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祂叫你們活過來。
|
|
你們死在過犯罪惡之中(1) 本章解釋並澄清前文。為要更有效地襯托出神的恩典,保羅提醒以弗所人,他們從前的景況。本文可分為兩部分;(1)從前你們是喪失的人;(2)但現在神卻因恩典,拯救了你們,免於滅亡。保羅先提過去,後提現在。他的措詞雖較艱深,但意義卻很明顯。我們只須把他所說的,同時應用在這兩部分。先說第一方面,他稱他們以前的景況為"死亡的人",而死的原由則是他們的罪惡。他並不只是說,他們有死亡的危險,而是宣稱,他們實在曾被死亡所圍困。屬靈的死亡是指靈魂與神隔離。我們都是出生於死亡中,並且生活在死亡裡,直到我們分享基督的生命。正如約翰福音所記載:"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死人要聽見神兒子的聲音,聽見的人就要活了"(約五25)。
天主教聲稱,在基督之外,人生存在半死的狀態中。這種看法消弱了神的恩典。主耶穌自己和保羅,卻斷然將屬於亞當的人禁阻於生命之外,並且宣稱,重生使靈魂起死回生,得到新的生命。我承認,當我們尚未認識基督以前,有某種生命的存在;因為,不信仰神並不消滅靈魂的每種意識、意旨,或其它功用。但是這與神的國度有何關係呢?我們的思念和盼望,若只是流於死亡,這些靈魂的功用,和福祉的生命有何關係呢?讓我們認清,我們的靈魂,若與神聯合,才是真正並唯一的生命;而且在基督之外,我們完全是死的,因為罪--死的本因--控制了我們。
|
|
2. 那時,你們在其中行事為人,隨從今世的風俗,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就是現今在悖逆之子心中運行的邪靈。
|
|
你們在其中行事為人(2) 保羅從結果推到起因,證實他們曾受到罪的控制;因為,除非罪在行為上表露出來,人們並不確知它的勢力。
隨從今世的風俗 這句話暗示,"死"在人的本性中,發生猛烈的作用,並且是一種普世性的疾病。保羅不是論到神所命定的,宇宙的運行,也不是指宇宙中的元素,如天、地、空氣等,而是指我們本身所感染到的,本性的敗壞;因此,罪並不是限於少數人的身上,而是控制全人類的。
順服空中掌權者的首領 他進一步解釋稱,魔鬼對我們的控制,是我們敗壞的原因。這是對人類最嚴厲的判語了。只要我們存活於基督國度之外,我們就是撒旦的奴隸,聽從他的旨意。那麼還有什麼可取之點呢?我們的景況確應當使我們悸栗,雖然許多人還是自得其樂,或只是稍感不悅而已。在這種景況下,人哪裡還有所謂的自由的意旨,理性的導引,和倫理的美德呢?在魔鬼的霸權之下,豈能找到什麼純真和聖潔呢?但是羅馬天主教卻自圓其說,否定保羅的教訓,反而憎視這項教義為最惡劣的異端。但是我認為,這句經文並非模糊不清。凡是隨從今世風俗而生活的人,也就是按著肉體的喜愛而生活的人,都是隸屬於撒旦的統治之下。
如聖經中一般習慣,保羅用單數來稱呼魔鬼。正如神的兒女只有一位首領,惡人也是如此;雙方都各自形成一個身體。因此,他指認魔鬼為統治一切邪惡的首腦,以代表叛逆神者為一個集團。關於所謂魔鬼在空中的權力,我將在第六章中討論;此處我只想提出馬尼基派的愚蠢,他們企圖從本節上建立兩項原則,好像撒旦能違抗神的旨意!保羅的教訓,不允准魔鬼有最高的權力,因最高的權力唯獨屬於神;而只是在神的允准之下,魔鬼才能行使他的霸權而已。撒旦只是神刑罰那些忘恩負義之人的執行者。保羅所用的言語,暗示此意,因為他說,魔鬼的權能只是運用在不信者的身上,故此,神的兒女並不在他的權柄之下。既然如此,撒旦的行動仍操諸那高於他的主宰之手;他並不是一個至高無上的霸王。
然而,我們同時推斷,邪惡的人,並不能把他們的罪行,委諸魔鬼的驅使。他們如何會受制于魔鬼霸權之下的呢?豈不是由於他們背叛了神嗎?既然只有那些不願屬神,並拒絕順服祂的人,才是魔鬼的奴隸,那麼他們之隸屬於一個兇狠的首領,乃是自取其咎。
悖逆之子 猶太人稱剛愎的人為悖逆之子。"不信"總是聯於悖逆,故是頑梗的本因。
|
|
3. 我們從前也都在他們中間,放縱肉體的私欲,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為可怒之子,和別人一樣。
|
|
我們也都……一樣(3) 為要避免被人認為他在譭謗以弗所信徒以往的人格,或被誤會他對外邦人存著種族歧視的心,保羅把他自己並他的同胞也都圈在其中。這並非是虛偽的客套,他是誠懇地公認神的榮耀。我們或許會感到奇怪,保羅會承認他曾經隨從肉體的私欲,因為,在某些書信中,他稱說自己以往的生活是無可指摘的(腓三6)。但凡未曾被基督之靈重生的人,都是如此生活的。無論某些人在外表生活上是如何可稱讚的(因為他們的私欲沒有在人前表露),除了純真之源以外,沒有白潔無瑕的人。
放縱肉體的私欲 保羅對這句話的定義,就是"隨著肉體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換句話說,按照我們本性和理性的意志而生活。肉體在此處是指性情,或本性的意向。理性是指思想,包括人人所有的理智。私欲不單是指情欲或色欲,而是及於全身。
本為可怒之子 保羅宣稱,無論是猶太人或外邦人,在沒有得到基督釋放之前,一概都是有罪的人。因此,在基督之外,並無正義,也無救恩。總括一句,並無卓越之處,"可怒之子"是指那失喪而應受永死的人。"忿怒"是指神的審判,因此,可怒之子是指被神判罪的人。保羅在這裡告訴我們,按本性而言,一切猶太人,一切教會內的領袖,自母腹中開始起,都是可怒之子。
這段經文針對伯拉糾派及其它否認原罪的學派。在本性之內的性格,必然是原有的;保羅教訓說,我們都因這本性而受定罪之分。神既不會定無辜之人的罪,罪必定是居住在我們心中。伯拉糾派委稱,亞當的罪蔓延到全人類,不是由於人人都敗壞,而是因為人人都模仿亞當的行為。但保羅卻斷言,我們在罪中所生,如果毒蛇從腹中吐出毒汁一般。其它否認原罪的人的見解,也是和保羅的教訓相背的。凡被定罪,必因有罪。神並不對無辜之人發怒,而是對罪發怒。我們從父母腹中由生而來的敗壞,被神認為是罪,並不驚奇;因為,罪雖尚隱藏著,神卻已經透視,定之以罪。
這裡引起一個問題:保羅為何把猶太人和其它人,一起圈在神的忿怒和咒詛之下呢?猶太人豈不是受祝福的種族嗎?我答稱:因為兩者的本性相同。猶太人和外邦人唯一不同之點是,神借應許之恩,拯救他們免於毀滅,但是補救之法當時尚未實現。另有一個問題:神既是人的創造者,那麼我們若因本性而失足,為何不能責怪神呢?我答稱:本性有兩重,原來的本性是為神所造,而第二重的本性則是出自原來的本性的敗壞。因此,保羅所說的定罪的緣由,並非是出自神,而是出於敗壞的本性。我們在出世時的本性,不同于亞當受造時的本性,而是墮落的罪人不潔的後裔。
|
|
|
|
|
|
|
|
|
|
4. 然而神既有豐富的憐憫,因祂愛我們的大愛,
|
|
然而神既有豐富的憐憫(4) 現在論到第二個原因(參一5)。保羅用不同的言辭,陳述神已經把以弗所人,從毀滅的捆綁中,拯救出來。他說,神因豐富的憐憫,
|
|
5. 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便叫我們與基督一同活過來,(你們得救是本乎恩)。
|
|
叫你們與基督一同復活(5)。除非基督之氣吹入我們靈魂中,並無其它的生命可言,因此,當我們連接於基督,並和祂同享生命時,我們才真正的開始生活。由這句話上,我們可以瞭解他在前面所說的,"死"的意義。因為死亡和復活正是相對的。同享神兒子的生命,借著同一位靈的能力而復活,是一種無比的福益。
根據此點,保羅稱頌神的仁慈。豐富是指這仁慈被寬厚並佳美地傾倒給他們。雖然在此處他把我們的全部救恩,歸諸神的仁慈或憐憫;但在第七節中,他更精確地指出,那是由於神的良善,因祂的大愛(恩慈)而拯救我們。神單因這原故而採取行動。正如約翰所說:"不是我們先愛神,而是神先愛我們"(約壹四10,19)。甚至是強調語氣。
當我們死在過犯中的時候 這句話的意思是和羅馬書五6,8所說相似:"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你們得救是本乎恩。我不知道這句話是否是後人所加添的,但是它既與本段的教訓完全吻合,我願接受它為出自保羅之筆。我們看到,保羅從不認為他已完滿地宣揚了神恩的豐厚,因此他用不同的語辭強調,我們救恩的一切,都必須歸諸神。我們若計量人的忘恩之心,就不會認為這句話是多餘的了。
|
|
6. 祂又叫我們與基督耶穌一同復活,一同坐在天上,
|
|
使我們一同坐在天上(6) 他所宣佈的復活和天上的座位,尚未為眼所見;然而,他卻聲稱,這些福祉已經加給我們,好像已為我們所有。由此宣佈,當我們從亞當被領到基督裡時,景況就被改變。換言之,我們已從地獄的深淵轉到天堂。雖然,在我們而言,救恩仍還隱藏在盼望之中;但是在基督裡,我們確已獲得有福的永生和榮耀了。
故此,保羅加上在基督裡,因為,他所述說的事,目前還只實現在首領中,而尚未應驗在身軀上,但是由於首與身的奧秘的聯合,它們確實也屬於身軀。有人譯作"借著基督",但是由於上述的理由,"在基督裡"較為適切上下文之意。因此,我們得到強有力的安慰,因為我們目前所缺少的福祉,在基督身上已經獲得確實的保證,和初產的果子了。
|
|
7. 要將祂極豐富的恩典,就是祂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所施的恩慈,顯明給後來的世代看。
|
|
顯明給後來的世代(7) 他重述"終極之因",即神應當受榮耀(參一5)。其目的是要勉勵以弗所信徒,恒久于榮耀神,並且因知道此事的公義性,從而對他們自己的救恩,更是確信不疑。神的意旨,是要在各世代中,崇敬這莫大的良善。這句話使那些攻擊外邦人受召的人,更為可恨,因為他們企圖即刻粉碎那應當在各世代中被紀念的事。保羅勸告我們,神收認我們的先祖為祂的子民,所顯的仁慈,是應當永遠被紀念的。外邦人的被召,是神顯明祂的良善的一件驚奇之工,應當由父傳子,由子傳孫,絕不容因閉口不言而從人的頭腦中消除的。
極豐富的恩典 這裡他要顯示或證實,神在基督裡向我們所表現的愛,是起源於仁慈:"為要顯明祂極豐富的恩典。"如何顯明呢?向我們顯恩慈,如同樹木顯耀它的果實。因此,神的愛,這非但是不要代價的,並且神在這愛中,顯露祂恩典的豐富--不是一種平凡的恩典,而是非常突出的。
注意他也重提基督;因為,若非因基督的調解,我們就不能盼望得到神的恩惠或慈愛。
|
|
8.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
9. 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
|
|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8) 這句話可以說是從上文推論而得的。保羅論到揀選和自由的呼召,目的是要指出,他們單是因信而獲致救恩的。首先,他說明,以弗所人的救恩,完全是神自由的工作;但是他卻也因信而獲得這恩典。一方面我們必須瞻仰神,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當注視人。神並不欠負我們什麼;因此救恩不是酬報或補償,而純是恩典。或許有人要問,人如何能得到神所提供的救恩呢?我的回答是:因信而得。因此保羅斷定,我們本身無功可言。假使,在神而言,救恩完全是出乎恩典,而且假使,我們只是帶著信心,並無可稱讚之處,那麼救恩必然不是出乎我們自己。
因此,我們豈不應當避免談自由的意志,良善的意向,並那些虛構的節期,功德和補償嗎?這些事都是要在人救恩的事上,割據一份稱讚,致使恩典的讚揚不得保持完整。在人的一方面,保羅指出,"信"是接受救恩的唯一途徑,他否定人們通常所答的一切其它途徑。故此,"信"把人空無所有地帶到神的面前,致被基督所賜與的福祉充滿。因此,他加上不是出於自己;唯有不妄自居功,信徒才能承認,神是他們救恩的唯一創始者。
行為。因此,我們看到,在救恩的獲致上,保羅不讓人有任何的誇乃是神所賜的 前面他說,救恩是出乎恩典,現在他說,救恩是神的賜與。前面他說,"不是出於自己",現在他說不是出於耀。因為,在這三句話中,他概括了致羅馬人書和致加拉太人書中整個冗長的論點:我們的公義,完全是出自神的仁慈,在基督裡借著福音向我們提供,並且唯賴信心而接受,人毫無功德可言。
根據這段經文,我們可以很容易地駁斥天主教的遁詞。他們聲稱,保羅在此處是說,在宗教禮儀之事上,人不是因行為而稱義。然而很明顯地,保羅不是單單論到某一種行為,而是否定人一切以行為做依據的公義,包括人一切所有的所謂功德。我們必須要注意到神與人的對照,恩典和行為的對照。爭論之點若只是關於宗教禮儀,他為何要將神與人作對照呢?
天主教不得不承認,保羅在這裡把救恩的全部榮耀,歸諸神的恩典,但是他們卻想出另一個意念,稱說,神賜予我們"初先的恩典"。他們妄想借此為達到他們的目的,然而保羅卻不但把獲致救恩的初步,也把全部的救恩的獲得,都圈在人的天賦之外。
他們更忽視了保羅的結論:免得有人自誇。只要在恩典之外加上任何功德,就必須為人的自誇稍留餘地。除非將全部稱讚歸於神及祂的仁慈,保羅的這句話就無法立足。他們通常曲解這段經文,將"賜與"限於信心的賜與。但保羅卻只是用不同的語辭,論到前面所說的教訓。他沒有說信心是神所賜的,而是說救恩是神所賜與我們的,或說我們因神賜與而獲得救恩。
|
|
10. 我們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
|
|
我們原是祂的工作(10) 他把相反的情形擱置一邊,以證明我們是因恩典而得救。沒有任何行為可使我們贏得救恩,因為我們所有的一切好行為,都是重生的果實。故此,行為的本身就是恩典的一部分。他說我們是神的作品,這不是指一般性的人的生命的創造,而是論到基督之靈所形成,以達到公義之境的新人,不是出於我們自身的能力。這項工作只是應用在信徒身上;他們雖出自亞當,邪惡並剛愎,但卻因基督之恩,在靈命上得到重生,成為新造的人。因此,凡在我們心中的一切良善,都是由於神超然之工的結果。保羅解釋稱:我們是神的作品,因為我們不是在亞當裡受造,而是在基督裡受造;不是為著沒有目標的生活,而是為行善。
我們的一切善行既然是從神的靈領受而來的,那麼還是什麼自由意志可言呢?虔誠的讀者應當注意推考使徒的話。他沒有說,我們受到神的協助;他沒有說,神預備了人的意志,然後必須借這意志本身的力量,來推動善行;他沒有說,神先賦予我們擇善的能力,然後我們必須自己作一選擇。這都是那些要削弱神恩的人,通常所用的詭辯之詞。但是保羅卻說,我們是神的作品,凡在我們心中的良善,都是祂所創造的。即是說,整個的人是被神的手所形成的,要叫我們成為良善。祂的"作品"並不是擇善的能力,或心裡的準備,或從旁協助,而是正確的意志本身。否則保羅的論點就是毫無意義了。他要證明,人絕不能靠自己贏取救恩,而是完全無價地得自神。他的憑證是:除了神的恩典之外,人是無可足道的。任何人,若想在神恩之外,為人舉陳最些微的功勞,他就在這微小的一點上,給與人自己取得救恩的能力。
造成……行善 某些人想要削弱信心的義,就曲解了這句話,但他們卻遠離了保羅的思想。他們無顏也無法,直接否定"因信稱義"的教訓,就委稱:我們確是因信稱義,借著信,接受了神的恩典,因為信是義的開端;然而我們借重生而成為義,因為,受到了基督這靈的更新後,我們就行善工。由此他們把"信"當作一扇門,經由這門而進入"義",但他們卻臆想,我們是借著善工而成就這義。或者,他們至少稱說,當一個人改惡行善時,他就是一個正直的人了。不管這種謬見已經傳佈了多少年代,想用本段經文來支持這種看法,乃是絕對錯誤的。
我們必須觀察保羅的主旨。他的目的是要表示,我們並沒有帶著任何功德來到神的面前,神對我們並無義務可言;他指出,甚至我們所行的善工,也是出於神。因此,一切都是出乎神的恩賜。而這些人們暗示,我們的稱義,一半是靠善工。但這種看法和保羅的目的或主題有何關連呢?討論"義包括什麼?"是一個題目;而另一個題目則是論說:"義"不是出於我們自己,善行不是由於我們本身的能力,而是聖靈因基督之恩,重造我們,致能行善。
當保羅解釋"義"的原由時,他主要是論到:我們的良心,除非確信罪已被赦免,就絕不會得安寧。但保羅在此處並未討論這一點;他的整個目的是要證明,我們所得的新身份,完全是出於神的恩典的結果。
神所預備的 不要跟從伯拉糾派,他們認為這是指律法的教導,好像保羅在說,神訓喻何者為義,並且制定人生活的規範。相反地,他是強調前面所教訓的,即救恩不是出於我們本身。他說,在我們出生之前,神已經預備了善行;即是說,若靠本身,我們並無能力實踐聖潔的生活,此事唯賴於神手的改造引致而成。神的恩典既然已經先為我們安排了善行,自誇就無據可陳了。讓我們仔細研究"預備"的含意。保羅從所寫的先後次序上,清楚表明,在"善工"一事上,神並不欠負我們。理由何在呢?因為神早已預藏了善工,從祂的寶庫內,將善工支取給我們。因為凡祂所召的,祂也使他們稱義,並得重生。
神所預備的 不要跟從伯拉糾派,他們認為這是指律法的教導,好像保羅在說,神訓喻何者為義,並且制定人生活的規範。相反地,他是強調前面所教訓的,即救恩不是出於我們本身。他說,在我們出生之前,神已經預備了善行;即是說,若靠本身,我們並無能力實踐聖潔的生活,此事唯賴於神手的改造引致而成。神的恩典既然已經先為我們安排了善行,自誇就無據可陳了。讓我們仔細研究“預備”的含意。保羅從所寫的先後次序上,清楚表明,在“善工”一事上,神並不欠負我們。理由何在呢?因為神早已預藏了善工,從祂的寶庫內,將善工支取給我們。因為凡祂所召的,祂也使他們稱義,並得重生。
|
|
11. 所以你們應當紀念:你們從前按肉體是外邦人,是稱為沒受割禮的;這名原是那些憑人手在肉身上稱為受割禮之人所起的。
|
|
所以你們應當紀念(11) 保羅總是提到基本的原則,清楚注明,並且予以強調。他叫以弗所人記得他們在受召以前的景況,借此指出,他們沒有自傲的理由。然後他說明"複和"的方式,若只以基督為滿足,他們就不必想像需要其它的援助了。第一句話可以概括如下:"應當記得,在你們未受(靈的)割禮時,對基督、救恩的希望,教會並神的國而言,你們是外邦人,因此與神並無關係可言。"而第二句話的意思則是:"現在你們既已連於基督,就同時也與神複和了。"紀念此事會在他們心中產生何種果效,我在前面已經說明。
按肉體是外邦人 他首先指出,從前他們缺乏神的子民的標記,因為割禮是表明神的子民的記號,以別於其它人民;而未受割禮則表明他是一個俗世的人。由於神通常把祂的恩典與聖禮聯在一起,所以保羅推斷,他們既未受聖禮,也就必未曾參與恩典。當然,事實並非總是如此,但這確是神通常的處理辦法。例如創世記三22-24說:"亞當被趕出伊甸園,免得他伸手摘生命樹上的果子吃而存活。"假設亞當吞食了整棵生命樹,他也不會因此而重獲生命。但是,借著標記的移除,神也同時移除了標記所象徵的實質。故此,保羅向以弗所人指明,未受割禮乃是一種污濁的象徵。他們既缺乏聖潔的象徵,也就喪失了聖潔的實質。
這些話的本意,並非是要蔑視外表的割禮。人手所施的,指出割禮的兩重性質。一方面是要消除猶太人以外形割禮為榮的自傲,另一方面是要移卻以弗所人的疑慮,因為他們現已獲得了外形表記所象徵的整個真理。他們因身上戴著污濁的象徵,被稱為是"肉體未受割禮的人";但這不再是一種缺陷,因為他們已經受到基督屬靈的割禮。
這句話可以一口氣讀作"在肉身上由人手所施的 "。或者分讀為"在肉身上的,由人手所施"。再者,保羅把這種割禮和靈的割禮對照,後者是在心內的,即"基督的割禮"(西二11)。
稱為受割禮之人 "受割禮之人",在此處可解作猶太人集體的名詞,也可解作是指割禮的本身,即是說,以弗所人被稱為是未受割禮的人,因為他們缺少割禮的表記。"人手所施的",似乎是指向後者的解釋;但是對論點的本身而言,並無多大影響。
|
|
12. 那時,你們與基督無關,在以色列國民以外,在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局外人,並且活在世上沒有指望,沒有神。
|
|
那時你們與基督無關(12) 他現在宣稱,以弗所人當時不但被摒除在外形表記之外,也是在使人的得救和喜樂所需要的一切之外。因為基督是一切應許和希望的根基,所以保羅先說到他們與基督的隔離。凡沒有得到基督的人,只有毀滅一途。以色列國的根基既是建於基督的身上,那麼除祂以外,還有何人能把神的子民聚成一個聯合的聖體呢?
應許的諸約 也應作此解。所有的契約,都是以此一偉大的約為依據。失此依據,則一切契約都是空言。"萬國都要因你的後裔得福"(創廿二18)。因此,神的應許,在基督裡都是"是的"和"實在的"(林後一20)。挪去救恩之約,就無希望可言。此處我把契約譯作"檔",就是一般所稱的"合同"。因為神和亞伯拉罕及他的後裔所立之約,就是永遠作他們的神,乃是借著莊嚴的禮節。這約的檔由摩西的手證實,並且託付給以色列為一種特殊的寶藏,因為他們不屬於外邦人。
在世上沒有神 但是以弗所人,或任何其它外邦人,並不是完全沒有宗教意識的。那麼保羅為何稱他們為無神論者呢?嚴格而言,無神論者沒有神的意識,且有嘲笑神的存在。我們通常並不稱迷信的人為無神論者,而只將這名稱加諸那些毫無宗教感覺,並想消滅宗教的人身上。
保羅稱他們為無神論者,因為他認為假神是虛無之物。事實上,一切偶像都是虛無的,因為對虔誠者而言,偶像並不存在。凡不崇拜真神的人,無論他們有多少種類的崇拜和禮節樣式,仍是沒有神的人。他們不知道所尊敬的是什麼。請注意,保羅並沒有批評以弗所人為無神論主義者。但是凡自信為熱誠於(假)宗教的人,都等於是沒有神的信仰的人,因為偶像不過是虛幻的膺品,而不是真神。
根據以上所陳述的,我們很容易得到一個結論,就是:在基督之外,只有偶像。他先宣稱他們不認識基督,然後指說他們沒有神;正如約翰所言:凡沒有子的,也沒有父(約貳一9)。因此,凡是不經這道而行的人,就走離了認識真神之路。或者有人會問:神豈是從未曾向外邦人顯明過嗎?除了借著基督,神從未向外邦人或猶太人顯明祂自己。基督說:"我是道路"(約十四6)。這句話不只是限於一個時代,或一個國家,因為祂接下去說,若不借著祂,沒有人能到父神的面前。
|
|
13. 你們從前遠離神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裡,靠著祂的血,已經得親近了。
|
|
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裡(13) 我們或者添一個動詞,成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裡被接受",或者將這句話連於下面一句:"靠著祂的血。"但無論我們採取哪一種結構法,意義都是一樣,即是說,當時以弗所人雖還遠離真神和救恩,卻已靠著基督,與神複和,現在則靠著祂的血,得與神親近。因為基督的寶血除去了他們和神之間的糾紛,由仇敵變為兒女。
|
|
14. 因祂使我們和睦,將兩下合而為一,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
|
|
保羅現在把複和的福祉,伸展至猶太人;所有的信徒,都借著同一位基督,與神聯合。借此,他駁斥那些自誇為神的聖潔子民,及受選之後嗣,但卻輕視基督之恩的猶太人。基督既是使我們和睦之源(14),凡在祂以外的人,都是與神為敵的。祂是神與人之間的"和睦"。這是一個美好的名銜。神必會恩待凡在基督裡的人,這是無可置疑的。
將兩下合而為一 這句話是必須的,因為猶太人認為,和外邦人來往,是與他們優越地位不符。為了打倒這種驕傲,保羅告訴猶太人說,他們和外邦人已被聯成一體。這項真理可以用如下的推論法來表達:
猶太人如想與神複和,他們必須有基督為中保。但是基督成為他們和睦的唯一方法,乃是將他們和外邦人聯成一體。
因此,除非猶太人接受外邦人進入團契,他們就不能與神建立關係。
拆毀了中間隔斷的牆 要瞭解這句經文,我們必須注意兩件事。神在舊約時代,將猶太人和外邦人隔離;此事由象徵性的宗教儀式上,得到證明。神越過外邦人,揀選了一個民族為祂的百姓。因此兩者之間有著一個極大的區別。猶太人為教會的家屬,而其它人則為教會以外的異族人。摩西在歌詞中曾說:"至高者將地業賜給列邦,將世人分開,就照以色列人的數目,立定萬民的疆界。耶和華的分本是祂的百姓;祂的產業本是雅各"(申卅二8-9)。神立定疆界,將某一種族的人,與其它的人隔開,由此引致保羅在第十五節中所稱的冤仇。當時,神棄絕外邦人,單揀選猶太人,使他們成為聖潔,並且把他們從人類的腐敗中,釋放出來,兩者之間就建起隔離的牆。後來又加上宗教儀式,如磚牆圍住了神的產業,免得被認為是人人可得的產業,或者和其它的產業混為一談。因此,外邦人被圈在神的國度之外。
保羅說,但現在冤仇已經除掉,圍牆已被拆毀。基督將嗣子的福祉,伸展到猶大的界限之外,使我們都成為兄弟。這正應驗了古時的預言:"雅弗擴張,使他住在閃的帳棚裡"(創九27)。這中間的牆,阻攔基督把猶太人和外邦人聚集在一起,所以他就拆毀這牆;而拆毀牆的目的,則是要借著基督的身體,廢掉冤仇。神的兒子,借著披戴眾人所共有的性格,在祂自己的身體上,形成一個完整的團體。
|
|
15. 而且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就是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為要將兩下借著自己造成一個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
|
|
在律法的規條(15) 這句話更清楚的表達"圍牆"的含意,即借著基督,那象徵區別的儀式,已被廢除。割禮、獻祭、洗淨和禁吃某些食物;不過是聖潔的征徽,為要提醒猶太人,他們的前途有別於外邦人。現在,外邦人不但同樣被接受到恩典的團契之內,不再與猶太人有分別,並且那些作為區別的表記,也已經被除去,因為儀式已被廢掉。好比當兩個敵國,在受到同一位君王的統治以後,他不但希冀兩國的百姓和平相處,同時也要移除以往冤仇的章徽和表記。再或如同一件誓約,在履行約章之後,手據即被撕毀(西二14)。
有些人將律法連於廢掉;但這種見解是錯誤的。論到禮儀的規律,神不但吩咐猶太人遵守一種簡單的生活規則,也以各種法規約束他們。保羅在此顯然只是論到禮儀的規律,因為道德律並不是間隔猶太人和外邦信徒的圍牆,而是對兩者都有關的教訓。有些人認為,割禮並其它古時的禮節,雖不應約束外邦信徒,卻仍對猶太信徒有效,這段經文推翻了這種觀點,因為如果是如此,則圍牆將仍舊存留,但事實並非如此。
借著自己造成 保羅說,"在祂自己",為的是叫以弗所人不要看人的異別,在基督以外尋求合一。不管猶太人和外邦人在以往如何不同,但在基督裡,他們已成為一體了。他又加上一個新人。在基督裡,一個人之是否受過割禮,並無關係;外表的儀禮沒有任何價值,最重要的是成為一個新造的人。因此,只有一種屬靈的重生,使我們聯合。我們既然都是借基督而複新,猶太人不當再以他們古老的情況自慶,而應讓基督充滿萬有(一23)。
|
|
16. 既在十字架上滅了怨仇,便借這十字架使兩下歸為一體,與神和好了。
|
|
使兩下……與神和好(16) 我們不但彼此複和,並且也重得神的恩待。所以猶太人和外邦人一般,都需要一位元中保。若沒有中保,則律法、禮儀、亞伯拉罕的後裔之名分,或其它的優勢,都歸無效。因為眾人都是罪人,而罪的赦免,必須借著基督中保之恩,才能獲得。
歸為一體 保羅重述"一體",為要教導猶太人,他們與外邦人共同建立合一的團體,乃是神所喜悅的。
十字架 十字架是表明贖罪的祭。罪使神和我們成為仇敵,除非罪被廢除,我們絕不能得到神的喜悅。基督之死消滅了罪,祂將自己獻上給天父,為償罪而犧牲。十字架在此尚有另一個意義,就是借著它,一切禮儀都被廢除了。
故此,他又說:滅了冤仇。這句話無疑是論到十字架。但是它有兩種可能的意義:或是指基督借著祂的死,使天父和我們複和,並除去祂的忿怒;或是說,借著救贖猶太人和外邦人,祂將他們合歸一群。由於第十五節所稱,"以自己的身體,廢掉冤仇",後者的意義,似乎較為可能。
|
|
17. 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遠處的人,也給那近處的人。
|
|
神與人借著基督而複和的教訓,若沒有福音的宣揚,則將沒有效用。所以保羅接著說,和平的成果,現已提供給猶太人和外邦人。據此基督來世上,要拯救外邦人,也要拯救猶太人。福音無歧視地對兩者傳佈,確實證明此點,哥林多後書五19-21按同樣的次序敘述:"這就是神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所以,我們作基督的使者……神使那無罪的,替我們成為罪。"首先,他宣佈救恩的源流是在於基督的死,然後他描述基督如何將祂自己,並祂受死的成果,傳達給我們。但是在本文中,保羅的主旨是要說明,外邦人在神的國中,被聯於猶太人。基督既為兩者的同一位救主,他們也必聽到同一種福音;猶太人雖然曾領受到律法,他們也需要福音;而且神向外邦人賜與相等的恩典。凡為神所聯合,同受恩典者,人不應將他們拆開。遠處和近處不是論到空間的距離。猶太人因"前約",與神接近,而外邦人則在未獲救恩之應許前,曾被摒棄在神的國外,與神遠離。
傳和平(17) 這福音的確不是由基督直接口傳,而是借著使徒傳佈的。在呼召外邦人進入恩典的團契之前,基督必須先從死裡復活。所以祂曾說:"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太十五24)。當祂在世時,基督曾禁止使徒們先向外邦人傳福音(太十5)。因此,祂現在借著使徒們,如同喇叭,向外邦人宣揚福音。他們不但是奉祂的名,及祂的吩咐而行,並且如同是祂自己所行,故此確能說是祂在傳揚。我們現在傳講,也好比如基督借我們,親自向你們傳講。假使我們只是看人,福音的信仰將是非常脆弱的。福音的整個權威,是在於承認傳道者是神的工具,借著他們之口,人聽到基督的教誨。同時要注意,福音的資訊是和平,神宣佈祂要恩待我們,並且賜下父愛。挪去福音,則神與人之間的糾紛和敵對地位,將依舊存在;另一方面,福音的果效,是使不甯的良心,得到平安和寧靜。
|
|
|
|
|
|
|
|
18. 因為我們兩下借著祂被一個聖靈所感,得以進到父面前。
|
|
兩下……得以進到(18) 福音的果效既是和平,就為我們開啟進到神面前的門。惡人有時陶醉在睡夢中,自以為平安。但這種不實的平安,只是由於他們忘卻神的審判,並且儘量遠離神。所以保羅闡釋福音之平安的定義,要使我們知道,平安不是在於有一個昏迷的良心,不實的自信,傲慢的誇口,或不知自身的卑鄙,而是在於鎮靜自若,樂於接受神,不以見神的面為恐懼而遠避之。基督為我們開啟此門,事實上祂自己就是這門。再者,這是一個雙扇的門,同為猶太人和外邦人所開;因此,神對兩者都顯明祂的父愛。
借一個靈 借著聖靈的指示和引導,我們來到基督面前,並且稱神為父,故此我們有勇氣接近神。在以往,猶太人有各種方式來接近神,但現在眾人都只有一條道路,就是受聖靈所統治。
|
|
19. 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與聖徒同國,是神家裡的人了;
|
|
這樣,你們不再作外人(19) 這句話反照保羅在第十二節所說的,以弗所人曾被摒在諸約之外。現在他針對他們說:"你們的情況已經改變;你們不再是外人,因為神已經使你們成為教會的會員了。"他並用許多話語,來讚揚神對他們所賜的榮譽。他稱他們為與聖徒同為國民,為神家裡的人,並適用於建造主的聖殿的石塊。第一種稱號是將教會比作一個國家,這是聖經常用的方式。那些在以往不配與聖徒同位的屬世人,現在能和亞伯拉罕、諸先聖、先知、君王及天使,同享國民的權利。這是極大的光榮。然而第二種稱號也並不為低,神接受他們到祂自己的家裡,因為教會乃是神的家。
|
|
20. 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
|
|
被建造(20) 第三種榮譽表明,以弗所人及其它的人,成為神家裡的人,並與聖徒同作國民的方式,即是說,他們是否建基於使徒和先知的教訓上。由此我們可以判別真教會和假教會。這是首要之道,因為對於此點極易有偏差,而且後果極其危險。從現時代中可以看到,越是虛偽和空洞的教會,越是以"教會"的名義為自詡。為了使我們避免這種錯誤,保羅指出真教會的標記。
根基在此處無疑是指教義,因為保羅在這裡並未提到先祖們或虔誠的君王,而只是提起擔任教導之職,由神委派建立祂教會的牧師。因此,保羅訓示,教會的信仰應當建基於這教義上。那些完全依據人的杜撰,但卻因我們接受神純正的教義而譴責我們為背棄教會的人,我們對他們有何種看法呢?我們必須注意教會的根基被建立的方式;嚴格而言,基督是唯一的根基,因為只有祂支持整個的教會;唯有祂是信仰的規條和準則。但是,在基督裡,教會借著教義的傳講而被建立起來。因此,先知和使徒被稱為是建築師。先知和使徒的職責,乃是建立基督的教會。
假使我們從摩西五經開始,就會發現,事實確是如此。因為基督是律法的目的,並福音的總結。因此我們要記得,若想與信徒同列,我們決不應依據他人;若要在聖經的知識上有長進,我們必須專心注意基督。保羅也教導我們,怎樣在先知和使徒的書卷中,尋找神的道。他指出,兩者的教訓,吻合一致,使我們知道如何貫連它們,因為他們同有一個根基,並協力建造神的殿宇。使徒的教導,並沒有使先知的教訓成為多餘,因為他們都是推廣同一個目標。
古時的馬興派把本節中的"先知"一詞刪去;今日有些激信者,也有這種想法。他們聲稱,律法和先知與我們無涉,因為福音已經取而代之了。但聖靈一再的宣佈,祂曾借著先知之口,教導我們,並要我們從先知的書卷中聆聽祂。我們看到,神所有的僕人的教訓,自始至末,都完全吻合,他們的協調清楚表明,是同一位神借著他們宣講真理。這對維護我們信仰的權威,並不是一件無關緊要之事。我們的宗教,肇始于世界的創造。羅馬教和其它各宗各派,徒然誇耀他們的古老,因為他們只是純正宗教的膺品而已。
基督自己為房角石 羅馬教不惜曲解這節經文,以支持他們的謬見。他們把這榮譽歸給彼得,認為教會是建基於彼得身上。他們聲稱,比諸其它的石塊,基督被稱為是房角石,並且認定,教會是受到許多石塊的支持。但這問題的解答非常簡單。使徒們按情形引用各種意喻,但意義卻是一樣。一個主要的因素是,沒有人能建立別的根基(林前三11)。因此,保羅顯然並不是說,基督只是根基的一小角或一部分,否則他豈非自相矛盾了?他的意思是要把猶太人和外邦人,聯成一棟屬靈的屋宇。他們如同兩堵分立的牆,保羅把基督置放在這兩堵牆之間,把它們連接起來。這是此比喻的本意。
|
|
21. 各房靠祂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的聖殿。
|
|
全房靠祂建立(21) 這句話充分表明,他並沒有意思要把基督限於屋宇的一部分。既然如此,彼得的地位是在何處呢?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三章中,稱基督為"根基",他並不是指教會先由基督開始建造,然後再借他人來完成之。保羅在同章六至九節中所說的,乃是比較他自己和其它傳道者的工作。他在哥林多城的工作,是建立一個教會,之後再由其它的繼承者來完成此工。
他在本節中教訓稱,凡在基督裡被聯結的各部,都是神的殿宇。第一個條件是聯絡得合式,即信徒借著交通,彼此瞭解適應,否則將錯綜雜亂的碎石塊,而不是一棟屋宇了。主要的對稱點,是在信仰上的合一,然後是進展或增添。凡不在信仰和愛心上聯合,以求在基督裡長進的人,只有一棟俗世的房屋,這與神的殿宇迥然不同。
成為主的聖殿 在其它地方,個別的信徒被稱為是殿宇(林前六19;林後六16),但在此處,神的殿宇包括全部信徒。這兩種見解,都是準確而合宜的。因為神居住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要把我們圍成一個團體,由眾多合為一體。因此,個別的信徒,雖各是一所殿宇,但當他與其它信徒聯合起來時,卻成為殿宇中的一塊石頭。保羅說這些話,是要推崇教會的合一。
|
|
22. 你們也靠祂同被建造,成為神借著聖靈居住的所在。
|
|
你們也靠祂同被建造(22) "建造"一詞,在此處希臘原文的語氣,不太清楚。直述語氣和祈願語氣,都能適用,但是我認為祈願語氣較為適宜。我想保羅是在勉勵以弗所信徒,要他們在基督上建立根基之後,應當在信心上漸漸長進,作為神在世界各地,借著福音所建立的新殿宇的一部分。
他重提聖靈,有兩個理由,第一是要提醒他們,若沒有聖靈的運行,一切人的力量都是徒然;第二是要把屬靈的方式與外表和猶太教的方法,作一對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