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書第十五章
因基督而合一(十五1~13)
保羅在此引伸了上一章的討論,他以基督作為榜樣,呼籲剛強和軟弱的信徒都不要彼此排斥指摘,而要在基督裏合一,彼此建立德行,使眾人都得益處。
.基督關切人的軟弱(1~6):保羅以「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悅」一語(3)作為勸勉的根據,呼籲基督徒不要先求自身利益,卻要為別人的利益和好處,學會讓步和犧牲。剛強的更應擔當軟弱者的重擔。這是一種造就性的行動,也是一種美德。保羅提到基督的榜樣時,並沒有以耶穌生平的事蹟為例,而是引用詩篇的話:「辱罵你人的辱罵都落在我身上」(詩六十九9),表明基督為世人背負辱罵和痛苦。因此,聖經能帶給信徒恒久的盼望,使我們知道藉凓基督,必能勝過人生的艱辛和試煉。保羅在第4節指出舊約聖經的用處,是使人增進忍耐,提供鼓勵,多讀它能使我們常存盼望,對屬天不能看見的事物更感確實。再者,保羅以禱告的語氣鼓勵信徒要和諧相處,合一同心,這樣就能榮耀神和基督(5~6)。
.在基督裏彼此接納(7~12):由於初期教會由猶太人和外邦人組成,故此彼此磨擦是難免的。猶太基督徒要為自己在宗教上的優越而爭辯,而外邦基督徒則存偏見,認為猶太教的傳統已經過時,失去其屬靈的效用。為了解決這種衝突,保羅再三強調基督的榜樣,勸他們要彼此接納,如同基督接納外邦人一樣。
.一句祝禱的勉語(13):保羅希望教會內所有信徒都看重信仰的屬靈因素,倘若我們都能以神為我們盼望、喜樂和平安的源頭,我們的信心就會加強,生活就有聖靈的能力,這樣,我們就能維持合一和諧的生活。
祈禱 求主助我與人相處時有正確的態度,建立和諧的關係。
基督徒事奉的的品格(十五14~19)
保羅的論述轉向基督徒的實際事奉,他談到自己怎樣委身作「外邦人的使徒」。從他的言談及一些想望中,我們看見他作出了多方面的交待,顯露出他事奉神的品格,可作為我們現今的提醒與借鏡:
.對人信任,尊重別人(14~15):他稱羅馬信徒為「滿有良善」和「充足了諸般的知識」,也能「彼此勸戒」。可見保羅對他們的信任是何等深切。換言之,他表露了真誠欣賞的心態。另一方面,他並不以無禮、獨裁的態度來對待信徒;相反,他事事考慮別人的感受,有禮貌地表達其請求──「我稍微放膽寫信給你們」,充分表現出他對人的尊重。
.履行神恩典所交託的(16~17):保羅知道他蒙召是作基督的僕役,因此他盡自己的職責,履行神在恩典中託付他的工作。從他所受的任命看來,羅馬信徒靈命的成長,是保羅在外邦人中服事的責任之一,因此他將他們當作祭物奉獻給神。
.謙卑隱藏自己(18):「他表示若要引以為榮的話,只有「在神的事上有可以引以為榮的」,其餘一切關乎自己的事,他都不提及;換言之,一切有成效的事奉,全是神作成的,他只願歸榮耀與基督,卻把自己深深隱藏,因認識到自己是神使用的器皿和導管。
.竭盡所能傳揚主道(19):保羅表明他傳福音的腳蹤踏遍了廣大的地土──從「耶路撒冷直到以利哩古」,即從地中海的東北岸直到馬其頓省的西北部,都是他辛苦勞碌的工場。這說明他過去的年日曾竭盡所能地到處傳福音,引領迷失的罪人歸向基督,帶領他們走新生的道路。
祈禱 主啊,我願靠𣿫的恩典培養優美的品格,在事奉中榮耀𣿫。
事奉的規劃(十五20~33)
保羅現在向羅馬的讀者表達他個人對未來事奉的規劃,希望他們一面為他禱告,一面準備好事奉的心志,以致將來見面時就能同心協力,一起傳揚福音。
.有異象也有遠見(20~23):保羅清楚表明,若是可能,他期望盡力開拓新的福音工作,不願意在已經宣揚過基督的地方傳福音;換言之,他不滿足於現狀,願意為主拓展新的福音工場──指向西班牙及更遠之地區傳道,使更多未認識神的人能得以聽聞福音。這足見他是一位胸懷世界的宣教士,對福音廣傳有極重的負擔和異象。這種心志也是現今華人教會所當有的,除了在華人聚居的地方傳福音,更要步向跨越文化的地區,向外族人傳揚主榮耀大能的福音。
.建立支持系統(24):要到西班牙去,必須先到羅馬,所以保羅認定羅馬教會是他開拓新工場關鍵性的地方。所以,他向他們表示,當他經過羅馬時,希望與當地的信徒見面,一方面分享基督「豐盛的恩典」(29),另一方面希望他們成為他的一個支持系統,與他一同分擔一些西班牙的福音工作。顯然,保羅訪問羅馬,乃是要使那裏的教會成為一個宣教的中心,而現在寫這封信,就是為此任務鋪路。
.在義務上克盡己責(25~29):保羅解釋為何計劃還未能成行,因為耶路撒冷當時遭遇饑荒,外邦信徒籌集了捐款,託巴拿巴和他送到耶路撒冷供給猶太信徒的需用,這是他當前應盡的義務;第28~29節又給我們看見他的另一表現,就是完成一件任務後才開始另一項工作。
.要求羅馬教會為他代禱(30~33):
① 使他可以脫離那些猶太教中反對他的死硬派;
② 使他盡快完成送捐款的關懷行動;
③ 能順利抵達羅馬,與他們相交,同得神的祝福。
祈禱 主啊,我願成為福音的出口,作𣿫恩惠的渠道,使多人蒙福。
──《新舊約輔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