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婦人就留下水罐子,往城裡去,對眾人說:『你們來看,有一個人將我素來所行的一切事,都給我說出來了,莫非這就是基督麼?眾人就出城往耶穌那裡去。」(約四28~30)
聖經如何描述這位撒瑪利亞婦人?
-
1. 她是一位撒瑪利亞婦人 ── 這在當時的猶太人看來是「不潔淨」的,因為撒瑪利亞人是古代以色列人和外族通婚的後裔,並且有自己獨立的宗教信仰和敬拜中心(基利心山),與耶路撒冷的猶太人互不往來,甚至彼此仇視。
2. 她的為人 ── 她來到雅各井打水的時間正是中午十二點,日頭非常炎熱。一般婦女通常會在清晨或傍晚時分出去打水,而這個婦人在此刻單獨出來打水。許多解經家認為,她選擇這個時間打水,是為了避開其他婦女的目光和議論,因為她的生活聲名不佳。
3. 她的婚姻狀況 ── 主耶穌與她對話中,直接指出她,「你已經有五個丈夫,你現在有的並不是你的丈夫。」這揭示了她複雜的婚姻狀況,暗示了她可能在情感上經歷了許多失敗和痛苦。猶太人認為一個女人可以離婚兩次,即最多結三次婚。如果撒瑪利亞人也有相同的標準,這個婦人的生活就顯得極端不道德,故被當時社會所指責。婦人雖然有過五個丈夫,現在是跟一個男人同居,卻仍舊乾渴,不滿足。因此,主耶穌將「活水」的福音介紹給她,使她明白只有祂才是她唯一的滿足。
4. 她對宗教有一定認識 ── 在與主的對話中,她能談論:
-
(1) 她的祖宗在這山上敬拜
(2) 猶太人和撒瑪利亞人的敬拜爭議(在耶路撒冷還是基立心山)
(3) 知道彌賽亞要來
-
1. 最先認識祂是「猶太人」 ── 因與主素昧平生,彼此不相干,她高傲地拒絕了主的要求。
2. 接著她稱祂為「先生」 ── 因主引導她討論人生正題,引起了她的注意及好奇心,開始對主存了敬意。
3. 後來認識祂雖然為「大」 ── 因主激發她求主賜給活水,然而她認為主仍不能與祖宗雅各相比。
4. 查覺祂是「先知」 ── 因主技巧地指出她生命中的不滿和罪,使她看出主具有超人的洞察力,是神的代言人。
5. 認識祂可能就是基督 ── 因主繼續地帶領她認識祂,她雖還不敢肯定,不過卻從心中誠實的問道,「莫非這就是基督麼?」因她作的見證和眾人的親身經歷,最後使他們都認定祂真是救世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