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危的拉撒路

〔聖經人物知多少〕

「她姊妹兩個就打發人去見耶穌說:『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約十一3)

《約翰福音》第十一章記載主耶穌聽見拉撒路病了,卻仍在所居之地住了兩天,才攜門徒前往「叫醒」他。主耶穌顯然已經知道,祂要行復活的神跡,所以才說出去「叫醒」他。這事發生在伯大尼,位於耶路撒冷附近,距離耶路撒冷大約三公里。在那裡,馬大、馬裡亞和拉撒路是主耶穌素來所愛的。當拉撒路病了時,馬大和馬裡亞派人去找主耶穌,告訴祂:「拉撒路病了。」祂聽見,就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了讓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並拖延了過了兩天,主耶穌才叫門徒,一起動身往猶太伯大尼去。門徒詫異的問:「猶太人要打死祂,為何祂還要去猶太冒險?」祂回答:「現在是白天,不會跌倒」。主這段話的意思是祂當趁此機會,按著神的旨意行事,必不至於遭遇什麼危險。祂說明祂要使拉撒路復活,並他延遲讓拉撒路死了再復活,是為要讓門徒相信祂。

聖經對於拉撒路個人的事蹟並沒有太多的記載,只將焦點集中在他患病、死亡與復活的事蹟上。約翰非常詳細記錄每一個過程,強調主耶穌與他的關係,以及祂為他說了什麼和做了什麼。關於病危拉撒路的事蹟,有三點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

  1. 1.  主耶穌所愛的拉撒路生病了。可見主所愛的人有時也會生病;我們患病不一定是壞事,有時也是為著我們的造就。雖然醫生可以對每個病痛都有解釋,但我們永遠無法完全明白神的意念與道路(賽五十五8~9),直至有一天我們與主面對面,才能完全知道一切事情的真相。從《約伯記》裡,我們看見撒但是疾病的創造者。但神把我們的疾病都量過了,因為我們的疾病都是神許可的。所以不要怕(可五36),我們是祂的兒女,祂保護我們像保護眼中的瞳人一樣(詩十七8),我們生命、氣息、存留,都在祂的手中(徒十七28)。我們看見約伯的事,神對付他是有結局的(雅五11)。等到約伯受試煉到夠了的時候,疾病就過去,因為疾病成功了神的目的在他身上。所以,我們經歷疾病不一定是損失,可能是得著;雖然肉體虧損,可能靈性上長進。因為借著一場病,可能使人勝讀十年書,多少屬靈的功課,都是在病榻上學會的。當我們落在病患之中,千萬不要懼怕,緊緊倚靠主的大能大力,不看自己的軟弱,只仰望神的慈愛,學習交托、忍耐、順服的功課;求神把疾病變為祝福,把失望變成盼望,把十架變成恩典。
  2. 2.  馬大和馬裡亞為拉撒路求主說:「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這句話表徵我們所該有的禱告:
    1. (1) 禱告是將情形和需要告訴主,但不是指令主如何應付
    2. (2) 禱告是基於主對我們的愛 ── 祂愛我們,所以關心我們的情況
    3. (3) 禱告是一種的交托,主來不來是祂的事,事情將如何演變也是祂的事

    因此,當我們需要特別說明時時,並不是「求告無門」,我們可以來到這位愛我們的主面前,向祂傾訴,從祂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來四16)。

  3. 3.  主得知拉撒路病了的反應:
    1. (1) 祂說這病不至於死,乃是為神的榮耀,叫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主將要叫拉撒路復活,乃是為了顯出神的作為,叫神的兒子因此得榮耀,也使人相信祂是生命與復活的基督。這說出我們的患難不是毫無意義,患難常是神化裝的祝福,借著患難增長我們的信心,透過患難彰顯神的作為,使神得著榮耀。
    2. (2) 祂停留了兩天,才趕往伯大尼。主的停留兩天,並不是延誤兩天。因主作事,都有祂的時間;時間未到,祂就不作事。主的行動總是按照神的旨意,並不是按照我們人的期望。所以,我們們應學習耐心等候,就會發覺主答應我們的禱告,往往是超過我們所求所想的(弗三20)。

【默想】

  1. 1.  「耶穌素來愛馬大和她妹子,並拉撒路」(約十一5),顯示出主和他們特殊的關係。我們全家是否是「蒙愛」之人呢?他們雖然遭遇難處,但主關心、愛護他們,我們是否為此而感動呢?
  2. 2.  所有愛主的人是不是都蒙神保守,就平安健康,而不生病呢?我們是否明白神容許傷痛的事發生,如家人病危,好叫我們經歷祂大能的神跡,而歸榮耀與神呢?
  3. 3.  我們是否確信無論何種境況,主都知道為我們該怎麼作和什麼時候作,才是最好的?當我們的禱告沒有得到及時的回應時,我們是否知道主有祂的計畫和祂的時間呢?

首頁目錄上一則下一則

瑪波羅教會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