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事完了,保羅心裡定意經過了馬其頓、亞該亞,就往耶路撒冷去;又說:『我到了那裡以後,也必須往羅馬去看看。』」(徒十九21)
「定意」的希臘文是 Tithēmi(發音為提特咪),意思是「放置」、「設立」、「放下」或「設定」。它字面上的含義是指「放置某物於某處」或「確立某事」,強調了位置、目的和確定性。這個詞是新約聖經中一個非常常用的希臘動詞,其使用非常廣泛,既可以指字面上的放置,也可以指比喻性的設立或委身。在聖經中的多樣化應用,它揭示了幾個重要的主題:
【我知誰掌管前途】
我知誰掌管前途,
我知祂握著我手。
在神萬事非偶然,
都是祂計劃萬有。
故我面臨的遭遇,
不論大小的難處,
我信靠行奇事的神,
一切交託主。 上一則|下一則
-
1. 描述基督的犧牲和愛
2. 呼召為弟兄捨命
3. 表明神的主權與秩序
4. 強調事奉的委身
-
1. 「就往耶路撒冷去」 ── 保羅此番去耶路撒冷的目的,主要是為著幫助那裡的貧乏聖徒,要把馬其頓和亞該亞等地教會的捐款帶到耶路撒冷(羅十五25~26)。
2. 「也必須往羅馬去看看」 ── 保羅往羅馬的目的,主要是到西班牙傳福音(羅十五23)。羅馬是世界的政治的中心,有四通八達的公路通往各大城。他覺得如果能到這個中心,就可以將福音帶往那時人所認為的地極,即今西班牙。此外,羅馬是羅馬帝國的京城,當時至少已經有了三處的聚會(羅十六5,14~15),故保羅老早就有意去那裡探訪他們(羅一11~13)。但想不到的是,最終他卻是以一個囚犯的身分去了羅馬(徒二十五25)。最後有人說,他也到了西班牙。
我知祂握著我手。
在神萬事非偶然,
都是祂計劃萬有。
故我面臨的遭遇,
不論大小的難處,
我信靠行奇事的神,
一切交託主。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