡、在地上、在宇宙之中,再找不到另一個榜樣像這個捨己為人的榜樣那麼崇高,但願我們能照這榜樣而行,「以基督的心為心。」

  再請看保羅怎樣把這自我降卑的道理應用在十二至十五節裡。「這樣看來,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既是常順服的(即像基督順服神一樣)……就當恐懼戰兢,作成(正如基督因順服而作成的)你們得救的工夫(正如基督在十字架上所作的救人工夫)。因為(正當你們作這工夫的時候)你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們心裡運行,為要成就他的美意(正如基督立志行事,成就神的美旨一樣)。凡所行的事,都不要發怨言(對神),起爭論(與人),使你們無可指摘(在神面前)。誠實無偽(在人面前)……作神的兒女(正如基督是神的兒子一樣)。」

  最後,保羅在十九至三十節那裡,藉提摩太和以巴弗提再帶出以基督的心為心的例證。請看提摩太:「同心」(20);「掛慮你們的事」(20);「求耶穌的事」、「同勞」(22)。又請看以巴弗提:謙卑自己,服侍別人(25);關懷別人(26);忘記自己(30)。我們僅簡單的提這幾點,就可證明這第二章全部都是與以基督的心為心有關。

第三章:基督是我們的目標

  倘若基督成了我們的生命,正如第一章所論的,又成了我們的心思,正如第二章所載的,那麼,任何真正屬他的人就一定跟著會以他為自己誠心追求的目標。因為只有在他裡面才能發現真正的公義、神聖的愛,並來世的福。這正是第三章所載的。其中的鑰節是第十節:「使我認識基督」,認識他是我們所信、所愛、所望的日標。

  請看這一章聖經一開始就否定了「萬事」,只有基督是可誇的:「我們……在基督耶穌裡誇口,不靠肉體」(3)。若有人以為他靠肉體有什麼可誇的,保羅說他也有,第四節說:「其實我也可以靠肉體,若是別人想他可以靠肉體,我更可以靠著了。」跟著在五至六節,他把以前自己認為可誇的事一一列出來,又指出這些事在他悔改歸主之時都丟棄了。當然,我們應當明白,這些事對當日一個熱心猶太教的人來說,是寶貴得我們難以想像的。

(1)「第八天受割禮」。保羅並不是歸化猶太藉的外人,他說自己生來就是希伯來人,從遺傳、從割禮,他都有足夠的資格承受給與以色列人的應許等等,這一切,正是他從前所認為可誇的。

(2)「我是以色列族……」。保羅的父母都不是歸化猶太教的外邦人,都是生來的希伯來人,所以他以自己是純血統的以色列人為榮。

(3)「便雅憫支派的人」。這支派出現以色列第一個君王;而且當國家分裂為南北二國之時,這支派仍效忠于大衛王室的一邊;又曾幫助過猶大和利未二支派重建聖殿;聖城也是在這支派的境界內。

(4)「是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保羅雖然住在大數,但他的父母仍然保持希伯來人的語言習慣。所以保羅長大並沒有受希臘人的風俗影響而忘記自己的本族,反而他上耶路撒冷去,受教於著明的學者迦瑪列門下,儘量吸收希伯來人的風俗習慣。

(5)「就律法說,我是法利賽人」。出生是以色列人,長大是希伯來人,再加上他自己願意作一個法利賽人,為的是要加入最嚴謹的教門,過最謹守律法的生活。

(6)「就熱心說,我是逼迫教會的」。保羅作了法利賽人還未滿足,他要作一個熱心的法利賽人,熱心逼迫所有信仰異己思想的人和教派。

(7)「就律法上的義說,我是無可指摘的」。意思是說,律法上所要求的一切律例、規條和祭禮,保羅都完全照做了。

  就外在的條件來說,無人能比得上保羅。可是這一切可誇的條件,並任何因此而得的功勞——即律法上的義,都在他歸向耶穌基督之時,全部丟棄了。如今,他回顧過去的一切,就用過去式這樣寫著說:「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我已經(中文聖經誤譯為「現在」)因基督當作有損的。」

  再者,保羅為主所丟棄的事,不僅僅是這些,他所丟棄的隨著時間而增加。所以到了現今他寫這腓立比書的時候,他用現在式這樣說:「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

  為了表明他所丟棄的事,不僅是理論上的事,他再加上一句:「我為而已經丟棄萬事」。(8)

  為什麼他要這樣丟棄萬事?他的答案是:「為要得著基督。」這樣,我們看見這兩節聖經都是與得著和損失有關的。

「只是我先前以為與我有益的(即得著的),我已經因基督當作有損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即有損)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

  保羅把一件又一件事放棄在一邊,而另外一邊他只得著一件:「我主耶穌基督」,他為主放棄的是何等多的事!甚至連最寶貴的生命,他都為主放下來。因為他所找到的比他所放棄的都寶貴。基督的至寶。為主放棄最多,愛主自然也最深,主在他看來也是最寶貴,這句話是何等的真確:

  請留心這段經文中的幾個詞:

    「因我……」第八節

    「使我……」第十節

    「或者我」第十一節

    「或者……」第十二節

  (以上四個詞在英文都是that I may)

  這幾個重複出現的詞都是表示保羅定意要追求一個大目標。為了這個目標,他把自己整個人都投上去了。那目標就是第十節:「使我認識基督」。基督成了信徒心中最高的理想,成了我們整個生命的目標。

  再請看這第三章怎樣說明基督在三方面成了信徒的目標:

     信心的目標——第九節

     愛心的目標——第十節

     盼望的目標——第十一至十四節等。

  他在屬天的義方面成了我們信心的目標,在屬天的靈交方面成了我們愛心的目標。單就這兩點已經夠豐富吸引我們更深入的去思想,越深入便越多得著!我們便發現,我們現在歡歡喜喜等候他再來的日子,成了我們最大的盼望,因為那時正是我們追求達到了目標的時候——他成了我們的喜樂和冠冕,而我們也成了他的喜樂和冠冕。

第四章:基督是我們的力量

  這一章的重點是基督成了我們的力量,正如第十三節所說:「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

  我們曾經說過,這一章的第一節原是屬於第三章的。或者更準確的說,三章一節的「弟兄們,我還有話說,你們要靠主喜樂……」這些「話」,是一直延至第四章的第四節「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才結束。

  所以最後一段應該是從第五節開始的:「當叫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無論他們是多厲害的逼迫你們),因為主已經近了(即在旁邊加你們力量)。」

  跟著說:「應當一無掛慮」。這句話聽來是否有點不切實際?不,因為對於人懇切的禱告,神一定報以「出人意料之外的平安」,並要「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7)

  最重要的一點是第十三節:「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嚴格來說,「作」這個字在希臘原文是沒有的。原文ischuo這個動詞的意思是「我能夠」。究竟是我能夠忍受,或我能夠作,或能夠面對,這要看前後文的意思才能夠定。法頓(Ferrar Fenton)翻譯得非常準確,他說:「凡事我都能應對」。請注意前文的意思:「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饑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都什麼呢?都能「作」,或都能忍受?若接續前文的意思來說,我想是「凡事都能忍受」。但以前文一連串所有的意思來說,那應該是「凡事都能忍受、都能作、都能面對」了。

  所以,正如魏曼夫(Weymouth)所指出的:「我在基督裡面,凡事都有力去作」。其秘訣是在這裡:「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基督」在希臘原文應該是「我在基督裡面」。「靠」與「在裡面」有點不同,因為「在裡面」表示與基督聯成一體。當我們真正的活在他裡面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的感受到他在我們裡面發揮出他的力量來。請注意「加力量」這個動詞是現在式的,表示基督在信徒內心隱秘的良知裡面,不斷的補充力量。雖然是肉眼所不能見,但每一時,每一刻,都實在的感到他加力量。

  這樣,我們看見這第四章說明了基督是我們的力量;是信徒的良伴、護衛,和同居者;是基督徒謙讓的秘訣(5),內心平穩的能力(67),和應對萬事的無比力量(1213)

  這就是腓立比書四章的真理——即是那位奇妙的基督對我們四方面的關係,也是我們永久不缺的供應!全心信靠他的人必發現他是永遠可靠的。只要我們順從他,他就能把我們各樣的「不能」,變成滿有喜樂的「凡事都能」了。

  這卷腓立比書是何等寶貴的書!作者手上的鎖鏈和腳上的鐵鍊,在他寫書的時候,發出來的聲音聽來好像天上的鐘聲!因為在開始的第一段他就論及「恩惠」、「平安」、「喜樂」、「愛心」「榮耀」、「讚美」!這些「鐘聲」一直響遍了四章書。到了最後一段,這聲音顯得特別響亮:「我的神必照他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裡,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有了這樣的一句話,我們還可加添什麼呢?唯一可加上的,就是保羅所加上的頌讚語(20)

  「願榮耀歸給我們的父神,直到永永遠遠,阿們。
」── 巴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