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頁 | 返回本書目錄 |

 

馬太福音第十六章

 

<syncBible ref=16:1>法利賽人、撒都該人……你對他們是否一知半解?

16:1  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是猶太領袖中兩大派別(參3章和可2章附表),在很多事情上,他們的見解都截然相反。法利賽人小心地遵守著他們的宗教規條和傳統,相信這就是通往神的道路,也相信所有經卷的權威和死人復活的事。撒都該人只承認摩西五經的權威,不信死人復活的事。然而,他們卻有共同的敵人──耶穌,並要聯手殺死祂。

<syncBible ref=16:1>真心追求,沒有神蹟又如何;那些法利賽人有何居心?

16:1  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要求一個從天上而來的神蹟,企圖解釋耶穌的神蹟只是一種戲法、巧合或運用邪惡能力的結果。他們相信只有神才可以從天上顯神蹟,故肯定超越耶穌的能力範圍。雖然顯神蹟對耶穌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祂卻沒有這樣做來使他們留下深刻印象,祂知道即使從天上顯神蹟也不能使他們信服祂就是彌賽亞,因為他們早已決定不信祂。

<syncBible ref=16:4>約拿在魚腹中三日三夜,可算不得了啦,耶穌的事可更叫人嘩然……

16:4  藉著約拿在大魚腹中三日的神蹟,耶穌預言自己的死和復活(12:38-42)。

<syncBible ref=16:4>讓我看一次神蹟,只一次,我的信心就會更堅定──這樣的話,曾否在你心響起過?

16:4  許多人也像這些猶太領袖,希望看到神蹟,使他們可以相信耶穌,但耶穌知道神蹟並不能使他們信服。耶穌曾經治病、叫死人復活,餵飽成千上萬的人,但群眾仍然希望祂證明自己的身分。你是否因為未曾看過任何神蹟而懷疑基督呢?你是否期望神親身向你證明祂自己的身分,然後才相信祂呢?耶穌說:“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20:29)我們有記載在舊約和新約中的所有神蹟,二千年來的教會歷史和千百萬人的見證。有了這所有的證據仍不肯相信的人,不是驕傲自大,就是固執頑梗。只要你踏出一步,憑著信心相信耶穌,你就能看到神在你生命中施的神蹟!

<syncBible ref=16:12>做錯事我自己負責,不會影響他人的。但,真的嗎?

16:12  酵的作用是使麵團發起來,只需要很少的酵就可以發起整團麵。耶穌以酵作為一個例子,指出少許的罪惡能夠影響一大群人。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錯誤教訓令許多人走入歧路。要警醒和提防這種想法:“這微小的錯誤怎麼可能影響其他人呢?”

 

耶穌來到凱撒利亞腓立比{\LinkToBook:TopicID=1630}

<syncBible ref=16:13>凱撒利亞腓立比,名字怎麼這麼長?

16:13  凱撒利亞腓立比位於加利利海以北數公里,受腓力管轄,希臘和羅馬文化的影響隨處可見,外邦廟宇和偶像多得不可勝數。腓力管轄時,重建這城市,並給她起新名字,把自己的名字加在後面。這城市本來叫凱撒利亞,與腓力的兄弟希律的管轄區的首都名稱一樣。

<syncBible ref=16:13-17>我說耶穌是主,可我的事仍由我自己作主──是這樣嗎?

16:13-17  門徒以一般人的看法來回答耶穌的問題──耶穌是一位復活了的偉大先知。這種信念源於舊約,神說祂要從百姓中間興起一位像摩西的先知(參申18:18。有關施洗約翰、以利亞、耶利米的資料,請分別參約1章、王上17章和耶2章的人物介紹)。不過,彼得承認耶穌是神,是期待已久、在應許中的彌賽亞。假若耶穌問你同樣的問題,你會怎樣回答呢?祂是不是你的主、你的彌賽亞呢?

<syncBible ref=16:18>既有耶穌為磐石,可是我們的教會卻好像缺少點甚麼,那是……

16:18  耶穌將要在磐石上建立教會,這塊磐石可能是指(1)耶穌自己,為我們死在十字架上而成就的救贖工作。(2)彼得,耶路撒冷教會的第一位偉大領袖。(3)彼得及繼後所有真正信徒的認信。

  後來彼得提醒基督徒,他們是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的教會,耶穌基督就是基石(參彼前2:4-6)。所有信徒都藉著相信耶穌基督為救主加入教會,正如彼得在這裡所表示的(參弗2:20-21)。耶穌稱讚彼得的認信,像彼得這樣的信心就是基督國度的根基。

<syncBible ref=16:19>開門要鑰匙,開天國的門也要?誰去開?

16:19  這就是歷代以來爭辯的題目:有些人說“鑰匙”是指執行教會紀律、立法和管理的權威(18:15-18);另有些人說“鑰匙”賦予宣告罪得赦免的權柄(參約20:23);還有些人認為“鑰匙”可能是指藉著神話語裡的救恩信息,使人得到進入天國的機會(參徒15:7-9)。宗教領袖以為自己拿著天國的鑰匙,企圖把某些人關在天國門外。我們不能決定給其他人開放或關閉天國的門,神卻使用我們去幫助別人找到進入天國的路。天國的門向所有遵行祂話語的信徒大大敞開。

<syncBible ref=16:20>人說你就信,你真的瞭解耶穌嗎?

16:20  耶穌囑咐門徒不要公開彼得的認信,因為他們仍然未完全明白耶穌將要成為怎樣的彌賽亞──祂不是一個軍事上的總司令,而是一個受苦的僕人。他們需要完全瞭解耶穌和作為門徒的使命後,才可以去對別人宣告這件事,否則會引起叛亂。他們要經過一段困難的時期,直至祂完成地上的使命,才能明白祂降世所要成就的事。

<syncBible ref=16:21>捨棄天上榮華,降生馬槽,真奇怪,祂所為何事?

16:21  “從此”標誌著一個轉捩點,標記耶穌開始宣講天國的真理(4:17),而這裡則指出耶穌開始強調自己的受難和復活信息。直到這時,門徒仍未領悟到耶穌來的真正目的,因為他們對彌賽亞有了先入為主的觀念。耶穌三次預言自己要受難,這是第一次。(有關其餘兩次的預言,請參17:22-2320:18-19。)

<syncBible ref=16:21-28>這個預言蠻熟悉的,在哪兒聽過?

16:21-28  這段經文符合了但以理的預言:彌賽亞會被殺害(參但9:26);在地上將會有一段艱難的日子(參但9:27);並且君王會在榮耀中降臨(參但7:13-14)。門徒將要與他們的王一樣忍受痛苦,並在末日得到賞賜。

<syncBible ref=16:22>彼得愛耶穌,卻成阻礙;可有想過,大試探會來自愛你的人?

16:22  彼得是耶穌的門徒,也是祂的朋友,他不想耶穌去涉險,故企圖勸阻祂免受仇敵的毒害。但是假如耶穌不去受死,彼得就要死在自己的罪中了。大試探可以來自那些愛我們並且努力要保護我們的人,對於“肯定神不會讓你面對這件事”之類的忠告,我們要特別小心。我們最難面對的試探往往是來自那些只希望保護我們逃避危難的人。

<syncBible ref=16:23>彼得只不過擔心耶穌,為何反遭斥責?

16:23  在曠野受魔鬼試探時,耶穌聽過不必死就可成就大事的說法(4:6),這次卻出自彼得的口。彼得剛剛認耶穌為彌賽亞,現在卻違背神的意思,用人的角度來衡量這件事。撒但常常企圖使我們離開神,叫我們不知就裡,耶穌斥責的是彼得這種態度。

<syncBible ref=16:24>委身是──等我辦好自己的事,才來找主;委身是──我還有點時間,就給主吧?委身是──

16:24  釘十字架是羅馬政府執行死刑時普遍採用的方法,被判刑的犯人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從街上走到行刑的地方。耶穌藉著門徒背起十字架跟從祂這幅圖畫,向門徒表明跟隨祂是指真正的委身,即使冒著生命的危險,仍不折回(10:39)。

<syncBible ref=16:25>作主門徒代價高,不愛自已愛耶穌,你做到了沒有?

16:25  作真正門徒代表決心用自己所有的來服事耶穌。我們顧惜自己的肉身,不願受苦,我們的屬靈生命就會開始枯竭。當我們只為自己生活,就會迷失了生存的真正目的;當我們獻身服事基督,便會發現生活的真正意義。

<syncBible ref=16:26>努力工作,建立自己,達到高峰,然後……?

16:26  還沒有認識基督時,我們去選擇這樣、選擇那樣,好像今生就是我們的一切。其實,今生只是永恆的開始。我們如何度過這短暫的人生,會決定我們永恆的境況。我們在地上所積聚的,不能購買永恆的生命;即使最崇高的社會名譽也不能使我們進入天國。從永恆的角度來衡量所有的事情,我們就會發現自己的價值觀和抉擇截然不同了。

<syncBible ref=16:27>我所行的,可以叫我坦然面對神的審判嗎?

16:27  耶穌基督擁有審判全地的權柄(參腓2:9-11),雖然祂的審判已經臨到我們的生命,但將來基督再來時會有最後的審判(25:31-46),每一個人的生命都要接受審查和評價。不單非信徒要面對這審判,基督徒雖然有永生的保證,也要同樣面對審判(參羅14:9-11),耶穌將要看看我們怎樣運用恩賜、機會和職責,來決定我們在天國的賞賜。那時,神要釋放義人,定惡人的罪。我們不應該論斷別人得救不得救,因為這是神的工作。

<syncBible ref=16:28>耶穌還沒有再來,如何可以看到祂降臨在祂的國裡?

16:28  當時的門徒在基督再來之前全已去世了,許多人認為耶穌這裡所說的在祂登山變像時就應驗了,那時彼得、雅各和約翰看見了祂的榮耀(17:1-3)。另外有人說這句話是指五旬節聖靈降臨(參徒2章)和基督教會的開始。無論是哪種情況,信徒確曾目睹神的能力和基督國度的榮耀。──《靈修版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