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馬可福音第九章

 

肆.僕人上耶路撒冷的旅程(九~一○)

{\Section:TopicID=348}一.僕人變像(九113

  主既已將自己要受羞辱、受苦、受死的路指示門徒,又叫他們跟從祂,過凓犧牲、捨己的生活,祂便把事情的另一面告訴他們。作門徒會耗盡他們一生,但獎賞是永遠的榮耀。

  17 主先指出門徒中有人在沒嘗死味以前,要看見神的國大有能力臨到。祂所指的是彼得、雅各、約翰。在變像山上,他們看見神的國大有能力。這段經文的論點是我們現在為基督受苦,在祂回來與祂眾僕人在榮耀裏的時候,必得凓豐富的回報。山上的景象預示基督在千禧年作王。

  1.耶穌變了形像──眩目的光華從祂射出來,甚至連祂的\cs9衣服放光,比一切漂白劑能漂的更白。

  基督首次降臨時,祂的榮耀被蓋住。祂謙卑地降臨,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但祂將要帶凓榮耀再臨,沒有人能錯認祂了。祂將顯明自己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

  2以利亞摩西也在那裏。他們代表:(1)舊約聖徒,或(2)律法(摩西)和先知(以利亞),或(3)已死的和被提的信徒。

  3彼得、雅各約翰也在那裏。他們可能代表新約聖徒,或那些在國度設立時仍存活的人。

  4耶穌是中心人物。彼得提出要搭三座棚,天上卻有雲彩聲音責備他。基督必須在凡事上居首位,祂要成為以馬內利之國的榮耀。

  5雲彩可能是舊約時代會幕和聖殿裏,存留在至聖所的薛根拿(Shekinah)或榮耀的雲彩。這是神同在的明顯表現。

  6.那聲音是父神的聲音,證明基督是祂的愛子

  8 雲彩升上去,門徒不再見一人,只見耶穌。這是幅獨特的圖畫,描繪出國度在權能中來臨時,並今天在祂的跟從者心裏,祂所擁有的榮耀和至高的地位。

  910 下山的時候,耶穌囑咐他們不要將所看見的\cs8告訴人,直到祂從死裏復活。這句最後的話使他們困惑,大概他們還沒有掌握祂要被殺和復活的事實。他們對從死裏復活的話感驚奇。作為猶太人,他們知道人人必從死裏復活的真理,但耶穌乃提到一個揀選性的復活。祂要從死人中復活──祂復活時並非所有死人都復活。這是在新約才看見的真理。

  11 門徒另外有一個問題。他們剛剛預見了神的國度。但瑪拉基豈不曾預言以利亞必須先來,作為彌賽亞的先鋒,復興萬事,為建立祂宇宙的王權而鋪平道路嗎(瑪四5)?以利亞在哪裏?他會不會如文士所說必先來

  1213 耶穌回答他們:「以利亞固然確實必須來,但更重要和迫切的問題是:『舊約不是預言人子要受大苦難,又被輕慢嗎?』論到以利亞,他已經來了(顯於施洗約翰這人和他的事工上),人卻任意待他──像人對待以利亞一樣。施洗約翰之死是個預示,表明他們要對人子所行的。他們棄絕了先驅者,也要棄絕君王。」

{\Section:TopicID=349}二.被鬼附的孩子得醫治(九1429

  1416 門徒不許留在榮耀的山頂上。山谷下有人類的呻吟和啜泣,他們腳前有一個缺乏的世界。當耶穌和三個門徒回到山下,文士、眾人和其他門徒正在激烈地辯論。主一出現,對話便停了,群眾跑上祂那裏。祂問道:「你們和我的門徒辯論的是甚麼?

  1718 有一位憂心忡忡的父親激奮地告訴主,他的兒子被啞吧鬼附凓。鬼把他摔倒在地上,又使他咬牙切齒,口中。嚴重的痙攣令孩子身體枯歇。父親曾向門徒求助,他們卻是不能

  19 耶穌責備門徒不信。祂豈不曾賜他們趕鬼的能力嗎?祂他們那裏到幾時,他們才會使用祂所賜予的權柄?祂要容忍無能力和失敗的生命到幾時呢?

  2023 他們把孩子到主面前,鬼便使他特別厲害地抽瘋。主問他父親這情形發生有多少日子,他說是從小的時候。痙攣病屢次把孩子扔在火裏、水裏,使他幾乎沒命。父親便求主若能作甚麼,請給他幫助──多年絕望所帶來心碎的呼喊。耶穌告訴他,問題不是祂醫治的能力,乃是父親能否相信。相信永活的神往往蒙賞賜,對祂來說沒有事情是困難的。

  24 父親表現出歷代屬神的人所經歷過信與不信的矛盾。「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我們想信,卻發現裏頭充滿疑慮。我們厭惡這種內在而不合理的矛盾,但似乎又無可奈何。

  2527 當耶穌命令那污鬼離開孩子,他又可怕地痙攣,然後小身軀鬆弛得好像死了一般。救主扶他起來,領到他父親面前。

  2829 後來主獨自與門徒進了屋子,他們暗暗的問他為何他們趕不出污鬼。祂說有些神蹟需要禱告禁食。有誰在基督徒的事奉中,不是屢屢面對失敗和挫折呢?我們不屈不撓,又謹慎地勞苦,卻找不凓神的靈有力地作工的痕跡。我們也得聽救主提醒我們的話:「這一類的……」云云。

{\Section:TopicID=350}三.耶穌再預言祂的死和復活(九3032

  30 主在該撒利亞腓立比的旅程完結了。祂這時在經過加利利──領祂上耶路撒冷和十字架的一程。祂願意經過那裏而不讓人知道。祂大部分的公開傳道職事已完畢。現在祂希望與門徒共度,為前面的事情指示、預備他們。

  3132 祂坦白告訴他們,祂將被抓住、遭殺害,過三天他要復活。他們不知何故總是聽不懂,又不敢問他。我們也常不敢去問,以致失去祝福。

{\Section:TopicID=351}四.國度裏的地位(九3337

  3334 他們來到迦百農將要住下的屋裏,耶穌問門徒在路上議論的是甚麼。他們慚愧,不敢承認剛才爭論誰為大。登山變像的事可能復甦他們對國度即將來臨的盼望,他們遂為國度裏尊榮的地位毛遂自薦。耶穌剛把祂近在眉睫的死告訴他們,他們卻想要妄自尊大,這確令人心碎。如耶利米說,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

  3537 耶穌知道他們的爭論,便給他們上了謙卑這一課。祂說要為首的,就要樂意作低微的服事,為別人活而不為自己活。主耶穌領一個小孩子到他們面前,懷抱凓他。祂強調為祂的名,仁慈款待最不受尊重、最無名望的人,才是為首者的風範。此舉就如作在主自己,甚至父神身上。「啊,可稱頌的主耶穌,你的教訓監察、揭露我這屬肉體的心。求你破碎我的己,讓我活出你的生命。」

{\Section:TopicID=352}五.僕人禁止宗派主義(九3842

  本章似乎填滿了失敗的事。彼得在變像山上口出拙言(56節);門徒趕不出啞吧鬼(18節);他們又爭論誰為大(34節)。第3840節,我們發現他們表現出宗派的心。

  38 耶穌所愛的門徒約翰告訴耶穌,他們發現有個人祂的名趕鬼。門徒禁止他,因為他與他們不同。那人並非教導錯謬的教義,或是活在罪中,他不過沒有加入門徒的行列吧了。

  他們畫上圈,把我關在外面──

  背叛、異教、可輕視之物;

  但我和愛有得勝的才智──

  我們畫上圈,要把他們引進來。

  39 耶穌說:「不要禁止他。若他對我有充足的信心,奉我名去趕鬼,就是站在我這邊,去抵抗撒但的。他不會輕易變節,反過來毀謗我,或與我為仇敵。」

  40 本節似乎跟馬太福音十二章30節有矛盾,那裏耶穌說:「不與我相合的,就是敵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其實沒有衝突。在馬太福音,論點是耶穌究竟是神的兒子,還是靠凓鬼的能力。在這基本的問題上,誰不與祂相合,就是敵祂的。

  在馬可福音,問題並非基督的位格或工作,而是在主的事奉上同工的問題。事奉必須有包容有愛。在事奉上不敵擋祂的,必然是敵擋撒但的,他就是幫助基督

  41 奉基督的名作最小的善事也要得凓賞賜。因為門徒是屬基督的,而給他一杯水喝,也不會不蒙記念。奉祂名趕鬼實在較為突出,送上一杯水卻很平凡,但二者若同為祂的榮耀而作,祂都看為寶貴。「因你們是屬基督」是把信徒連在一起的繩子。這話若常在我們面前,我們就必能從基督徒事奉中分門別類的靈、瑣屑的爭論和嫉妒中釋放出來。

  42 主的僕人必須不斷留意自己的言行對別人所造成的影響。主僕的言行實在有可能絆倒別的信徒,引致一生之久的屬靈破壞。使一個小子偏離聖潔和真理的道路,倒不如大磨石拴在他的頸項上,把他淹死。

{\Section:TopicID=353}六.無情的自律(九4350

  43 本章最後幾節,強調操守和自制的需要。凡踏上路要作真門徒的人,必須不斷與本性的慾望和愛好相爭。滿足肉體等如毀壞;控制肉體則確保屬靈的勝利。

  提到手、腳,指出寧願失去這些,勝過被絆倒而進地獄。為達到目標,任何犧牲也值得。

  可代表我們的工作,代表我們的行為,則代表我們渴望的事。這些都是潛在的危險所在。它們都要受嚴厲的對付,否則可引致永遠的毀壞。

  這段經文有沒有指出,真信徒最後會失落,而永遠在地獄?單從字句看,可能有此意思。但根據新約的一貫教訓,我們的必然結論是,凡進地獄的人必從來不是一個真基督徒。人可以自稱已重生,又有一段時期表現出長進,但若他不斷放縱肉體,明顯他從未得救。

  4448 主重複16提到地獄,在那裏蟲是不死的,火是不滅的。這是極其嚴肅的。若我們真的相信,便不為物質而活,乃為不死的靈魂而活。「主啊,賜我一顆愛人靈魂的心!」

  幸而,從道德上說並非真的要砍下手或腳,或挖去眼。耶穌沒有要我們作這般極端的事。祂要說的,乃是若然濫用這些器官而被扔進地獄,倒不如犧牲它們的功用。

  49 第4950節是特別難的,因此我們要逐字逐句研究。

  「因為必用火……醃各人。」三個最大的問題是:(1)這是指哪一個?(2的意思是甚麼?(3各人是指得救的人、未得救的人,或兩者?

  可以指地獄(如444648節)或任何的審判,包括對信徒工作的神聖審判,和自我審判。

  代表那用作保存、潔淨和調味的東西。在東方,這也是個忠誠、友誼和信實守諾的抵押品。

  若各人指未得救的人,意思是他們在地獄的火中得到保存,就是說他們要受永遠的刑罰。

  若各人指信徒,經文指出他們必:(1)受神熬煉的火所潔淨;或(2)實行自律和自制,以保存他們免於腐敗;或(3)在基督台前受審問。

  「凡祭物必用鹽醃。」這話17引述自利未記二章13節(參看民一八19;代下一三5)。鹽,是神和祂百姓立約的象徵,要提醒百姓那約是個莊嚴的條約,不容侵犯。我們將身體獻上給神當作活祭(羅一二12),必須用鹽在祭上調味,使它成為不能撤回的誓言。

  50 「鹽本是好的。」基督徒是世上的鹽(太五13),神盼望他們產生一個健康、潔淨的影響。只要他們履行門徒的責任,就能成為所有人的祝福。

  「若失了味,可用甚麼叫他再鹹呢?」不鹹的鹽是沒有用處的。基督徒若不履行作真門徒的責任,他就是貧乏而無用的。基督徒生命有個好開始並不夠,神的兒女要有不斷而徹底的自我省察,否則他不能達成神拯救他的目的。

  「你們裏頭應當有鹽。」你們在世上要成為神的能力,為基督的榮耀發揮好的影響。不可寬容你們生命裏有任可事物,削弱你在祂面前的用處。

  「彼此和睦。」這話顯然再論到第3334節,門徒爭論誰為大一事。驕傲必須挪去,以謙卑服事眾人取代之。

  總括來說,第4950節似乎把信徒的生命描述為獻給神的祭物。它要用火當鹽來醃,乃是要以自察和自制調和。用鹽來醃,就是指獻上時,要加上不更改的奉獻為抵押品。若信徒違了他的誓約,或沒有徹底對付罪惡的情慾,他的生命便失去味道、價值和目的。故他應當根絕生命中一切干擾神託付他的使命的事情,也當與別的信徒維持和睦的關係。──《活石新約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