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了味

〔新約鑰字〕

「因為必用火當鹽,醃各人。鹽本是好的,若失了味,可用什麼叫它再鹹呢?你們裡頭應當有鹽,彼此和睦。』」(可九49~50)

「失了味」的希臘文為 analos(發音為阿納洛斯),意思是「沒有鹽」和「沒有味道的」。古時猶太地方和中東各地吃的鹽,多是「礦鹽」或「井鹽」,那些鹽塊從礦場或井裡挖出來時,就像拳頭大的石頭一般。在這石塊的外層包著一層鹽。猶太人在吃飯時,右手拿著菜,左手握著鹽塊,用舌頭舐鹽以取味。家中每個人都有一塊鹽放在廚房中,吃飯時就各用自己的鹽塊。等到鹽塊的鹹味逐漸減少,至完全失味時,原先的鹽塊就成為石頭了,於是隨手棄置,這些鹽份用盡的石頭就任人踐踏了。

《馬可福音》第九章記載主教導門徒,要彼此接納和包容,並且裡頭應該有「鹽」,產生彼此和睦。「鹽」的主要功能是調味並殺菌,主提醒我們若失去了基督徒「鹽」的味道,我們的生命便失去了價值和目的。此外,我們如何把「鹽」的影響力應用在彼此和睦之中呢?只有我們裡面有「鹽」,就是被基督的質素所浸透,像醬菜的味道是出於醬汁的一樣,能使人甜美。

主曾對門徒說你們是世上的鹽(太五13)。在此主提醒我們兩件事:

  1. 1.  防備鹽失了味。鹽能防腐又能調和,但鹽經過化學作用之後就會失了味。主耶穌說,鹽若失了味,就沒有辦法叫他再鹹了。今天我們若貪愛世界的財富,也會漸漸被世界同化、侵襲、敗壞,隨流失去鹽的味道(功用)。
  2. 2.  裡頭應當有鹽,彼此和睦。要注意其中的兩個句子,「你們裡頭應當有鹽」「彼此和睦」,這是互相關聯的啟示。首先是產生和睦的鹽,其次是鹽所產生的和睦。在馬可九章49節說,「因為必用火當鹽,醃各人。」這鹽又像火能消殺人的野心、慾望並煉淨我們的生命。先有潔淨,才有和睦。自從亞當墮落之後,全人類都過著人與人之間勾心鬥角、明爭暗鬥、相吞相咬的生活。而只有以這鹽先來潔淨我們,我們才能在與人相處時實行饒恕、包容、接納、和睦的生活。

親愛的,求主幫助我們這些「鹽」,真的永遠有味道,永遠彼此接納,彼此欣賞,彼此和睦。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否言語常常帶著和氣、恩情、恩慈、溫厚、感謝,好像用鹽調和,來製造和睦呢?

【哦,我要像你】

哦,我要像你!哦,我要像你!
可愛的救主,像你模樣;
像你的甘甜,像你的貞堅,
在我的衷心刻你形像。

 目錄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