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拉多的重要事蹟

〔聖經人物知多少〕

【殺加利利人】

「正當那時,有人將彼拉多使加利利人的血攙雜在他們祭物中的事,告訴耶穌。」(路十三1)

著名猶太史學家約瑟夫斯(Josephus)描述彼拉多不尊重猶太人的傳統,常常武力用事,幾乎造成了猶太人大規模的叛亂。路加記載彼拉多認為加利利人要反抗羅馬,當他們正獻祭時,他派羅馬兵擊殺他們,並將他們的血攙雜在他們所獻的祭物中。這類行徑與殘暴無比彼拉多的惡名十分吻合。

【審問主耶穌】

「彼拉多要叫眾人喜悅,就釋放巴拉巴給他們,將耶穌鞭打了,交給人釘十字架。」(可十五15)

雖然祭司長文士等想治死主耶穌,但他們沒有殺人的權柄。於是大祭司該亞法等人把這訴訟交由彼拉多處理。在第一審,彼拉多問了主四個問題:

  1. 1.  你是猶太人的王嗎?
  2. 2.  你做了什麼事呢?
  3. 3.  這樣你是王嗎?
  4. 4.  真理是什麼呢?

因著主耶穌的回答,彼拉既知主的國不屬世界,並未干犯自立為王的叛亂罪,所以他就宣告說:「我查不出他有什麼罪來。」(約十八38)彼拉多明知主耶穌無罪,而猶太人的祭司長等人卻定要殺耶害耶穌。後來他就把主耶穌送交希律審問。在希律面前,「主耶穌一言不答」,於是希律又把主耶穌送回彼拉多那裡。彼拉多再次宣佈,他和希律都查不出主耶穌有罪。為此,他要責打主耶穌,把祂釋放了。當時正是逾越節,按慣例「巡撫必須釋放一個囚犯」給猶太人。彼拉多第三次宣佈主耶穌無罪。但無奈祭司長和長老挑唆群眾,要求釋放重刑犯巴拉巴,而要除滅主耶穌,並且猶太人齊聲喊著說:「你若釋放這個人主(耶穌),就不是該撒的朋友;凡自命為王的就是反對該撒了。」(約十九12)彼拉多一方面想取悅於猶太人,另一方面又擔心自己的官位不保。於是他當眾洗手,表明百姓應該自己承擔殺義人的罪。然後,他屈從他們的要求,釋放巴拉巴,將主耶穌釘十字架。這件事也充分反映出主耶穌之死,乃是:

  1. 1.  死於叛徒猶大的出賣
  2. 2.  死於猶太宗教首領莫須有的控告,暴露他們在宗教上的虛偽和欺騙
  3. 3.  死於彼拉多的審判,暴露他在政治上的不義與腐敗

彼拉多三次查明主耶穌是無辜之人(太二十七24;可十五5,9,12;約十八38;十九4,6,12),承認了祂的清白無罪。但他卻把無罪的主耶穌釘在十字架,以致成為千古罪人。總結主耶穌受彼拉多審問的過程如下:

過程彼拉多的判決猶太人的反應
第一審 宣告查不出祂有什麼罪(作王的「叛亂罪」),企圖推卸責任。 寧願釋放強盜巴拉巴,也不願釋放主耶穌。
第二審 再次宣告查不出祂的罪,企圖以鞭打祂,息事寧人。 猶太人卻利用律法,以「褻瀆罪」要釘主耶穌十字架,因祂自以己為神的兒子
第三審 想釋放祂,卻屈服猶太人的威脅和壓力。 猶太人利用彼拉多弱點,恫嚇若釋放主耶穌就是背叛該撒
最終判決 無罪但要受刑,將主耶穌交給猶太人去釘十字架。 猶太人喊著說,除掉祂!除掉祂!釘祂在十字架上!猶太人寧可稱凱撒為他們的王,也不願以主耶穌為他們的王。
 第一審

【彼拉多的判決】
宣告查不出祂有什麼罪(作王的「叛亂罪」),企圖推卸責任。

【猶太人的反應】
寧願釋放強盜巴拉巴,也不願釋放主耶穌。

 第二審

【彼拉多的判決】
再次宣告查不出祂的罪,企圖以鞭打祂,息事寧人。

【猶太人的反應】
猶太人卻利用律法,以「褻瀆罪」要釘主耶穌十字架,因祂自以己為神的兒子

 第三審

【彼拉多的判決】
想釋放祂,卻屈服猶太人的威脅和壓力。

【猶太人的反應】
猶太人利用彼拉多弱點,恫嚇若釋放主耶穌就是背叛該撒

 最終判決

【彼拉多的判決】
無罪但要受刑,將主耶穌交給猶太人去釘十字架。

【猶太人的反應】
猶太人喊著說,除掉祂!除掉祂!釘祂在十字架上!猶太人寧可稱凱撒為他們的王,也不願以主耶穌為他們的王。

【默想】

  1. 1.  何等不義的審判 ── 彼拉多是一個投機政客,他三次審查不出主耶穌有罪,但卻玩弄手段,討眾人喜悅,而定了主耶穌的死罪。他輕忽了他所面對的是誰(救主),因而不顧公義,顛倒黑白,最終自招滅亡。我們是否只怕得罪人,卻不怕得罪神呢?
  2. 2.  何等嘲諷的問題 ── 彼拉多曾問主耶穌:「真理是什麼呢?」(約十八38)但他未等主的回答就離開了,顯示他是帶著對「真理」隨便、輕忽、藐視、嘲諷的態度而問的。面對主這個嚴肅的問題,我們的態度如何呢?
  3. 3.  何等可悲的選擇 ── 彼拉多兩面討好,選擇推卸責任;猶太人泯沒良心,選擇釋放強盜巴拉巴。面對真理與虛假,人只有兩個選擇。然而拒絕真理的人,就是拒絕主的人。我們是否選擇一生單單為見證真理而活呢?

首頁目錄上一則下一則

瑪波羅教會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