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意

〔新約鑰字〕

「這些事完了,保羅心裡定意經過了馬其頓、亞該亞,就往耶路撒冷去;又說:『我到了那裡以後,也必須往羅馬去看看。』」(徒十九21)

「定意」的希臘文是 Tithēmi(發音為提特咪),意思是「放置」、「設立」、「放下」或「設定」。它字面上的含義是指「放置某物於某處」或「確立某事」,強調了位置、目的和確定性。這個詞是新約聖經中一個非常常用的希臘動詞,其使用非常廣泛,既可以指字面上的放置,也可以指比喻性的設立或委身。在聖經中的多樣化應用,它揭示了幾個重要的主題:

  1. 1.  描述基督的犧牲和愛
  2. 2.  呼召為弟兄捨命
  3. 3.  表明神的主權與秩序
  4. 4.  強調事奉的委身

總而言之,這個詞是一個具有深層含義的詞,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放置」,更包含了主動的捨棄、有目的的設立和全心的委身。

《使徒行傳》十九章記載保羅「定意」經過馬其頓回耶路撒冷,然後去羅馬看看。主藉著保羅,將主的道在以弗所大大興旺普及,而且得勝。但以弗所事工的勝利不能滿足保羅的心,因他有負擔要遵照主耶穌升天前的吩咐,將福音傳到地極(徒一8)。於是他就「定意」要去耶路撒冷,也「必須往羅馬去看看。」那不是觀光客心中的「必須」,而是福音使者內心的「必須」。因此,保羅「定意」要去耶路撒冷和羅馬,一定是他已經尋求了神的旨意。在二十章22節有說明他的計劃是順從聖靈的指示。

此外,保羅此番去耶路撒冷和羅馬的目的,乃是:

  1. 1.  「就往耶路撒冷去」 ── 保羅此番去耶路撒冷的目的,主要是為著幫助那裡的貧乏聖徒,要把馬其頓和亞該亞等地教會的捐款帶到耶路撒冷(羅十五25~26)。
  2. 2.  「也必須往羅馬去看看」 ── 保羅往羅馬的目的,主要是到西班牙傳福音(羅十五23)。羅馬是世界的政治的中心,有四通八達的公路通往各大城。他覺得如果能到這個中心,就可以將福音帶往那時人所認為的地極,即今西班牙。此外,羅馬是羅馬帝國的京城,當時至少已經有了三處的聚會(羅十六5,14~15),故保羅老早就有意去那裡探訪他們(羅一11~13)。但想不到的是,最終他卻是以一個囚犯的身分去了羅馬(徒二十五25)。最後有人說,他也到了西班牙。

保羅傳福音是沒有邊界的,因他要將福音帶往世界各地。故無論到那裡去,他都是帶著靈裡的負擔和福音的使命而去的。但願我們也有保羅如此的「定意」,讓「主的道」在各地大大興旺,並且得勝!

【遵行神的旨意】

英國名牧師司布真,一次有人請他到美國去講道,說了許多動人的條件,內中有一條說:若他到美國去,就能在一個坐一萬人的禮拜堂講道。他回答說:「我的志願不是在大禮拜堂,向一萬人講道;我惟一的志願,是照著神的旨意行。」

可見神不但對全人類有其計畫,即對個人亦有其旨意。各人尋出神的大計畫中,關於我的一部份是什麼,而樂意去遵行,那就是作大事,那就是幸福。有人說的好,「為自己的未來籌畫難道有錯嗎?當然沒錯!只是你別忘了,有時主會允許祂看為合適,而你卻「無法掌控、出乎意料」的事件發生!終究,一切都是要為你成就最美好的事,即使你在當下無法理解。所以,我們務必要全心相信主和祂為我們所計畫的未來。」

【我知誰掌管前途】

我知誰掌管前途,
我知祂握著我手。
在神萬事非偶然,
都是祂計劃萬有。
故我面臨的遭遇,
不論大小的難處,
我信靠行奇事的神,
一切交託主。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