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福音第十八講 作首先的路
馬可福音第Ⅱ部第三講
經文/馬可福音9:30-50
作首先的路
□經文/馬可福音9:30-50
□要節/馬可福音9:35 “耶穌坐下,叫十二個門徒來,說:‘若有人願意作首先的,他必作眾人末後的,作眾人的用人。’”
上一次講演我們以“信仰的威力”為題目,學到了信心之人擁有的偉大的能力。我們真正地相信耶穌時,就可以說“我的辭典裡沒有‘不可能’這個詞”。羅馬的示者和法國的拿破崙等歷史上有名的英雄豪傑都說過沒有不可能的事,但是他們由於人能力的局限而失敗了,而相信神大能的信者卻創造了“沒有不可能”的工作,這一切在使徒行傳和世界的教會史上都有記載。祈禱我們繼承這樣的工,繼續記錄“沒有不可能”的使徒行傳續篇。
今天我們要學的是現代人最關心的“誰為大”。大(the First)是所有的人一出生就追求的人生目標。我們在家庭裡與兄弟之間、在學校與校友之間、在工作崗位與同事之間為了爭“大”而不分晝夜地奮鬥。很多人在相信耶穌之後也沒有拋棄成為第一的競爭,但問題是不管在什麼地方,第一只有一個人,所以除了一個人之外其他人都是失敗者。結果人們互相競爭,變成仇敵。這世上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可怕權力鬥爭一刻也沒有間斷過,耶穌的門徒也為了成為第一而正在激烈地競爭。
成為第一是人的本能,它並不壞,問題在於人們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第一。耶穌對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第一而進行競爭的門徒教訓了什麼纔是真正的第一。祈禱我們也離開生存競爭激烈的地獄,學到耶穌所教訓的第一;平安地過以後的人生,成為真正勝利的第一。
Ⅰ.謙卑(30-38)
耶穌從高山上下來之後,醫治了被啞巴鬼附著的孩子。通過這件事情,他教訓了孩子的父親對信的人來說沒有不可能的信仰,然後對門徒教訓禱告的大能說:“非用禱告,這一類的鬼總不能出來。”耶穌離開那地方後,來到了加利利。加利利是耶穌和門徒的故鄉,是他們進行福音工作長達三年的、給他們留下美好回憶的地方,在那裡有很多需要打招呼的人。當耶穌連吃飯的功夫都沒有、熱誠地進行福音工作的時候,鄰居的叔叔、阿姨等長輩們給他零食,小孩子也把耶穌當作善良的叔叔,總跟隨著他。在那裡許多人聽到了耶穌的話語、看到了神跡、治好了病、吃了耶穌賜下的餅,那裡有許多相信耶穌為基督而跟隨他的門徒。但是耶穌不願意有人知道而直接去了耶路撒冷,這是為什麼呢?
請看31節:“於是教訓門徒說:‘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裡,他們要殺害他,被殺以後,過三天他要復活。’”耶穌不願意有人知道他們來,首先是為了教育好門徒。面對著耶路撒冷之路,耶穌一行卻去了在耶路撒冷相反方向的該撒利亞腓立比,這是為了離開眾人而去安靜的地方訓練門徒。門徒訓練(the Disciple Training)是福音工作的核心,耶穌為此而獻出了一生。耶穌進行門徒訓練,首先是讓他們迎接耶穌為基督而得到重生。門徒在該撒利亞的腓立比進行了信仰告白,所以這個目標就成就了。其次,耶穌讓門徒學習並跟隨耶穌十字架上的死亡和復活,換句話說就是負著十字架,學習耶穌苦難的生涯。但是門徒面對著耶路撒冷之路卻異想天開,他們有要建設彌賽亞王國的現實的、政治性的野心。他們相信耶穌一去耶路撒冷的話,就會完成以色列的千秋大業,即祖國的獨立和統一,他們毫不懷疑那時候耶穌就會成為國王,而他們自己能成為國務院總理、副總理或者各個部的部長,但耶穌卻反復教訓這樣的門徒說自己要死在十字架上並在三天后復活。以色列百姓在夢裡也盼望著恢復一千年前輝煌一時的大衛統一王國,建設彌賽亞之國。以色列在所羅門王國之後分裂成南北兩部分,後來被亞述侵略而完全喪失了國家主權,進入了殖民時代。在亞述的統治之後,以色列又繼續在巴比倫、巴沙、馬其頓和羅馬的支配下受到逼迫。大衛王國以後的以色列歷史就是失去國家、被強國踐踏的苦難的歷史。所以他們夢寐以求民族的獨立也就是建設彌賽亞王國。而耶穌的盼望是超越民族性的,是要成就神的應許,救援人類,這需要耶穌在十字架上的死亡和復活。門徒們為了自己的野心和民族的盼望而眼瞎耳聾,耶穌對這樣的門徒教訓了神救援人類的永遠的盼望,但是門徒的反應如何呢?
請看32節:“門徒卻不明白這話,又不敢問他。”門徒沒有醒悟耶穌的話,也不敢問耶穌,他們擔心的只是自己的想法和計畫會落空,擔心跟隨耶穌期間牢記在心的對世上的欲望和野心會破碎,所以他們沒能理解耶穌的屬靈之語。他們心想:“耶穌怎麼會死在人手裡呢?”門徒無法理解,因為耶穌以前的業績完全可以得到國家勳章。“耶穌有什麼罪而要死呢?他怎麼會死呢?哪裡有那樣的彌賽亞!他說三天之後復活,那麼死人能重新復活嗎?死人復活的話是鬼還是人呢?”門徒越來越無法理解耶穌的話語,但是也不敢問個究竟。門徒害怕耶穌再次說:“撒但,退我後面去吧!”所以什麼都不敢說,更叫他們害怕的是如果耶穌所說的是事實怎麼辦呢?他們不想拋棄心底的夢和理想,甚至有這種想法,就是“即使被欺騙也無所謂,即使是夢也要享受享受。”那麼門徒們最關心什麼呢?
第二,關於侍奉的教訓(33-35)
請看33,34節:耶穌來到了迦百農,可能那是西門彼得的家。耶穌在屋裡靜靜地呆著,耶穌問門徒們說:“你們在路上議論的是什麼?”耶穌看到行路的時候,門徒們互相用可怕的眼光盯著對方,吐著唾沫吵架。耶穌想知道他們在途中互相議論什麼,但是門徒不作聲,可是耶穌終於知道了他們議論什麼,那就是他們在路上彼此爭論誰為大。“誰為大”?建設彌賽亞王國是門徒的夢和理想,對這樣的他們來說誰為大是重大的問題。次序問題的競爭,自從耶穌和三個門徒上高山之後更加白熱化了。三個門徒想保住現有的位置,彼得毫不懷疑下一期的大權屬於自己,因為自己總作代理人角色,年紀也最大;雅各和約翰確信耶穌會給自己留最好的位置,因為耶穌最愛自己弟兄倆,而且他們的母親和耶穌是親戚。另外的九個門徒也一樣,安德列曾把彼得引導到耶穌那裡,所以認為自己就是最高的牧者;當耶穌以五餅二魚喂飽五千人的時候,他得到了滿分,所以他以為耶穌在門徒之中最認自己的功勞;但是多馬不認安德列,因為他太純真,有點傻呼呼;腓立想自己的頭腦是最好的,雖然現在沒有果子,但是將來早晚有一天自己會成為第一。猶大認為既然自己負責金錢管理,那麼一去耶路撒冷的話,就能成為財政部部長。從門徒的立場去想的話,毫無疑問,他們在心裡進行了激烈的鬥爭。
有人類歷史以來,在社會上誰為大的問題就是所有人最關心之事。兩三個人聚在一起也會互相爭吵,互相爭高位。為爭取高地位而互相進行善意的競爭,從某一方面可以說是好的,因為個人、團體或者國家通過競爭可以發展,但問題是由於競爭心而使應該互相敬愛的人們之間發生嫉妒、爭吵,這種事情若出現的話,團體就會分裂,遭到破壞。特別是在信仰共同體裡發生了這種事情的話,聖靈之器就會被破壞,不能發生聖靈之工。要是在國家和社會裡發生了這種事情,黨派鬥爭的結果就是分裂,最後垮臺。
請看35節:“耶穌坐下,叫十二個門徒來,說:‘若有人願意作首先的,他必作眾人末後的,作眾人的用人。’”耶穌並沒有嚴厲責備想成為第一的門徒,也沒有鼓勵他們競爭。耶穌只是教訓門徒真正的也就是神所承認的第一是什麼,那就是首先必作眾人的末後(the very last);然後要成為眾人的用人(the servant)。這樣的教訓若從世上角度來考慮的話是萬萬不能的。在世上要是作眾人的末後,就會到處都被人小看。倒數第一的人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學校,總是被父母或者老師責備,男朋友總會嘲弄他,女朋友乾脆不跟他一起玩。倒數第一不能去好大學;而沒有從好大學畢業的話,不會被名牌公司錄用;要是成績不好的話,即使找到了工作也不好升級。所以,不管是哪個國家,高考競爭總是那麼激烈。即使上了大學也為得到高分而失眠。在這世上只有成為優等生、公司老闆、董事長或者博士才被人承認。但是耶穌說要成為第一的話,必作眾人末後的,作眾人的用人。那麼作末後的用人是指什麼樣的人呢?這並不是說總拿倒數第一或者不及格,成為失敗者,而是意味著要成為謙卑的人。“用人”意味著不管是去什麼樣的地方,都要犧牲自己。成為謙卑或者犧牲的人,在生存競爭激烈的世上看起來象個傻瓜似的,但是謙卑和犧牲是歷史上最受人尊敬的耶穌的人格。耶穌的人格,一句話來說就是謙卑(Humility)。他以謙卑的人格和犧牲貫穿一生,成為人類歷史上最為偉大的偉人。耶穌本有神的形象,但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腓2:5-11) 。他可以作為王來到這世上,但是他卻作為普通人來到了這世上,而且出生於貧窮的殖民地國家,最終替罪人犧牲在最羞辱的十字架上。雖然他的謙卑和犧牲一開始被傲慢的人們踐踏,但是最後他復活,成為了基督。現在世界所有的人不管地位高低,都在他面前屈膝。他成為歷史上最受人尊敬的人物,他的謙卑和犧牲終於勝利了。
事實上人的勝利並不在於金錢、名譽和權力上,也不在於地位的高低。當我們謙卑地犧牲自己的時候,那裡就有不能用錢買到的尊敬、名譽和愛情。我們為什麼最尊敬和愛自己的父母特別是母親呢?這不光是因為母親生我養育了我。母親原諒子女的弱點,奉獻自己的一生侍奉自己的子女,所以我們才尊敬和愛自己的母親。世上再殘忍的強盜也尊敬和愛自己的母親。
我們之所以尊敬非洲的愛的使徒休泊策,並不是因為他是偉大的音樂家、神學家或者醫生。他為了侍奉非洲貧窮而病著的羊而拋棄了自己那麼喜歡的音樂和神學。他為了學到耶穌的生涯,拋棄了藝術、學問、地位和名譽,所以很多的人尊敬休泊策為非洲的和平使者,他也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人人都尊敬97年9月5日在印度去世的“愛的傳教會”所屬的87歲的聖女特利沙,她也曾獲得過諾貝爾和平獎(79年),就是因為她為了貧窮的人而犧牲性地獻出了自己的一生。世界各國的報紙都惋惜於她的去世,以《貧窮人的母親——特利沙87年生涯的最後一天》、《1997年9月13日的葬禮上特利沙被推崇為聖人》等為題發表專稿。雖然人們自私而傲慢,但心裡卻尊敬並愛著謙卑地犧牲一生的人們,所以耶穌謙卑地犧牲了自己的一生,而且教訓門徒們也要仿效自己的一生。“若有人願意作首先的,他必作眾人末後的,作眾人的用人。”(35)
第三,小孩子的教訓(36-37)
現在雖然門徒們理解了耶穌的話語,但仍無法接受,他們認為即使耶穌的話語有道理,自己也得拿第一纔能抬高耶穌的聲譽,他們認為要有世上的地位和名譽纔能有效地擔當耶穌的工作,過更好的日子。他們沒有迎接耶穌的話語。耶穌知道門徒這樣的內心,於是領過一個小孩子來,叫他站在門徒中間(36),然後抱著可愛的孩子說:“凡為我名接待一個象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不是接待我,乃是接待那差我來的。”耶穌通過小孩子,教育了為競爭心而不知所措的門徒。“小孩子”在耶穌時代的猶太社會上被人小看。猶太人最小看的首先是外邦人,然後是女人和小孩子。耶穌說接待在社會上被人小看的小孩子,就是等於接待了自己,學小孩子,就是學習耶穌。那麼從小孩子那裡門徒要學什麼呢?就是小孩子的謙卑和順從,這不是硬被人練出來的謙卑和順從,乃是天性的謙卑和順從。小孩子單純而純潔,不管是什麼都去問並學習,說:“媽媽,我是誰生的?爸爸和爺爺是誰生的呢?星星有多少顆呢?是誰造的呢?媽媽,人要是死了的話去哪裡呢?為什麼要去學校呢?為什麼要學習呢?”他們不斷地提連大學者也無法回答的問題。小孩子謙卑,上進心強烈。他們學習態度非常好,移民上小學的孩子比大學畢業的父親英語還好,他們有完美的本土發音、聲調和行動舉止,這是因為小孩子擁有天性的謙卑。
門徒一開始在加利利農村跟隨耶穌的時候是謙卑的,他們感激於救援的恩典和呼喚,謙卑地學習耶穌並犧牲性地跟隨了他,但是加利利的那麼多人當中只有十二個人被選為門徒,後來他們受到耶穌的門徒訓練和使徒訓練的時候傲慢了,把自己當作牧者而跟隨自己的羊越來越多的時候,他們的心更驕傲了。當牧者的時間越長,他們學到的就越是法利賽人看似神聖的表情,而不是耶穌的謙卑。他們象法利賽人那樣脖子上加勁,聲音要沙啞,好象禱告了很長時間似的,他們非常注意別人會怎樣看待我,強調自己被選為耶穌的門徒,有受到耶穌特殊訓練的經歷。俗話說穀穗越熟越低頭,但是門徒的眼光越來越向天了。耶穌對這樣傲慢而想抬高自己的、充滿野心的門徒說要有接待小孩子的心,學習他們的謙卑。當我們學習小孩子的時候,我們的信心可以天天成長,而且可以成為神所願意的真正的第一。耶穌現在也對驕傲的我們說:“凡為我名接待一個象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接待我的,不是接待我,乃是接待那差我來的。”(37) 阿們!
II.寬容(38-50)
第一,門徒的獨斷(38-40)
耶穌希望門徒象小孩子那樣,但是門徒跟耶穌的希望卻相反,成為了驕傲、政治性和事業性的人。38節中約翰對耶穌說:“夫子,我們看見一個人奉你的名趕鬼,我們就禁止他,因為他不跟從我們。”根據這句話可以知道,耶穌除了十二門徒之外還有許多跟隨他的人,由於各種各樣的理由,他們並沒有與門徒在一起。但是他們奉耶穌的名行了趕鬼的神跡,可門徒們看不慣這些,他們認為耶穌的名是屬於自己的專利,禁止別人奉耶穌的名作神的工。作為門徒的身份感值得肯定,但是排斥外人是不好的。他們跟耶穌相比,更以人性為中心或者團體為中心,就象現在的門徒不寬容別的教派或者團體一樣。他們批判別的團體,認為他們是異端,這事沒有我們的話就不行,說那事如果不是天主教的話就不行,或者不是新教的話不行,不是長老教的話不行。這種狹窄的想法就是當時門徒的想法。
對這樣的門徒,耶穌說:“不要禁止他,因為沒有人奉我名行異能,反倒輕易譭謗我。不敵擋我們的,就是幫助我們的。”(39,40) 第一,耶穌並沒有喜悅門徒們狹窄的心。耶穌希望跟教派或者團體相比,更要以耶穌為中心。領袖要超越團體,擁有寬容的心,那時候作為一個肢體的所有信徒纔可以互相愛和聯合,把榮耀獻給神。第二,耶穌不喜歡權威主義。不是門徒不行的想法就是權威主義。由於門徒在醫治病人的時候失敗了,所以可能有許多劣等感。這時候他們本應該禱告而得到神的能力,但是他們卻主張了門徒的權威,這是跟法利賽人的權威主義沒什麼兩樣。門徒在各方面受到了法利賽人的影響,耶穌教訓這樣的門徒要寬容奉耶穌之名作工的所有人。耶穌的心比大海深、比天空高、比宇宙寬。
我們是如何呢?有沒有這種不是我就不行的想法呢?對自己的團體擁有信心是好的,有的人沒有對自己團體的信心,隨著自己的利益或者名譽走這兒走那兒,結果上哪兒也不能紮下根,結不出果子來。但是反過來對自己的團體過於自負,批判並小看別人也不行。這樣的人太獨斷,不能成長,過不了多久就成為“舊皮袋”,成為舊時代的遺物而消失。這樣的人不懂耶穌寬廣的、愛所有人並救援的心情。我們要擁有耶穌的心,要好好擔當神賜給自己團體的恩典,把榮耀獻給神才行,然後要承認別的團體的好的恩典,從而自己也要成長。基督徒最偉大的一點就在於有把宇宙攬在懷中並充滿愛的寬容之心,世上的人也由此受到感動,學到耶穌。
第二,門徒的使命(41-50)
耶穌對去耶路撒冷會無法躲避患難和逼迫的門徒賜下慰勞之語(41),說:“凡因你們是屬基督,給你們一杯水喝的,我實在告訴你們:他不能不得賞賜。”耶穌說了慰勞之語之後嚴重警告了牧者的犯罪。請看42節:“凡使這信我的一個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扔在海裡。”罪中最為可怕的就是“使信耶穌的一個小子跌倒”。在這裡的“跌倒”意味著過信仰生活的失敗,失去了對耶穌的信心。這罪太可怕,甚至不如把大磨石拴在頸項上扔在海裡。頸項上被拴上大磨石扔在海裡的話即使游泳冠軍也無法活下來。門徒自私,小看那些信仰上年幼的人,自由自在地生活,但是信仰年幼的人又不能寬容門徒小小的弱點,想“門徒怎麼能這樣呢?牧者怎麼能這樣呢?”他們把門徒放在很高的信仰基準上,若不符合就批判他,但是他們寬容自己所犯的罪,把它合理化,認為門徒才那個水準,那麼我就更什麼都不是了,之後就離開。信仰上年幼的人從門徒那裡受到壞影響會比受到好影響更容易,所以成熟的信者也就是門徒要進行更多的節制和屬靈鬥爭,在各方面作榜樣,為羊而節制自己的自由,但這並不是說在羊面前就要象法利賽人那樣假冒為善。只要我們好好地學習耶穌並仿效他,所有的都不成問題。在神面前正直地生活時,自然而然地就會在人們面前成為榜樣,那時候信心軟弱的人絕不會因我們失足。
耶穌然後向門徒說了罪的可怕,“倘若你一隻手叫你跌倒,就把它砍下來。你缺了肢體進入永生,強如有兩隻手落到地獄,入那不滅的火裡去。倘若你一隻腳叫你跌倒,就把它砍下來。你瘸腿進入永生,強如有兩隻腳被丟在地獄裡。倘若你一隻眼叫你跌倒,就去掉它。你只有一隻眼進入神的國,強如有兩隻眼被丟在地獄裡。”(43-47) 我們的身體中“手、腳、眼”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但是由於肢體犯錯誤而整個身體進入地獄的話,還不如把它砍掉,讓剩餘的得到救援。把這些從文字方面去想一想的話,則帶自己的眼去天國的人一個也沒有,那樣的話天國就全是殘疾人了,那樣的天國就一定是殘疾天國,不是真正的天國。所以這裡砍下手和腳、去掉眼意味著由於犯罪太嚴重,應該徹底地悔改。我們生活在罪惡很大的世上,所以容易受到罪的影響,緩一緩的話就會犯罪,心想:“在這樣的世上怎麼能一點罪也不犯呢?除非是孔子。”我們容易與罪妥協,但是在神面前小小的罪也不能得到寬容。行動上的罪不用說,連心裡罪惡的想法也要悔改才行,就象砍掉犯罪的手和腳那樣要徹底地悔改。即使是小小的罪,也要就象去掉眼那樣悔改。那麼罪人要去的地獄是什麼樣的地方呢?
在43,47,48節上耶穌明白地說:“在那裡,蟲是不死的,火是不滅的。因為必用火當鹽醃各人。”(47,48) 地獄裡有不滅的火,罪人要去地獄的話,不會馬上被火燒死,因為這樣的話即使痛苦再大也馬上結束了。地獄裡蟲子是不死的,在那裡人要受到永遠的被火燒的痛苦,用火當鹽醃各人的痛苦。從被火烤過的烏賊捲曲的模樣和在鹽中受苦的魚的樣子,我們可以間接地看到被用火當鹽醃的痛苦。一想到這麼痛苦的地獄刑罰,我們就可以估計到在這世上所犯的罪有多麼可怕。如果我們沒有徹底悔改,其結果就是可怕的地獄刑罰;反過來,如果我們悔改而得救,就可以去美好的天國。神對罪人的盼望就是罪人悔改、相信福音而去天國。耶穌為此而來到了世上,他一開始就說:“天國近了,你們當悔改。”面對不懂可怕的地獄刑罰、形式性地信仰生活的門徒,耶穌要求他們徹底地悔改。之後,耶穌繼續教訓了門徒的使命,說:“鹽本是好的,若失了味,可用什麼叫它再鹹呢?你們裡頭應當有鹽,彼此和睦。”(50) 鹽可防止東西腐化和作調味劑用,但是若失了味就沒用了。對容易腐化的世上,耶穌叫門徒們要以福音把世間變得神聖。我們基督徒的第一使命就是給罪人傳播福音,與神和睦,其次,就是以福音叫人和人之間、民族和民族之間、國家和國家之間和睦。耶穌為了這個使命而把門徒派到世界各地。
作為結論,我們讀9:35節:“耶穌坐下,叫十二個門徒來,說:‘若有人願意作首先的,他必作眾人末後的,作眾人的用人。’”祈禱我們在生存競爭激烈的殘酷的世界上以謙卑和犧牲精神侍奉鄰舍。在國家、民族、團體、個人之間都互相競爭而成為仇敵的世上,祈禱我們學到耶穌的寬容、和睦,從而成為一體。阿們!
□馬可福音第Ⅱ部第三講
作首先的路
□經文/馬可福音9:30-50 □要節/馬可福音9:35
Ⅰ.謙遜(30-38)
1.耶穌經過加利利的時候為什麼不願意讓人知道呢?(30,31)
耶穌教訓門徒什麼?
2.對耶穌的教訓,門徒的反應如何?(32) 他們為什麼不明白他的話,又不敢問他呢?
3.來到迦百農的時候耶穌問門徒什麼?(33) 門徒為什麼不作聲呢?(34) 門徒之間為什麼出了這樣的問題呢?
4.耶穌說要作首先的,必須怎樣做?(35) 為什麼要作首先的話,必作眾人的末後和用人呢?
5.耶穌領來一個小孩子之後對門徒說了什麼?(36,37)
“凡為我名接待一個象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是什麼意思?為什麼這是等於接待耶穌和神呢?
Ⅱ.寬容(38-50)
約翰誇耀說自己做了什麼?(38) 他為什麼禁止奉耶穌的名趕鬼的人呢?
耶穌說為什麼不要禁止呢?(39,40) 耶穌希望門徒成為什麼樣的領袖?
給門徒喝一杯水的,耶穌會怎樣報償他呢?(41) 想一想耶穌的寬容和愛。
耶穌說凡使信耶穌的一個小子跌倒的,是多麼深刻的罪呢?(42)
倘若手、腳和眼犯罪的話,耶穌說要怎樣呢?(43,45,47a)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44,46,47b) 我們若要得到永生而進入神的國,需要進行的屬靈鬥爭要到什麼程度?
地獄是多麼可怕的地方呢?(48,49)
鹽若失了味會怎樣?(50a) 門徒裡頭應當有什麼?(50b) “裡頭應當有鹽,彼此和睦”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