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知的財主

〔聖經人物知多少〕

「神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 』凡為自己積財,在神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路十二20~21)

《路加福音》第十二章記載主耶穌所講的一個比喻,其中論到一個無知的財主。為何主耶穌要講這個比喻呢?因主在教導眾人如何看待錢財和生活的問題時,忽然有一個人請主幫他和他的兄長分家產。但主拒絕他的要求,並警告眾人不要貪心,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十二15)。接下去,主就用財主的比喻,來說明人不要只知為自己積財,卻疏忽了在神面前的不富足。

從人的角度來看,這位財主 ──

  1. 1.  他勤奮努力,累積自己的財富
  2. 2.  他又詳細規劃,增建更大的倉庫,使自己的財富不斷增加
  3. 3.  他且未雨綢繆,預備好用自己所擁有的財富,好使他安安逸逸地吃喝快樂

他的財富和其成功之道,想必使許多人羨慕。

但請注意在這一個比喻中,財主的心裡只有 ── 「我要這麼辦」,「我的出產」,「我的倉房」,「我一切的糧食和財物」,和「我的靈魂」。可見他乃是一個以「我」為中心,又以「我的財物」為依靠,只為「我的快樂」打算的人。這個「財主」擁有的財,實際上是他的財富擁有了他,而使他從「財主」變成了「財奴」。

在神眼中,這個財主是一個「無知」的人。「無知」希臘原文 aphron,意思是愚笨的。雖然在道德上,這個財主可能並不是一個壞人;他之所以擁有財富,不是巧取豪奪,而是勤勞經營。但在神眼中,他是一個「無知」人。因為神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他只為今生肉體的享受而勞苦思慮,並為死前作好準備,卻疏忽了他死後,將會兩手空空的進入陰間。他悲慘的結局,並不是因為他的財富,而是對神的「無知」,對自己的「無知」,對未來的「無知」

第一、他是對神的「無知」人 ── 他以為所有的一切都是他經營、打算而來的。豈不知真正財富的來源,乃是出於厚賜一切的神(申八18)。此外,財物並不能叫我們在神面前富足;真正衡量一個人在神面前的價值,不是根據他「擁有」的財富,乃是他是否在信上富足(雅二5)。因此,凡心中無神的人,肯定都是「無知」的人。

第二、他是全然為自己的「無知」人 ── 他不知他在物質上一無所缺,已經多到「用不了」;他所收藏的,一但人死即「用不著」;他所積的財,在神面前「用不上」。因此,凡以自我為中心,只為自己肉體的快樂打算的人,肯定都是「無知」的人。

第三,他是只顧生前,不顧來世的「無知」人 ── 他可以回答自己的問題,卻無法回答神的難題 ── 「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因他只知預備身外之物,卻不知在神面前預備自己的靈魂。因此,凡不懂得為靈魂打算的人,肯定都是「無知」的人。

【默想】

  1. 1.  有人將「無知」的人,定義為一個計劃以墳墓為終結的人。這位財主確實是一個「無知」的人。不論我們的財富多或少,如果我們今天就要去見主,或者是主今天就要再來,我們在地上所作的一切,「所預備的,要歸誰呢?」
  2. 2.  我們是否像這位「無知」的財主一樣,物質上一無所缺,也為自己退休定下完美的理財規劃,但在信心、愛心與盼望上卻是貧乏的?
  3. 3.  如果我們擁有的財富只是為使自己快樂,而從不關心神的工作,從不幫助別人,我們是否知道自己未來的結局會是什麼?
  4. 4.  主用一個結尾,總結了這個比喻,「凡為自己積財,在神面前卻不富足的,也是這樣。」我們如何面對以財富來衡量成功的世代?我們對積累財富的正確態度是什麼?

首頁目錄上一則下一則

瑪波羅教會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