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說:『誰先攻打耶布斯人,必作首領元帥。』洗魯雅的兒子約押先上去,就作了元帥。」(代上十一6)
「耶和華必使約押流人血的罪歸到他自己的頭上,因為他用刀殺了兩個比他又義又好的人,就是以色列元帥尼珥的兒子押尼珥和猶大元帥益帖的兒子亞瑪撒,我父親大衛卻不知道。」(王上二32)
約押(Joab)是大衛王軍隊的元帥,是利未支派撒魯雅的兒子,也是大衛的姐姐撒魯雅的兒子,因此是大衛的外甥。他還有兩個兄弟:亞比篩和亞撒黑。在大衛的統治期間,約押參與多次掃蕩以色列敵人的關鍵戰役。「約押」名字的意思是「耶和華是父親。這個名字本身帶有敬虔的含義,但從他的人生來看,他的行為並不總是與這個亞多尼雅名字相稱。約押的一生充滿了為了自身利益、權力鬥爭和殘忍報復的行為。總結約押人生:他充滿了忠誠與野心、勇氣與殘忍、成功與悲劇的交織。他忠於大衛,卻常以自己的方式行事。他是戰場上的英雄,卻因權力慾望,而冷酷無情,最終為自己的血腥手段付出代價。
約押的事蹟主要記載在《撒母耳記下》、《列王紀上》和《歷代志上》,概述如下:
-
1. 成為大衛的元帥(代上十一6) ── 他展現軍事才能,領先攻下耶路撒冷之後,被立為元帥。
2. 殺押尼珥(撒下三27) ── 約押因為私人仇恨(押尼珥曾殺他弟弟亞撒黑) ,用惡毒的手段殺了押尼珥,這件事讓大衛極為痛心。他雖然跟隨在大衛左右,卻缺乏大衛的仁厚和敬畏神的心。
3. 殺亞瑪撒(撒下二十10) ── 大衛任命亞瑪撒為元帥取代約押。約押稱亞瑪撒兄弟,又與他親吻,卻趁機將他刺死,再次顯示他的殘忍與政治手段。約押掃平示巴叛亂之後,又當了元帥。
4. 參與謀殺烏利亞 (撒下十一2~27) ── 約押照大衛的命令使烏利亞被殺後,大衛便娶了拔示巴為妻。約押非常清楚大衛不義的罪行,但仍執行命令。
5. 違命殺押沙龍(撒下十八14) ── 大衛吩咐不可害押沙龍,但約押認為這是戰略錯誤,親手殺了押沙龍。雖然從軍事角度合理,但從屬靈與倫理角度看,他是違抗大衛的命令。
6. 支持亞多尼雅篡位(王上一7) ── 大衛在世時早已確定他的兒子所羅門繼承王位。但在大衛年老時,約押支持亞多尼雅爭奪王位,反對所羅門。這是他政治判斷的重大錯誤。
7. 被所羅門處死(王上二28~34) ── 所羅門遵照大衛遺命,審判約押過去流無辜人血的罪。
-
1. 能力與品格的分離 ── 約押擁有卓越的軍事才能,是為大衛開疆拓土的關鍵人物。然而,他的品格卻備受爭議,充滿殘忍與自私。這提醒我們,能力不等於正直,才華不代表美德。一個人的品格有缺陷,即使能力再強,最終也可能導致毀滅。
2. 權力的腐蝕性 ── 約押為了鞏固自身權力,不惜採取極端手段,這顯示了權力對人心的腐蝕作用。有人說的好,「權力使人腐敗,絕對的權力絕對腐敗。」約押的人生正是這句話的寫照,他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可以無視道德底線,最終也因此自食惡果。提醒我們,人若沒有敬畏神的心,容易成為權力的奴僕。
3. 殘忍與報復心強 ── 約押殺害押尼珥是為弟弟亞撒黑報仇,但他的行為卻開啟了更多的暴力循環。這提醒我們,仇恨和報復只會帶來更多的痛苦和死亡,而非真正的公義或和平。聖經教導我們:「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羅馬書 十二17)
4. 順服與審判 ── 約押多次違抗大衛的命令,展現了他對權柄的藐視。儘管他一度逃脫懲罰,但在所羅門王登基後,他過去的罪行仍被追究。這提醒我們,約押的結局印證了公義的審判終將來臨,無論我們身居何位,都無法逃避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因為「不要自欺,神是輕慢不得的。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加拉太書六7)
-
1. 在神的國度裡,品格更重要,而能力與成就不能取代品格
2. 沒有愛心的權力是危險的,可能變成操控與自義
3. 沒有敬畏神的心,會缺乏道德的底線,而不惜一切代價達成目標
4. 神的審判是公義的,無論我們身居何位,都無法逃避為自己的行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