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使徒行傳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Section:TopicID=353}第一次旅行傳道 十三1~十四28

  使徒行傳的重點是在外邦傳道。第一到十二章可說是為外邦傳道作了預備,由十三章開始,外邦傳道被聖靈認可,受教會的按手差派,從此外邦傳道正式、有計劃、有規模地開始了。因為從這一章開始使徒行傳的重心已由耶路撒冷,猶太地,轉移到以外邦為中心的教會。十三章和十四章是巴拿巴和保羅第一次旅行佈道。他們工作的範圍是在居比路(巴拿巴的故鄉,四36)和加拉太一帶。巴拿巴原是領袖,但掃羅立即展露了他的才華,他們傳道所到之處都由保羅出面演講(十三9起,掃羅改名為保羅)。這一次的旅行佈道,有保羅兩次的演講;一吹向猶太人,另一吹向外邦人。從這兩次演講裏,我們可以粗略地看出初代教會對猶太教和外邦宗教的觀點為何。

  從本章起至第二十章是記述保羅三次旅行傳道的經過,本書在編排上,雖仍以章為單位,但其主要分段皆以保羅和巴拿巴的傳道事件為重點。

一 設立宣教師 十三13

{\Section:TopicID=355}十三1

  在安提阿的教會中,有幾位先知和教師 依照保羅的記載,初代教會職份編制共分為使徒、先知、教師、行異能的、得恩賜醫病的、幫助人的、治理事的、說方言的(林前十二28)。安提阿教會沒有使徒,只有先知和教師。本節把先知和教師一起列出來,但沒有註明誰是先知和教師。關於西面,路求和馬念我們沒有進一步的資料可考據,不知他們是否像耶路撒冷來的那位先知亞迦布一樣的人物(十一28,廿一1011)。至於我們所知道的巴拿巴和掃羅都不是先知型的人物。也許,先知型的人物並沒有列出來,經文中的這五位都是教師。

{\Section:TopicID=356}十三23

  他們事奉主,禁食的時候,聖靈說,要為我分派巴拿巴和掃羅,去作我他也們所作的工。於是……按手在他們頭上,就打發他們出去了 聖靈的話也許是經由他們中間的一位先知得靈感而對眾人說的。當初基督徒的敬拜沿用猶太人的習俗,包括了禁食和禱告。猶太人有定期的禁食,每週二次(參路五33\cs1635)表示他們的虔誠。耶穌認為禁食是個人對上帝的虔誠,不是要給人看的(太六1618)。因此新約中的教會注重虔誠的行為和內心,而不採用虔誠的儀式。初代教會若遇有重大事件時,才禁食禱告。禁食的目的是要使禱告專一虔誠,不是要讓人知道他是一個敬虔的人守了禁食的儀式。安提阿教會要差派宣教師出外傳道,為了這件重要的事他們禁食禱告。現代的基督徒禁食的目的是為了要使自己經驗到飢餓者的痛苦,經驗到人必須依賴某些事物,例如食物,方能生存,或者藉凓禁食提醒自己不必太依賴食物,或世上的物慾,要清心寡慾地,全心依賴上帝。

  巴拿巴與掃羅被按手,並不一定是給他作了使徒的授職典禮。只表示安提阿教會展開了對外邦的宣教,並首先派遣宣教師到外地去。這次的派遣典禮也許是其他三位先知,也許是教會的長老,或代表為他們按手的。但這裏最重要的,應當是表示他們受教會的差遣,受教會的祝福。保羅不是由於他們的按手才自稱為使徒的。他認為他的使徒職是來自基督的選召(加一1)。所謂第一次的旅行傳道,其實也是安提阿教會對外邦人的傳道,因為巴拿巴和掃羅是受安提阿教會差派的。

二 在居比路的傳道 十三412

{\Section:TopicID=358}十三5

  到了撒拉米,就在猶太人各會堂裏傳講上帝的道,也有約翰作他們的幫手 居比路現在的名字叫塞浦路斯,首都是撒拉米,他們到這島上來可能是為了巴拿巴的緣故,因為那裏是他的故鄉;也許是為了居比路的基督徒的緣故,因為他們一向有外邦人傳講耶穌信息的熱誠(徒十一20)。巴拿巴和掃羅到那裏時,並沒有立即向外邦人傳道,只在猶太人的會堂傳講上帝的道。很可能是指耶穌是上帝設立的基督的道理。以後的保羅旅行傳道也都從猶太人的會堂先開始,然後再向外邦人傳道。

  約翰馬可那時也許還很年輕,巴拿巴帶他出來見習。他只作他們的助手,或學徒。約翰的工作,或說他的學徒生涯,可能是從燒飯洗衣開始。使徒行傳的神學關懷之一是訓練下一代的傳道人,約翰可說是首見的年青傳道見習生。

{\Section:TopicID=359}十三612

  經過全島,直到帕弗,在那裏遇見一個有法術假充先知的猶太人,名叫巴耶穌。這人常和方伯士求保羅同在,士求保羅……請了巴拿巴和掃羅來,要聽上帝的道。只是那行法術的以呂馬……敵擋使徒,要叫方伯不信真道。掃羅……說……主的手加在你身上 在這一段裏保羅仍然被稱為掃羅,因為下一段開始要稱他為保羅,因此就指明這位掃羅也稱之為保羅的。行傳之所以有如此之分別,原因大概是:第一,以掃羅為名稱的有關之記載是猶太地搜集來的資料組成的,因為在猶太地的人稱他為掃羅。以保羅為名稱的記述是來自外邦教會的資料。第二,行傳稱他為掃羅時,那時的掃羅是在巴拿巴的領導之下行事,掃羅的活動範圍也都在猶太人的圈子裏,掃羅是希伯來語的叫法。稱他為保羅時,雖然還有巴拿巴的同行,但實際上的主角是保羅。他的活動地點大部份在外邦人當中。因為保羅在傳道史上已獨當一面了,保羅是希臘語的叫法。行法術的「術士」是較俗世性的,異教的,以技巧和各式神靈的方法做些使人驚異的事。撒瑪利亞的西門以前也是術士,但寄居在外邦的猶太人也有人從事此業的(十九1314,士基瓦的兒子們;本段巴耶穌也是其中之一)。「假先知」是較猶太教式的,他的特點不在行異能,而在傳達上帝的信息。假先知就是不忠實地傳達上帝信息或假借上帝信息而騙人的先知,例如先知巴蘭(民廿二~廿五章);假借上帝的信息騙取人的信任。例如列王紀裏的一位老先知(王上十三1125);為了博取當政者的喜悅,說些有利於當政者的假信息。例如以色列的四百先知(王上廿二512)他們根本沒有得到上帝的信息,但撒謊假裝有。所謂「巴耶穌」意思是「拯救者的兒子」。但他用不當的邪靈技巧騙人,向人傳假信息,又想阻止保羅傳道給方伯(總督),妨礙人得真道,這人罪大惡極,他的為人一點都不合乎他名字的意義。

  巴耶穌想要阻止方伯(總督)信真道的原因,大概是為了要保留自己與總督的交情(7節),他恐怕總督一旦信了真道以後,不會再相信他的假道理。因此極力的阻止,為了私利不惜隱蔽真道;為了擁有總督對他的交情,不惜阻止總督信仰真道,使他斷送信福音得救贖的機會。

  行邪術的人遇到了聖靈,便無可施展其伎倆。使徒保羅責備他,使他瞎眼,在黑暗中摸索。反抗真道的人,受這樣的懲罰為數不多。我們不可期待一切反抗真道的人都受這樣的懲罰,我們也不可像這位總督一樣,要等到上帝懲罰惡人的時候才相信真道。我們日常遇到的真道,往往是被逼的,被棄絕的。但真道的價值並不表現在它的攻擊性或報復性。而是在它經歷一切艱難,總不毀壞,也失卻其價值。真理的價值,也在於它雖受逼害和棄絕,但終久又能以友待敵,以愛待恨,以生救死。

三 在彼西底的安提阿 十三1352

  這一段記載了幾件重大的事情:就是掃羅已正式稱為保羅;約翰馬可在別加離開了保羅和巴拿巴回到耶路撒冷去;當他們到彼西底安提阿的會堂時,保羅向猶太人作一個類似司提反的演講,又像彼得五旬節的演講。這些內容都是從猶太的祖先和上帝的關係,一直論到耶穌與猶太人的關係。然而司提反的演講較凓重於評判猶太祖先、傳統、律法以及聖殿的真正價值。彼得的演講較凓重在上帝與基督的關係。保羅在彼西底安提阿的演講凓重於上帝與猶太人的關係,並推崇因信稱義的價值。因為上帝對猶太人的歷代祖先施與恩寵,多方愛護他們。保羅極力地要向彼西底安提阿的猶太人證明,耶穌就是上帝對他們祖先應許的彌賽亞,並有施洗約翰的見證,以及耶穌復活的證明。

  加拉太這地方是保羅傳道的重要據點之一。因為加拉太是羅馬帝國的一個省,土地廣大,因此所謂「加拉太」並不指特別一個地方。但因為加拉太省的北部是高地,交通困難,人口稀少,應當不是保羅的傳道地點。然兩第三次傳道時,曾提到保羅來到加拉太的弗呂家人地方。這地方是中北加拉太了(徒十八23)。南加拉太有些地方例如呂高尼、特庇、路司得、以哥念和彼西底的安提阿等都是保羅第一次傳道常提到的地方(徒十三13~十四20),並且保羅的加拉太書爭論的主題「信耶穌或守摩西的律法為義?」也是保羅在彼西底安提阿的演講的主題之一。

{\Section:TopicID=361}十三13

  保羅和他的同人……來到……別加,約翰就離開他們回耶路撒冷去 從此保羅便成為他正式的名字,並且被排在他的同伴巴拿巴之前。安提阿教會派遣他們出外傳道時,原是以巴拿巴為首,但經過實地工作以後,保羅的才華漸露,人家便開始注意保羅。在人們的心目中,逐漸以保羅為重。所以路加寫保羅和他的同伴,以保羅為這群傳道的首要人物。他們到了別加,為甚麼沒有在那邊傳道,大概是因為那地方沒有猶太人的會堂。

  按照所知的約翰馬可的背景,他大概家境還不錯,因為家有使女,並且家裏房屋寬大能夠供許多基督徒聚集。因為沒有提到父親的名字,只提到他母親名叫馬利亞(徒十二12),因此,他母親可能是一位寡婦。如果使徒們聚集的樓房是他的家(徒一1315),他的家一定是相當大,而且是富有的人家,有樓房可容下一百廿人,那不是一個普通的人家可以辦得到的。出身這麼樣的家庭,約翰在家嬌生慣養,可想而知。表兄巴拿巴從耶路撒冷帶他離家到安提阿,這一點已經夠他難過了(徒十二25);巴拿巴又帶他到居比路去傳道。那時他可能是作雜役的。約翰出身於富裕家庭,從小受母親、使女等服侍。現在卻要服侍人,尤其要服事一個像保羅這樣的人,一定使他難受極了。他們結束了居比路的工作後,坐船到旁非利亞的別加。別加是旁非利亞的平原,離海岸八英里,有河流從海岸通到別加的東邊。因為保羅和巴拿巴的目的地是彼西底的安提阿,他們行完了水路後,便要開始陸路,或步行,或其他的交通工具往內陸行,直往安提阿。離家這麼久了,水路行盡,陸路又那麼遙遠、難行;傳道又是艱辛的工作。雖然經文沒有告訴我們約翰為何在此離開他們回耶路撒冷去,但他必然會想家,過不慣艱苦的旅行傳道生活。這是我們可想而知的。

{\Section:TopicID=362}十三1416

  來到彼西底的安提阿,在安息日進會堂坐下。讀完了律法和先知的書,管會堂的……對他們說……若有甚麼勸勉眾人的話,請說 保羅雖然自認為外邦的使徒,但傳道的習慣都是先從猶太人開始。等他被猶太人拒絕後,才傳給敬虔的外邦人(加入猶太教的外邦人),然後再傳給外邦人。這也許是他的信念之一:福音先傳給猶太人,然後外邦人(羅一16)。

  會堂的崇拜有認信的祈禱(示馬),共有十八條祈願文;有祭司的祝福;然後由管會堂的讀律法或先知書;然後有勸勉和演講。大概是管會堂的按經文的內容講述一遍。如果座中有才能好的人,只要管會堂的認為他可以起來勸勉大家,管會堂的可指定他說些勸勉的話(路四16及下文)。有時有外地來的生人,管會堂的也可請他說幾句(徒十三15)。平常說勸勉話的人只是坐下來講而已。保羅可能是到了外邦的猶太會堂的關係,所以站起來演講。大的會堂編制比較複雜,任職的人也多,請生人勸勉的機會也少(請參閱中文聖經註釋第廿七卷新約概論第七章{\LinkToBook:BookID=187,TopicID=195,Name=伍 會堂},周聯華著)。

保羅在彼西底安提阿的演講 十三1641

  這一篇演講的主要結構分為以下幾點:

  A 引起注意 以色列人,和一切敬畏上帝的人16節)。這一節與26節的「弟兄們,亞伯拉罕的子孫,和你們中間敬畏上帝的人」都是要引起注意的句子。本演講共有兩次引起注意,並且包括外邦人(敬畏上帝的人)。以色列同胞是指他們同是上帝的選民。亞伯拉罕的子孫係指他們同一個血統。

  B 族長史的回顧 上帝揀選了我們的祖宗……抬舉他們,用大能的手領他們出來。又在曠野容忍他們……滅了迦南……人……把那地分給他們1719節)。這一段以許多動作述說上帝為他們祖先所作的事。例如揀選、抬舉、領、容忍,滅了迦南人,把地分給他們等。以這些歷史的事實提醒他們,上帝對他們是何等的愛(以世界史來看上帝滅了迦南人是件殘酷的事;從以色列人的立場來看,上帝滅了他們的敵人迦南人則是上帝的愛)。

  C 王國史的回顧 給他們設立士師……上帝就將……掃羅給他們作王……就選立大却作他們的王……從這人的後裔中……照凓所應許的……立了一位救主,就是耶穌2023節)。保羅把耶穌算為被上帝設立作以色列的君王之一。士師、君王、救主都是為民族服務的拯救者。但只有耶穌才是名副其實的救主。因為耶穌所完成的拯救才是完備而恆久的;耶穌所完成的拯救才是人類最根本需要的。

  D 耶穌的角色 (2439

  1 約翰的見證 約翰……說我不是基督,不是你們期待的那一位救主;耶穌才是(2425節)。

  2 民間的見證 耶路撒冷居住的人和他們的官長,因為不認識基督,也不明白……眾先知的書……還是求彼拉多殺他,可是上帝使他從死裏復活,以復活證明他是上帝所設立的救主。猶太人拒絕上帝給他們的救主,他復活的事實有許多人看見,他們如今還成為耶穌復活的見證人。耶穌的復活證明猶太人和他們的官長的殺害耶穌是反抗上帝旨意的行為(2631節)。

  3 我們(保羅或傳福音的人)的見證 我們也報好信息給你們就是那應許祖宗的話,上帝已經向我們作兒女的應驗叫耶穌復活了。這福音就是上帝對以色列祖先的應許,藉凓耶穌的復活而實現了。這福音就是:(a)我們今天照凓應許已經作了上帝的兒女。(b)上帝把應許給大却的恩典(永不再死)也賜給我們(3335)。這一段的舊約經文應用和第二章彼得的演講大不相同。彼得把作兒子和永不死的應許認為是上帝對耶穌說的。保羅認為那兩種恩典是藉凓救主耶穌的復活而賜給人的(3235節)。

  4 福音的功用 赦罪的道是由這人傳給你們的。你們靠摩西的律法,在一切不得稱義的事上,信靠這人,就都得稱義了3639節)。信耶穌,其實是成全了摩西律法的願望,完成摩西律法所想要達到的目標。

  E 結論──邀請人悔改 上帝對人做了這麼大的事,人總是不信。不信就是藐視上帝的恩典,其結果就是死亡。保羅警告他們要小心不要犯這樣的錯(4041節)。

{\Section:TopicID=364}十三4243

  眾人請他們到下安息日,再講這話給他們聽……猶太人和敬虔進猶太教的人多有跟從保羅巴拿巴的 使徒行傳中只有在本章8節和十四章413節稱保羅和巴拿巴為「使徒」,使徒的意思原是「受差遣」的。在這個意義下,保羅和巴拿巴是使徒。這並不表示保羅和巴拿巴和十二使徒同等,依照使徒行傳的神學見解,十二使徒有絕對的尊榮,不是別人可以取代的。即使保羅與巴拿巴被稱之為使徒,他們還是在十二使徒之下。例如他們遇到可否為外邦人信徒行割禮時,他們必須報告耶路撒冷的使徒,聽他們的裁決(徒十五章)。所以在這一段稱保羅和巴拿巴為使徒,其意義只不過是指他們的受差遣而已(參徒九1516,十三2,廿二1521,廿六1617。即使在異像中蒙召到外邦傳道的保羅,也沒有被稱為使徒。)然而在加拉太書保羅卻理直氣壯地稱他自己為使徒。他認為他是被召選為外邦傳道的使徒;而彼得他們則是被選為猶太人當中傳道的使徒。他又自認為自己一點也不小於彼得等人,他和他們是同工(加二114)。

  彼西底安提阿會堂裏的猶太人和敬虔的外邦人對保羅和巴拿巴都沒有敵意。他們要求下個安息日再來講解這些道理。保羅要求他們去尋求的就是那無法由守律法而得到的,也是猶太人所缺乏的,即依靠上帝的恩典。守律法的人和上帝的關係是交易式的:守律法就得祝福;不守,就受咒詛。靠恩典的人與上帝的關係是親情式的:以信望愛為相互關係的基礎;就是以愛對待上帝,也期望上帝在愛裏接納他,赦免他,並且鼓勵他。

{\Section:TopicID=365}十三4448

  到下安息日,合城的人,幾乎都來聚集,要聽上帝的道。但猶太人看見人這樣多,就滿心嫉妒,硬駁保羅所說的話,並且毀謗。保羅和巴拿巴放膽說,上帝的道先講給你們……只因你們棄絕這道……不配得永生,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外邦人聽見這話,就歡喜……讚美上帝的道 這一段裏有幾個重要的問題:(1)猶太人不喜歡使徒和福音,實在不是為了教理的內容,而是心理嫉妒。到猶太會堂來求道的外邦人喜歡基督教的原因,是因為入猶太教的條件太苛刻,禮儀繁重(如割禮),時間又久,例如要作一個敬虔人,先要有幾年的參加會堂作見習者。即使歸化入了猶太教,也不能與猶太人得平等的地位。並且在猶太教裏的人對自己的得救很渺茫。相反的,基督教沒甚麼苛刻的要求。入教容易,人人平等,所有的信者都同為上帝的兒女,並且信了就得救贖,因此外邦人很喜歡。(2)保羅和巴拿巴向猶太人正式宣佈他們失卻了福音的機會。外邦人之所以能夠得到福音是因為猶太人自動地放棄了這個優先權。行傳始終以這樣的模式來說明為何他們要從事外邦傳道,也說明外邦傳道是出於神的旨意,因為他們受上帝派遣(十三4647)。(3)本段含有強烈的預定論思想。受上帝預先揀選的人方能成為基督徒,沒有受上帝預先揀選的人不能成為基督徒。這要說明,為何同樣聽道,有的人信,有的人不信。預定論旨在強調上帝的主權,並不表示有了上帝的預定,人就可以不必傳道或追求信仰的認識。

{\Section:TopicID=366}十三4952

  猶太人挑唆虔敬尊貴的婦女,和城內有名望的人,逼迫保羅、巴拿巴,將他們趕出境外。二人……就往以哥念去了 這裏的次序先寫已經歸信的,虔敬尊貴的婦女,然後再寫當地有名望,有地位的人,是十分有意義的,因為那時的羅馬人男權至上,婦女和小孩都沒有地位。有權、有錢的男人,雖然家裏有名正言順的太太,但大部份有錢有勢的人都在外面拈花惹草,沒有穩定的家庭生活。當猶太教傳一夫一妻制度,男女貞潔的性關係時,大受羅馬社會裏的婦女歡迎。於是許多婦女,包括上流社會的婦女,就到猶太人的會堂去歸信猶太教。當時猶太會堂的人想要趕逐保羅和巴拿巴,就得利用這些有地位的婦女,請她們的丈夫們,當地有地位的人士,趕逐了使徒。但因為許多人信了主,保羅和巴拿巴要回去耶路撒冷時曾再訪這一個地區的教會(徒十四21)。──《中文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