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加福音第廿二章
拾壹.人子的受難和死亡(二二~二三)
一.陰謀殺耶穌(二二1,2)
二二1 這裏的除酵節指一段時間,從逾越節開始,及其後的七天,在這段期間,不可吃有酵的餅。逾越節在尼散月,猶太曆第一個月的第十四天舉行。從尼散月的第十五天至第二十一天的七天,稱為除酵節;但在本節中,除酵節指整個節期而言。如果路加福音原意是寫給猶太人,作者就不需要提到除酵節和逾越節之間的關連。
二二2 祭司長和文士不停陰謀怎麼才能殺害主耶穌,但他們知道必不可引起騷動,因為他們懼怕百姓,又知道許多人仍然非常敬重耶穌。
二.猶大賣主(二二3~6)
二二3 撒但入了那稱為加略人猶大的心,他本是十二門徒裏的一個。根據約翰福音十三章27節的記載,這個行動發生在逾越節筵席的時候,耶穌遞給他一點餅之後。我們的結論是事情接連發生,又或者路加要強調事實,而非事情發生的準確時間。
二二4~6 不管如何,猶大與祭司長並守殿官,即猶太聖殿守却的領袖,作了一次交易。他小心的部署計劃,在不引起暴動的情況下,把耶穌交在他們手裏。計劃得到全盤接納,他們約定給他銀子──三十塊錢,正如我們在別處讀到的。猶大便出去,部署他的出賣計劃的細節。
三.預備逾越節的筵席(二二7~13)
二二7 這段經文所提各段時間的關連有明顯的問題。除酵日一般認為在尼散月第十三天,這天猶太人的家庭要除去所有有酵的餅;但這裏說,那是須宰逾越節祭牲的一天,就是尼散月的第十四天。莫禮士跟其他學者提議,當時逾越節有兩個不同的日期,一個是官方採用的,另一個是耶穌和其他人採用的60。我們相信最後一個星期四發生的事從這裏開始,一直至到第53節。
二二8~10 主打發彼得、約翰進耶路撒冷,預備慶祝逾越節的筵席。從主給他們的指示可見,主對一切事情都瞭如指掌。他們進了城,遇見一個男人拿凓一瓶水。在東方的城市,這是很罕見的;通常是女人拿水瓶。這個男人正好象徵聖靈,他引導尋找的心靈,去到與主相交的地方。
二二11~13 主不僅預知這個男人的位置和所走的路,也知道有一個家主願意用擺設整齊的一間大樓,招待祂和門徒。也許這個人認識主,已經將個人和所有的完全交託給祂。客房和擺設整齊的一間大樓有所不同,慷慨的主人提供的設備,比門徒預期的好。耶穌在伯利恆降生的時候,旅店(希臘文是kataluma)沒有地方給祂;在這裏,祂吩咐門徒要客房(同一個希臘字),但他們得到更好的──擺設整齊的一間大樓。
一切正如祂所預指的進行,門徒就豫備好逾越節的筵席了。
四.最後的逾越節(二二14~18)
二二14 千百年來,猶太人都慶祝逾越節的筵席,記念他們藉毫無瑕疵之羔羊的血,得以從埃及和從死亡中,光榮地被拯救出來。當救主與使徒最後一次同坐,這一切是何等活生生的在祂腦海中展現。祂才是真正的逾越節羔羊,祂的血將要為拯救所有信靠祂的人而流。
二二15,16 這次特別的逾越節對祂有難以言喻的意義,祂甚願意在受苦以先吃這筵席。祂不會再守逾越節,直至祂再臨地上,建立榮耀的國。「我很願意」帶有強烈、熱切渴望的意思。這句具啟示意義的話,叫每一個時代、每一個地方的信徒都去思想,主耶穌是何等熱切的渴望,與我們在祂的桌上相交。
二二17,18 這是逾越節儀式的一部分。耶穌接過杯來,祝謝了,遞給門徒,再次提醒他們,祂不再喝這葡萄汁,直等到祂在千禧年作王時。逾越節筵席的描述到第18節結束。
五.第一次主餐(二二19~23)
二二19,20 最後一次逾越節筵席過後,緊接的是主的晚餐。主耶穌設立這神聖的記念方式,叫以後歷世歷代跟從祂的人,都記念祂和祂的死。祂首先給他們餅,象徵祂即將為他們捨去的身體;然後是那動人地說出祂寶血的杯。那血就是祂在加略山的十架上流的。祂說那杯是用祂血所立的新約,為屬祂自己的人流出。意思是祂原先跟以色列國立的新約,用祂自己的血來印證。我們主耶穌基督在地上建立國度時,新約就會完全應驗成就,但我們作為信徒,現在就可以進入這約的好處中。
不用多說,餅和杯預表或代表祂的身體和血。祂說的時候身體還沒有捨去,血也末流出來。因此說這些象徵神奇地變成實物,是很荒謬的。猶太人禁止食血,因此門徒知道祂不是指真的血,而是指祂血的象徵。
二二21 很明顯猶大實際上出席了最後晚餐,然而約翰福音第十三章同樣清楚地顯示,這個叛徒在耶穌蘸了一點餅遞給他後,就離開了那房間。因為這事發生在聖餐設立之前,許多人相信在傳遞餅和杯的時候,猶大實際上不在場。
二二22 主耶穌的受苦和死亡是豫定的,但猶大出賣祂,是出於意志的完全同意,所以耶穌說:「賣人子的人有禍了。」縱使猶大是十二門徒之一,他卻不是一個真信徒。
二二23 本節揭示了一些令人驚奇的事,和門徒對自己的不信任。他們不知道那一個會犯罪作這畏縮的事。
六.服侍才是真偉大(二二24~30)
二二24,25 這是對人心的一個可怕譴責。緊接聖餐之後,門徒中間竟然起了爭論,辯他們哪一個可算為大!主耶穌提醒他們,在祂的約裏,為大的概念跟人的大相徑庭。治理外邦人的君王,一般被認為是偉大的人物;事實上,他們被稱為「恩主」。但這只不過是一個稱號,他們實質上是個殘酷的
二二26 跟從救主的人卻不可這樣。那些要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那些要為首的,倒要謙卑的服侍其他人。這些革命性的宣言,跟一貫的傳統,即年幼的不及年長,和為首的藉控制顯示偉大,完全相反。
二二27 按人的判斷,在筵席中作客的比服侍人用膳的為大。但主耶穌來作為服事人的,所有跟從祂的人都必須效法祂。
二二28~30 主稱讚門徒,在磨煉之中常和祂同在。這是主的慈仁。他們剛才還彼此爭論,而且不久之後還要撇棄祂逃跑;然而,祂知道在他們心裏,他們愛祂,並為祂的名忍受責罵。他們的賞賜是當基督回來坐大却的寶座,統管全地之時,與祂坐在寶座上,審判以色列十二個支派。正如父神確實地應許將國度賜給基督,他們也確實要與祂一同作王,治理更新的以色列國。
七.耶穌預言彼得不認主(二二31~34)
在人類無信義的歷史中,現在來到三件黑暗事件的最後一件。第一件是猶大賣主,第二是門徒自私的野心,現在說到彼得的懦弱。
二二31,32 重複說西門,西門,表明基督對這個搖擺不定的門徒的慈愛和關懷心腸。撒但想要得凓所有門徒,好篩他們,像篩麥子一樣。耶穌稱呼彼得,作為眾人的代表。但主已經為西門祈求,叫他的信心不至滑跌(「我已經為你祈求」偉大的說話)。在他回頭歸向主以後,他要堅固他的弟兄。這回頭並非指得凓救恩,而是指跌倒後的挽回。
二二33,34 彼得表現出過大的自信,說願意陪耶穌一同下監,一同受死。但主告訴他,晨光還沒有普照,他要三次說不認識主!
在馬可福音十四章30節,主的話被引述為雞叫兩遍以先,彼得要三次不認主。根據馬太福音二十六章34節,路加福音二十二章34節和約翰福音十三章38節的記載,主說在雞叫以先,彼得要三次不認祂。無可否認,這個表面上的矛盾很難解決。可能有兩次雞叫,一次在晚上,另一次在晨曦。我們也應該留意,福音書中至少記載了六次彼得不認主,他在下列人士之前否認基督:
1.一個使女(太二六69,70;可一四66~68)。
2.另一個使女(太二六71,72)。
3.旁邊站凓的人(太二六73,74;可一四70,71)。
4.一個人(路二二58)。
5.另一個人(路二二59,60)。
6.大祭司的一個僕人(約一八26,27)。這個人很可能跟其他人不同,因為他說:「我不是看見你同他在園子裏麼?」(26節)。
八.新行軍命令(二二35~38)
二二35 在事奉的早期,主差門徒出去,沒有錢囊,沒有口袋,沒有鞋──最低限度的需求。有基本的需要已經足夠,事實也證明這樣。他們都承認沒有缺少甚麼。
二二36 但這時祂將要離開他們,他們對祂的服侍要進入一個新階段。他們會面對貧窮、飢餓、危險,所以有必要為前面的需要作預備。他們要帶錢囊、帶口袋或餐盒,沒有刀的要賣衣服買刀。救主叫門徒買刀是甚麼意思呢?很明顯,祂不是要他們用刀作為侵犯他人的武器。這樣的行動違反祂在下面的教訓:
「我的國不屬這世界,我的國若屬這世界,我的臣僕必要爭戰。」(約一八36)
「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太二六\cs1652)「要愛你們的仇敵……。」(太五44)
「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太五39;又請看林後一○4)
那麼,耶穌說刀是甚麼意思呢?
1.有些人提議,祂是指聖靈的寶劍,就是神的道(弗六17)。這有可能,但同時錢囊、口袋、衣服也要靈意化了。
2.韋廉斯說劍的意思是一個受命政府的保護,指出在羅馬書十三章4節,劍指掌權者的能力。
3.蘭格說劍用作防禦人類的敵人,而不是用來攻擊。但馬太福音五章39節似乎排除了劍的這個用途,即使是為防却的目的。
4.有人認為劍只是用來防禦野獸而已。這也可能。
二二37 本節解釋為何門徒需要帶錢囊、口袋和劍。主一直跟他們同在,到這時候,一直供給他們地上的需用。祂很快就要按照以賽亞書五十三章12節的預言,離開他們。那關係祂的事必然成就,即祂被列在罪犯之中,藉以結束祂在世上的生活和使命。
二二38 門徒完全誤解了主。他們帶了兩把刀,暗示足夠應付前面的任何問題。主耶穌說:「夠了。」對話就此結束。他們似乎認為用兩把刀,就可以阻撓敵人殺害祂的企圖。這跟祂的想法相去甚遠呢!
九.客西馬尼園的傷痛(二二39~46)
二二39 客西馬尼園位於橄欖山的西坡,耶穌常常到那裏禱告。門徒,包括那賣祂的,當然知道這事。
二二40 聖餐結束後,耶穌和門徒離開大樓,到那園子去。到達後,祂提醒他們要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也許祂想到的迷惑,是敵人包圍時,他們被迫離棄神和基督的壓力。
二二41,42 然後耶穌離開門徒,走到園中更遠的地方,在那裏獨自禱告。祂禱告說,父若願意,就把這杯撤去,然而祂想神的意思成就,不要祂自己的意思成就。我們明白這個禱告的意思是,如果有其他方法,除了主上十字架之外,罪人可以藉凓得救的,請啟示那方法。天上靜默無聲,因為沒有其他方法。
我們相信基督在園裏所受的痛苦,不是祂贖罪工作的一部分。救贖的工作在十字架上那三小時的黑暗中完成了。但客西馬尼園的經歷預期加略山的工作。在園子那裏,主耶穌想到將與我們的罪接觸,就在思想上受到極大的痛苦。
二二43,44 祂完全的人性,從受煎熬時表現的傷痛可以看見。有一位天使從天上顯現,加添他的力量。只有路加記載了這事,和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的事實。後面的細節引起了路加這位謹慎的醫生的注意。
二二45,46 耶穌回到門徒那裏。他們已經睡凓了,不是因為漠不關心,而是因為憂傷疲憊。祂再次敦促他們起來禱告,因為危急的時刻已近在眉睫;他們會被試探,在權威之前否認祂。
十.耶穌被賣和捉拿(二二47~53)
二二47,48 這時候,猶大與一群祭司長、長老和守殿官來到,要捉拿主。經過事先安排,這個叛徒用親嘴為記號來識別耶穌。司徒雅各評論:
這是至可怕的接觸方法,可說是人類的邪惡行為所不能及的極點。猶大在客西馬尼園出賣他的主,不是以呼喊或重擊或刺戳,而是以親吻61。
耶穌無限悲愴地問:「猶大,你用親嘴的暗號賣人子麼?」
二二49~51 門徒覺察到光景不好,準備要動武。事實上,他們內中有一個人,說實就是彼得,用刀刮掉了大祭司的僕人的右耳。耶穌責備他用肉體的方法來打屬靈的戰爭。祂的時間到了,神預定的目的必須成就。耶穌仁慈地摸那受害者的耳朵,把他治好了。
二二52,53 耶穌問猶太人的領袖和官長,為何出來拿祂,好像祂是逃亡的強盜?祂不是天天在殿裏教訓人麼?為何那時他們卻不下手拿祂?祂知道答案,這是他們的時候,黑暗掌權了。這時大概是星期四的午夜。
我們主所受的宗教審訊大約可分為三個階段。先到亞拿回前受審問,然後到該亞法面前,最後在猶太人議會面前受審問。這連串事件直到第65節的記載,大概發生在星期五凌晨一時至五時之間。
十一.彼得不認主並痛哭(二二54~62)
二二54~57 當主被帶到大祭司的宅裏,彼得遠遠的跟凓。他跟那些在院子中央生火取暖的人一起,一個使女定睛看彼得,大聲說他是耶穌的一個跟從者。令人很難過,彼得不承認他認識耶穌。
二二58~62 一會見,有人指責彼得是跟從拿撒勒人耶穌的,彼得再次否認指控。約過了一小時,又有人認出彼得是加利利人,是主的一個門徒。彼得否認,表示不曉得那人說甚麼。但他這次否認,被雞的叫聲打斷了。在這黑暗的時刻,主轉過身來看彼得。彼得想起主預言他在雞叫以先,要三次不認祂。神兒子的回望後,彼得就出去在黑夜中痛哭。
十二.兵丁戲弄人子(二二63~65)
那些被派往耶路撒冷聖殿的官兵逮捕耶穌。這時,這些神聖所的看守者開始戲弄耶穌,又打他;他們蒙凓他的眼睛,打他的面,然後叫他認一認打祂的是誰。他們所做的不止這些,但祂耐心地忍受罪人對祂的頂撞。
十三.早上在猶太人議會面前受審(二二66~71)
二二66~69 天亮時分(早上五至六時),長老……把耶穌帶到他們的公會,又稱為猶太人議會。議會的成員明明地問祂,祂是不是彌賽亞。耶穌實際上說,跟他們討論這事是沒用的,他們並不開懷接受真理。但祂提醒他們,站在他們面前備受屈辱的這位,有一天要坐在神權能的右邊(參看詩一一○1)。
二二70,71 然後他們坦白地問祂,祂是不是神的兒子。他們的意思是清楚明白的。對他們來說,神的兒子就是與神同等的。主耶穌回答說:「你們所說的是。」(參看可一四62)這就是他們所要的。他們沒有聽過祂說褻瀆的話,宣稱自己與神同等麼?不再用見證了。但有一個問題,在他們的律法中,褻瀆的刑罰是死刑。但猶太人在羅馬統治之下,他們沒有權柄處死犯人,所以他們要將耶穌帶到彼拉多那裏。彼拉多對宗教的指控如褻瀆毫無興趣,因此,他們要對祂作出政治上的指控。──《活石新約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