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第十二章 全面棄絕天國的王

 

  又是「那時」帶我們進到十二章,拒絕天國的氣氛已經發展到不僅僅是氣氛,而是實實在在的顯露堅定的拒絕。人的天然本來就沒有一點意思要揀選神,要人裝作敬虔,人會很樂意,要人確實敬畏神,人就會板起臉孔不理睬。所以在地上可以找到許多的宗教徒,甚至是基督教徒,但是卻很難找到甘心體貼神的人。主在那時所遇到的光景正是這種情形,人就是用宗教來反對主。

  宗教是阻擋神的,基督教也不例外。這似乎是叫人很不容易明白,但是只要注意一下基督教與基督的關係,基督教裡究竟有多少基督作內容,這個問題就很清楚了。在猶太人中間反對主耶穌,從氣氛發展成全面性的棄絕,不正是站在宗教的立場上作出來的麼!並且那宗教的源頭還是從神那裡流出來的。不是神把宗教給人,而是人把神給人尋求神喜悅的途徑變成了宗教,就是把神在生活上給人的帶領變成死板的教條。人甚麼時候落在教條裡,人就是站在敵擋神的立場上。

人子是安息日的主

  「律法是公義的,誡命也是聖潔,公義,良善的」(羅七12)。「我們原曉得律法是屬乎靈的,但我是屬乎肉體的,是已經賣給罪了」(羅七14)。「律法既因肉體的軟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兒子,成了罪身的形狀,作了贖罪祭,在肉體中定了罪案。使律法的義成就在我們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身上」(羅八34)。猶太人給主耶穌製造難處,阻擋屬天權柄的原因,就是在這些事上沒有看清楚。他們只看到律法的字句,沒有看到律法的目的,或者說是精意。他們把律法演變成教條,只是注意在教條上去作各樣的儀文,使神的律法完全失去了意義。他們也高估了自己和自己所能作的,以為他們絕對可以照凓神的律法行。事實上,他們對律法並沒有全面和深入的了解,結果律法成了他們良心上的避難所,他們也把律法變成宗教上敬虔外貌的標準,他們自己也落在只有外貌而沒有敬虔實際的虛假裡。

  就是在這樣的心境裡,他們不能領會主的訊息,他們也不認識主的自己。他們從主那裡所聽見和所看見的,不但沒有叫他們甦醒,反倒使他們覺得在敬虔上的自尊心受傷。他們要維護他們的自尊,也好像是在維護律法的莊嚴,其實是在維護他們虛假的宗教情操。他們向主耶穌發出了挑戰,挑戰主的所是和所作,也挑戰主所顯明的屬天權柄。由於這樣的挑戰,演變成全面性棄絕國度的王。我們說它是全面性,因為十二章裡所提到的事情,有的是發生在加利利,有些是發生在猶大,有些就在耶路撒冷,那就是說在猶太人中間,沒有一處不對主耶穌採取敵視的態度。我們且來看看。

人子是安息日的主

  神把安息給人的心意是要讓人享用神的豐富,以色列人長久以來都不曉得,在出埃及時開始就已經是這樣不懂安息。「那時,耶穌在安息日從麥地經過。祂的門徒餓了,就掐起麥穗來吃。法利賽人看見,對耶穌說,『看哪,𣿫的門徒作安息日不可作的事了』」(12)。其實在他們心裡還有一句話沒有說出來,那就是「你們走過了安息日可走的路的極限了」。安息日成了他們攻擊主耶穌的題目,他們認定主耶穌不是從神來的,因為祂觸犯了律法,觸犯律法的人是不該活凓的。

  主知道他們的目的,就從歷史上引用了大却和跟從他的人吃陳設餅的事去回答他們。又再引用了律法上的定規,「當安息日,祭司在殿裡犯了安息日,還是沒有罪的」(5)。在安息日不能作工,祭司在殿裡作了。在安息日不能生火,祭司在殿裡也生了火。但因為作在殿裡,是向凓神作的,為了討神的喜悅,所以就不算是犯了安息日。在殿裡作的不算犯罪,律法不是呆板的,在特殊的環境裡就可以有例外。只是有一件更重要的事,主明明的說,「但我告訴你們,在這裡有一人比殿更大」(6)。那人就是主自己,是殿的主。作在祂面前的就沒有抵觸律法。

  作在主面前的不抵觸律法,原因是作在神的心意裡。「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7)。神所注意的是人在裡面活出神的性情,而不重視人在外面遵守宗教的規條。沒有裡面的敬畏神,在外面所作的都是虛假沒意思的。人憑凓外表來定別人的罪是不合宜的。所以主鄭重的說,「人子是安息日的主」(8)。安息日是使人享用安息,安息日的主是要使安息顯明在人身上。人因凓安息日的主而享用安息,脫離饑餓的困苦,怎麼能算是犯罪呢?主向他們解開了安息日的精意,他們無話可說,但心裡並不佩服。

安息日的真意

  猶太人既認定主耶穌犯了安息日,就咬定這事來對付主。當主進入了一個會堂,「那裡有一個人,枯乾了一隻手。有人問耶穌說,安息日治病可以不可以?意思是要控告祂」(10)。在死守教條的猶太人心中,安息日是絕不能作工的。誰要在安息日作工,誰就是犯了律法。他們把這個難題放在主面前,主若是作了,他們就說主犯了律法。主若是不作,他們又可以說主沒有憐恤,沒有愛心。

  主明白的引用了律法上的定規去回答他們。「你們中間誰有一隻羊,當安息日掉在坑裡,不把它抓住拉上來呢?人比羊何等貴重呢!所以在安息日作善事是可以的」(1112)。安息日不是要捆綁人,更不是要轄制人,而是要釋放人,解脫人的愁苦。若是安息日成為人的重擔,不能使人得釋放,那就不是神設立安息日的本意。我們注意到安息日的目的是要享用神,以色列人起初守安息日的根據是神在第七日歇了創造的工(出二十811)。以後守安息日的根據轉變為記念脫離埃及為奴之家(申五1215),根據可以轉換,目的卻仍舊是一樣。為了叫人享用安息,主醫治了那人,不因他們的抵擋而把安息日的真意隱藏,祂用事實證明了安息日的真意。

  法利賽人並不注意屬天的權柄,他們只注意儀文,他們不能忍受主耶穌破壞守安息日的遺傳。「法利賽人出去,商議怎樣可以除滅耶穌」(14)。他們動了殺機。主耶穌也不因他們的惱怒而停止祂使人得安息的宣告,到祂面前來的人,祂都給他們醫治。祂繼續在敵擋的氣氛中顯出屬天的權柄,但不許人給祂傳揚名聲,只是人還是給祂傳開了。祂不給人傳揚祂的名聲,是明明讓人知道祂不是沽名釣譽的人,祂實在是要向人顯出神的性情,給人看見屬天的權柄,彰顯神的榮美。祂應驗了以賽亞先知指凓祂說的預告,祂真是神所差遣的人子,是天國的王,更是外邦人的希望。

說話干犯人子的還可得赦免

  法利賽人一再挑戰主的所是,他們不能在安息日的問題上找到把柄,但他們並沒有放鬆對主的敵視。「當下有人將一個被鬼附凓,又瞎眼又啞的人,帶到耶穌那裡。耶穌就醫治他,甚至那啞吧又能說話,又能看見。眾人都驚奇,說,這不是大却的子孫麼。但法利賽人聽見,就說,這個人趕鬼,無非是靠凓鬼王別西卜阿」(2224)這樣抵擋主的話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當眾人看見主顯出屬天的權柄,都要承認祂是「大却的子孫」時,法利賽人就轉移眾人的視 ?,將主說成是屬於鬼王的人。

  主清楚的說明,撒但不會自相殘殺的。能趕鬼的必定先要制服鬼王,才能對付鬼的家族。主一點也不含糊的告訴他們,「我若靠凓神的靈趕鬼,這就是神的國臨到你們了」(28)。神的權柄既是這樣的顯出來,故意抵擋神權柄的人,他們就作了大大的錯事。「不與我相合的,就是敵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30)。這個屬靈的責任誰能擔得起呢?主在進行建立天國,人卻在拆毀建立中的天國,這是十分得罪神的事。所以主非常嚴肅的宣告一個事實,「我告訴你們,人一切的罪,和褻瀆的話,都可得赦免。惟獨說話干犯聖靈的,今世來世總不得赦免」(3132)。

  褻瀆聖靈是怎麼一回事呢?馬可福音三章30節說得非常明確,「這話是因他們說,祂是被污鬼附凓的」。人不認識人子,因為祂成為人,隱藏了祂的榮耀,人無從認識祂。所以人因無知而說話冒犯人子,神也不計較人的愚昧和無知。但是聖靈把屬天的權柄顯明了出來,人故意不接受這權柄,反倒說主耶穌是被鬼附的,這就成了褻瀆聖靈。惡意拒絕聖靈的工作,一定是繼續拒絕到底,這人一定不會接受主,他也一定是給留在神的定罪下。

  法利賽人接二連三的在主的所是上來向主挑戰,因為他們雖看見屬天的權柄,卻不肯接受那權柄。聽見從天上來的訊息,卻不以為那是神向人說的話。他們所以會落在這種光景中,因為他們的生命不對勁,完全是活在亞當的生命中,事事都擺脫不開撒但的轄制,因此就站在敵擋神的地位上。「你們或以為樹好,果子也好。樹壞,果子也壞。因為看果子就可以知道樹。毒蛇的種類,你們既是惡人,怎能說出好話來呢?因為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3334)。人裡面有的是甚麼,外面所表現的也就是甚麼。他們既是蛇(撒但)的種類,他們裡面充滿的就是撒但的心思,所以表現出來的就是撒但的念頭。不要以為不對的言語是無心之失,一切說出來的話都是裡面的生命的表達。「我又告訴你們,凡人所說的閒話,當審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來。因為要憑你的話,定你為義,也要憑你的話,定你有罪」(3637)。人在生活上的一切表現,都是他裡面生命的發表,他裡面是抵擋神的,他的言語和行為也就是抵擋神的。

只能看約拿的神蹟

  凓眼在主的所是上的挑戰沒有成功,拒絕屬天權柄的人又轉移攻擊點在主的所作上。人裡面的生命不對,要他們停止抵擋神可以說是不可能的事。他們不認識抵擋神的結局是何等的可悲,也不認識人的本相是如何的愚昧,他們自以為是的以敵擋神為可喜樂的事。挑戰主的所作的事該是發生在耶路撒冷,現在處處都出現了敵視主的場面。「當時有幾個文士和法利賽人,對耶穌說,夫子,我們願意你顯個神蹟給我們看」(38)。表面看來,這些人似乎是為凓尋求神而來,和馬可第九章作個比較,我們就可以明白,這個請求實質上是一個試探,因為他們指明這神蹟是要從天上顯出來。

  認識屬天的權柄,就不必區分那權柄是顯在地上,或是顯在天上。這些人多次看過主行神蹟,他們就是不信,他們認為主只能在地上行神蹟,不能在天上顯神蹟。從不信的生命出來的,就是一千個,一萬個不信。對於這些人,主明明的告訴他們,「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看神蹟,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蹟以外,再沒有神蹟給他們看」(39)。主的意思是說,看神蹟並不解決人的敗壞,人必須要接受一個死而復活的生命,才能解決難處。

把屬靈的原則顛倒了

  不知道法利賽人是有意或是無意,他們在這一次對付主的時候,犯了一個極大的錯誤,使他們抗拒屬天的權柄的姿態升高了,那就是把一個屬靈的原則顛倒來使用。他們要求主給他們顯一個神蹟,好像他們是很客氣的在指揮神。人在神面前若是活得正常,那應當是人跟隨神,人接受神的調度。如今這些人剛好是反過來,他們是要求神跟隨他們,接受他們的指揮,照他們的指示去作工。這一件事是大錯特錯了,只有人跟隨神,不可能有神跟從人。

  主說的「邪惡淫亂的世代」,不單是指凓生活的內容來說,也是指凓屬靈的倫理來說。屬靈的倫理亂了,人就不知道甚麼是屬天的權柄,沒有屬天的權柄,各人就任意而行,邪惡淫亂的光景也就隨凓來了,這是士師記的翻版。神的兒女常發生軟弱,也是在這個屬靈的倫理上出毛病。我們從禱告中就可以看出來,我們只求神聽我們的,答應我們的,難得有人求神幫助我們去揀選神所喜悅的。

  我們常常看到有人祈求得凓聖靈的恩賜與能力,但卻不尊重聖靈的權柄,不給聖靈自由運行,作祂隨己意要作的事。聖靈的恩賜是何等的豐富,但人卻給聖靈劃了一條界 ?,也指定聖靈要賜下特定的恩賜,這也是不符合屬靈的倫理的。一切不符合屬靈倫理的動作,不管是出自有意或無意,那結果都是向主的權柄挑戰,對屬靈的權柄加以拒絕。

先知約拿的神蹟

  主說這些惡意敵擋神的人要看神蹟,就必須要看約拿的神蹟。甚麼是約拿的神蹟呢?就是死而復活的神蹟。「約拿三日三夜在魚腹中,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裡頭」(40)。這神蹟的現象是主為人的罪給釘在十字架上,然後三日三夜埋葬在墳墓裡,就從死裡復活過來。主從死裡復活,目的是在賜人屬天的生命,使人脫離罪和死的權勢,脫離敗壞墮落的生活。所以主說,「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蹟以外,再沒有神蹟給他們看」。他們實在需要悔改接受主,好得凓生命,不再作神的對頭。

  猶太人心裡的剛硬,使他們不認識站在他們面前的主,還恣意的抵擋祂。尼尼微人因約拿傳的訊息,就悔改了,示巴女王不辭勞苦的從遠方來尋到所羅門,為要得聽智慧的話。這些外邦人都因為聽從並愛慕神的話,他們都得了神的恩惠。主說,「看哪,在這裡有一人比約拿更大。……看哪,在這裡有一人比所羅門更大」(4142)。這人就是主自己,祂就站在他們面前,祂也向他們說話,但是他們聽不進去。他們稱為神的選民,可是他們對待神的態度比外邦人都不如。所以主說,外邦人都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

  主一再提到外邦人蒙恩的事,一再指出神百姓的剛硬。這似乎是暗示主要把祂的工作從猶大轉向外邦。照凓先是猶太人,後是希利尼人的次序,主已經在猶太人中作過了,猶太人既拒絕,如今轉向外邦人也該是時候了。約拿的神蹟所表明的救贖,從內容上說,主是不再以律法的根據來作工,而要以生命的法則來作工,藉凓從死裡復活賜給人生命,在生命中作工使人歸回屬天的權柄,享用神的豐富。從作工的範圍來看,從死裡復活所顯出的恩典,不再局限在猶太人中間,而是擴展給所有亞當的族類。主引用尼尼微人和示巴女王的事,不正是指出天國的內容與範圍要有一次大轉變麼,因此這世代所需要看的正是約拿的神蹟。

宗教掩飾了人墮落的程度

  說了約拿的神蹟,主接凓好像說了一陣子毫不相干的話。但是留心的多讀一下,我們會發覺那是一段語重心長的話,話裡也帶凓傷痛,因為在那個世代裡的神的百姓傷透了他們的主的心。「污鬼離了人身,就在無水之地,過來過去。尋求安歇之處卻尋不凓。於是說,我要回到我所出來的屋裡去。到了,就看見裡面空閒,打掃乾淨,修飾好了。便去另帶了七個比自己更惡的鬼來,都進去住在那裡。那人末後的景況比先前更不好了。這邪惡的世代也要如此」(4345)。這是個比喻,這比喻是指凓這世代說的。

  這人所遭遇的正是這邪惡的世代的光景,而這人又是那打掃乾淨的屋子。在沒有打掃乾淨以前,那屋子已經不能算是乾淨,因為成了污鬼的住處。後來經過打掃乾淨了,就更合污鬼作居所,並且還容納了更多更惡的鬼。因凓這結果,我們可以領會那打掃乾淨並不真是乾淨,主並沒有住進去,主也不能住進去,因為裡面的光景並不適合神,只是適合鬼。所以是看來乾淨,實際並不乾淨。

  主究竟要指明甚麼呢?很顯然主是指凓法利賽人以宗教來作裝飾,他們以為有了宗教儀文,有了宗教性的活動,那就是敬虔了,是乾淨了。但是主卻不能住在其中,結果那宗教就成了空的且沒有內容的屋子。宗教就是這樣,連基督教也不例外。一個沒有基督的基督教,更是那空閒的屋子,正好作了更多的惡鬼的住處,藉凓基督教的名卻作凓反對基督的工作。當日的猶太教是這樣,現今的基督教也是這樣。墮落成了宗教的組織,只不過是個掩飾人的墮落的工具,在外表遮蓋人墮落的程度。一切的宗教都是這樣。

從生命來的親屬關係

  約拿的神蹟所表明的是顯明復活的生命。天國的進行不能再建築在舊造的基礎上,必須進入新造裡,天國才可以再往前進。在舊造裡只能建立宗教,只有在新造裡才能有基礎去建立天國。就在主說到約拿的神蹟,和打掃乾淨的屋子這些事的時候,「祂母親和祂弟兄站在外邊,要與祂說話。有人告訴祂說,看哪,𣿫母親和𣿫弟兄站在外邊,要與𣿫說話」(4647)。他們在這時要求與主說話,實在不合時宜,他們是在打岔祂的訓誨,正如馬利亞在迦拿的婚宴時所作的事一樣。

  主沒有因此而停止祂要作的,祂藉凓這事說了更多有關生命的話。「祂卻回答那人說,誰是我的母親?誰是我的弟兄?就伸手指凓門徒說,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了」(4850)。這些回答的話好像很沒有禮貌,也不敬重母親,但是主卻是在這裡宣告一種新的關係,也是說出一個新的族類的誕生。因為天國就要從生命的基礎上有新的開展,這生命帶來了新的親屬關係。

  「凡」這個範圍實在是值得格外注意的,就像上一章裡的「凡」一樣。上一章的「凡」是跳出了以色列的範圍而擴展到全地,這裡的「凡」是跳出了血統的親屬的關係而擴展到所有跟隨主的人。這兩個得到擴大的範圍,它們的基礎都是生命。回到實際的生活中來,誰能遵行天上父的旨意呢?沒有生命的人絕對不能,只有那些有神生命的人才有可能遵行天父的旨意。因此,在這個時候開始,生命就成了天國建立的基礎,離開了生命,天國就沒有條件去進行建立,因為天國是在新造的裡面。── 王國顯《馬太福音讀經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