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腓利就起身去了。不料,有一個埃提阿伯(即古實,見以賽亞十八章一節)人,是個有大權的太監,在埃提阿伯女王幹大基的手下總管銀庫,他上耶路撒冷禮拜去了。」(徒八27)
聖經並沒有提到這位埃提阿伯太監的名字,只知道他是在埃提阿伯女王「千大基(Candace)」(乃女王習慣稱號,如埃及王法羅,羅馬王該撒)之手下總管庫銀,而享有大權的臣子。舊約聖經大多稱「埃提阿伯」為古實,大多因為古實的後裔住在埃提阿伯(創十6)。它的地名原意是「黑」,位於非洲東部,與埃及為鄰。在主前七百年,古實已自立為一國,後改稱為埃提阿伯,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稱阿比西尼亞(Abyssinia),即現今之衣索比亞國(Ethiopia)。
埃提阿伯太監是一位敬畏神的外邦人,並且熱心追求認識神。所以,他會攜有舊約七十士希臘文譯本聖經,上耶路撒冷去敬拜神。聖靈差派。向他傳揚福音和講解真理。他是在讀聖經《以賽亞書》時遇見主,聖靈適時的感動,加上他謙卑的態度,主動要求受洗。這樣他成為聖經記載的第一位非洲的基督徒。相傳,他回國之後,不僅帶領了女王甘黛絲(Queen Candace)信主,也使全國同胞蒙恩歸主。因此主的見證,擴展到北非。照猶太律法,外邦人和太監之類的人是不可以「入耶和華的會」(申二十三1)。然而基督的福音是為世上所有人預備的,無論男女老幼,種族膚色,出身地位,貧富貴賤。
【他的特點】
根據《使徒行傳》第八章,關於埃提阿伯太監的特點,有七點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
-
1. 具有權勢(總管銀庫,等於今天的財政部長) ── 「有一個埃提阿伯人,是個有大權的太監,在埃提阿伯女王幹大基的手下總管銀庫。」(徒八27上)他卻是一位敬畏神的外邦人。
2. 尋求神的人 ── 「他上耶路撒冷禮拜去了。」(徒八27下)他不遠千里離開了遙遠的非洲,來到耶路撒冷聖殿中敬拜神。
3. 勤讀聖經的人 ── 「現在回來,在車上坐著,念先知以賽亞的書。」(徒八28)他在路上念著《以賽亞書》五十三章,那一段聖經剛好是講耶穌基督被壓傷、飽經痛苦、受審、被殺與復活。
4. 謙卑的人 ── 「他說:『沒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徒八31上)他承認自己不明白基督福音的事,需要別人的人指教。
5. 肯虛心受教的人人 ── 「於是請腓利上車,與他同坐。」(徒八31下)他充滿受教的渴望,邀請腓利上車同坐,因腓利的講解而使他認識耶穌基督。
6. 迫切遵行教訓的人 ── 「二人正往前走,到了有水的地方。太監說:『看哪,這裡有水,我受洗有什麼妨礙呢?』」(徒八36)他明白真理之後,就立刻全心相信,口裡承認(羅十10),並且主動要求在有水的地方受浸。
7. 滿了救恩喜樂的人 ── 「從水裡上來,主的靈把腓利提了去,太監也不再見他了,就歡歡喜喜的走路。」(徒八39)他信主受浸後,歡歡喜喜的回家。一個得救的人,很自然喜樂裡走前頭的路,過快樂的人生。
-
1. 從埃提阿伯太監信主的過程中,我們看到;
-
(1) 聖靈的工作,預備好他尋求神的心
(2) 神的話向他顯明
(3) 腓利向他講解神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