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巴拿巴帶馬可,坐船往居比路去。保羅揀選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們把他交於主的恩中。」(徒十五39~40)
「起了爭論」的「爭論」希臘原文是 paroxusmos(發音為帕羅克蘇斯摩斯)。這個動詞由在旁邊和加劇的、尖銳的、激烈的字組成,字面意思是「尖銳地刺激」或「煽動」。這裡的「起了爭論」不僅僅是意見不合,而是一種帶有強烈情緒、甚至導致關係破裂的激烈衝突。保羅和巴拿巴「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我們不知為什麼神容許這事發生?不過我們相信在這事上神沒有失控。感謝主,他們卻仍然忠心愛主、愛教會。所以他們雖「分開」,卻沒有「分裂」;雖「分道」,卻沒有「分散」。他們的分開,主要是由於性格和處事方法的不同,與他們對真理的看法和教導無關。同時他們的關係也絕非陌路,決不是從此就老死不相往來、不相聞問的(林前九6;提後四11)。
《使徒行傳》第十五章記載描述教會同心合意地對付了一件極有可能導致分裂的問題,他們由厲害的爭執開始,卻有極美好的結果。接著,路加特別記述了保羅與巴拿巴的同工 ── 二人曾在面臨壓力下力抗異端;二人曾為主的名不顧性命 二人在安提阿也曾繼續一同教訓人,傳主的道。然而在保羅第二次傳道之前,他和巴拿巴為著是否攜帶馬可同行的問題,而彼此意見不同,甚至分開。保羅堅持不帶馬可同去,因為這青年人曾忍受不住傳道事工的艱苦,因而在第一次的傳道旅程,中途離開(徒十三13);巴拿巴可能因著與馬可有親戚的關係(西四10),願意給馬可改正的機會。實在可惜!因著撒但的分化及人的軟弱,以致奪去他們二人多年的同心和同工。
關於該不該帶馬可同行,兩人孰對孰錯,解經家見仁見智,各方看法不一,惟多數人認為保羅較有理。在此我們不詳述各派的講法。此事件有四點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我們呼吸天上空氣】
我們呼吸天上空氣,
香味從天而來;
但願每魂脫離肉體,
每靈都充滿愛。 上一則|下一則
-
1. 神的工作不因人的分手而受攔阻。分手之後,他們並未因此而結怨,巴拿巴往居比路去,保羅則往加拉太去。他們各有各傳福音的機會,使得原本一隊的傳道團變成二隊,並藉著他們的傳揚和見證,分別作工,重訪各教會,使福音的工作更加擴大和廣傳到更遠之處。
2. 教會打發保羅和西拉出去,把他們交於主的恩中;而記錄中未說,他們替巴拿巴和馬可祝福。巴拿巴可能是負氣先帶著馬可離開,而沒有跟教會交通。保羅和巴拿巴兩人的分別點就在於此:一個出去時有教會的印證,一個出去時沒有教會的印證。我們需要從保羅與巴拿巴為馬可起爭執的事例,學習在事情的斷案中需尋求教會的交通、引導、印證,而決不可根據自己的功勞、地位和能力而定規。
3. 保羅的堅持和巴拿巴的愛心卻造就了馬可。從日後馬可成為保羅不可缺少的同工(西四10,提後四11)來看,或許巴拿巴和保羅的動機和和立場可能都沒有錯。馬可經過這次學習之後,因保羅的嚴厲拒絕,而受到激發,成為主更忠心的僕人;因巴拿巴愛心的寬容和提攜,因而得以堅立,日後被主大用。
4. 同工難免會有意見不合之時,切忌針鋒相對,使彼此「同工」而變成「同攻」,把「講台」而變成「砲台」。即使彼此不得不分開,仍要學習彼此祝福,以他們為主裡親愛的同工(林前九6);不可彼此攻訐,視同仇敵。
香味從天而來;
但願每魂脫離肉體,
每靈都充滿愛。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