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為善和有禍了

〔新約鑰字〕

「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太二十三13)

「假冒為善」希臘文為 hupokrites(發音為呼啦好瑞塔斯),意思是「演員」,「偽裝者」和「偽君子」;原文指在舞臺上表演的演員,掛上面具,演活別人的角色;他們在臺上所言所行,並不代表其本身真我。「有禍了」希臘文為 ouai(發音為烏艾),原文的意思包括「將受惡報」及「可悲可歎」的雙重意思。《馬太福音》第二十三章主耶穌指出「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的錯誤和可憐光景。法利賽人是一群猶太教的特別門派,約在主前一百七十五年開始出現。他們極端熱心律法及傳統,在他們身上有很多很嚴重的信仰生活的偏差。他們的問題徵結是能說不能行和過度喜愛顯揚、高位和尊稱。看到他們敗德劣行時,我們不要以為是在研究歷史上一群特別壞的人。其實他們所犯的錯誤,今天可能同樣會成為我們屬靈生命成長的攔阻。我們的事奉若也是淪落在表演的作風裡,或是落入虛名的漩渦裡,而輕忽了內在的敬虔,那樣我們將比他們更可憐。

《馬太福音》第二十三章記載主耶穌責備「假冒為善」文士和法利賽人。本章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

  1. 1.  主的責備與定罪 ── 主嚴厲責備他們,並揭露他們的罪行。因此,主宣佈必有八種災禍臨到他們:
    1. (1) 第一禍 ── 因自己不入,卻阻擋人進入天國
    2. (2) 第二禍 ── 因侵吞寡婦的家產
    3. (3) 第三禍 ── 因勾引人入教,卻使他們作地獄之子
    4. (4) 第四禍 ── 因瞎眼領路,本末倒置
    5. (5) 第五禍 ── 因拘泥於細節,而罔顧重大的
    6. (6) 第六禍 ── 因注重外表的乾淨,裡面卻不乾淨
    7. (7) 第七禍 ── 因按名是活的,其實是死的
    8. (8) 第八禍 ── 因記念已死的先知,卻殺害活著的先知

    這些災禍不單是主的「定罪」也是「審判」,因看見他們的惡行。於是,祂宣告他們「有禍了」。雖然這些話極為可怕,其中仍明顯地包含著憂傷與憐恤,因主為他們要受更重刑罰的結局,而心中充滿了悲傷。盼望我們切勿落在他們可憐的景況中。

  2. 2.  主的提醍與教導 ── 主指出了他們的愚昧以後,提醍門徒,千萬不要陷入他們「假冒為善」者的錯誤中,並積極的教導祂的門徒學習:
    1. (1) 勿重虛名 ── 不要受稱,也不要稱人「拉比」、「父」和「師尊」。在教會中,我們沒有階級、地位的分別,都是同作「弟兄」的(啟一9)。
    2. (2) 切實承擔 ── 在服事中,不在乎名聲、地位、名稱,而在乎看重神的喜悅,甘願謙卑服事委身。

親愛的,我們是否除去內心「虛假」和「虛榮」,追求生命內涵呢?

【非我惟主】

非我惟主,被人高舉並愛敬;
非我惟主,被人傳揚相信;
非我惟主,顯在言語和步武;
非我惟主,顯在思想態度。
(副)
哦,求主救我脫離自己!失去在你裡面!
哦,但願不再是自己,惟主活我裡面!
非我惟主,被人高舉並愛敬;
非我惟主,被人傳揚相信;
非我惟主,顯在言語和步武;
非我惟主,顯在思想態度。 (副)
哦,求主救我脫離自己!
失去在你裡面!
哦,但願不再是自己,
惟主活我裡面!

首頁目錄上一則下一則

瑪波羅教會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