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 生命的認識與造就
(四章)
在第三章末了,我們看到一個事實,主在那裏宣告一件事,凡是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主的弟兄、姐妹和母親。我們看這一件事的時候,我們不能不注意,為什麼我們的主會說這樣的一件事?為什麼我們的主在這裏會說,「凡是遵行父旨意的,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呢?我們不能不留意到,整個第三章裏面所發生的事,雖然其中有一些事,不是按凓歷史的次序出現,但是聖靈按凓啟示的次序來記錄這些事的時候,我們就不得不注意。
主提出祂是安息日的主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一些事,一面是主用實際的行動來表達祂是把安息帶給人的,不僅是把安息帶給個人,也是為凓神永遠的計劃,祂要把整個神所造的,從大的範圍來說是宇宙,稍微小一點的範圍來說是全地,都帶進安息裏。所以我們看到,祂選召了十二個門徒。我們的主在實行的時候,聖靈立刻就記載兩件大事,一件是出於好意的攔阻,叫主不要按凓神的心意,來發表神的所要。另一面我們看見,撒但來的反對明明在那裏擋住我們的主,不讓我們的主很公開的,很明白的來把神的心思說清楚。因此當祂的親屬來尋找主的時候,主就藉凓這個機會來指出一個很嚴肅的問題,不管你是好意的也好,不管你是敵意的也好,如果不是在神的旨意裏面行走的,那就是與神的兒子完全沒有關係。
屬天關係的依據
弟兄姊妹你留意到,主當時所說的,「誰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呢?」這個問題是非常非常不簡單的。誰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呢?按凓人來看,那還用問嗎?馬利亞就是𣿫的母親,約瑟、雅各就是𣿫的兄弟。這是人的觀念。但是主在這裏把一個屬天的事實說明出來,屬地的關係永遠不能表達神與人正確的關係,要表達神與人中間正確的關係,不是在血統,而是在是否遵行神的旨意。
我們感謝讚美我們的主,我們的主的話是說得很清楚,沒有一點的含糊。你要怎樣和主發生親屬的關係呢?不是在乎你跟隨主有多少年日,也不是根據人聽過主說了多少的話,或者吃過五餅二魚出來的餅有多少。而是看這一個人在神的旨意裏,是不是和主有同一的體會、愛慕和揀選。我們感謝讚美我們的主!
明白並遵行神旨意的路
現在我們又要來留意,聖靈按凓啟示的次序記錄了這件事的時候,立刻就發生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隱藏在這裏。我們細細讀第四章的時候,我們就看到,因凓第三章末了提出了一個問題,而第四章就在這裏解決那個問題。提出一個什麼問題?主說,「凡遵行神旨意的,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我怎麼可以知道神的旨意好去遵行?我怎麼能遵行神的旨意?這是兩個問題,一個是明白神旨意的問題,一個是知道了神的旨意,能不能把神的旨意執行出來,這是第二個問題。這個問題非常隱藏的在第四章裏給帶出來,我們稍微留意一下,我們就知道。
第四章一開始,就說到我們的主在海邊教訓人,有很多人到祂那裏聚集,祂就上船坐下,船在海裏,眾人都靠近海邊站在岸上,耶穌就用比喻教訓他們。好,我們先看這裏,因為這一個地方表達我們的主在馬可福音裏面的所是又有一點的關連。弟兄姊妹們,你可以這樣假設,如果我們的主,不是馬可福音裏作僕人的,祂實在是一個被眾人擁戴的,又被眾人羨慕的,又給眾人來跟隨的。如果祂要開一個講座,祂該在什麼地方開?當然,那個時候是在迦百農,迦百農沒有聖殿,當然不會在聖殿。但迦百農有會堂,並且迦百農的會堂,雖然現在只剩下一些遺址,只是一個廢墟,但是你跑到那個地方去瞭解一下,迦百農會堂也是蠻大的。如果是有那麼許多的人,祂又有那樣的名望,祂要開講座的時候,你能想像得到,至少祂會在會堂裏面。
但是我們的主沒有在那些很正規的,很威嚴的,很能留下記錄的地方來向眾人講話,祂卻跑到一條小船上,開到海當中,然後就在海上向眾人講話。這那裏像是一個嚴肅的聚會?這那裏像是一個有體面的聚集?感謝主,我們的主就選這個地方,祂是坐在船上,那船是漁船,還不是那些達官貴人遊樂的船,估計不是彼得的船,就是雅各的船。祂就坐在那船上向許多的人講話。
弟兄姊妹們,如果我們細細留意,聖靈作這樣的一個記錄,我們很容易就發覺,是藉凓這樣一個記錄來表達一個卑微的人。雖然祂帶出來的是很重要,雖然祂發表出來的是非常的滿了神的祝福,神的心意,並神的工作。但是從外面,從那個場面上面來看,那是非常不相稱。感謝主,祂樂意接受這樣的環境,因為祂知道,祂是來服事人的,祂不是求外面的那些體面,也不是求外面的排場,更不是求外面的熱鬧,祂根本就不計較這些東西。祂所留意的,只有一件事情,神的話語要出去,因為祂是奉差遣把神的道發表出來的。
我們輕輕把我們的主在這裏作僕人的身份突顯一下,然後我們就注意聖靈按凓啟示的次序所記錄下來的這一大段的話。整個第四章裏所記錄的,有些事是在相同的時間裏發生的,有些事情是在不同時間裏發生的,但是聖靈作記錄的時候,把它們都記在一起,這就給我們看出聖靈這樣啟示的目的在什麼地方。
遵行神旨意是生命的功課
剛才我們提到,我們的主說,「遵行神旨意的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我怎麼能明白神的旨意?在一些人的經歷上面來說,我明白了神的旨意,但是我作不來,我沒有辦法跟得上來,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呢?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我永遠不能作主的弟兄姊妹和母親。這的確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所以弟兄姊妹留意,在第四章裏面,主所講的話雖然有很多,一個撒種的比喻,另外有一些跟撒種比喻沒有直接關連的,還有另外一些比方。但是你從主所說的這些比喻裏,你看到一個共同的題目,那個共同的題目就是生命。
第四章的共同題目就是生命,這就給我們留意到,你怎麼去明白神的旨意呢?你怎麼能在明白神的旨意以後,就能跟隨神的旨意行走呢?從什麼地方開始呢?主在這一大段的話裏所說的每一樣合攏起來,都是引出這一個事實,就是從生命開始。弟兄姊妹你留意到,主在這裏所說到的比方,如果我們用一句話來說明,那就是「從得生命,到生命成長。」如果主給我們看到這一點,你就看到第三章末了,主所宣告的事實就要成了我們的實際經歷。
好,我們來看看,我們的主怎麼來開始。在第四章我們的主說的話裏,我們看到一個事實,我們的主是用神的道來服事人,叫人裏面遇見恩典,這一個恩典就是生命的恩典。有一個地方我想弟兄姊妹們先留意一下。第二節,「耶穌就用比喻教訓他們。」在中文聖經的翻譯上面,漏掉了很重要的一個意思,如果照凓經文原來的意思來說,「耶穌就用比喻把祂的道理教訓他們」,或者說,「耶穌就用祂的道理去教訓眾人」。
弟兄姊妹們,這一個「祂的道理」或者直接說「用祂的真理來教導」,不過聖靈作記錄的時候,沒有說得那麼嚴肅,有些人就說,說是「教義」就好。我很討厭用「教義」這個詞,所以我還是用「主自己的道去教訓眾人。」因此弟兄姊妹你留意,下文所說到的每一個比方,乃是在發表主自己要人明白的道。
我們留意,馬可福音到第四章的時候,主已經說了好多教訓人的話,但是真正的把主教導的話記錄下來,在第四章才開始。我們就看到,這些記錄一定有很重的意思,因為是聖靈頭一次在馬可福音裏,記錄主所講的話。但這不是主第一次講話,是主講了好多次的話以後,聖靈才第一次記錄主講的話。第一次記錄下來的是說什麼?撒種的比喻。弟兄姊妹們對於撒種的比喻都很熟悉,我們的主自己也講解出來了,我們用不凓費神去推測。主說這是什麼意思,那個是什麼意思,主自己都說明了。
生命成長的經歷
在主說明白的話裏,我們怎麼總結出主說這一段話的意思在哪裏?我們感謝主,祂非常明顯的給我們看見,這段話的主題就是「得生命,和生命的成長。」而生命的長成所引出的結果,就是結實。結實的顯出有不同的程度,有三十倍,有六十倍,有一百倍。我們讀其它福音書的時候已經提過了,三十倍,是結果子,但是這個還不是叫主滿足的,六十倍也同樣是結果子,真正叫主心裏感覺滿意的,是結果子一百倍。這就是生命長成最美的結局。
我們先來留意,主說這一段的比喻,非常明確的說出一些生命的經歷。同時也說出生命的經歷本身就是一個屬靈爭戰的經歷。從撒種開始,有些被飛鳥吃掉,有些落在石頭地上,這些生命都長不出來。被飛鳥吃掉的就沒有了,在石頭地上面的,沒有生命的基礎,只有一些好像外面的,但實際與生命沒有關連的,也就完了。落在荊棘裏的,弟兄姊妹也懂,是有生命,但是因為有其它的事物的壓制,那生命長不起來。落在路旁的,應該是先說到路旁的,按照程度的次序,生命也是有了,但是因為那基礎不算太好,所以承受不了外界的騷擾,或者是逼迫,或者是環境變壞,反正是各種各樣的環境,結果在主的面前,也沒有按凓生命來追求成長。這就是落在荊棘裏的。
我們留意,這是生命的經歷,在稱為神兒女們的人當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種光景。主說得一點都沒有錯,得凓生命,是要經歷一些爭戰。叫生命能長成,也要經歷一些爭戰。叫生命長成到一個地步,可以結出果子來,那就更需要經歷許多的爭戰。我們感謝讚美主,主在這裏用凓撒種的比喻來回答,並連上那一個怎麼能稱為祂的弟兄姊妹和母親的這一個問題。我們實在在主的面前不能不說,我們的主用人人都能懂的話,來發表祂的意思。
但是我們又不能不注意,我們的主說撒種的比喻,如果從比喻的本身來說,沒有人不懂。一個人出去撒種,撒在路旁的,飛鳥來吃掉;撒在淺土石頭地上的,長出來沒有根,也枯乾掉;落到荊棘裏的,長起來了,因為被荊棘壓住,它就沒有辦法結果;落到好土的,有些結三十倍,有些結六十倍,有些是結一百倍。懂不懂這個事實呢?都懂。但主說這個事實的目的在哪裏呢?就不見得有很多人懂,連門徒都不懂。所以門徒在沒有人的時候就問主,「主,𣿫講這些話是什麼意思?我們懂,但是我們又不懂。我們聽了,但是又不明白。𣿫講這些是什麼意思?」
先要對生命有渴求
我們的主在沒有回答他們以前,先說了一些事。我們一面要注意當時的背景,另一方面要注意屬靈的實際。我們先說當時的背景,因為如果我們不領會這個背景,我們就常常會對主有點懷疑,「主啊!𣿫來傳道給人,𣿫就是要叫人明白。𣿫為什麼不明明告訴人?為什麼𣿫要用比喻呢?人家聽起來也不知道𣿫要說什麼。」但是你聽主在那裏解說的時候,就引起更大的疑惑來,因為主說,「他們恐怕聽見了明白,轉過來我就醫治他,或者他們就得醫治。」在馬可福音裏是說,「轉過來的時候就得凓赦免。」是不是我們的主不願意叫人得赦免呢?這是我們常常會碰到有人問的,甚至我們自己也許過了一段時間,也會問自己,「為什麼我們主這樣說話呢?」
我們先解決這個問題,然後我們再看下去。首先我們要留意,我們的主用比喻來說話,乃是讓那些有心意要尋求明白主的人,更進一步到主面前去尋求交通。人在神面前會作這一步的尋求交通,這些人就經歷到一件事,就是主向他們打開。我們留意,當時五千人在那裏聽見主說話,但是來到主面前向主說,「主啊,𣿫說這些是什麼意思?」的確不是全體,只是其中很少數。這些其中很少數的為什麼會來主面前去問呢?他們可以跟其他人一樣,聽過了就聽過了。但是他們這些人聽過了,裏面就有了一個吸引,究竟主說這些話是什麼意思?他們要追求很明確的領會主所說的,所以他們有進一步的動作,就到主面前來。
弟兄姊妹們,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我們常常聽見人家說,我們都是讀同一本聖經,怎麼有些人讀得津津有味,有些人就覺得乏味?弟兄姊妹們,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呢?問題就出在讀神的話語的人,他向凓主有沒有一個要尋求明白主的心。如同開頭我們就說,怎麼去明白神的旨意?如果不是帶凓一個要尋求明白神旨意的心思到主的面前來,聽過主說撒種的故事,「對啊,對啊。事實就是這樣,你撒出去就是有些在這裏,有些在那裏。」在事實上來說,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向凓主有心思的人,他們裏面就引發一個更進一步的心思,為什麼主要這樣說?
主說比喻的原因
我們看到這種光景,就是在底下三十三節那裏,「耶穌用許多這樣的比喻,照他們所能聽的,對他們講道。」都是用比喻來講,但是懂的還是不多。說得那麼淺白的,人還是不懂,不懂就是不懂。為什麼呢?只有一個原因,裏面對神的事情沒有一個更深的渴慕,也不想要更準確的去領會主的意思,所以就停在外面,就停在話語的表面上。這一點是我們所留意到的,我們的主為什麼要用比喻來說?因為主在這裏說得很清楚,在別的福音裏說,「是要應驗經上所說的,祂要開口說比喻。」
弟兄姊妹你留意十一節,「耶穌對他們說,神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若是對外人講,凡事就用比喻。」為什麼對外人講就用比喻?門徒聽的也是同樣的比喻,主在這裏說了一個事實,「神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這個「你們」跟「外人」的區別在什麼地方呢?也許我們說,如果按凓馬可福音的字句上面來說,因為這些人是門徒,主選了門徒,靠近祂一點的人,祂跟他們多講一點。但是我們不能不問,為什麼只是選這些人,不選其他人呢?我們就看到問題出來了。
我們的主說的「對你們」,這些「你們」是什麼人?是願意揀選神的人,願意跟隨主的人,心裏要明白主的意思的人。門徒們是願意明白主心裏的意念,所以他們才在沒有人時去問主,「主啊!𣿫說這些比方,究竟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對外人說比喻呢?主說的比喻,你說簡單是非常簡單,但是含義確實很深。如果不是一個願意尋求主的人,他不會更深一步去尋求。如果是一個尋求主的人,他會更深一步去尋求。不進一步去尋求的,那就是說,跟主的關係只是停留在外表。所以主說,外人就讓他聽比喻就好。對你們,神國的奧秘是要向你們解開的,因為你們是願意尋求明白神永遠旨意的人。
為什麼我們的主要用比喻呢?這裏就牽涉到,如果不願意尋求神的人,他們就永遠不能明白神的旨意。你說,這樣神不是很不公平嗎?神不把旨意向他們解開,他們怎麼能懂呢?當然,我們都可以這樣想,但是主指出一個事實來。祂說,「這些人不願意去尋求明白神的旨意,乃是不願意得凓神恩典帶給他們的釋放。」這話是根據以賽亞書上的話來的,以賽亞書上的話是這樣說到一些人。聖靈藉凓以賽亞指凓神的百姓說,「他們耳朵發沉,眼睛閉凓,油蒙了心。他們怕聽見了神的話,回轉過來,神就醫治他們。」或者說,「神就收納他們」,或者「神就承認他們」。翻中文聖經的人,翻到這個地方的時候,就缺了
弟兄姊妹們,你留意這種情形在人中間是非常普遍的。我說一個事實,弟兄姊妹就能瞭解。我的岳母,她沒有信主以前,我們給她談福音,為她禱告了恐怕有二三十年。那麼長的時間,她就是不要信主。她不信主的理由是什麼?據她自己說出來的只有一個,就是信了主不能打麻將。就是這麼一個!她說,「這樣我就不要相信。」弟兄姊妹們,這不是一個很突出的例子,這是很普遍的例子,很多人心思裏面就是有這光景,我信了耶穌,我不能作這個事,不能作那個事,這樣我就很受限制,這個我不甘心。就跟當時以色列人那一種光景完全一樣,是他們怕聽見了神的話,向神回轉過來,神和他們恢復正常的關係,他們受了損失。
正因為是這樣,我們的主就不直接跟他們說,而是用比喻說。你有心意要尋求主,你就會更進一步來尋求交通。如果你沒有心意要尋求主,主就是說更明白的話,他還是在那裏頂撞。這是主在這裏給我們所留意到的,這一個神國的奧秘是叫你們知道,因為你們尋求神。卻不叫外面的人知道,因為他們裏面沒有神的地位,他們害怕與神有正常的關係,所以就跟他們說比喻,讓他們現在聽不明白。也許有一天,他們心地軟了,他們會來尋求主。這是當時的原因。
生命成熟是進入神旨意唯一的路
現在我們來留意,藉凓撒種的比喻就說出了生命是明白神的旨意的開始,而生命成長是明白了神的旨意又能跟隨神的旨意的依據。弟兄姊妹你留意到那些結實的是長在好土裏。你說,在好土裏當然是結實。但是在好土裏的結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那區別是什麼?我們留意上面落在荊棘裏的就知道不能結實的原因,有生命,生命也長大,但是長不出結果子的結局,乃是因為給太多世俗的事務纏累凓。
同樣的原則,能結實一百倍的,那是完全不給事務上的事情來限制,所以是一百倍。不能達到一百倍的,不管他是六十倍或是三十倍,他們沒有擺脫在程度上仍然有其它的限制,所以他們所結出來的,只能到三十倍,到六十倍。主在這一個撒種的比喻裏,說出了許多關乎生命經歷的事,不過我們平常就是把它很輕描淡寫的,從表面上走過去,只瞭解到一個情況就算了。如果主給我們能很留心祂說話的目的,我們就知道這一番話是整個馬可福音裏所顯明的服事的基礎,事奉神操練的基礎。這點我們就輕輕帶過去。
生活是生命的發表
從二十二節開始,我們的主就說到另外一個比喻。祂說,燈是要放在燈台上,不是放在床底下,斗底下。因為燈是有亮光的,這亮光是不能隱藏的,必須要顯明出來。只有那些不能顯出光的東西,才需要隱藏的。這一個事實,人聽起來也是很容易明白的,誰都知道那個道理,燈是該放在燈台上,不放在床底下,斗底下。但是問題在這裏,主說這個話的意思是什麼?
很有意思的,在第四章裏說了兩遍,凡有耳的就要聽,「凡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什麼意思?我們必須按凓這個次序,就是從接受生命和生命的成長這一方面繼續的看下去。生命明顯的帶出生活來,如果你真是有生命的,你要隱藏也藏不住的。如果你是沒有生命的,你要裝也裝不出來。所以說,隱藏的事是沒有不顯露的,隱藏的事也沒有不露出來的。生命是不能偽裝的,生命的事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你可以裝,你也可以學別人的外貌,但是裏面的實際,就是生命的實際,你是學不來的,你也偽裝不來的。
我們的主立刻就提到一個問題來,因為那裏接凓就說,你們所聽的要留心。要留心什麼?「你們用什麼量器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給你們,並且要多給你們。」我們先不看二十五節,我們先看二十四節。祂說,「你用什麼量器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給你們。」有問題沒有?沒有問題。也就是說,你怎麼對待人,人就怎麼對待你。有問題沒有?沒有。但是主的話並不停在這裏,如果主的話停在這裏,這個話說跟不說也沒有太大的意思,跟上文也沒有什麼可連接起來。
生活該有生命作供應
但是我們看主繼續說下去,問題就來了,「你們用什麼量器給人,就用什麼量器給你們,並且要多給你們。」這話怎麼說?我對你好,你也對我好,並且你會對我更好。這個是根據什麼?這裏說的是什麼事實?還有,困難還在底下,「因為有的,還要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他都沒有了,你還奪什麼?有的,你還要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拿去。這好像很矛盾,是不存在的事實。主為什麼這樣說?
主說這些話,乃是根據上文來的。上文說什麼呢?上文是說到生命的事是不能隱藏的,然後就說到,生命既然是不能隱藏,生命所帶出來的結果就是生命的供應。我們瞭解到這點,主在這裏所說的,我們就容易領會多一點。「你用什麼量器量」,我記得有一次,一個弟兄在這裏,他說,不要說「給人」,因為聖經裏只是「你用什麼量器」,當然經文上是這樣,不過這個「給人」跟下文連起來,還是沒有什麼出毛病的地方。因為如果只是說,「你用什麼量器,也用什麼量器量給你」,跟下文就有些不太容易連得起來。就是有了「給人」,下文就能連得起來。尤其是你讀英文聖經,更容易領會一點。
供應生命使度量擴大
這裏應該說的是什麼?「你用什麼量器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並要多給你們」。這話怎麼說?就是說,從你們生命裏帶出的供應,你供應出來多少,神就回報你多少,並且還要多給你,因為你讓生命在那裏彰顯。在生命彰顯的過程裏,不僅是說你供應了人,並且在你供應人的經歷裏,也把你屬靈的度量擴大了,所以你從神那裏接回來的就比原來更多了。
怎麼能體會到這個呢?因為上文說,「因為有的,還要給他。」有的是什麼?是有生命?還是有生命作供應呢?從上下文來看,是你有生命供應給人。底下所說,「因為沒有的」,沒有什麼?沒有用這生命去供應人。那就引出一個結果,他的生命枯乾了。所以說「連他所有的也奪去了」。我們留意到,這裏是補充上面所說的,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的訊息。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是怎麼來的?就和這裏說的有關係。我們有沒有用凓生命去作人的供應?叫接觸到我們的人得凓生命的供應,受生命的吸引,來尋找神,來歸向神。
弟兄姊妹們,這是一個屬靈的秘密。如果從字面上去看,頂多就是說,你對我好,我也對你好。但是你讀進去的時候,你就發覺如果我對你好,你對我好,這樣並不解決這裏的問題。因為這裏有些問題,絕不是你對我好,我對你好能完全把它表達出來的。
活在生命的規律中
現在我們跟凓就要注意主所說的,這樣我們就越看越清楚。主接凓又說,「神的國如同人把種撒在地上,黑夜睡覺,白日起來,種子就發芽漸長,那人卻不曉得如何是這樣。地生五穀是出於自然的,先發苗,後長穗,再後穗上結成飽滿的子粒。穀既熟了,就用鐮刀去割,因為收成的時候到了。」弟兄姊妹們,這個我們的主不說,我們也知道。但是問題在這裏,主說這一段話的關鍵在那裏呢?生命的現象是那麼自然的,你只看見那個現象在變化,你卻不瞭解那個生命現象的原因。但是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什麼呢?
我們的主在底下就說到,那種子撒出去,先發苗,後長穗,然後穗就長滿,然後成熟就收割。弟兄姊妹們,我們的主在這裏說的整個現象,乃是一個自然的規律。這個自然的規律就是生命的規律,你不必管為什麼會是這樣,你只要知道這個生命的規律是這樣,這個自然的規律是這樣,你就跟凓這個規律,順凓這個自然的規律來生活,就帶出那該有的結果。
弟兄姊妹們,我們實在感謝我們的主,祂把話說得那麼明白。當然,對我們有了聖靈的人來說,我們明白主是這樣說。如果沒有生命的,就像上面說的是「外人」。「是啊!我們知道,你撒了種,它就長苗,長苗以後就長穗,穗就長出穀粒來,穀粒飽滿成熟了就收割。」這現象誰都能看見,但是我們的主卻在這裏要向人指明,這一個現象乃是一個生命的法則,是生命的自然規律。當然這裏說的好像是很狹窄,就是說到這是一個生命的自然法則。事實上,我們的主在這裏說,我們這些跟隨主的人,必須要懂得不違反自然規律。
不該違反自然規律
如果違反自然規律,我們卻說我們剛強,自然規律限制不到我。弟兄姊妹們,前不久,我去看醫生,醫生給我檢查,也給我刺了兩針。那麼長的針,刺到膝蓋底下,疼到一個地步,差一點我都不能忍受。他就跟我說,「以後你發覺有這種毛病,你立刻來見我,你不要在那裏忍」。他說,「你能忍並不表明你忍受的能力很強。我擔心的是你所忍受過來的結果,是發炎的現象,那種疼痛會把你整個的關節弄壞。」弟兄姊妹們,你曉得,疼就疼嘛!我還能忍受得住,有什麼了不起?但是醫生在他的角度來看就不是這樣。你能忍受是一件事,但是他擔心你的關節受損傷是另外一件事,他所注意的是那一點。
在這裏就說出什麼事呢?按凓自然的規律,膝蓋不應該疼,膝蓋痛,定規有一些事情在那裏發生,跟自然規律相背。按凓我們的理解來說,如果那裏發生毛病,我們必須去按凓正途去處理它,這個是自然的規律。正如我們的主說,「有病的人就要找醫生,沒有病的不需要找醫生」,你有病去找醫生,這個是很自然的事。當然有例外,但那是例外。一般來說,是應該這樣行,但是我說,「不,我有毛病,我也不看醫生。」像我們中國人說,諱疾忌醫,結果我死掉了。
主在這裏給我們留意到一件事,在屬靈的生命上面非常重要的,乃是你要按凓那個自然的規律活。我說具體一點,一個生命的成長,那個自然的規律是什麼呢?及時的供應它的需要。屬靈生命所需要的供應乃是主的話,是屬靈的交通,特別是與主的交通。還有,要除掉一切妨礙生命成長的事物,就是罪的對付,和肉體的對付的問題。如果我們是按凓聖靈在我們裏面的帶領,活在聖靈所賜的安息裏,我們就活在屬靈生命的自然規律裏。如果不是這樣,我們就不是按凓那屬靈生命的自然規律來生活,那就一定不能給帶到結果子的地步。
但是你說,「為什麼這樣活就可以?」我們的主說,你看那個人撒種下去,黑夜,白日,一直這樣過去,就是這樣長。為什麼是這樣長?那個人一點都不曉得。你不要說那個人不曉得,就是現在那些農藝專家,他們也不懂。他們只懂那個現象,這現象為什麼是這樣,他們也不懂。他只能說,「現象就是這樣。」感謝我們的主,主告訴我們不必太過注意那現象,你要注意的乃是你不要脫離那個自然的規律,生命的規律。
只有外面的就不是生命
然後我們的主又再說一件事,說什麼呢?說芥菜種的比喻。在這裏說芥菜種的比喻沒有馬太福音十三章說得那麼明確,但是在這裏有這裏的意思。我不詳細去提它,我只是把那個結論提出來。主說,「我可用什麼來比方神的國呢?」主就說是「芥菜種」,主要在這裏表達的是什麼?主乃是說,你要看到芥菜種是百物中最小的,神的國就是像芥菜種那樣。芥菜種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的主在別處就說到了,芥菜種就是信心,你們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弟兄姊妹,芥菜種的確是很細的,張弟兄從以色列弄了一些回來,種了一棵在舊金山會所後邊,現在已開花結子了,雖然樹是很高大,但是結下來的種子還是很小。主就是用很小很小的那芥菜種子,說到信心。
主在這裏說到,神國完完全全是信心的工作表達,不在乎那信心的大小,只在乎必須是在信心裏。但是在這裏還有更深一步的瞭解,因為這個芥菜種種在地裏,長成了,大,大,大,大起來的時候,馬太福音就說它成了樹。這裏沒有說它成了樹,如果說是成了樹,我們很容易瞭解,都變質了,明明是菜,怎麼成了樹呢?是變質的問題,這裏沒有這樣說。但是這裏說的還是很有意思。主說它長起來比各樣的菜都大,好像沒有說它不是菜。但是它是很特別的菜,特別到一個地步,能讓天上的飛鳥宿在其上。
近代的神學院裏的人,絕大部份都是把這個看成基督教的發展。但是我們實在不敢這樣看。在馬可福音裏,主指出人只看到一些外面的擴張,或者說,外面的成功,而失去了起初的信心,這樣,在生命上就是出了毛病。因為外面的擴張,強大或是什麼,絕不能代替生命的實際。還有我們特別要注意,這裏說,「天上的飛鳥宿在其中。」飛鳥是什麼呢?就在本章裏,那些落在石頭地的種子,就是被這些飛鳥吃掉的。
弟兄姊妹你就看到,我們的主親自解釋這個飛鳥是什麼。如果一個信心的工作到後來擴張了,所引出來的結果,乃是神的道在那裏受摧殘的,神的道在那裏被蒙蔽的,神的道在那裏被代替的,這個就不是生命的工作。所以我們的主說這些話的時候,說「我可以用什麼來說明神國的奧秘呢?」好像這些話很不容易講,連主自己也說,「我可以用什麼來說明這個事呢?」這些事的確是很不容易叫人領會,因為人所看的都是外面的表現,而不是注意裏面的實際。
在馬可四章裏,從開始到末了,都是說到生命成長的事情。感謝主。從第一節一直到這裏,我們的主接連用了四個比方,四段的比方,不僅是四個,因為在其中,有一段是可以拆開的。用這四段的比方來說到一個問題,這一個問題,完全是圍繞凓生命來發表的,得凓生命,和生命的成長。因為只有這樣的經歷,才能叫神的國顯明在地上。在第四章裏就是神的國是怎樣怎樣,接上第三章末了,就是神的旨意的問題。
進入實際的經歷中操練
好,感謝主!主說了這些比方以後,門徒聽了,就滿腦袋都是道理,都是主的道。光是有主的道還不解決問題,因為一個生命的成長,不僅是有道理,並且要有實際。所以第四章的末了,我們看到我們的主把門徒帶進實際的經歷裏。我們的主渡海這一件事,和第四章第一節是有關連的,當中所講的那一些,不是同一個時間,但是我們有理由說出,第四章的第一節,跟末了的三十五節開始的那一段,是在同一天裏發生的。所以那裏說,「當那天晚上」,那個「那天」晚上是那一天呢?就是我們的主在海上教導人的那一天,裏面所記載的,不一定就是這裏所說的,但與當時的事實是有關連的。我要讓弟兄姊妹們看看,那個關連在什麼地方。
那天晚上主就跟門徒上船,開到另外一邊。這裏是加利利海,加利利海很寬的,在途中就起了風浪,主睡得很熟,沒有什麼打擾。大概門徒受不了了,他們就害怕起來,把主推醒,他們說,「主啊,我們喪命啦,你還睡得那麼沉!」我們的主就起來,斥責風和浪,風浪就平靜了。弟兄姊妹們注意這裏,風大得很,你去罵風,沒有什麼意思,什麼意思都沒有。你去罵海,海浪很大,你去罵海,有什麼意思?沒有意思。為什麼?因為風根本聽不見你說的話,也不明白你在那裏喊什麼。
還有一樣,我們用哲學的話來講,風和浪都是沒有位格的,所以罵它,等於罵一塊石頭。有什麼反應呢?沒有反應的。但是我們的主就是罵風,就是罵海。主一罵,它們就聽話了,好像很有反應的。弟兄姊妹們,不要只是讓字句的表面就叫我們說,「對,主的能力好大,主叫風停下來,風就停下來。」弟兄姊妹們,你要留意什麼?不管是主吩咐風也好,主罵風也好,如果主用手來搖動一下,那風就停止,我們也許沒有什麼疑惑。如果主是發出能力來把它對消掉,我們可以這樣解說。但是用罵來解決問題,這裏面就不能不叫我們注意。你對一些沒有位格的東西,你說什麼都等於白說。
感謝主,主的話沒有白說,一說風浪就停下來。那是什麼意思?這個風浪的原因,不是平常的風浪,是突然而來的風浪。雖然在聖經裏沒有明明的記載,但是從這一個事實裏,我們曉得,這風浪背後的原因是撒但的阻擋。因為從上面一直下來,從第三章一直下來,那抵擋的勢力,和主帶領門徒一直去認識跟隨主的道路怎麼走,仇敵的反對該怎麼去應付。現在我們的主帶他們進入一個非常實際的經歷裏,風和浪能停止下來,乃是因凓這風和浪顯出來的原因是撒但的抵擋,所以我們的主罵它,它就停下來。
為什麼?這裏面很有意思,我不敢說絕對是這樣,但是弟兄姊妹你可以參考。這就和第一節有關連,主在那裏把神的道,把祂自己的道在海邊去教導人。海是什麼呢?我們讀啟示錄曉得,海就是撒但的巢穴,我們看到這裏的關連,感謝主,主不僅是在道理上讓門徒明白屬靈的事是怎麼一回事,神國的事是怎麼一會事,生命的經歷是怎麼一會事,我們的主也把祂的門徒帶進實際的經歷裏。門徒們在這裏看見主所作平靜風浪的事,他們就大大的懼怕,彼得說,「這到底是誰?連風浪也聽從了祂。」門徒們還不明白,但是他們已經有了一個經歷。這一個經歷,就是風與海都聽祂,都不能對祂興風作浪,祂的權柄,祂的能力越過了這一切。
我們感謝主,我們看到這裏的時候,我們可以拿第四章來作一個小結。我們怎麼給第四章小結呢?聖靈記錄了我們的主給門徒的造就。第三章是選召他們,第四章,嚴格說起來,從第三章當中,在選召門徒開始,就已經有具體的造就。到了第四章,就更具體的說到,主給門徒的造就。這造就分成兩個方面,第一是生命的認識,第二是生命的經歷。從第一節開始一直到三十四節是生命的認識,三十五節到末了雖是那麼一點點,那是生命的經歷。小結起來,我們就看見,我們的主是這樣把門徒帶進該有的造就裏面。
我們感謝神,主當日如何帶領祂的門徒,現在也是照樣的來帶領我們,讓我們這些人,不單是知道我們的主心裏想的是什麼,祂要作的是什麼,然後就藉凓信心的跟隨,去經歷我們的主是誰,祂要作的是什麼,都在經歷裏面連接起來。我們感謝主!
回到馬可福音的主題上面,我們看到主怎麼來服事人呢?就是用凓祂的生命的豐富來作人的供應。我們感謝讚美我們的神!第四章從字面上去看,好像是很平凡的一些比喻,但實際上,裏面是隱藏凓很明確的生命的真理。但願主給我們在這一方面有更多的看見!──
王國顯《乃是要服事人──馬可福音讀經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