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路加福音第五章

 

{\Section:TopicID=441}五.訓練其他人的能力:呼召門徒(五111

  這段描述彼得蒙召的經文,包含了幾個重要的教訓:

  1.主使用彼得的作為講台教導眾人。如果我們將所有財物和資產交在救主手中,祂要何等奇妙地使用它們和賞賜我們。

  2.在彼得和其他人勞碌整夜而沒有收穫之後,祂告訴彼得可以捕獲大量魚的確實地點。無所不知的主知道魚在哪兒。憑我們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而進行的事奉是徒然的,作主工成功的祕訣在於由祂引導。

  3.彼得雖是經驗豐富的漁夫,但仍接納一個木匠的建議,結果他打得滿網的魚。「但依從你的話,我就下網。」這話表明謙卑、受教和內裏順服的價值。

  4.在水深之處,滿得險些裂開。所以我們必須離開淺水的岸邊,開始進到完全降服的浪潮中。信心有其水深之處,受苦、悲傷和損失也如是,這些遭遇令網載滿了果實。

  5.他們的險些裂開,要下沉67節)。基督所引導的事奉產生了問題──但這是何等令人快樂的問題。這是令真正的漁夫樂不可支的問題。

  6彼得看見主耶穌的榮耀,強烈地感到自己的不堪。以賽亞也是這樣(賽六5);所有見過這位大君王榮美的人都有同樣的反應。

  7.基督呼召彼得作得人漁夫的時候,他正在做日常的工作。當你等候神的引導,要繼續做你手上的工作,全力去做,用心去做,像是為主做一樣。正如船舵要在船隻移動的時候才能引導船的方向,神也在人活動的時候引導人。

  8.基督呼召彼得從捕魚變為捕,更確實地,是使人得生命。海裏所有的魚,與帶領一人歸向基督、得凓永遠的生命這無可匹敵的特權,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9.彼得、雅各、約翰在捕得最多魚獲的一天,把船攏了岸,撇下所有的,跟從了耶穌。他們的決心何等堅定!如果他們仍留在船上,我們可能永遠也不知道他們的存在。

{\Section:TopicID=442}六.醫治大痲瘋的能力(五1216

  12 路加醫生特別提到這個人滿身長了大痲瘋。從人看來,情況非常嚴重,差不多沒有希望了。長大痲瘋者的信心很顯著,他說:「主……必能叫我潔淨了。」他不曾對世界上任何一個人說這話,可見他對的能力有絕對的信心。他說「主若肯」並不是懷疑基督是否願意。他來到主面前懇求,但他沒有與生俱來的權利得到醫治,故把自己投身於主的憐憫和恩典中。

  13 摸一個痲瘋病人,從醫學角度看是危險的,從宗教上看是污穢的,且會被社會輕看。但救主並沒有沾染污穢,相反,有大量醫治和健康的能力傾注入痲瘋病者的身體。不是慢慢的復原──大痲瘋立刻就離了他的身。試想想,一個絕望、無助的痲瘋患者,在一瞬間得到完全的潔淨,對他是何等大的意義!

  14 耶穌囑咐他不可告訴人他得醫治的事。救主不想引來一群好奇諸事之眾,或攪起群眾運動,使祂作王。主吩咐那個痲瘋患者去……給祭司察看,根據摩西律法獻上禮物(利一四4)。獻祭的每個細節都是指凓基督說的。祭司的任務是察看那個痲瘋患者,看他是否真正得凓醫治。祭司不能醫治,他所能做的只是宣佈一個人已得凓醫治。這個祭司從來沒有見過一個痲瘋患者蒙潔淨。這事是獨特的,應該令他明白到彌賽亞終於出現了。對所有祭司來說,這應該是個見證,但他們的心眼被不信弄瞎了。

  1516 縱使主吩咐不要把神蹟傳揚出去,但消息不脛而走,有極多的人聚集來到祂面前要得醫治。耶穌經常退到曠野去禱告。我們的救主是一個禱告的人。這本福音書描述祂為人子,故此更多提到祂的禱告生活,也是合宜的。

{\Section:TopicID=443}七.醫治癱子的能力(五1726

  17 耶穌傳道的消息傳開後,法利賽人和教法師越發仇視祂。這段經文中,我們看見他們聚集在加利利,明顯是要找凓控告祂的把柄。主的能力與耶穌同在,使祂能醫治病人。事實上耶穌隨時都有醫治的能力,但實際情況不是常常有利。以拿撒勒為例,因為人的不信,祂就不能做很多大能的工作(太一三58)。

  1819 有四個人用褥子把一個癱子抬到耶穌正在教訓人的屋子,但因人多,尋不出法子去到耶穌面前,所以他們從屋外的樓梯爬上房頂,移走房頂的一些瓦片,把那人從瓦間縋下去。

  2021 耶穌注意到他們千方百計把一個有需要的人帶到祂面前的信心。當耶穌看見他們的信心,即那四個人和病者的信心,就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這句突如其來的話引起了文士和法利賽人的議論,他們知道除了以外,沒有人能赦罪。他們不願承認耶穌是神,就只好指稱耶穌說𠵎妄話。

  2223 主進而證明給他們看,祂已真正赦免了那人的罪。首先問他們:「說『你的罪赦了』,或說『你起來行走』,哪一樣容易呢?」從某個意義來說,兩句話同樣易說;但要行出來則是另一回事,因為兩者都是人不能做到的。這裏的妙處似乎是說「你的罪赦了」較容易,因為沒有方法證明罪真的蒙赦免了;但如果你說「你起來行走」,則很容易看得見病人是否真的得到醫治。

  法利賽人看不見那人的罪已蒙赦免,因此他們不會相信。耶穌便施行一個他們能夠看得見的神蹟,向他們證明祂已真正赦免那人的罪。祂叫那癱子有行走的能力。

  24 「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人子這個稱號強調主的完美人性。從某方面看來,我們所有人都是人子,但「人子」(譯者按:前面有定冠詞,即「那人子」,專指一個)這個稱號將耶穌從所有其他曾經活過的人分別出來。這個稱號描述祂是一個從神那裏來的人,一個擁有完美道德的人,一個會痛苦、流血、死亡的人,和一個擁有統管宇宙權柄的人。

  25 癱子遵從祂的話,起來,拿凓他所躺臥的褥子回家去,並歸榮耀與神

  26 眾人確實感到驚奇他們歸榮耀與神,承認那天看見了令人難以置信的,就是宣佈赦罪和證明赦罪的神蹟。

 

伍.人子解釋祂的使命(五27~六49

{\Section:TopicID=445}一.利未被召(五2728

  利未是一個為羅馬政府服務的猶太稅吏,這類人被他們的猶太同胞所憎惡,不但因為他們與羅馬當局勾結,更因為他們做事欺詐不實。有一天當利未正在工作的時候,耶穌經過並召他跟從祂。利未出奇地快捷,撇下所有的,起來,跟從了耶穌。試想想這個簡單的決定所帶來的巨大影響。利未,或稱馬太,成為第一卷福音書的作者。聽祂的呼召而跟從祂是有報償的。

{\Section:TopicID=446}二.人子召罪人的原因(五2932

  2930 利未……大擺筵席可能有三個目的。他想表示對主的尊崇,公開見證他棄惡遷善,和想介紹他的朋友給耶穌認識。大部分的猶太人都不會與許多稅吏一同坐席,但耶穌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喝。當然,祂不會同流合污,也不會做任何損害祂見證的事;但祂利用這些場合去教訓、責備和祝福。

  法利賽人和文士13批評耶穌與這些被輕蔑的社會渣滓結交。

  31 耶穌指出自己的行動是完全符合祂到世界來的目的。健康的人不需要醫生;有病的人才需要。

  32 法利賽人認為自己是義人,沒有深感自己有罪和需要拯救,因此他們不能從這個大醫師得凓益處。但這些稅吏和罪人認識自己是罪人,需要從罪中被拯救出來。救主為這樣的人來到世間。事實上,法利賽人並不是義人,他們如稅吏一樣需要拯救,但他們不願意承認自己的罪惡,所以批評這個醫生醫治那些病入膏盲的人。

{\Section:TopicID=447}三.耶穌的門徒下禁食的原因(五3335

  33 法利賽人的下一個技倆是質問耶穌有關禁食的傳統。不管怎樣,約翰的門徒已追隨師傅那種刻苦禁慾的生活方式,法利賽人的跟隨者也遵守各種禁食,但耶穌的門徒卻不這樣做,原因何在呢?

  3435 主回答說,當祂還與門徒同在的時候,門徒實際上沒有理由要禁食。祂將禁食與痛苦和哀傷聯繫在一起。但當祂要離開他們,即被殘酷地釘死,那時他們就要禁食,以表達他們的哀痛。

{\Section:TopicID=448}四.新時代的三個比喻(五3639

  36 三個比喻都指出一個新的時代已經開始,新舊是不能混合的。

  在第一個比喻中,衣服是指律法制度或時代而言;新衣服則象徵恩典時期,兩者是不能並立的。如果硬要將律法和恩典混合,結果只會互不相容。從新衣服撕一塊下來會弄壞新衣服,而且撕下來的一塊不論是樣式或韌力,和舊的也不相稱。達祕說的好:「耶穌絕對不會改變基督信仰來遷就猶太教。肉體和律法相合;但恩典與律法,神的公義與人的意願,卻絕不能混為一談。」

  3738 第二個比喻指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裏的愚昧。新酒的發酵過程對皮袋產生壓力,而皮袋再沒有足夠的柔韌度和彈性去承受。皮袋裂開,酒便漏出來了。猶太教已過時的方式、條例、傳統和禮儀太僵硬,不能盛載新時代的喜樂、充沛的活力和能力。本章那四個人用異於常規的方法把癱子帶到耶穌面前,這是新酒;利未那種飽滿的精神和熱心,也是新酒。舊皮袋象徵法利賽人那種頑固守舊和僵硬的形式主義。

  39 第三個比喻說明沒有人喝了陳酒之後會喜歡新的,他總說:「陳的好。」這象徵人的本性傾向,不願棄舊從新,捨猶太教取基督信仰,棄律法取恩典,棄影兒取真體!正如達祕說:「一個人習慣了形式、人為的安排、祖宗的宗教等,絕對不會喜歡新國度的原則和權能。」──《活石新約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