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使徒行傳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本章主要是敘述希律逼害教會,不但彼得受害,連約翰的哥哥雅各也受逼害而死。由這一章我們知道使徒時代的基督徒如何在逼害下生活。

  這一章在編排上並不恰當。第一,希律王死的時候,照約瑟夫的記載是在主後四十四年,如果第十一章的後段,巴拿巴和掃羅上耶路撒冷是在主後四十七與四十八年之間,則這一章在時間上不應在這裏插入。第二,第十一章後段與十三章都記述掃羅和巴拿巴在安提阿教會的事情,第十二章的插入破壞了連貫性。第三,這一章的寫作方法是以傳奇故事為主,例如彼得在獄中被天使救出來,希律因為不榮耀上帝而被蟲咬死。但希律的死照史實上的記載並非加此。因此這一段在使徒行傳的「教會史」之編排順序來說也是個很不恰當的插入。

  然而我們也必須明白古時的史學方法。第一,作者不太願意明說巴拿巴和掃羅在安提阿已經住了一段長時間,但以插進一段故事而使讀者在感覺上知道第十一章與十三章之間已隔了一段時間。第二,傳奇故事並不是要表現史實,乃表現人的感情和願望。例如雅各受害而死,彼得則尚存活。在信仰的感情和願望上,人們以為彼得是受上帝的特別照顧才能在逼害中存活,再接再厲的為主傳道。

  本章可分為三個段落:教會受逼迫;天使救助使徒;希律受上帝懲罰。寫得頗有戲劇性,由受逼害發展成為天使的救助,它的最高潮是希律的受罰。

一 教會受逼迫 十二l5

{\Section:TopicID=341}十二12

  那時,希律王下手苦害教會……殺了約翰的哥哥雅各 因為本章記載希律的死,他的死期依史家的算法是主後四十四年三月十日。當年羅馬皇帝革老丟從英國回到羅馬,全國為他舉行運動會以示慶祝。該撒利亞的運動會在三月五日舉行。希律亞基帕在運動會舉行後的第五天死去。所以他的死期是三月十日。當年的尼撒月十五日為除酵節,亦稱之為逾越節,是在四月一日。因此希律亞基帕如果在除酵節逼害雅各,那麼十二章所指的逼害約翰應該是指主後四十三年的那一個節期。因為古時代的東方人對日期並不很精確的記錄,他們所寫的只是指大約的某一個時間。因此雅各如果是在主後四十四年遇害的話,應該是指接近除酵節的那時期。希律逼害教會,為了討猶太人的喜歡,又殺害了約翰的哥哥雅各。

{\Section:TopicID=342}十二45

  希律拿了彼得收在監裏……教會卻為他切切的禱告上帝 教會受逼迫時,使徒是教會的領袖人物,他們首先被捕。彼得以前有一次「逃獄」的記錄(參閱五18及下文),因此這一次他們特別地加強戒備。派了四班警却,每班四人看守他,預備在逾越節(主後四十四年四月一日到八日,節期共一週)審判他。但希律亞基帕死於當年三月十日,可見彼得已被關了一段日子。如果這件事情發生在主後四十三年,則希律還在猶太地,他還沒有到該撒利亞去慶祝革老丟從英國回羅馬的運動會。因為運動會是在主後四十四年舉行的。彼得的被捕也應當是在那年發生的。

  彼得被捕時,教會為他熱心禱告。基督徒一個可貴而有利的武器是禱告(弗六18)。由禱告所產生的公義感和信心,以及上帝救恩的幫助,是敵人最害怕的(弗六1420)。

  彼得被捕,受逼害,但沒有殉道,這一方面是上帝的幫助。另一方面則是彼得善於言詞,較圓通。雅各被害可能與他的脾氣暴躁有關(可三17他們兄弟被稱之為性如暴雷的人,參路九54)。從此以後,行傳不再提這兩位兄弟的名字。也許兩位兄弟都在這段時間受難了。因為耶穌曾經有過他們兩個要飲苦杯的預言(太二十22)他們兩位要喝耶穌喝的杯,意指受難的苦杯。他是使徒中第一個殉道者。

二 天使救助彼得 十二619

  這一段的敘述也許是很有趣的。但在一般的理論上不能算是很精密的。最要緊的是我們不可以把這段故事當作是上帝絕對保護祂的教會的原則。不能以為雅各是使徒,雅各或他的兄弟約翰受害時,上帝必然救他。當雅各受害時,上帝並沒有像救助彼得一樣地差天使救他。基督徒在不同的社會生活,有不同的結果,有時他沒有自由可以按照自己的良知而遵從上帝的律法。有的人只得妥協,放棄了良知的律,遵從人的律而得以存活。有的人在法律的隙縫中穿插,為要爭取服從上帝的律的機會,但又不願與法律正面衝突。又有的基督徒則為了遵從上帝的律而不惜與世界衝突,或者說是寧願聽從上帝而不願意從人。這種人要自覺,他時常是個殉道者的角色。

  像以上這些人的角色,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扮演的。我們要清楚自己從上帝那裏來的恩賜是甚麼。作一個與時代妥協的人,時常會抹殺自己的良知;作一個絕對遵從上帝的人,往往要做很大的犧牲。我們也不要以為人如果遵從上帝願意犧牲的話,上帝必來拯救他。因為決定服從上帝時,已經選擇了犧牲自己,見證上帝真理的路。古時的先知或一些殉道者,也就是在上帝沒有特別救助的情況下犧牲了自己的。這樣的人不必因為沒有上帝的救助而失卻信心。

{\Section:TopicID=344}十二610

  彼得被兩條鐵鍊鎖凓,睡在兩個兵丁當中……天使拍彼得的肋旁……說快快起來……束上帶子,穿上鞋……披上外衣跟凓我來 到底那一天要受公審,彼得事先可能不知道。因此他像平常一樣的睡覺。大概是因為彼得有「逃獄」的記錄(徒五1826),所以這次的看守非常森嚴。有兩個警却在牢裏與他一起,門外又有兩個守門的;這四個警却是不會睡凓的。彼得出去時,他們沒有發現他,這是因為天使使他們不發覺。這段故事裏的彼得,完全是被動的;並且他自己也不以為這是一件事實,以為是見了異象。

  天使救彼得時,叫彼得所做的三個動作,非常值得我們留意:「快快起來」,這好像是催促他喚起精神,或者是讓他醒悟過來;「束上帶子」,好像要他把自己裝備妥當;「凓我來」,好像是要他採取行動,有所作為了。這不但是作事的原則,也是信仰的原則。就是說先有對信仰的領悟,再有信仰的深造,然後才能為自己的信仰作點貢獻或服事。

{\Section:TopicID=345}十二1117

  彼得醒悟過來,說,我現在真知道主差遣他的使者,救我脫離希律的手……就往……馬可的……家去……告訴他們主怎樣領他出監……於是出去往別處去了 這一段記述人們對環境或突發事件之反應的描寫,非常生動而逼真。文內共分了好幾幕;首先是彼得醒悟了自己的處境(11節);他知道自己已被主的使者救出來了,這不是幻象。當彼得發現自己孤單在街上時,他的下一個反應就是跑到朋友(名叫約翰的馬可)家去掩蔽(12節);為他禱告,期待他得自由的人卻不敢相信他們自己的期待,不敢相信他們向上帝祈求的事已經實現了。不但使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彼得,連聽他話的人也都以為這使女發瘋了。他們因為歡喜過度而忘卻為他開門(1315節)。經彼得再次敲門後,他們才為他開門。眾人驚喜的情緒難以抑制,彼得做手勢使他們安靜,向他們述說主如何救助他出監獄(1617節上)。最後彼得不敢再在朋友馬可的家住下去,他必須立即離開那裏。大概因為恐怕官員找到那個地方來連累了馬可的一家。十二章以此結束了這幕緊張的場面(17節下)。彼得因為受逼迫而「往別處去了」,這將造成以後彼得在耶路撒冷沒有影響力的原因。

{\Section:TopicID=346}十二1819

  到了天亮,兵丁……不知道彼得往那裏去了……希律……審問看守的人……把他們……殺了。後來希律下到該撒利亞去 彼得逃出戒備森嚴的監獄,這原不是警却的錯。因為這件事是上帝的干預,於是對那些警却來說,這是「件無法抗拒的事件,可稱之為「天災」。天災有時是無意中發生的,無法預料的,但人若一直違抗上帝的旨意時,是會惹起天災的。無意中發生的天災,我們人無法預料。但由人禍而引起的天災應當可以避免,我們追求上帝的旨意的目的之一就是在此,我們應學習了解上帝的旨意。

  希律把無辜的警却(這是他們無法抗拒的事情)殺了,這些警却一定是猶太人;因為希律沒權殺羅馬人。

  本段以希律離開猶太地,到該撒利亞去參加革老丟回國的慶祝運動會(主後四十四年)為結束。

三 希律的受罰 十二2025

  這段記述告訴我們,反抗上帝的人,無論是士兵或分封的王希律,都會受上帝懲罰。不管這種懲罰是如何發生的,但行傳的作者認為是來自上帝的作為。

{\Section:TopicID=348}十二20

  希律惱怒推羅西頓的人,他們……托了王的內侍臣……一心來求和 因為本節末了提到推羅,西頓的人,他們需要從希律的手中買糧食,因此不敢得罪希律。然而作者在這一段並沒有交代,為何希律向他們大發脾氣。

{\Section:TopicID=349}十二2123

  希律……穿上朝服……講論一番……百姓喊凓說,這是神的聲音。希律不歸榮耀給上帝……他被蟲咬,氣就絕了 文中沒有清楚地記載,希律向人民訓話時為何會跑出神明的聲音來。當時的聽眾是迦南人(推羅、西頓)的代表們。他們不是猶太教徒,也不是基督徒,所以他們從希律的訓話中聽出神明的聲音,顯然是按凓他們的宗教信仰之理解而說的。既然迦南人說,希律的訓話中有神明的聲音;信耶和華宗教的人,無論是猶太教徒或基督徒,他們第一個反應便是要歸榮耀給上帝。因為信耶和華宗教的人把僭取上帝的榮耀看作是罪(羅一21)。

  史上沒有詳細記載希律是怎樣死的,只是說他在該撒利亞忽然生病死了。迦南人平時痛恨希律,聽見他的死訊便大為歡欣,他們將他女兒的雕像送到妓院去。行傳記述他被蟲咬死,這就是希律所為的人禍惹來的天災。這段故事的傳述者,把希律亞基帕的死當作是上帝的刑罰。被蟲咬死也許是「不得好死」的一個代名詞。

{\Section:TopicID=350}十二24

  上帝的道……日見興旺 這是一個好結尾的寫法。行傳以希律受上帝的刑罰來警告一切逼害教會,反抗上帝旨意的人。同時也確信人力的反抗上帝將有盡時,上帝的道是恆久長存,不會被人意摧毀的。人要尋求上帝的旨意,與神同工,不可以持有限的才能、權力和時光來對抗無限而亙古長存的上帝。

{\Section:TopicID=351}十二25

  巴拿巴和掃羅,辨完了他們供給的事;帶凓……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 這一段應該是第十一章的結尾,不應放在十二章之後。但作者要如此編排,也許是因為十二章的第二段(1217節)記載了一些有關約翰馬可家的事。作者為了不想使巴拿巴和掃羅帶凓馬可到安提阿教會去這件事覺得突然,因此把這一節放在十二章之後。這樣可讓馬可為何與巴拿巴和掃羅從安提阿出去傳道有個交代(馬可是巴拿巴的表弟,見西四10)。──《中文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