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福音第十章
特別的應用和解釋──羊圈比喻(10:1-21)
祂說了這個一般性的話,且回答了他們所提的抗議之後,祂就再使用那使人注意的句式「實實在在」把祂剛纔說的一般性的話加以特別的應用和解釋。
祂先說一個比喻。「耶穌將這比喻告訴他們」(10:6)。這特別是個東方式的比喻,若是我們要跟上主這聲明所應用的意思,我們就必須明白比喻中東方人的意義。這是一個說到牧人,羊圈與羊群的比喻。這些是東方人說話時常用的比方。牧人總是代表君王完滿並終極的權柄。荷馬曾說,「所有的君王都是百姓的牧人。」這句話代表東方人的思想。牧人就是君王,君王就是牧人,他的權柄是建基於他對羊群的照顧上。
羊圈代表牧人所統管國度的整個制度。羊群乃是指祂所管理的那些人。所以這個比方是耶穌用以說明祂來所要建立的新秩序。
我是羊的門
底下祂說,「我就是門。」門是羊進入羊圈的地方。他們已經把那人從一個羊圈中趕出去,但耶穌把他領入另一個羊圈。門代表進入的道路,牧人代表管理凡從門進來之人的權柄。
他們使用權柄趕出了一個人,但基督又藉著權柄收納了他。這件事說明了祂所作之雙重聲明的價值。祂說,「我就是門。」我就是進入生命之真實等次的道路。關於這一方面祂說,「凡在我以先來的,都是賊,是強盜。」這句話給一些人引起了頗大的困擾。難道祂在說施浸的約翰、先知們以及摩西是賊是強盜麼?顯然不是,祂指的是那些作過這聲明的人,那些出現過的假基督,那些聲稱有權柄能接納人進入生命之最終等次的人。
因此祂是站在分岔的路口上說,「我就是門。」祂藉此強調,藉著祂,也惟獨藉著祂,人纔能進入最終的等次,得到完全的自由。他們可以「出入」。不止這樣,他們還有充足的供應,「得草吃」。這些是何等有詩意,何等榮耀的光景!說到祂來此所要建立的新等次,是寬廣、美麗和慈仁的。請注意祂意念的普遍性:「凡」從這門進入,來到我這裏的,他就能找到進入這真實等次的道路。
我是好牧人
我們現在來看第五個「我是」,「我是那牧人,是好的一位。」這是按希臘文直譯的。我喜歡保持希臘文的成語形態,因為它提供了一個對比。「我是那牧人,是好的一位。」「凡在我以先來的,都是賊,是強盜……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與此對比的乃是,「我是那牧人,是好的一位。」然後祂說出祂的良善,祂啟示出祂為甚麼是「好的一位」。「好牧人為羊捨命。」意思是說,好牧人為羊死。後來祂又說了同一句話,祂說,「我為羊捨命。」這是應用在別的地方,其意思不僅是「死」而已。它說出,祂所捨的命是任由羊支取的。首先是,我為他們捨命,是為著他們的。其次是,我為他們捨命,是要叫他們能得著我的生命。在與狼的爭戰中祂死了;並藉著死祂釋放了祂的生命,為要叫羊有分於這生命;既有分於這生命,就得著能力使他們在毀滅狼的事上得勝有餘。在這方面祂啟示了祂旨意的範圍。「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裏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並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那是更大的遠景。在第11章裏面,我們將看到出自約翰手筆所寫之相同觀念,是最引人注意,又奇妙的解說。該亞法在對官長們說到耶穌時,曾說過,「獨不想一個人替百姓死,免得通國滅亡,就是你們的益處。」這句話本是出自魔鬼的,是可惡的計謀。但約翰藉此寫出了一件奇妙的事,「他這話不是出於自己,是因他本年作大祭司,所以預言耶穌將要替這一國死。也不但替這一國死,並要將神四散的子民都聚集歸一。」意思是,該亞法說的比他知道的更多,更好。當他說出有關政治利益的話時,他也說出了一個深奧的真理。「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裏的。」祂必須死,使祂能將神四散的子民都聚集歸一。
當主在說明好牧人的時候,祂所聲明的乃非常人所能明白的,並啟示出祂自己與父之間完全的交通。這件交通的事實是以這樣的話表達的,「我父愛我,因我將命捨去,好再取回來。」底下的話就不是常人所能明白的,「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祂以前所說過的事沒有一件比這件事更偉大。「沒有人奪我的命去」但是他們豈不是奪了祂的命嗎?從來沒有。他們所作的,只是毀壞祂的身體而已。這是祂曾說過的。他們從未摸著祂最深奧的生命。而這最深奧的生命是祂所捨棄的。那是個奧祕,又是救贖的中心。為羊死,在祂這一邊是甘願的,不是人類的敵意摧逼成的。「沒有人奪我的命去,是我自己捨的。」在全本約翰福音中,只有這件事是耶穌聲明祂憑自己作的。但底下的話又顯示出,這件事也是與父同作的。「我有權柄捨了,也有權柄取回來。」甚麼權柄?「這是我從我父所受的命令。」因此其間沒有矛盾。祂是自已願意死的,為要把生命分賜給羊群,但是這種行動的權柄是直接從父那裏接受的。
耶穌這一篇話產生了分爭,是尖銳而又苦毒的分爭。有些人非常生氣,就說,「衪是被鬼附著,而且瘋了,為甚麼聽衪呢?」有的人感覺相反,就說,「這不是鬼附之人所說的話;鬼豈能叫瞎子的眼睛開了呢?」
整個故事是有啟示性的。我們看見過一個人破舊的制度,也就是神從前所創立的制度所趕逐。過去的制度是從神來的。但是即使是神所創立的東西,若是失去了神聖的氣息,神也要棄絕。雖說是祂所安排的制度,若是流於虛空無益的話,祂也要掃除。「衪是除去在先的,為要立定在後的。」為甚麼呢?因為首先的已經敗落了,一事無成。
在此乃是耶穌工作的一個轉捩點,祂藉著一個舉動,開啟了一個新時代的門,並執行了祂的權柄。這個可憐瞎眼的乞丐缺少屬靈的看見,耶穌開了他的眼睛,且藉著這種在肉身上發生的事,引導他一步一步的認識到,成就這件事的是誰,叫他因此能敬拜祂。祂接受了這個敬拜,並藉此舉動開啟了新時代的門。這人從這門進入了新的制度。從此也是在真實權柄的管理之下,這權柄就是這位牧人自己。
以東方人生活的眼光看來,這裏的兩個「我是」──門與好牧人,彼此奇妙的交織在一起。我個人有幸,在一次橫渡大西洋的船上,能與一位熟悉東方的學者同坐。他談到了他所熟知的東方,他告訴我一個這樣的故事。有一天他與一個嚮導同行,路上遇見了一個牧人和他的羊。他就和他聊起來了。那人指給他看夜晚時羊安歇用的羊圈。它四面有牆,只有一個進入的通道。他問牧人說,「這就是羊群夜晚進去的地方麼?」牧人答道,「是阿,並且當羊群進到那裏面的時候,牠們就絕對安全了。」他再問說,「可是沒有門阿?」牧人說,「我就是門」。他並不是個基督徒,他也不是在引用新約的話,他只是按阿拉伯牧人的觀點在說話。他看著牧人又說,「你所說的門是甚麼意思呢?」牧人說,「當天色變黑,所有的羊都在裏面了,我就躺在那空處,因此沒有一隻羊出去是不經過我身上的;也沒有一隻狼進入是不經過我身上的,我就是門。」
就讓這故事本身來解說耶穌的話吧!
約翰福音10:22-42
「在耶路撒冷有修殿節。」此處記載我們的主出現在另一個節期,地點是在耶路撒冷。修殿節可以在任何地方舉行,因此約翰特別指明了地點。
如果照我們前面所推測的,從7:1-10:21所記載的事是發生在住棚節前後的話,那麼本章第21節與第22節之間,在我們主的事工中大概就有兩個月的間隔。
住棚節大約是在十月中旬。修殿節總是在基斯流月二十五日舉行,那是在十二月。我不知道這件事是否重要,但事情的巧合令人感到興趣。我不知道
修殿節並非神藉摩西所制定的一個節期,那是後來所增設的,為要紀念在安提阿哥伊皮法尼(Antiochus Epiphanes)污穢聖殿之後,在猶大馬加比(Judas
Maccabeaus)領導之下人們潔淨以及奉獻聖殿。這是一個歡樂的節期,其特點是照明,攜帶棕樹枝,和唱詩。普通都稱它為「光節」。
這是耶穌上十字架之前最後一次上耶路撒冷。這故事很自然的可以分成四部分:
1.第一部分是第22-24節,記載在這場合中祂所面對的挑戰。
2.第25-30節記載祂對這挑戰的回答。
3.第31-39節記載由於祂的回答,所引起的爭論;
4.第40-42節記載祂離開這城,以及祂所去之地。
面對的挑戰(22-24)
臨到耶穌的挑戰是十分確定,專有所指,並十分引人注意的。約翰首先告訴我們,其發生的地點,「耶穌在殿裏所羅門的廊下行走。」那裏有屋頂保護祂之在那裏行走,因為「是冬天的時候」。在這故事中有一個生動的描寫,「猶太人圍著衪」,意思乃是他們實際上把祂包圍起來,把祂困在裏面,為要使祂逃跑不了。他們這樣作,是因為他們決意非要得著問題的答案不可。
他們的問題是,「你叫我們猶疑不定到幾時呢?你若是基督,就明明的告訴我們。」這問題的意思是很清楚的,他們用淺顯易曉的話問祂。他們的意思是,祂一直不很明朗,不夠清楚。祂還沒有清楚表明祂是彌賽亞。
我不以為問這問題的人,郤是對祂敵視的。這可以是一個很誠懇的問題。這很可能是一群混雜的人,有的人恨祂,想要得著告祂、捉祂的把柄;有的人可能真是困惑不解。祂真是基督麼?或者,祂會聲明自己是基督麼?因此他們說,「明明的告訴我們。」讓我們聽聽你親口用明白的話說,「我就是彌賽亞。」
祂當然明白說過祂是彌賽亞,但問題是,祂所聲明的彌賽亞並不符合他們對彌賽亞職分的觀念。從他們的觀點來看,祂所聲明的一切,都是不確定的。我們的主之所以最終被拒絕,是因為祂聲明自己是彌賽亞,以及祂對彌賽亞職分的解釋和他們的觀念並不一致。他們對神國有一種不正確的觀念。他們就是帶著這樣的觀念聽祂講話。他們的觀念都是在屬物質、屬地的和感官的範圍之內。他們等候的一個人,是可以打破羅馬人的軛,在耶路撒冷實地設立大衛的寶座,釋放百姓們,給他們物質繁榮的人。甚至施浸約翰在指認祂是彌賽亞之後,也曾一度懷疑耶穌是彌賽亞,以致他差人去問祂,「那將要來的是你麼?還是我們等候別人呢?」
如果我們瞭解他們的想法,我們就得承認,到現在為止,在約翰的記載中,祂雖從未按照他們的想法,聲明祂是彌賽亞,但是祂卻曾相當確定的說祂就是彌賽亞。因此在那個冬天的早晨,當祂在所羅門的廊下行走的時候,他們就圍著祂說,我們現在要你給個明白的回答,清楚的告訴我們,你是彌賽亞麼?
有些事情就是沒有辦法清楚解說的,你沒辦法用純數學或純邏輯的方法把它們講得清清楚楚。即使神的宇宙中那些最偉大的事,也不能用這種方法來回答。雖然祂沒有照著他們所要的回答他們,然而我們還是可以看出,祂的回答是很清楚的。
祂對這挑戰的回答(25-30)
祂如何回答他們呢?首先祂說,「我已經告訴你們,你們不信。」實際上他們的意思是說,「你在這件事上一直沒有清楚的交待。明明的告訴我們吧!」祂說,我已經告訴你們,但你們不肯相信。祂是怎麼告訴他們的呢?祂說,「我奉我父之名所行的事,可以為我作見證。」他們所要的,是清楚、明確的回答。祂回答說,答案已經在祂一切的傳道事工裏面。祂已經藉著祂的工作,把答案告訴了他們。
有趣的是,我們要記得,祂曾有兩次清楚的表明過祂的身分,可是都是對個人說的。在撒瑪利亞時祂對一個婦人說,「我就是。」她說,「我知道彌賽亞要來,衪來了必將一切的事都告訴我們。」對於這個被排拒在特權範圍之外,被人輕看的孤單婦人,祂就清楚的表明祂的身分,「這和你說話的就是衪。」另一個場合乃是祂開了一個瞎子的眼睛。「你信神的兒子麼?」「主阿,誰是神的兒子,叫我信衪呢?」「你已經看見衪,現在和你說話的就是衪。」在這一段裏,沒有彌賽亞這字眼,但是顯然祂自稱是彌賽亞。
此外,祂也曾同意十二個使徒所說祂是彌賽亞的話。我們看不到有甚麼地方記載祂清楚告訴十二使徒說祂是彌賽亞,或者像眾人所說的,祂明明說祂是彌賽亞。但是祂卻曾問他們,祂是誰?他們中間有一個人說,「你是彌賽亞,是永生神的兒子。」我一直相信,他這句話表明了十二個門徒們當時的信心。祂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耶穌接受了這個承認,就表明祂自稱是彌賽亞。耶穌只有在這幾個場合清楚的表明祂的身分:撒瑪利亞的婦人;眼睛得看見的瞎子;以及祂自己的門徒面前。
可是對於這一班質詢的人,祂說,我已經告訴你們了。然後祂繼續說,祂的工作就是祂的表白。當然,那是指祂已經作的一切事,不過現在我們只來看祂在耶路撒冷所作的那些工作,這問題就是在此地問的。首先是在頭一年,祂潔淨聖殿。其次是在同一時期,祂在畢士大廊下醫治那個被遺棄的人。最近,祂又在這裏開啟了生來瞎眼之人的眼睛。祂作了三件大事,這幾件事見證祂是誰。
此外,在作這些事時,祂又說了一些極重要的話。潔淨聖殿時,他們問祂靠著甚麼權柄作這件事,祂給他們奇特的回答,是他們不明白的,「你們拆毀這殿,我三日內要再建立起來。」醫治那個被遺棄之人時,他們質問祂,祂說,「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那時他們很正確的領會,祂是在說自己與神平等,從此他們清楚的和祂作對。當祂用了一種方法,不只是在肉身上而且是在屬靈上使那生來瞎眼的人能看見時,他們就把他從會堂裏趕出去,等於是把他革除了;但是耶穌遇見了他,接受他進入與祂的交通中時,祂就說到兩件清楚關於祂自己的事,「我就是羊的門」,「我就是好牧人」。我們這樣回頭看祂所作的工作,聽祂所說的話,我們就知道,祂所表明的是何其清楚了!
底下祂告訴他們,他們不明白的原因何在。「你們不信,因為你們不是我的羊。」祂之這樣說,是要回到祂在兩個月前所講論的主題,提及
底下祂就從另一個角度加以應用,「我的羊(那些從門進來的,那些進入我所牧養之羊圈裏的)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著我。我又賜給他們永生,他們永不滅亡,誰也不能從我手裏把他們奪去。我父把羊賜給我,衪比萬有都大,誰也不能從我父手裏把他們奪去。我與父原為一。」
他們說,你要明明的告訴我們,要講得具體,要合乎邏輯。祂回答說,我已經告訴你們,我所作的那些工,你們所看見我作的那些工,並不是我的工作。它們是在顯明我與神之間的聯合。
下面跟著的,是最後的這一句話,「我與父原為一。」在希臘文裏面,「一」這字是中性的。「我與父原為一」不是說合成一位,乃是指一種實質、要素。「我」──耶穌,就是正和他們說話的,被他們所包圍、困住的這一位,就是他們所看到的這一個人。祂並非說,「子與父原為一」;而是說,「我」。並且祂在此不是說,「我的父」。祂使用的是那一個只能應用在神自己身上的字,「父」。在實質上,在要素上「我與父原為一」。他們說:你若是基督,就明明的告訴我們。我們一直在等候彌賽亞。我們一直在等候彌賽亞來打倒羅馬政權,使我們恢復原來的權利與地位。你若是基督,就明明的告訴我們吧。祂的回答遠超過他們所想的。它遠超過並涵蓋了彌賽亞職分的思想,而聲明祂在本質上與神是一致的,「我與父原為一。」
祂的回答所引起的爭論(31-39)
請注意底下發生的事,他們又拿起石頭來,這裏的「又」字是甚麼意思呢?答案在第8章裏面,這一章說到他們從前曾拿起石頭。那時他們為甚麼這樣作呢?是因為祂說:「還沒有亞伯拉罕就有了我。」現在祂說,「我與父原為一」時,他們又拿起石頭。每當祂聲明祂的神性時,他們就拿起石頭來。
注意他們並沒有把石頭扔出去。他們無力扔出石頭。祂被一些人圍困在一個小圈子裏嗎?祂從來未被圍困過!他們拿起石頭,但他們丟不出去。因為祂的時候還沒有到。除非祂像彼得在五旬節時所說\cs14「按著神的定旨先見,被交與人」,祂是任何敵人所抵擋不了的。我們每一次讀祂的故事時,無不看見祂身上那種無限量並令人畏懼的莊嚴。他們拿起石頭,表示他們明白祂所說的意思。祂的意思明顯到一個地步,使他們能明白,祂說的是祂與神的合一,祂與神具有相同的本質。
底下祂向他們提出抗議了。祂略帶諷刺的說,「我從父顯出許多善事給你們看,你們是為那一件拿石頭打我呢?」祂知道他們何以拿起那些石頭。祂知道他們決意要殺祂的原因,但祂不理會這一點。祂把他們帶回到前此所談論有關祂工作的事上。祂的工作說明了祂與父神之間的關係。他們因著祂這話要用石頭打祂。祂知道這一點,因此祂就把他們拉回到祂所說過,為祂作見證的工作上,「我從父顯出許多善事給你們看。」注意祂謹慎的說到善事的源頭,「從父」。祂總是強調說,神在祂裏面並藉著祂工作。這正符合了彼得在五旬節講過的話,「神藉著拿撒勒人耶穌,在你們中間施行異能奇事神蹟,將衪證明出來。」彼得並非說「祂所行的」,乃是說,「神藉著衪施行……。」那就是我們的主在此所說的:我從父顯出許多善事給你們看,你們是為那一件拿石頭打我呢?
請注意他們給祂的回答,「我們不是為善事拿石頭打你,是為你說僭妄的話,又為你是個人,反將自己當作神。」不是僅僅僭妄而已,還有別的原因。在此我們再一次看到他們明白祂的意思。他們不相信祂,但他們明白祂的意思是甚麼。祂用別的方式明明的告訴他們,卻不是用他們所盼望的方式。祂說的太清楚了,他們不會不領會祂的意思。他們說,他們之所以反對祂乃是祂說祂是神。他們說得很對。他們明白,但他們拒絕去面對祂那些能把神表明,以及能把祂與神之間的合一表明的工作。他們就是不理會這些事實。他們始終都是這樣。他們不理會那個在畢士大池子邊被遺棄的人。他們太注意他們所認為的干犯安息日這件事了,以致根本沒有看到這個人。他們看不到這人三十八年的被遺棄生活已經結束,他已從自己的限制中被救出來。他們看不到神的作為。他們被傳統所包圍,被錯誤的觀念以及對神不忠的意念所轄制,反而控告祂說了僭妄的話,把自己當作是神。
我們的主以他們的聖經向他們解釋說,「你們的律法上豈不是寫著『我曾說,你們是神』麼?」祂引用的是詩篇的話。那些承受神道的人,被稱為神,他們因神的名而顯得尊貴,因為他們是傳遞神道的器皿。而祂說這是完全正當的。不管他們本身如何,但因他們是擔負神話語的責任,所以這班說神話的人得被稱為神。
但是在祂和他們之間有很大的不同,祂也說出了這不同是甚麼。「若那些承受神道的人」你們稱他們為「神」,「父所分別為聖,又差到世間來的,衪自稱是神的兒子,你們還向衪說,你說僭妄的話麼?」在他們的聖經裏,這樣的話很正當的用在那些承受神道的人身上。但是在那些承受神道之人,和父所分別為聖又差到世間來的神的兒子之間,有無限量的差距。耶穌這樣辯論的根據,完全建立在祂是父所分別為聖,又差來的人身上。
底下祂引用祂工作的見證,「我若不行我父的事,你們就不必信我。」潔淨聖殿,醫治被棄之人,開啟從未看見之人的眼,若是這些事不是神的工作,你們就不必信我。如果它們不是神的工作,那麼又是誰作的事呢?但是如果它們是神的工作,即使你們不信我本人,你們還是要相信那些工作。若是你們相信那些是神的工作,你們就會認識並明白我是怎樣的一位。「父在我裏面,我也在父裏面。」這樣說得非常明白了。「你就明明的告訴我們。」祂是明明的告訴他們了。
底下發生了甚麼事呢?「他們又要拿衪。」他們明白祂的意思,但他們不相信祂,因此他們想要捉祂。我們再一次看見祂可畏的威嚴,祂脫開他們走了。祂周圍有些人看住祂,他們把祂包圍起來。他們要得著明確的答案。答案是有了,卻是氣得他們拿起石頭,但他們根本沒有丟出去。然後他們想要捉拿祂,把祂帶到公會裏。但他們卻從未摸著祂。祂離開,走了。要把祂圍住似乎是很容易,但是他們還是圍不住祂,他們從未把祂圍住過。最終當他們帶來一隊的兵丁和許多火把時,他們以為準能把祂捉住,但他們首先遭遇的事乃是退後倒在地上。除非祂的時候來到,他們是絕對逮捕不了祂的。
祂離開這城,及祂所去之地(40-42)
這章末了記載祂的離開,「耶穌又往約但河外去。」這是非常令人感興趣的事,祂「到了約翰起初施浸的地方」。1:28提及了這地方。第3章告訴我們約翰更換地方,在靠近撒冷的哀嫩施浸。耶穌現在回到祂從前被指認後開始傳道工作的地方,而這本書的作者約翰自己就是當時第一批跟隨祂的人之一。
「有許多人來到衪那裏。」無疑的,在那整個地方,約翰從前的工作產生了明顯的果效;顯然還有些人仍記得當時約翰的指認。他們在談論著,這裏所用動詞的時態表示,那只是一般的內容。約翰一件神蹟都沒有行過,但他說的話是對的。他告訴我們的每一件事都實現了。這一章最後一句話是,「在那裏信耶穌的人就多了。」「在那裏」這幾個字必須加以強調。若說耶路撒冷棄絕了祂,在那裏卻有許多人信了祂。
我們說過,這是祂釘十字架之前最後一次上耶路撒冷;此時祂為自己所作的聲明是最高的。祂聲明甚麼呢?祂聲明祂是父所分別為聖又差到世間來的。其含義乃是祂是早就存在的。祂所宣告的是,祂早已存在,曾經為著祂所要作的工,而被分別為聖;祂為若特別的目的被任職,被分別為聖、被保守,祂就受了差遣。而且祂說「我是神的兒子」。那是很清楚了。另外祂又說,在實際上,「我與父原為一。」那也是很清楚了。再有一點,是很奧祕的,卻也是很清楚的,「父在我裏面,我在父裏面。」這些是當他們要求祂明明的告訴他們時,祂所聲明的。──《摩根解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