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祂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祂的莊稼。』」(太九36~38)
「憐憫」希臘文動詞為 splagchnizomai(發音為斯普拉格尼佐馬伊),可以翻譯為「動了慈心」。這個字出於名詞 splagchna,即心腸。此字在新約中福音書裡常常用來表達主耶穌對人的感情被觸動了。由於這是動了慈心,所以這不是指通常的憐憫或惋惜,而是觸動了心腸肺腑的真情。這是希臘文有關同情的字中,程度最強烈的一個。此字都是出現在符類福音(為新約聖經前三卷書《馬太福音》、《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的合稱),而一共出現了12次,例如:
【禾捆帶回來】
早晨我們播種,晌午我們播種,
傍晚我們播種,播出神慈愛;
等候成熟日子,等候收割點鐘,
我們喜樂滿懷,禾捆帶回來。
(副)
禾捆帶回來,禾捆帶回來,
我們喜樂滿懷,禾捆帶回來;
-
1. 主耶穌看見眾人如同沒有牧人的羊,就動了慈心(太九36,可六34)。因著祂「動了慈心」,主對他們的困苦流離表同情。
2. 主耶穌看見眾人餓了三天,沒有東西吃,就動了慈心(太十五32,可八2)。因著祂「動了慈心」,祂就不願意叫他們餓著回去,恐怕在路上困乏。
3. 主耶穌看見他人憂傷,就動了慈心(路七13)。祂看見寡婦的兒子出殯,祂沒有置身於事外,乃憐憫她,將她的憂傷當作自己的憂傷。
4. 在主耶穌的比喻中所用的這個字 ── 主人「憐憫」無力償債的僕人(太十八33);撒瑪利亞人「憐憫」耶利哥路上受傷的旅客(路十33);慈父「憐憫」歸家的浪子(路十五2)。
傍晚我們播種,播出神慈愛;
等候成熟日子,等候收割點鐘,
我們喜樂滿懷,禾捆帶回來。
(副)
禾捆帶回來,禾捆帶回來,
我們喜樂滿懷,禾捆帶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