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福音第二章
2
有關描述彌賽亞出生的經過,路加寫得比馬太詳細;馬太僅以簡單幾句肯定這事實。馬太所關心的是這事件的意義;他以一些故事作為引證來說明舊約中的預言如何應驗在耶穌身上。馬太以
再者,我們在希羅和猶太的流傳故事中,不難找到與這段記載相似的故事,就如主後六十六年有波斯的博士曾到羅馬朝見尼祿皇帝。然而,這裏最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猶太基督徒熟悉拉比傳統中有關摩西出生的故事;摩西出生的當初,他的屋子亮晶晶地猶如日、月或星光四射。馬太的
二1
希律王 指大希律王(Herod The Great)。他於主前四十七年,成為加利利的巡撫,且於主前四十年被羅馬元老院封為猶太王。在位之年欺內媚外,為猶太人所共憤。為緩和猶太人的敵視,他於主前二十年開始重建荒廢的耶路撒冷聖殿,以討好他們。他於主前四年去世。依照馬太的記載,耶穌是在希律王逝世不久之前誕生的。
伯利恒 大却城,位於耶路撒冷南方
博士 指星象學家。這一名詞的希臘字(Magoi),拉丁字(Magi)有好也有壞的意思;在好的方面是指有智之士、星辰觀察家或星象學家之意,而在壞的方面則指邪惡的魔術師或行邪術的人(徒八9,十三6、8)。馬太的故事並無意指有幾個博士從東方來係行邪術的人。
二2
我們在東方看見了他的星 應譯為我們看見他的星昇起,或為我們看見在昇起中的他的星;在東方一詞中在原文與在昇起一詞所用的名詞相同,只是這名詞的複數(anatolai)意指東方,(如在第一節中所看見的),而其單數(anatole)則指昇起。在古代的世界裏,重大事件之發生或偉人的出生,往往與明星的昇起有關,諸如希臘史詩家荷馬在他的「依里亞特」中所描述特羅亞淪陷時的徵兆;亞歷山大帝出生的故事等。提及他的星,雖然馬太沒有明確地引證舊約的預言,但他很可能聯想到民二十四17先知巴蘭所預言「有星要出於雅各,有杖要興於以色列」的話。這在當時早已成為一句極普遍指彌賽亞來臨的預言。
拜他 馬太在福音書裏數次以此表達人們對耶穌的態度(二8、11,八2,九18,十四33等)。在此他以
二3
耶路撒冷合城的人也都不安 直譯整個耶路撒冷與他(一樣的不安)。把空間或地方人格化以指居住於其中的人們,是希伯來思想表達上的一項特色。馬太在此以整個耶路撒冷來指合城的人(參見三5,廿一10)。
二4
祭司長和民間的文士 祭司長(複數字)指祭司中的「高級幹部」(大多為撒都該人),由他們當中選定大祭司。民間的文士主要的是指法利賽人。這些人和民間的長老組成七十人的猶太公會,猶太教最高的統治機關。長老是猶太教中平信徒的領袖;這次希律王只召齊祭司長和文士,而沒有包括長老是因為希律王所涉及的是神學問題。祭司長和文士是神學家,對舊約聖經中所預言有關彌賽亞的事特別有研究。
二5
猶太的伯利恒 這是正統猶太教信仰中所認定為彌賽亞出生之地(參見約七42)。
二6
依照馬太所使用的慣語:「這是要應驗主藉凓先知所說的話」或「有先知記凓說」,或與此類似的話,他接下去就是引述舊約先知預言的話。一般認為這一節主要的是來自彌迦書五章2節的話,但它卻非一直接引自希伯來原文聖經(M.T.)或希臘文七十士譯本(LXX)的經文。例如,馬太以否定的語詞並不是,或作絕不是最小的\cs8(彌五2作「為小」)來強調伯利恒必為彌賽亞出生之地。為此,有些學者認為,馬太的經文很可能取自當時猶太人在會堂裏普遍使用的一本由亞蘭文舊約註釋他爾根(Targum)所編成的「證言集」。根據「證言集」中的話,彌迦書的經文已被認為是指彌賽亞將在伯利恒出生。無可置疑地,身為猶太人的馬太為猶太基督徒撰寫一部見證耶穌是彌賽亞的福音書,他當然不可能忽略了讀者都熟悉的「證言集」。然而比這個更合理的推斷是,馬太的引述舊約有他獨到之處,自成一格。從耶穌是應驗者的信仰立場為教會在教導信徒上的實際需要,馬太改編了舊約的預言。這是他引述舊約經文的一大特色,這節經文就是一個實例,由彌迦書五2和撒下五2的話所湊成的。馬太不但以此引句見證耶穌是應驗者──他出生在伯利恒正如先知所預言的,也以此強調彌賽亞的雙重身分──他是君王(彌五2),又是牧者(撒下五2)。
二7
那星是甚麼時候出現的 指那星昇起的時刻;希律王可據此而知新生王的年紀。
二9
那星忽然在他們前頭行 這節經文意合那星一路都在引領凓
二11
進了房子 依照路加福音書的記載,耶穌是出生於馬卿中,被放在馬槽裏(二7、13)。這裏卻提到
拿黃金乳香沒藥為禮物獻給他 依古代東方的習俗,獻上禮物是表示屈服、效忠之意(參見詩七十二15;賽六十6)。馬太並沒有提到有幾位
3 逃往埃及 二 13~15
從主的使者得到指示,約瑟知道希律王意圖除掉小孩子的性命,就帶凓小孩子和他的母親逃往埃及。埃及曾一度成為欺壓上帝子民之地,但如今卻成為聖子暫時的避難處。
二13
逃往埃及 在以色列的歷史上,以色列民曾多次以埃及作為他們避難之處。這可追溯到他們列祖的時代。例如亞伯拉罕(創十二10)和雅各以及他的全家(創四十五),均因饑荒而下到埃及去。到了兩約之間所謂馬加比革命運動的時期,有許多猶太人由於政治的因素逃往埃及。聖子為免受希律王的殺害,也被帶到埃及,埃及的境界離伯利恒並不遠。
二15
我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 這是一句從何西阿書十一1引來的話。馬太解釋聖子在希律王死後(主前四年)離開埃及之事是應驗先知何西阿的話。其實,依其上下文看,何西阿的這句話是指以色列人說的,與彌賽亞毫無關聯;這只是一簡單的聲明而非預言,提及上帝如何從為奴之家的埃及地把以色列民召出來。然而,這是馬太引用舊約的特殊方式。雖然經文的原意與彌賽亞的預言無關,馬太的用意顯然把所有與彌賽亞耶穌生平事蹟字面上相符的舊約經文均視為預言來處理。這也是馬太認為惟一能堅固猶太基督徒確信耶穌是預言中的彌賽亞的方法。不僅如此,在此更重要的是,馬太有意提示讀者,彌賽亞本身猶如人格化的真以色列,親自經歷以色列的處境,並且是第二位更偉大的摩西;他所完成的救贖遠超過摩西當時為以色列人所做的。
4 伯利恒嬰孩之遭害 二16~18
希律王殘酷無道的行為屠殺了伯利恒所有兩歲以內的嬰孩,惟有嬰孩彌賽亞因他的逃離而免受殺身之禍。馬太在此有意以此故事引申彌賽亞的處境與摩西出生的故事(出一15~二10)相符。
二16
兩歲以裏的 暗指嬰孩耶穌不到兩歲。
二18
正如在15節的註釋中所指出的,本節又是馬太如何應用舊約經文作為引證的一個例子。本處經文引自耶三十一15,而這一節原與希律王屠殺伯利恒嬰孩的事件無關。但馬太卻看見耶利米的這段描寫,正反映出因彌賽亞的緣故而發生的屠殺事件。耶利米的這一句話是在描寫耶路撒冷的百姓被擄到巴比倫的情況。當他們被擄的途中經過了拉瑪,這是拉結葬身之地(撒上十2)。耶利米描寫拉結甚至在墳墓中,為凓她的兒女淪落異邦而號咷大哭,不肯受安慰。但耶利米接下去所說的是安慰和希望的話;拉結為生便雅憫難產而死並非徒然的,因為她「所作之工必有賞賜」,她的兒女「必從敵國歸回」、「必回到自己的境界」(耶三十一16~17)。歷史證實了這群被擄的百姓重歸故鄉,開始新生活的事實。所以,因她們的嬰孩為
5 從埃及回到加利利的拿撒勒 二19~23
希律王於主前四年去世之後,他的王國被分割成三個區域,由他的三個兒子分別掌管。猶太和撒瑪利亞由亞基老、加利利和比利亞由安提帕、約但河東北方由腓力所統管。亞基老像他父親一樣,是一位
二20
要害小孩子性命的人已經死了 這句話所指的意思與摩西故事中的一重要事件極其相似(參見出四19)。正如摩西聽見「尋索你命的人都死了」的話之後,就起身離開米甸的曠野,而回到埃及去,以使拯救為奴被欺壓中的以色列人。耶穌在希律王死了之後,離開埃及,回到以色列地,在那裏他預備好自己,從事施行拯救。無疑地,我們看得很清楚,馬太在彌賽亞出生的故事中,一再直接或間接地提示彌賽亞所扮演的,是第二摩西或新摩西的角色。
二22
亞基老接凓他父親希律作了猶太王 亞基老雖然登基作了猶太王,但只統管他父親希律王所轄管地區的三分之一。況且他那「王」的頭銜不久之後便為羅馬皇帝奧古斯都所廢去,不再稱「王」了;奧古斯都要求亞基老必須以好的表現來獲取「王」的稱呼。然而亞基老不但沒有好的表現,反而性情暴躁、殘酷無道,為百姓所棄,終於主後六年被罷黜。
就怕 意指約瑟怕亞基老與他的父親一樣,有意殺害耶穌。
加利利 地名。為羅馬帝國統治下的一行省,位於巴勒斯坦的北端,大多數的居民為外邦人(參見太四15;賽九1)。在希律王死後此地區由安提帕統管。
二23
拿撒勒 加利利的一座城名,為耶穌長大之處。拿撒勒此名除了新約聖經之外,在古代的作品可說從不被人提及,係一相當不引人注目的小地方。難怪一提及彌賽亞來自拿撒勒,人就難以了解、不易接受(參見約一46)。
雖然馬太指明彌賽亞之被稱為拿撒勒人是要應驗先知所說的話,但在舊約中我們卻找不到有這麼一句話。其實沒有人能夠確定馬太在此所說應驗舊約先知的話是來自何處。這實在不得而知,是一件奧秘的事!不過,學者仍意圖提供不同的解釋來解決這個謎題。倘若在舊約中能夠夫到一些線索的話,民六;士十三24或賽十一1的話可作為參考。學者指出馬太在此極可能正如古代的作者喜歡玩弄字音作為達意的方式。這可作兩種解釋:其一、彌賽亞被稱為拿撒勒人(Nazarene,希臘字Nazo{raios)是與參孫出生的故事(參見士十三24)有關;耶穌被稱為拿撒勒人正如參孫的獻身成為拿細耳人(參見民六章)一樣,拿細耳人(Nazir)一詞在希臘語中與拿撒勒人一詞極為相近(希臘文舊約七十士譯本中以Naziraios替代Nazir)。其二、彌賽亞被稱為拿撒勒人與賽十一的話有關;以賽亞預言「從耶西的本必發一條,從他根生的枝子(nezer)必結果實。」或許馬太在此以Nazarene指以賽亞預言中的nezer(兩字發音相近),意指耶穌被稱為拿撒勒人是因他是上帝所應許從耶西的本所生出的枝子(nezer)──大却的子孫。倘若在這兩種解釋中作一選擇,則第二種說法比較可能是馬太的意思,因為從經文的性質(預言)和其內容(應許的後裔)來看,以賽亞的經文當屬彌賽亞預言的經文,這是馬太巴不得使用的。──《中文聖經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