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裡禱告。」(可一35)
「在那裡禱告」的「禱告」希臘文為 proseuchomai(發音為普羅蘇科邁),而由「朝向」和「願望」這兩個字組成。這個字在新約聖經中一共出現87次,在《馬可福音》有10次提到主耶穌在每次作工之後,就及時引退到曠野,或是去鄉村去歇息,有時是暗暗地上了高山,與神獨處,以便迎接更大的挑戰。
《馬可福音》第一章記載主到加利利各處傳道。祂就深夜裡獨自去到一個曠野地方去禱告父神,一直持續地直至天亮。在四福音書中,我們也發現主耶穌愈是忙碌,祂愈重視禱告,愈大的爭戰,禱告得愈迫切。有人說的好,「沒有一項行動比不屈不撓地培養早晨「禱告」的習慣 ── 在一天之始花半小時以上的時間單獨與神同在,對我們自己和別人有更大的益處。」
此外,主在這裡樹立了一個神僕人與神交通的好榜樣。因神的僕人每早晨要開通耳朵,傾聽父神的吩,這樣才能擔當神所託付的使命。祂工作至深夜,次日仍須黎明即起,獨自和神禱告交通;這說出無論多少事工,不能影響祂與天父之間的交通;工作並沒有奪取神在祂身上的地位。這也是祂工作有果效的秘訣。若主耶穌在每天開始事工之前,與神進行深切的屬靈交通,我們豈不更須要「禱告」!
【先調正中音】
一日清晨,一位主的僕人進入一座大禮拜堂,在內默讀主的話語,向主禱告。不久,聽見大風琴那裡傳出琴聲,先是單音,再是一句,後是一首。他就走到大風琴那裡,看看聲音從何而來。原來有位修琴的人,正在調音。於是這位神的僕人就問他說:「這樣大的一個風琴,上面琴子如許之多,你怎樣調音,能使它們和諧呢?」修琴的人回答說:「我先將最中間的『c』音調到正確,然後再使其他的琴子都與它調和。因此,我們應早起,與神親近,同祂調至和諧,然後才能在一天中和所接觸的人、事、物和諧。戴德生也說過:「那有先開音樂會,然後才調和樂器呢?每天讀經、禱告,先與神調和,然後再與人見面辦事。」
親愛的,主耶穌既身為神的兒子,但無論多少事工,尚且撥出時間,好好與神禱告交通;我們豈可以忽略親近神,而就去服事人呢?所以我們每日生活的成功失敗,完全在乎我們在禱告上所下的工夫,越重大的事情越需要在神面前安靜,越繁忙的時刻越需要禱告。
【禱告之時】
禱告之時,甘甜之時!使我離開煩惱之事;
來到神的座前發表所有意願,所有需要。
當我遇到重壓、憂愁,我靈卻常得著自由;
不陷惡者所有佈置,因為有你—禱告之時!
禱告之時,甘甜之時!
使我離開煩惱之事;
來到神的座前發表所有意願,
所有需要。
當我遇到重壓、憂愁,
我靈卻常得著自由;
不陷惡者所有佈置,
因為有你—禱告之時!
來到神的座前發表所有意願,所有需要。
當我遇到重壓、憂愁,我靈卻常得著自由;
不陷惡者所有佈置,因為有你—禱告之時!
使我離開煩惱之事;
來到神的座前發表所有意願,
所有需要。
當我遇到重壓、憂愁,
我靈卻常得著自由;
不陷惡者所有佈置,
因為有你—禱告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