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一個猶太人,名叫亞居拉,他生在本都;因為革老丟命猶太人都離開羅馬,新近帶著妻百基拉,從義大利來。保羅就投奔了他們。他們本是製造帳棚為業。保羅因與他們同業,就和他們同住作工。」 (徒十八2~3)
「他在會堂裡放膽講道;百基拉,亞居拉聽見,就接他來,將神的道給他講解更加詳細。」(徒十八26)
「問百基拉和亞居拉安。他們在基督耶穌裡與我同工,也為我的命將自己的頸項置之度外。不但我感謝他們,就是外邦的眾教會也感謝他們。」(羅十六3~4)
我們之前曾查考過亞居拉和百基拉這對夫婦,現在我們特別關注百基拉,有關聖經如何描述她,以及我們從她身上可以學到什麼。百基拉和亞居拉在《使徒行傳》和保羅的書信中被提及六次:(徒十八2,18,26;羅十六3;林前十六19;提後四19。)
聖經是這樣描述百基拉:
-
1. 保羅親密的同工 ── 她與丈夫移居哥林多時,接待保羅在先,並扶助他,與他同工;之後,又與保羅一同前往以弗所。他們成為了保羅在事工上的重要夥伴和朋友。保羅稱他們為「在基督耶穌裡與我同工」,並說他們「為我的命將自己的頸項置之度外」。這表明他們是保羅的得力同工。當保羅拮据時,他們接待他,幫助他;並且當保羅遭難時,他們為保羅了的緣故,將生命置於度外。
2. 熱心的接待者 ── 她與丈夫無論到哪裡,都把自己的家打開,接待同工,供教會聚會之用。聖經記載他們在哥林多、以弗所和羅馬都曾有聚會在他們家中。以弗所教會初成立時,很可能就在他們的家中聚會。這表明他們的家成為教會的聚點,並積極投入到教會的建立和牧養中。
3. 優秀的教導者 ── 她與丈夫後來一同前往以弗所,並在那裡教導亞波羅,使他對福音有更正確的認識。亞波羅是一位口才極佳、熟悉舊約聖經的聖徒,但他只知道約翰的洗禮。百基拉和亞居拉熱情地邀請亞波羅回到家裡,「將神的道給他講解得更加詳細。」這裡的描述表明,百基拉在教導方面與丈夫是同等的重要,她並不是被動旁聽,而是積極參與了對亞波羅的教導,幫助他更全面地理解福音真理。
-
1. 帶職事奉的榜樣 ── 她與丈夫以製造帳棚為業,卻毫不減少他們對主的忠心;他們自立自養,供給傳福音一切所需。這提醒我們,職業不應與信仰脫節,我們可以在日常工作中榮耀神,並利用工作中的資源和關係,來支持教會和福音的事工。
2. 夫妻同心事奉的榜樣 ── 她與丈夫總是被一同提及,他們一同工作、一同搬遷、一同接待、一同教導。聖經有四次將百基拉的名字排在丈夫前面,但她不求名聲,默默的忠心服事。他們是夫妻同心合意、在事奉上彼此扶持的絕佳榜樣。這樣的夫婦是教會之寶。
3. 打開家的榜樣 ── 她與丈夫樂意打開自己的家,成為教會的聚集地,為傳揚福音提供了重要的場所。這提醒我們,即使是最普通的家庭,也可以成為神使用的地方,讓家成為神祝福的出口。
4. 教導的榜樣 ── 儘管亞波羅已經是一位有恩賜的傳道人,百基拉和亞居拉仍以愛心的「接待」代替「批評」,以「私下」的幫助代替「公開」的指正。這提醒我們,應當謙卑地、有智慧地分享真理,幫助他人成長,而不是爭辯或批評。
-
1. 百基拉的榜樣鼓勵所有女性聖徒,認識到自己在教會中有著重要的屬靈恩賜和服事潛力,可以積極參與教導、牧養和建立教會,成為神貴重的器皿。
2. 百基拉與丈夫是聖經中最美的一對的夫婦。他們的美在於二人同心,一同勞苦、同心服事,熱心愛主,和愛人如己。願我們的教會也有更多像他們這樣的夫婦,同心愛主、事奉主,全心為著基督和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