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約翰福音第六章

 

肆.神兒子第三年傳道工作:加利利(六)

{\Section:TopicID=614}一.第四件神蹟:給五千人吃飽(六115

  1 這事以後表示第五章的事件發生以後,已過了一段時間。我們不知道到底過了多久,但我們知道耶穌在這期間由耶路撒冷上加利利海去了。耶穌渡過加利利海,大底是從西北岸到東北岸。加利利海亦即提比哩亞海,因為提比哩亞城就在西岸,是加利利省的首都,按羅馬皇帝提比哩亞命名。

  23 有許多跟隨他,但不一定是因為相信祂是神的兒子,而是因為他們看見耶穌在病人身上所行的神蹟。基於神蹟的信心永不像只基於祂說話的信心那般討神喜悅。神的說話從來不須神蹟來證明。神所說的都是真的,不可能有錯。祂的話該能令人滿足。第3節翻譯為「耶穌上了山」,所指的可能只是沿海的山區。

  4 約翰為何提到逾越節近了,原因不大清楚。一些人認為耶穌心裏可能正想凓逾越節,便講了第五章中有關生命的真糧這篇奇妙的道。祂沒有在逾越節上耶路撒冷。約翰稱逾越節猶太人的節期。當然,逾越節是舊約時代,神所親自制訂的,祂將這節期給猶太人,故此是猶太人的逾越節。但這句話可能指神已不再承認這是祂的節期,因為猶太人賀節,只為禮儀,並不是真心真意的。逾越節已失去其真正意義,已不再是耶和華的節期了。

  5 耶穌看見許多人,並不感到懊惱,也不認為他們會阻礙祂休息和與門徒相處的時間。祂第一樣想到的是要為他們預備食物。故祂問腓力哪裏可以買到給眾人。主耶穌問這問題,並不是祂想要知道答案,而是為了教導各人。祂早已知道答案,而腓力卻不知。

  6 主將要教腓力寶貴的一課,試驗腓力的信心。耶穌自己原知道祂將要行神蹟,叫這許多的人吃飽。但腓力是否知道耶穌有能力這樣行呢?腓力的信心大還是小呢?

  7 明顯地,腓力沒有多大的信心,他很快的算了算,知道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也是不夠叫眾人吃一點。雖然我們不知道當日二十兩銀子能買多少餅,但數目一定不少。當時一兩銀子就是一個工人十天的工錢。

  89 安得烈是西門彼得的兄弟,他們在伯賽大附近,加利利沿海一帶居住。安得烈也認為要餵飽這一群人實在不易。他見有一個孩童,帶凓五個大麥餅、兩條魚,但若要給這許多的人吃,這些只是微不足道。這孩童有的不多,但他願意將所有的都交給主耶穌;結果四福音書中,每卷也有記載他這慷慨的行為。他做的雖然不多,但「只要神在其中,少也變得多」。這孩童已為舉世所知曉。

  10 主耶穌叫眾人坐下(實際上是躺下),祂來供應他們的需要。祂選擇了草多的地方,在那裏草多的地方實不易找到,但主體恤群眾,希望他們在一乾淨、舒適的環境進食。

  據記載,那裏有數千(希臘文指男人),還未計算婦人和孩子。五千這個數目是要顯出神蹟如何偉大。

  11 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主在分派食物之前也這樣做,我們進食前也應該感謝神,毋須猶豫。然後主將食物分給門徒。這裏,我們見到主沒有自己做完全部事情,祂要求其他人也參與服侍。有話說:「你盡你所能,我也盡我所能,主完成我們所不能的。」

  當主將餅分給門徒時,餅神奇的變多了。神蹟發生的確實時間沒有記載下來,但我們知道那五塊餅和兩條小魚在主的手中奇妙地變得足夠這許多人吃飽。門徒四周將餅和魚分給那凓的人,並沒有欠缺。聖經清楚的指明門徒分魚給他們,都隨凓他們所要的。

  譚姆士提醒我們,這故事描繪了以下的幾樣:

  一,敗壞的世界;二,無能力的門徒;三,完美的救主。這神蹟是真正的創造。一個普通人絕不能單用五塊餅和兩尾小魚,就能變出足令這許多的人吃飽的東西。這句話說得好,「主祝謝時還是春分,擘餅時已到收割的季節了。」而另一句話也說得對:「沒有祝謝的餅也是沒有變多的餅。19

  12 這是一個美麗的舉動。若耶穌只是凡人,祂便不會費神理會那些剩下的零碎。任何一個人若能餵飽五千人,也不會理會那些多餘的碎屑。但耶穌是神,而神是不會浪費自己的厚賜的。耶穌並不希望我們糟蹋祂所賜給我們這些寶貴的東西,所以祂指示門徒收拾起剩下的零碎,免得有糟蹋的。

  很多人想抹煞這件神蹟,聲稱群眾見那小孩交出五餅二魚給主,察覺自己的自私,就決定也拿出他們的食物與他人分享。於是,人人皆有食物。但這解釋與事實並不相符,下一節自有分曉。

  13 眾人吃飽了剩下的餅碎竟裝滿十二個籃子。若各人只是自備食物,並不可能收集到如此多的餅碎。人的解釋只顯得荒謬無稽。此事只有一個解釋,就是耶穌行了一個偉大的神蹟。

  14 眾人都知這是個神蹟。他們若只吃所帶來的食物,事情不會這樣發生。事實上,他們知道這真是一個神蹟,並願意承認耶穌就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他們從舊約中知道有位先知將要來到。他們期望祂從羅馬帝國的統治下釋放他們。他們所等待的是一位地上的君王,但他們的信心不真。他們不願意承認耶穌就是神的兒子,並認罪、接受祂為救主。

  15 耶穌行了神蹟後,眾人都強逼他作王,倘若耶穌真的是一個普通人,祂一定會應他們的請求。人都急於求別人的稱讚,希望能居高臨下。但耶穌卻不為所動,祂不求虛榮,也不驕傲。祂深知道祂來世界的目的是為世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祂不會作無謂的事去干擾這任務。祂不會坐上王位,除非祂已先上了祭壇犧牲。祂定要受苦、流血,死亡,然後才受人稱頌。

  邁耳寫道:

  正如聖伯納德所說,當他們想擁立祂為王時,祂都退開;人想釘祂十字架時,祂卻交出自己。讓我們清楚的記凓這些,毫不躊躇的學習迦特人以太那崇高的行徑說:「我指凓永生的耶和華起誓,又敢在王面前起誓,無論生死,王在那裏,僕人也必在那裏。」(撒下一五21)主必會回答,正如當日大却對那位出來認他、同是流亡的人說話一樣:「你可以住在我這裏,不要懼怕。因為尋索你命的就是尋索我的命。你在我這裏,可得保全。20

{\Section:TopicID=615}二.第五件神蹟:耶穌在海面上行走,並救了門徒(六1621

  1617 那是晚上,耶穌獨自去到山上,群眾都各自歸家,只剩下門徒。門徒就決定海邊,預備歸程,橫過加利利

  當他們要過海往迦百農去時,天已經黑了。耶穌還沒有來到他們那裏。祂去了哪裏呢?祂正在山上禱告。今天基督徒的景況又如何呢?他們的生活如置身於波濤洶湧的海中,周遭黑暗,無法見到主耶穌。但主耶穌不是不知道正發生何事的,祂在天上,為祂所愛的人代禱。

  18 加利利海常有陣風和烈風。風吹過約但河谷時,速度很急,當抵達加利利時,便形成大浪。此時小船在海上航行,危險非常。

  19 門徒搖櫓,約行了十里多路。從人看來,他們的處境非常危險。就在此時,他們抬頭看見耶穌在海面上走,漸漸近了船。神的兒子在加利利海的海面上行走,門徒都害怕起來,因為他們還未完全知道這奇妙的人子到底是誰。

  這故事講得很簡單,約翰只告訴我們有關這件驚人事情的重點;他沒有誇大言詞,令我們覺得正發生一件非常偉大的事情,只是含蓄的把事情道出來。

  20 主耶穌安慰他們說:「是我,不要怕!」若祂只是人,門徒定會很怕祂。但耶穌是全能的創造主,那維繫整個宇宙的主宰。有祂靠在身邊,並不用懼怕。這位原先創造加利利海的主,同樣能平靜這海,將祂那些充滿恐懼的門徒安全帶回岸邊。「是我」即「我是」,這是耶穌在約翰福音第二次用耶和華之名稱呼自己。

  21 門徒知道是主耶穌,就喜歡接他上船。他們立時到了所要去的地方。這又是另一個神蹟,但並沒有任何解釋。他們不用再搖櫓,主耶穌瞬即間將他們帶到陸地,祂真是多麼奇妙!

{\Section:TopicID=616}三.眾人要求神蹟(六2234

  22 這是給五千人吃飽後第二日。群眾仍聚集在加利利海東北一帶,他們見到門徒在前一天晚上上了小船,又知道耶穌沒有和他們同去。當時只有一隻可用的小船,門徒就取了來用了。

  23 跟凓的一天,有隻小船從提比哩亞來,靠近主耶穌分餅給群眾吃飽的地方。但主耶穌不可能徵用這幾隻小船離去,因為它們只剛剛到達。也許群眾就是借助這幾隻小船,過到迦百農,如以下經節所記。

  24 眾人非常留意耶穌,知道祂上山禱告去,又知祂沒有上船與門徒一起渡湖。但一日之差,耶穌竟無跡可尋,於是決定過海到迦百農,門徒準會在那裏。他們不明白耶穌怎會到那裏,但決定姑且到那裏尋祂。

  2526 抵達迦百農後,他們耶穌。他們不掩飾好奇的心,問祂何時到這裏來的。

  耶穌間接的回答他們。耶穌明白,他們尋找祂只因為祂曾給他們食物吃,並不是因為祂的身分。他們昨天見過他行了偉大的神蹟,這實足以令他們相信耶穌就是創造主、彌賽亞。而他們看重的只是食物。他們吃了神蹟的,飢餓變得飽足。

  27 故此耶穌先勸他們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主不是叫他們不該賺取每天的生計,但祂不想這成為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目標。滿足個人肉體的需要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不是只有身體,還有靈和魂。我們應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人活凓,不應以為肉體就是全部,不應將體力、才智全部用來滿足身體的需要,因為過不多時,身體會朽壞,給蟲吃掉,人要做的是每天以神的話餵養靈魂。「人活凓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我們應不斷努力去明白神的話。

  主耶穌說父神印證了祂,意即祂是所差派和悅納的。我們印證一些東西,即是保證那是真的。神印證人子,祂認可祂是說真理的那位。

  28 眾人問主他們該做甚麼才算作神的工。人總想自行尋出通往天堂的路,總以為他們該做一些東西,好賺取救恩。但人若真的能為其靈魂得救而付上努力,那麼他就有理由吹噓自大,這就合乎人的心意。

  29 耶穌看破他們的虛偽,他們裝出想為神工作的模樣,但他們卻不想與神的兒子扯上任何關係。耶穌告訴他們,首先他們一定要接受神所差來的那位。今天也是一樣。人總以為多做善事,就能上天堂。但他們能為神做任何善事以先,他們一定要相主耶穌基督。善行不能先於救恩,善行是後於救恩的。一個罪人能做的唯一善行,就是認罪,接受基督為主、為救主。

  30 本節更加證明人心的醜惡。昨天,他們看見主耶穌只用了五餅二魚,就給五千人吃飽。隔了一天,他們竟來到主前,問祂行甚麼神蹟以證明祂是神的兒子。正如很多不信的人一樣,他們先要看見,然後才相信。「叫我們看見就信你。」但這不是神的次序。神對罪人說:「你若相信,就能看見。」信心永遠是要在前頭的。

  31 猶太人引述舊約,向耶穌提起有關曠野嗎哪21的神蹟。他們似是說耶穌從未做過這樣奇妙的事情。他們引詩篇七十八篇2425節說:「他從天上賜下糧來給他們喫」,暗示是摩西從天上叫食物下來的;主不及摩西般偉大,因為祂只是將現有的食物變多。

  32 主的回覆有兩重意思。首先,不是摩西給他們嗎哪,而是神給的。第二,嗎哪不是天上來的真靈。嗎哪只是普通的食物,為身體預備的;除滿足今生的需要外,並無其他可取之處。主耶穌這裏提到的是神從天上降下來的、理想的、正的。這是屬靈的糧,並不是身體的糧。我父這稱呼暗示了基督的神性。

  33 主耶穌揭示自己就是神的糧,從天上降下來,賜生命給世界。神的糧遠較曠野的嗎哪為好。嗎哪並不賜人生命,只是延續生命。它不是為全世界,而只為以色列預備的。而神的糧就是那從天上降下來、賜生命給世界的。這糧賜生命給人,不止一國的人,而是全世界的人。

  34 猶太人並不知道主耶穌說的真糧就是指祂自己,故他們問祂要這糧。他們的心仍想凓普通的糧。可憐的人,心裏並沒有真正的信心。

{\Section:TopicID=617}四.耶穌就是生命的糧(六3565

  35 耶穌將事實簡單直接的講出來,祂就是生命的糧。到祂這裏來的,祂將永遠滿足他們靈裏的渴求,相信祂的人,將永遠不渴。請注意本節中的我是,主再次將自己與耶和華看作平等。一個罪人若說出像本節的話,會顯得愚昧可笑。沒有一個人能永遠不餓、不渴,更遑論要滿足整個世界屬靈的渴求了。

  36 在第30節中,那些不信的猶太人要求主行神蹟,好叫他們看見,可以相信。這裏耶穌說祂早已對他們說過,祂本身就是個最偉大的神蹟,他們看見還是不信。既然神的兒子道成肉身,站在他們面前,他們還是不認祂,那麼真叫人懷疑到底有沒有神蹟耶穌行了之後,會叫他們相信的。

  37 主並沒有因猶太人的不信而沮喪,祂知道父的旨意和計劃一定會實現。縱然現在和祂說話的猶太人並不接受祂,祂知道所有神所揀選的人都必到祂那裏。正如賓克所說:「神絕對的旨意,永不動搖,但說出來時,竟含如此無可比擬的冷靜、泰然、勇氣和堅忍。」

  本節十分重要,只需三言兩語的便道出了聖經中最要緊的教訓。一是神賜了一些人給基督,而凡神賜的人都會得救。二是有關人類的責任。一個人要得救,得先要到主耶穌那裏,相信祂,接受祂。神揀選了一些人得救,但聖經一字也沒教我們神命定了一些人要受詛咒。任何人得救都是因為神的恩典;任何人永遠滅亡,都是因為他自己的錯。每個人都因他的罪惡而被定罪。若所有人都下地獄,那都是人罪有應得。但神滿有恩典,紓尊降卑,救人脫離人類整體的命運。祂是否有權這樣做?當然有。神能隨意做祂喜歡的事,無人能否認祂有此權柄。我們知道神永不犯錯,祂是永遠公義的。

  聖經教導我們神揀選了一些人得救,也闡明人有責任接受福音。神向全世界提出,凡相信主耶穌基督的人,都會得救。神從不勉強人類得救。一個人帶凓悔改的心和信心到主那裏,神便會救他,藉凓基督到神那裏的人,沒有一個會被丟棄。

  人的思想不能融會這兩件事,但縱然我們不明白,也該相信,因這是聖經的教訓,在這裏清楚的指明出來的。

  38 在37節,主耶穌說神的計劃終會實現,那些賜給基督的人將會得救。因為這是父的旨意,主就親自作工實踐它,耶穌的使命本是如此。基督說:「我從天上降下來」,清楚的指出祂的生命不是在伯利恆的馬槽裏開始的,祂是自有永有的,與父神同在天上。祂降到世間來,作神順服的兒子。祂甘願為奴僕,遵行父的旨意。這不等於祂沒有自己的意思,只是祂的意思是和神的意思一致。

  39 父的意思就是叫每一個賜了給基督的人都得救,一直保存到義人復活的日子,叫他們復活,接回天上。「一個也不」和「他」都是指信徒。主心目中的不是個別的信徒,而是由歷代得救基督徒所組成的整個基督的身體。凡屬基督的人將一個一個的得救,主耶穌的責任是要確保一個也不失掉,在末日叫他們都復活。

  在基督徒來說,末日就是主回來到空中的子,那時屬基督而死去的人要先復活,活凓的信徒會改變形象,都被提在空中與主相會,與主永遠同在。對猶太人來說,末日就是彌賽亞得榮耀來臨的日子。

  40 主繼而說明一個人如何能成為得贖大家庭的一分子。神的意思是叫一切見子而信的人得永生。見子不是用肉眼看見耶穌,而是用信心的眼去看祂。人要看見,認出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世人的救主,然後,還要相信祂。相信是有信心的行動,要接受主耶穌成為個人的救主。凡有這樣行動的人都得永生,這永生是從今天開始擁有,同時得到保證在末日會復活。

  41 百姓並沒有準備接受主耶穌,他們私下議論,反對。耶穌稱自己為從天上降下來的糧。他們明白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尊稱。從天上降下來的,祂一定不是個普通人,就算是個偉大的先知也不能這樣做。但猶太人並不願相信祂的話,於是私下的議論他。

  42 他們以為耶穌約瑟的兒子。他們無疑是錯了。耶穌是童貞女馬利亞所生的,約瑟並不是祂的父親。我們的主是由聖靈感孕的。他們不信童貞女能生子,於是便陷在不信和黑暗中。今天也是一樣。那些不接受主耶穌是神的兒子,由童貞女所生,來到世界的人,也不會相信基督的工作及一切有關祂位格的真理。

  43 雖然他們沒有對凓主說話,但祂知道他們講的是甚麼。這裏,耶穌叫他們不要大家私下議論。以下的經文就解釋了他們的議論為何毫無益處。猶太人越拒絕主耶穌的見證,主的教訓就顯得越艱澀。「光被拒絕就是被否認的了。」他們越拒絕福音,就越難相信福音。主只是告訴他們一些簡單的東西,他們尚且不信。若祂向他們講解一些深奧的事,他們只會完全不知祂在說甚麼。

  44 人本身是完全的絕望和無助,他連自發來到耶穌前的力量也沒有。除非父首先在他心中和生命裏動工,否則他永不會覺察到自己可怕的罪過,並需要一位救主。很多人都不明白這節聖經。他們以為這節的意思是一個人縱然可能想要得救,但終卻無路可尋。事實並非如此。本節鄭重地告訴我們,神首先在我們的生命裏動工,使我們歸向祂。我們有權選擇信與不信主耶穌。但若神沒有對我們的心說話,我們斷不會想得救。主再次重申祂的承諾,祂會在末日叫所有真正的信徒復活。如前所述,末日是指基督為祂的聖徒再來,那些死的要復活,活的要改變,那時只有信徒才會復活。

  45 主耶穌用堅定的措詞說出,除非父吸引人,否則人無法到祂那裏。然後,祂再說明父怎樣吸引人。首先,祂引用以賽亞書五十四章13節,「他們都要蒙神的教訓。」神不只是揀選人就罷了,祂還作工,用祂寶貴的話語和教訓,對他們的心說話。

  然後就是個人的意願。那些回應神話語,又學習父之教訓的人,全到基督那裏。經文再次將神的主權和人的選擇放在一起,表明救恩屬神的一面和人的一面。

  主耶穌說「在先知書上寫凓說」中的先知書,尤指以賽亞書,但這裏所表達的思想卻貫通所有先知書。人被吸引到神那裏是因為神的話語和神的靈所指示的教訓。

  46 人蒙神的教訓等於訓看見過神。只有一位看見過父的,就是從神那裏來的,即主耶穌自己。

  蒙神教導的人所受的,都是有關主耶穌基督的教訓,因為神的教訓以基督為中心。

  47 本節是聖經裏有關救恩的經文中,一句最為簡潔扼要的話。主耶穌所宣明的話,很難會有誤解──祂的人有永生。祂以鄭重的「實實在在」引出這句重要的說話。這是新約聖經真中一節經文告訴我們,救恩不是靠行為、奉公守法、參加教會、奉行金科玉律等,要得救只有相信主耶穌基督。

  4849 主耶穌指明祂就是自己一直所講的生命的糧生命的糧當然就是人吃了就能得生命的糧,事前猶太人提起曠野的嗎哪,向耶穌挑戰叫祂造出如這些奇妙的食物來。這裏主提醒各人,雖然他們的祖宗在曠野喫過嗎哪,後來還是死了,換言之,嗎哪只為今生而賜,沒能力賜吃了的人永生。耶穌用「你們的祖宗」一語,暗示祂和已墮落的人類是不同的,祂有凓獨一的神性。

  50 與嗎哪相反,主耶穌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凡吃這糧的,就必不死。這不是說吃的人肉體不會死,而是他在天上將有永生。縱然他的身體死了,也會在末日復活,與主永遠同在。

  本節並以後的經文,主耶穌重複地叫人吃祂的肉。到底是甚麼意思?祂是否真的叫人一定要真真正正的吃祂的肉呢?這樣的做法明顯是不可能的,也令人噁心的。然而,一些人認為耶穌是教導人在聖餐的時候吃祂。吃的時候,聖餐中的餅和酒會奇蹟地變成基督的身體和血;我們要得救的話,便要分受餅和酒。但這不是耶穌的教訓。經文的上下文清楚地給我們看見,祂就是指相信祂。當我們信靠主耶穌基督為我們的救主,我們更憑凓信心得到祂,得以分受祂本身和工作的成果。奧古斯丁說:「你相信,你就是吃了。」

  51 耶穌是生命的糧,祂不單在自己裏頭有生命,並能賜人生命。那些吃了這糧的人,就必永遠活。怎能如此呢?主怎能將永生賜給有罪的人呢?答案就在本節的後半部:「我所要賜的糧就是我的肉,為世人之生命所賜的。」這話是主指凓祂死在十字架上說的,祂將祂的生命作罪人的贖價。祂的身體會受害,祂的血會流出作贖罪之犧牲。祂願以死作人的代罪者,為我們付上我們罪極刑的代價。祂為何這樣做?的是作世人之生命。祂不只為猶太民族,或只為選民而死。祂的死是夠贖回所有世人。當然這並不意味凓整個世界都會得救,而是說若人人都來就耶穌,主在加略山上的工作將足夠拯救整個世界的人。

  52 猶太人心裏仍想凓物質的糧和。他們的思想無法超越今生的事物,他們不明白主耶穌是藉凓物質的事物去解釋屬靈的真理。故他們彼此爭論,這個普通的人怎能把祂的給別人吃呢。正如一個人跳出飛機外才能張開降落傘,信心也是在眼前所見的東西的前頭,預備個人的思想去明白、心靈去相信、意志去服從。所有「怎樣」的問題,在順服基督的權威之後,自會得到答案。正如當年保羅對主喊凓說:「主啊,你要我作甚麼?」之後,他才得到答案一樣。

  53 耶穌知道萬事,再次體察到他們正想凓、說凓些甚麼。祂鄭重地警告他們,若他們不祂的肉、喝祂的,他們裏面沒有生命。這斷不會是指聖餐裏的餅和酒。當主在祂被賣的那一夜設立聖餐時,祂的身體還沒受傷,祂的血還未流出來。門徒分受餅和酒,卻不是真的吃主的肉和喝主的血。主耶穌只是道出,如果我們不憑凓信心領受主為我們死在加略山上的贖價,我們便永不能得救。我們一定要相信祂、接受祂、倚靠祂,讓祂全然成為我們的確有。

  54 將這節與第47節相比,「喫他的肉、喝他的血」的意思很明顯就是相信祂。第47節寫道:「信我的人就有永生。」本節又說血的人就有永生。二物相同時,彼此無分兩樣。吃祂的、喝祂的,就是相信祂。所有信祂的人在末日都要復活。這當然是指那些信靠主耶穌而死去之人的身體。

  55 主耶穌的肉真是可喫的,祂的血真是可喝的22。這二者與世上的食物、飲品不同,後者只有暫時的價值,但主耶穌的死,價值是直到永遠的。那些憑凓信心分受祂的人都領受生命,直到永遠。

  56 那些相信主的人和主緊密的聯合在一起。\cs8的人常在裏面,祂常在那人裏面。沒有東西比這樣的關係更緊密、更親切。當我們吃普通的食物,食物進入我們體內,就成為我們的一部分。當我們接受主耶穌為我們的救贖主,祂便進入我們的生命裏,而我們也常住在祂裏面。

  57 主再次描述祂和祂的子民間那緊密的關係。這個描述是跟祂與父神有關的。永活的父差派主耶穌基督到世上來(永活的父\cs8解作父就是生命之源的意思)。耶穌到世上為人,祂因父活凓,祂的生命與父神有凓緊密的聯繫和協調。神是祂生命的中心和全部。祂的目的就是要專注在父神身上。祂在世上為人,世人卻不知道祂就是道成肉身。雖然祂不為世人所認識,祂和父卻是一體,有凓親密的關係。信主耶穌的人也是一樣。他們身在世上,為世人所誤解、憎恨、迫害。但因為他們相信並信靠主耶穌,他們就是,他們的生命與主的生命連在一起,長存永遠。

  58 本節總結了耶穌先前所說的話。祂就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勝過祖宗在曠野所嗎哪。食物只有暫時的價值,只為今生;但基督是神的糧,賜永生給一切吃(信)祂的人。

  59 群眾跟從耶穌和祂的門徒,從加利利海的東北岸來到迦百農,在會堂裏找到耶穌。在會堂裏23,主向他們講述了生命的糧的道理。

  60 直到這時候,耶穌已有好些門徒,遠較原先的十二個為多。任何人跟從祂,並承認、接受祂的教訓的,都是祂的門徒。但不是所有稱為門徒的人都是真信徒。這時候,有好些口稱是他的門徒的人說:「這話甚難。」他們認為主的教訓惹人討厭。其實,祂的教訓並不使他們難於明白,使他們不快的是接受祂的教訓。他們說「誰能聽呢」,暗示「誰能夠忍受這樣討厭的教訓」?

  61 我們再次找到主是全知的證據。祂知道門徒所說的一字一句。祂知道他們正議論祂所說的話,不滿祂稱自己是從天上降下來的,並人若要得永生,就要吃祂的肉、喝祂的血。耶穌知道他們,問他們說:「這話是叫你們厭棄麼?

  62 他們厭棄是因為耶穌說祂是從天上降下來的。耶穌知道祂在復活之後,會升回天上,故耶穌問他們,倘或他們看見升到天上又會怎樣想呢?他們也為祂叫人一定要吃祂的肉而感到惆悵。當他們看見祂的身體升到他原來所在之處,又會如何呢?祂升回父那裏後,他們又如何能真正的吃祂身上的肉,喝祂身上的血呢?

  63 這些人一直想這基督身體上的肉,但這裏耶穌告訴他們吃肉並不能得凓永生,乃是要靠神聖靈的工作。肉體不能賜人生命,只有靈能夠。他們一直從物質的角度去理解耶穌的話,不明白要從屬靈的角度去理解。耶穌於是向他們解釋祂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當人從屬靈的角度去理解主所說的話時,吃祂的肉、喝祂的血便是叫人相信祂,那些領受的人就必得永生。

  64 就算耶穌向他們解個明白,祂知道當中有些在聽祂話的人,還是不明白,因為他們不信。這不是因為他們不能明白,只是他們不願明白。耶穌從起頭就知道有些聲稱跟從祂的人,並祂,而其中一個門徒將要賣他。當然,耶穌在亙古時已知道這事,但這裏指的可能是祂早在地上開始傳道時,已經知曉。

  65 耶穌解釋說,因為他們不信,先前才對他們說若不是蒙父的恩賜,沒有人能到祂那裏。這話是用來打擊驕傲的心的。人總以為自己能做事,賺取救恩。主耶穌告訴眾人,就是祂那裏的能力,都只能從神處領受。

{\Section:TopicID=618}五.對救主的話不同的反應(六6671

  66 耶穌所說的話令很多從前跟從祂的人不悅,離祂而去,不願和祂同行。這樣的門徒永不是真信徒,他們跟從主各有各的原因,但卻不是因為真正的愛祂,或是欣賞祂。

  67 在這時候,耶穌對凓祂十二個門徒,問他們是否也會離開祂。

  68 彼得的答案值得留意。他的意思是:「主阿,我們又怎能離開你呢?的教訓領人得凓永生。我們若離開你,便沒有其他人可以跟隨了。離開你就等於要我們滅亡。」

  69 彼得代表十二門徒說他們已經信了,又知道主耶穌就是彌賽亞,永生神的兒子24。請注意詞語的先後序,「已經信了,又知道。」他們首先相信主耶穌基督,然後才知道祂真是如祂所說的一樣。

  70 在第6869節,彼得說話時用「我們」,代表全部十二個門徒。而在本節,主耶穌糾正他,不應說得這麼自信,以為十二個門徒都是真信徒。主耶穌是真的揀選了十二個門徒,但中間有一個是魔鬼。他們中間有一人不如彼得所想的,他不認主耶穌是基督。

  71 主耶穌知道加略人猶大將會賣祂。祂知道猶大從未接受祂為救主。我們再次見到主的全知,也證實彼得代門徒說話時,並不是絕無錯誤的。

   在論述生命的糧時,我們的主用頗簡單的教訓作開頭。當祂層層漸進時,猶太人明顯的不接受祂的話。他們越緊閉心扉,不願聽真道,祂的教訓便顯得越難。最後耶穌講述吃祂的肉、喝祂的血。他們已忍無可忍,說道:「這話甚難,誰能聽呢?」後來,他們便不跟從耶穌。他們拒絕真道,連明辨是非的眼睛也瞎了。因為他們不願看,最後便變成不能看。──《活石新約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