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第十四章
約翰福音13:36-14:31
逾越節已經守過而且被廢除了,新的筵席已被設立而且也守了。此時猶大既已出去,底下緊跟著的,是我們的主和聚在祂身邊之人的談話。這些人落在憂愁和困惑中。他們中間有四個人說話,其他的人傾聽著。無疑的他們全都感到憂愁,而由四個人發言;耶穌回答了他們的問題。當我們讀到這章末了時,我們看到他們因耶穌的話而靜默無聲。
這一段裏面記載著門徒們的問題和主的回答。在13:36-14:24之間總共有四個問題和回答。這一段的中心是我們的主在話語方面的第七個兆頭。在剩下的部分中,也就是14:25-31裏面,是耶穌對於前面祂和門徒間親密談話所作的總結。
最令我們注意的,乃是所有這些問題都是超越地上事情的。他們當時所最感受到的一個尖銳痛苦,使他們滿心憂愁的問題,乃是我們的主要走了。祂自從該撒利亞的腓立比起,就在強調並告訴他們這件事,迄今已有六個月了。而且祂也清楚告訴他們,祂要怎樣離開他們,乃是要藉著受苦並受死而達到復活。這些人從來不領會祂所提的復活。他們很清楚的知道祂要走了。當然他們在聽祂說話時,絕不至於不知道,祂的態度一點也不消極,倒是充滿尊嚴,因祂是走在一條神所命定的道路上。在這件事情裏面他們最怕的,是祂要離開了。他們想,不久祂就要死了,再不能和他們在一起了。因此他們所想的問題都是超越地上的事情:
彼得說、「主往那裏去?」多馬問,「主阿,我們不知道你往那裏去,怎麼知道那條路呢?」腓力問,「求主將父顯給我們看,我們就知足了。」猶大(不是加略人猶大)問,「主阿,為甚麼要向我們顯現,不向世人顯現呢?」他們每一個人都進入一個高超的境界,超越了地上的意識範圍。
關於彼得提及問題的內容是從13:36-14:4。使彼得心中感覺不安的原因,乃是耶穌將要不在這世上。「主阿,你往那裏去?」主是要離開了,去那裏呢?很明顯的,這時候不只是他,連其他的人都知道,基督是要去受死的。因此彼得說:你往那裏去?我們將要失去你,但你要去那裏呢?
底下就是耶穌非常好的回答。其所有的內容我們都必須思想。祂對他說的頭一件事,並非對於祂去那裏的確定回答。祂說,「我所去的地方,你現在不能跟我去,後來卻要跟我去。」彼得所說過的話,沒有一句比他這一次所回答的更好,「我為甚麼現在不能跟你去?我願意為你捨命。」他說這話非常諴懇。難處是他不認識自己,也不明白他天性的軟弱。
這一點主向他點明了,說,「你願意為我捨命麼?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雞叫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你們心裏不要憂愁,你們信神,也當信我。」
我想可能會有人反對我把這些話緊放在一起,因為14:1的代名詞是複數的「你們」,但第13章最後一節的代名詞是單數的「你」。那是對的。可是當祂說,「你們心裏不要憂愁」時,祂把他們都包括在裏面,祂並沒有把彼得除外。路加說到,在這場合中主對彼得說「西門,西門,撒但想要得著你們」──是複數的「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又是複數的你們;「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此處又是單數的「你」。但是祂這樣說並非表示祂不關心別人,不為別人禱告。同樣的,在這裏祂開頭用單數,然後又用複數,祂並沒有把彼得排除在外。
西門曾說,我要為你捨命。我們的主實際上這樣回答他,「真是這樣嗎?你覺得該這樣嗎?這是你的願望嗎?西門,我比你更了解你自己。我知道你裏面最糟糕的情形。我知道在清晨陽光尚未照耀之前,你就要不認我了,但是你們心裏不要憂愁。」
然後祂告訴他們,他們心裏得以免去憂愁的條件乃是,「你們信神,也當信我。」多半的繙譯者都把這句話的一部分譯成直敘式的,而另一半譯成命令式的。「你們信神」這句話是直敘式的,「也當信我」這一句話是命令式的。我想它們都當譯成,「當相信神,當相信我。」所以祂是要求他們對神和對祂同樣的相信。
底下大部分的話是回答彼得的第一個問題。祂說,「在我父的家裏」──就是在全宇宙中──「有許多住處,若是沒有,我就早已告訴你們了。」若這世界只是惟一的住處,我就早告訴你們了。你們都對於我要去的地方感到憂愁。我只是從我父家中的一個住處搬到另一個住處而已。「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再來接你們到我那裏去。我在那裏,叫你們也在那裏。」祂現在告訴他,祂要去那裏。祂去了,還是在父的家中,到另一個住處。而且祂是要去為彼得和其他的人預備地方。我是從這個住處遷到另一個住處;因此當你們來到時,你們還是覺得像在家一樣。因為你們在那裏會找到我。如果我去了,我就來──不是我「再」來,而是我就來──並且接你們到我那裏。
我們再很簡單粗略的溫習一下整段的內容。彼得說,「我已準備為你死」。耶穌說,「彼得,那是你的志向嗎?你持守不了的,在天沒有亮之前你要三次不認我。但是你們心裏不要憂愁,當相信神,也當相信我。我去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我若去為你們預備了地方,就必來接你們。」換句話說,「彼得,我知道你裏面最糟的光景,但是你們要信任我,儘管你裏面的光景很糟,我還是要成就你們最高的渴望,實現你一生的目的。」
這一段話啟示出祂對於人生的態度。這些人的思想都是限於地上的,他們以誠懇但又膚淺的方式在探求追問奇怪的問題。而祂向他們指出宇宙的廣大,並且整個宇宙聯合起來就成為父的家。因此祂不再被他們看見,並非意味著他們失去了祂。「我必到你們這裏來。」我們如何解釋這句話中的「來」字呢?有各種不同的解釋法。我想這些解釋都有見地。祂在復活裏來到。當「訓慰師」(聖靈)來到時,祂就是在一種完滿且嶄新的意義中來臨;當他們經由慘烈的死亡而到祂那裏去時,祂就來迎接他們;最終所指的,無疑的是祂的第二次降臨。
彼得說:你往那裏去?甚麼是將來生命的奧祕?你能否告訴我們一些關於這方面的事?耶穌說,如果將來甚麼都沒有的話,我必早告訴你們了。在我父的這家中有許多住處。你們今後再也看不見我,但是我要來接你們,我要為你們預備一個家;同時我要到你們這裏來,而最終我要接你們到我那裏去。最後祂說,「我往那裏去,你們知道。」
底下這位認真又誠懇的多馬──他並不是一個沒有信心或沒有知識,而假裝成有的人──魯莽地頂耶穌的話,祂還在說話時,他就插嘴說:我們並不知道你去那裏,你並沒有回答西門的問題。你並沒有告訴我們你往那裏去。一個人若不知道目的地,怎麼可能知道去的路呢?
耶穌為了回答他所表達誠實的異議,就說了一句很偉大的話,「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這句話乃是附帶的表示說,祂正要到父那裏去。我是到達父那裏去的道路;因此我也就是到達父家所有住處的道路。我就是有關父的真理,因此我也就是關於一切創造,整個宇宙,一切存在事物的真理。而且我就是生命,就是父本身的生命,因此我也就是萬有所靠而立的一位。耶穌的這句話點明了這些人心思中的黑暗。他們當時的問題,無論彼得所問的:你往那裏去?多馬所問的:我們怎能知道那條路呢?腓力所說的:求主將父顯給我們看,以及猶大所問的:為甚麼你把你自己向世人隱藏?所有的難題都被祂這句話所照明了。但是他們對於這句話是否領會,沒有人知道。我就是到達父那裏以及明白全宇宙的道路。所有令我們思想困惑,叫我們有所夢想並看見異象的道路,都因我而歸為一了。我就是道路。而且我也是真理,是每一件事最終的解釋。而最終就整個宇宙而言,我就是生命。
我們開始研讀這福音書時,我曾強調過,現在我要再強調一次:我們所稱之為神蹟的作為,並不是顯明主的神性,乃是顯明神藉著祂工作的事實。祂的話纔能顯明祂的神性。若是把這些話放在任何其他的人口中,那是難以想像,也是不可能的事。祂在那一小群人中間,外面有地獄藉著祭司們,一些敵人,以及猶大的奸計,等著要殺害祂;而祂就對這些想要知道來世的人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你們要跟從我,就能在神的宇宙中任何地方找到方向。你們要跟從我,最終你們就能得著一切奧秘的解答,得著最高的真理。你們要跟從我,就能認識歷世歷代的「交通」是甚麼,「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祂就要到父那裏去,祂就是達到父那裏去的道路,祂就是有關父的真理,祂就是父的生命。
然後腓力說話了,每一次我讀他的話,不管他的意思如何,我總覺得那是人類透過這個不多話的人(腓力就是這樣的人)所發出的一個偉大的呼喊。透過千萬種不同的語調,雖然有許多是不和諧的,有許多是痛苦的哭泣,和悲哀的飲泣,但世人正在說,「將父顯給我們看,我們就知足了。」
現在請聽耶穌的話,「腓力,我與你們同在這樣長久,你還不認識我麼?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祂這句話表明祂是啟示神的那一位。若是我們帶領一些男女,青年人或少女,來到耶穌基督這裏時,我們就是帶領這些人來與神面對面。這這就是基督教的目的。
祂的話並沒有停在那裏。祂繼續說,如果祂本身就是父的啟示,由於聖靈的來到,祂就要向我們解說這啟示的意義。「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聖靈是一位辯護師,祂的任務就是向人解說我自己。當聖靈向人解說基督的時侯,人就找到了神。「人看見了我,就是看見了父。」聖靈乃是那「啟示」的解說者。只有這樣,人類的需要纔能得著滿足。人絕對無法藉著在自然界的探索而找到神。有一個人曾告訴我,他不再上教會了,他就在鄉下敬拜神。他的路走偏了。他絕對無法用那種方式來親近神,並滿足他急切的需要。一個人在野外可以從感官上得著美的快感,但我們絕不能說這就是宗教。我們絕不能說,他這樣就是在和神來往。「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我要差聖靈來,祂要向人解說我自己,因此人就能找到神。沒有別的任何道路。
底下祂說到關於顯現的事,而猶大捉住「顯現」的字眼,就問祂說:你為甚麼要放棄世人呢?「主阿,為甚麼要向我們顯現,不向世人顯現呢?」
耶穌的回答就著某一方面而言,並不是一個直接的答案。但是它卻是一個完全的答案。祂的回答,乃是說到愛以及遵守誡命。祂再繼續告訴猶大和其餘的門徒說,若是他們或任何人愛祂,而以遵行祂的誡命證明這愛的話,將會有某種事情發生。是甚麼事情呢?乃是「我們」──我父與我──要「與他同住」。此處被繙作「住」字的原文和祂所說,「在我父的家裏有許多住處」中的「住處」字是完全一樣的。祂這樣說是指全宇宙而言。現在祂實際的意思乃是:猶大,你問我,為甚麼我要放棄世人?我並沒有放棄世人,我父與我要來與你們以及所有同你一樣愛我的人同住。
這句話所包含的意思就是猶大問題的答案。假設一個男人或女人有神與基督內住的話,世人就得著了光照。在祂早期的傳道工作中,祂曾有過一個偉大的聲明,「我就是世界的光。」另外一句話不是約翰所記載的,乃是在別處,祂教訓門徒時說,「你們是世上的光。」因此他向猶大表明,祂並沒有放棄世人,而是要得著一些父和祂能與他們同住的人,並要藉著他們向世人顯現。
最後祂扼要的說到整個將要發生的事。祂告訴他們,保惠師來到的目的是要解說。祂十分柔細的對這一小群憂愁的人說,我不會離棄你們,我不撇下你們為孤兒,以致無人愛護,無人顧惜。祂稱他們為「小子們」。祂說,我不會把你們像小孩子般的撇下,沒有人照顧。我要差遣辯護師,就是安慰者來,祂要隨時來到你們身旁,祂要把這些事向你們解釋,並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向你們解釋你們所得著卻還不明白的啟示。
最後祂說「我留下平安給你們」,「我到父那裏去」。祂說,祂能看穿整個爭戰所達到的結果是甚麼。「這世界的王將到,他在我裏面是毫無所有。」這世界的上並沒有爭取到任何的得勝。然後祂想到在這爭戰中的勝利。我去是「要叫世人知道……」。這是指出祂最後的目的是甚麼,還是和世人有關。
因著這一切,祂說,「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給的,是在我裏面的真平安。祂豈不是曾說過類似的事麼?是的,前此不久祂曾說到「我的誡命」。在下一章祂說到「我的愛」再稍後祂要說「我的喜樂」。
祂要走了。祂把曾經是屬於祂的誡命,平安,愛和喜樂交託給他們;他們要遵守祂的誡命,經歷祂的平安,降服於祂的愛,並得著祂的喜樂。──《摩根解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