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書第六章
實現了的神的義
(6:1-8:39)
從罪的束縛到自由 6:1-14
從奴僕到自由 6:15-23
照律法生活者的矛盾 7:1-25
真自由的生活 8:1-4
應追求的生活 8:5-39
八。
從罪的束縛到自由
(基督徒聖潔的生活原理)
6:1-14
一. 我們對罪的態度(1-2)。
1. 說明罪與恩典的關係(5:20)。
2. 說明罪與我們的關係(6:1-2)。
*** 提示 ***
*被拯救之後若只強調恩典,
無意中會忘掉對罪的警惕。
*記住1-3章中提到的降臨在所有不聖潔和不義之人身上的神的震怒。
*研究撒母耳記下11章以下和詩篇51,
32篇, 查考罪對大衛的生活産生的影響。
*"斷乎不可"2節:
意味著連想都不要想。
二. 信徒與基督十字架的關係(6:3-11)。
*** 提示 ***
*以洗禮爲例說明我們的靈所處的位置。
1. 在6:2,6,7怎樣說明我們的狀態?
*** 提示 ***
*5:12-21說明我們以前在亞當裏面全部是罪人,
但現在在基督裏面都與基督一起成了義人。
*死了的人沒有反應。
但我們要注意罪並沒有死掉。
羅馬書7章會再次提到這一問題。
*死的是什麽意思(6節)?
*"舊人…釘十字架"(西
3:9; 加 2:20): 猶太人的習俗中有一條對死人不追究任何責任並赦免所有罪的條目。
據此, 死人會享受自由。
在此表示基督裏面的人脫離了罪並得到自由(7節)。
2. 在6:4,5,8,10怎樣說明我們的狀況?
*** 提示 ***
我們會隨時體驗到復活後的生活。
(1)可體驗到從罪中得釋放的自由。
(2)可體驗新的生活,
即永遠的新生活(象基督)。
(3)過象基督一樣的道德生活。(山上教訓-赦免罪/愛)
(4)新生命的生活(呼應神的生活)。
羅 7:6 - 聖靈的新生活。
加 3:27 - 道德上的新生活。
西 3:12 - 愛的新生活。
弗 4:14 - 基於教義的堅定的生活。
羅 13:14 - 居住在基督裏的生活。
三. 信徒的責任(6:12-14)。
1. 6:11講到我們應要協助什麽事?
*** 提示 ***
*"當看"11節:
意味著繼續認爲。
把什麽, 怎樣當看?
*消極方面,繼續認同於十字架(看自己是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積極方面,繼續看自己向神活著。
這表示復活的生活。 即(1)義的生活,
(2)新的集體生活, (3)與基督聯合的生活。
2. 要我們怎麽做(12-13節)?
*** 提示 ***
*"不要...獻給"13節:
指一下子停止過去所做過的行爲。
*"獻給"
13節: 指一下子獻給。 即催促立即的,
決定性的行動。
*"肢體"
13節: 也有四肢的意思, 但在此指內外全部器官(參考
羅3:13-18; 西 3:5)。
3. 對過這種生活的人有什麽應許(14節)?
*** 提示 ***
*生活在律法之下的人實際上形同生活在暴君之下的孤立無援的人。
雖然生活在恩典之下的人要求高標準,
但在基督裏面這是有可能的。
* 結束語
* 在我的生活中最軟弱的是哪一部分?
(1)
(2)
* 我怎樣才能戰勝這一部分?
簡單說明能戰勝的理由。
九. 從奴僕到自由
6:15-23
1. 對於生活在基督裏面的人,
順從有何意義(16)?
*** 提示 ***
*過去我們是罪的奴僕,
因此順從於罪。 但現在我們是義的奴僕,
因此順從於義。
*"道理的模範"("教會的律法"[標準譯])17節:
恩典也有規範, 它指基督徒的義的標準。
我們可以叫它爲"教義"。
2. 比較(狀態, 果子)罪的奴僕時的過去和義的奴僕時的現在(6:21-23)。
*** 提示 ***
*我們從罪被釋放(過去)後被引向福音(現在)。
之後我們成了真正的義的奴僕(18節)。
*不義的奴僕:
這種狀態的人只有羞愧與死亡(最終的審判
20-23節)。
*神的奴僕:
充滿成聖與永遠的生命(22節)。
*罪的奴僕:
會結死亡(破壞)的果子。
*義的奴僕:
會結生命(生産)的果子。
*工價: 軍事用語, 指新皇帝上任時給軍人的報酬。
這表示不僅定期接受一定的代價,
而且到最後一起結算並得到報酬。
3. 在信仰生活中沒有比順從更重要的。
當我們不順從於主的時候,
最終會順從於罪。 這時迎接我們的只能是負罪感和對救恩的疑心。
過去因爲聖靈不在我裏面,所以沒有罪惡感。
但現在聖靈在我裏面蘇醒我內心的良心,
所以即使很小的罪也會受到良心的譴責而墜入罪意識之中。
而且負罪感會使我們産生對救恩的不信。
當然, 這時候如果我們承認自己的罪並依靠神的話語(約
1:12; 3:16; 5:24; 10:28-30), 也可以再次得到確信,但最好的辦法是繼續順從於神(對於義)而戰勝罪。
現在我們再也不是罪的奴僕,
因爲真理使我們從罪得到自由。
努力享受這一自由。 順從勝於獻祭。
* 結束語
* 輪流祈禱使自己能更深刻地理解順從的內涵。
* 相互討論自己要順從的兩個部分,
並輪流做上面的祈禱。
──
李泰雄《神的義和基督的恩典──羅馬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