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馬太福音的對稱結構
本章我們要來看馬太福音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馬太福音不只有一幅一幅的畫,或者一首一首的詩。最要緊的是,聖靈指明給我們看整卷馬太福音有一個很完整的結構,而且其中有一種對稱的情形。就像人體的結構一樣,有二個眼睛、二隻手,二條腿,右邊和左邊是對稱的,因而使人體呈現一種對稱的美。這就是為什麼人被稱作是神的傑作。當我們讀馬太福音的時候,也會發現馬太福音在結構上,原來有一個基本的對稱。若能掌握住這些對稱點,你會發現所羅門的智慧話不光是零零星星的詩和箴言,它是一篇非常完整的話。
【向心的對稱】什麼是馬太福音的對稱呢?馬太福音的開始和結束是遙遙相對的。這是我們很容易發現的。但是進一步來看,我們還可以找到幾段對稱的情形。首先,第四章18節到第七章29節是第一講章,是帶著權柄的教訓。第廿三章1節到第廿五章46節是第五講章。是帶著權柄的責備和警告,以及國度的來臨。這兩篇講章頭尾是遙遙相對的。其次,第八章1節到第九章35節,這是一段敍述,講到主的權能,一共有十個神蹟。第廿一章1節到第廿三章46節,也是敍述的部份,說到主的權能受到挑戰。這兩段和主的權柄有關,也是對稱的。第二講章和第四講章也是遙遙相對的。第二講章從第九章36節到第十一章1節,說到主和門徒之間縱的關係。第四講章從第十六章21節到第廿章34節,說到門徒之間橫的關係。然後,第十一章2節到十二章50節,又是敍述的部份,說主受人棄絕和神的稱許。第十三章54節到第十六章20節,也是敍述的部份,說到主受人反對和門徒的承認。這裏是對稱的。及至第三講章,第十三章說到天國的比喻,這是馬太福音最中心的部份。
【圖表】圖表
第一講章:
1:1-4:17 主的降生和預備(A)
4:18-7:29 帶著權柄的教訓(B)
8:1-9:35 主的權能(c)
第二講章:
9:36-11:1 主和門徒的關係(D)
11:2-12:50 主被棄絕和神的稱許(E)
第三講章:
13:1-13:53 天國的比喻
13:54-16:20 主受反對和門徒的承認(E1)
第四講章:
16:21-20:34 門徒與門徒的關係(D1)
21:1-22:46 主的權柄受挑戰(C1)
第五講章:
23:1-25:46 帶著權柄的責備和警告(B1)
26:1-28:20 主的死和復活(A1)
說到馬太福音這種對稱,姑且用二個詞來形容。一個是向心的對稱,馬太十三章是中央,頭尾對稱,第一段對倒數第一段,如此類推。另一個是實體影像對稱。這就好像你把一面鏡子放在第十三章,然後把一個實體放在A段那裏,結果發現在A1段那裏有了那實體的影像。這很自然的就有了對稱,並且是由外面而內集中的,當來到中心就是整卷書的高潮。
【在聖經的對稱中發掘金礦】讀者若仔細讀聖經的話,會發現約拿書也有這樣的對稱結構:第一章和第四章相對,第二章和第三章相對。又我們讀約翰福音的神蹟,在所記載的八個神蹟裏,也有一個很重要的對稱結構。原來第一個神蹟和第八個神蹟是相對的,然後第二個第七個相對,第三個和第六個相對,第四個和第五個相對。比方說,約翰福音第一個神蹟是酒用盡了;到了最後一個神蹟,門徒們打了一整夜的魚,結果毫無所獲。所以,第一個神蹟告訴人沒有酒,最後一個神蹟告訴人沒有魚;現在若要有酒的話,必須主親自干預才可以;若要有魚也要主的干預。在第一個神蹟裏面,我們看見這些門徒圍繞在一起用飯;最後一個神蹟,他們也是在一起用飯。第一個神蹟,聖經明明告訴我們要彰顯神的榮耀;最後一個神蹟,主明明說要彰顯神的自己。所以,聖經裏面有很多這種對稱情形,讀者若把它們都放在一起來讀,必能發現裏面有很多金礦。
在此筆者願勸年輕的讀者,不需要花許多時間去證明聖經是神的話,只要相信聖經是神的話。你若是一個讀聖經的人,是一個真正願意跟主的人,請記得:聖經裏面最大的證明和最好的解釋,是聖經自己。聖經是神所默示的,聖靈在背後有一個非常奇妙的安排和設計,我們相信因著聖靈的引導和啟示,你我能看見並欣賞聖經中那對稱的美麗;不光這樣,並且我們能夠從整個對稱的表現裏面,看見什麼叫作神奧秘的智慧。
【細說對稱】馬太福音在開端的部份就告訴我們,主耶穌不只是我們的救主,更是我們的君王。論到君王,馬太福音一開始即論到以色列人的王——大衛。在第一章的家譜中,特別有三個十四代。當中的十四代剛好是猶大的王,都是坐在大衛寶座上的。但是,家譜中沒有提到所羅門王;雖然所羅門也是坐在大衛的寶座上,但那個寶座是大衛的寶座。當主耶穌來到地上的時候,他也是在大衛的譜系底下,他也是坐在大衛的寶座上。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耶穌基督的家譜分作十四代,加十四代,再加十四代。而其實當中的十四代不只十四代,應有十八代;但聖靈把其中的四代完全地剪除,因那四個王雖坐過大衛的寶座,但在神的眼中好像沒有坐過一樣,神根本不承認他們。所以無論如何,馬太福音的家譜一開始就讓我們看見以色列最大的王是大衛王,而我們的主來是在大衛的譜系底下。換句話說,他的的確確是彌賽亞,他是大衛的根,也就是坐在大衛寶座上的那一位。假設我們讀到馬太福音的結尾部份,特別讀到廿八章18節:“耶穌進前來對他們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若今天有人說,“整個美國的權柄都賜給我了”。那麼你知道這個人是誰?原來這裏有一位美國總統。設若有一個人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那麼你知道他是誰了!他不只是以色列的王,這個人乃是宇宙的王,是萬王之王、萬主之主。所以讓我們記得,馬太福音一開始說到以色列的王,最後給我們看見萬王之王、萬主之主。起頭的時候,主耶穌告訴門徒們說,要往以色列迷失的羊那裏;到了最後,他說: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親愛的讀者,這就是馬太福音的特點。前後是對應的,並且愈到後面,我們愈能看見一個成熟的光景。
主耶穌說: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換句話說,神已經立他為主為基督,他的的確確是宇宙的王。馬太福音開始說到王,結束也說到王,而且是宇宙的王。前面說到主的降生和預備,後面說到主的受苦、受死和復活。所以讀者若仔細注意這二段,會發現許多對稱和對應的地方。
再舉個例子。馬太福音第一章23節說:“必有童女懷孕生子,人要稱他的名為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這是開始。結束呢?馬太福音廿八章20節主說:“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所以,開始講到神的同在,最後他是講到神的同在。不過末了的光更大,先前說到神與我們同在好像很抽象,現在神在基督徒裏與我們同在。你看見一面是對應,另一面是一種成長的情形。
又比如馬太福音第二章第1節的記載。有幾個博士從東方來朝見我們的主。這幾個博士是代表什麼?他們可以說是外邦人中間的第一批代言人。但是我們讀到末了第廿七章54節:“百夫長和一同看守耶穌的人,看見地震,並所經歷的事,就極其害怕,說,這真是神的兒子了。”這裏的百夫長和兵丁也是外邦人。所以,這又是一個對應的情形。
第二章16節說到,希律要謀害我們的主。等我們讀了第廿七章50節就知道,猶太人謀害我們的主終於成功了。這又是一次的對比。
再讀第四章,說到主耶穌受試探。那次我們的主一共受了三次試探,而且爭執的點是:如果你是神的兒子……。然而,這三個試探卻被主拒絕了。這是開始。然後我們讀第廿六章到廿八章,會看見主同樣地經歷了三次試探。第廿六章63節:“耶穌卻不言語。大祭司對他說,我指著水生神,叫你起誓告訴我們,你是神的兒子基督不是。”這是第一次。然後第廿七章40節:“你這拆毀聖殿,三日又建造起來的,可以救自己罷!你如果是神的兒子,就從十字架上下來罷!”你看這些話是否像當初主受試探時一樣的口氣。但是,我們的主拒絕從十字架上跳下來。最末了的一次,43節:“他倚靠神,神若喜悅他,現在可以救他,因為他曾說,我是神的兒子。”所以,讀前面的四章和後面的三章,裏面有彼此對應的情形。
馬太福音講到天使,特別講到天使的顯現,我們也都可以找到前後對應的情形。前面天使的出現是在第一章至第四章;及至最後三章,天使又出現了。當我們讀到前面這段的時候,會發現婦人在家譜裏面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這是馬太福音第一章。而在馬太福音最後的三章裏面,我們看見婦人又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特別在主耶穌復活以後。所以,這段敍述第一部份也是遙遙相對的。
再者,第一講章和第五講章遙遙相對。我們若仔細比較兩段的背景,它們都是發生在山上。在前面山上的教訓裏面講到八個福,而後面第五講章裏面講到七個禍。把這七禍和八福排在一起,你會發現也是對應的情形。在第五、六、七章,特別著重的是門徒的義,到了第廿三、廿四、廿五章,特別給我們看見文士和法利賽人的義;當他們把面具拿下來以後,我們的主很嚴厲地責備那些人。山上的教訓是帶著權柄的教訓,而末了第五講章是帶著權柄的警告。在第一講章裏面請到聰明的人和愚拙的人,而在第五講章講到聰明的童女和愚拙的童女。這又是遙遙相對的。
再看第四段,就是第八章1節到第九章35節和第廿一章1節到第廿二章46節。這裏又是述敘的部份。在這二個部份裏面,有一個共同的字,並且是最要緊的一個字——就是“權柄”。所以這二段是遙遙相對的。
另外,馬太福音說到“他的名字叫作以馬內利”以馬內利翻出來就是神與我們同在。而剛好在第二講章裏面,同時出現了一節經文是和“神與我們同在(以馬內利)”這件事相對的。馬太福音第十章20節:
“因為不是你們自己說的,乃是你們父的靈在你們裏頭說的。”神與我們同在,現在父的靈在我們裏頭要向我們說話,因此我們就知道應該要說些什麼。這就是聖靈在我們裏頭說話。在這裏特別講到父的靈在我們裏面,意思就是神與我們同在,神如何在聖靈裏面對我們說話。這點非常要緊。到了第四講章,他有一節經文剛好是講到以馬內利的。馬太福音第十八章20節:“因為無論在那裏,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會,那裏就有我在他們中間。”這就是以馬內利。不過這次是神在基督裏與我們同在。我們知道,今天聖靈住在我們裏面能告訴我們所當說的話;因為今天我們無論是行事為人,都是神在我們裏面運行,這個就叫作神與我們同在;就叫作以馬內利。但是不要忘記,當神的兒女們聚在一起的時候,就叫作神在基督裏與我們同在。所以,這二節經文,是馬太福音裏面非常重要的經節。一面說到神在聖靈裏,一面說到神在基督裏。這裏都是說到同在,不過神是住在人所不能靠近的光中。我們或許覺得有些渺茫,但現在父的靈是在我們裏面說話了。還有一點,就是當神的兒女奉主的名聚在一起的時候,照主的話說那裏就是以馬內利了。另外,我們來到E段。這二段都是說到我們的主怎樣地被他百姓棄絕。可是其中有一點的平衡。在第十一章2節到第十二章50節裏面,有一個神的稱許來平衡人的棄絕。在馬太福音第十二章那裏,神特別介紹他的兒子是神的僕人,這是神的稱讚。然後讀到第十六章,雖然人棄絕我們的主,但是彼得代表所有的門徒承認我們的主是基督,是水生神的兒子。所以,這二段話,一前一後講到主怎樣被人棄絕。
【五個層層對稱的括弧】最後,我們來到最中心馬太福音第十三章。在這一段裏面有七個比喻是天國的比喻。主自己解釋說:這是天國的奧秘。這就是馬太福音裏面整個對稱的結構,從週邊達到中心,最終的中心就是馬太福音第十三章。這樣的對稱結構就好像層層相對的括弧。最外面的第一個括弧,一面講到主的降生和預備,另一面講到主的受死與復活。然後第二個括弧,那就是第一講章和第五講章。再來是第三個括弧,一面說到主的權能,另一面說到主的權柄受到挑戰。到了第四個括弧,就是第二講章和第四講章。到了第五個括弧,說到主怎樣受人棄絕,一面有神的稱許,另一面有門徒的承認。而這五個括弧所包圍的,將馬太福音第十三章夾在中央。
—— 陳希曾《神奧秘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