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撒瑪利亞人

〔聖經人物知多少〕

「惟有一個撒瑪利亞人,行路來到那裡;看見他就動了慈心。」(路十33)

《路加福音》第十章記載了一個律法師詢問主耶穌,有關永生的問題,而連帶引出了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首先,這個律法師為自己辯護,提出「誰是我的鄰舍」的問題,意思是「究竟誰是那配得我如同愛自己一般地愛的鄰舍呢?」這話暗示他的難處並不是沒有「愛」,而是沒有「愛的對象」。於是,主用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來回答他的問題。

這個比喻的故事情節耳熟能詳。一個撒瑪利亞人動了憐憫的心,包裹一個落在強盜手中,被打傷丟棄的人,並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他到店裡去照應他。然後,主問律法師說,「那人的鄰舍是誰呢?」最後,他承認那個撒瑪利亞才是這人的鄰舍。最後,主對他說:「你去照樣行吧!」在主的回答裡,並沒有告訴他,誰是他的鄰舍。主回答的重點在,問題不在於誰是他的鄰舍,而他是否是那個鄰舍?然而那個撒瑪利亞人是憐憫他的鄰舍!

這個比喻的教導是三重的:

  1. 1.  這個被打得半死的受害者,躺在路邊等待救援的人 ── 指出人落在罪中的光景。他從耶路撒冷下耶利哥去 ── 表明一個人離開平安之城,走下坡路,步向罪惡和受咒詛毀滅的耶利哥城。所以,這人就落到強盜手中,表示人因被罪擄去(羅七23),且被罪所傷,而無法自拔。這豈不也是我們未信主得救之前的光景嗎?
  2. 2.  有祭司和利未人看見這個人,就從那邊過去了 ── 揭露他們對那人的漠不關心,竟然沒有憐憫,也毫無幫助,確實叫人感到失望。祭司是服事神的人,乃是進到神面前為著獻祭;利未人則是服事人的人,乃是對神的百姓負有訓誨、教導律法的責任。在這裡,他們也是從耶路撒冷下到耶利哥,就是與那人的同路人,故對他毫無幫助。請記得,不管我們是誰,什麼時候我們遠離神,也走屬靈的下坡路,豈有能力幫助他人?
  3. 3.  好撒瑪利亞人 ── 正是喻表耶穌基督。
    1. (1) 他行路來到那人受傷的地方 ── 「行路」(希臘原文 hodeuo)一詞表示,他與祭司和利未所走的方向不同,而是對面來的。主來到地上乃是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豈不知,只有我們的主才肯來到我們身處的環境中?
    2. (2) 他看見那人就動了慈心 ── 主的心滿了愛,就主動地親近人。豈不知,當我們受傷無助之時,只有祂才會向我們施援手,來看顧我們?
    3. (3) 他用油和酒倒在那人的傷處,並包裹好了 ── 「油」能止痛,預表聖靈;「酒」能消炎,預表神的生命。這裡指主用聖靈和神的生命來醫治我們;並用愛心包紮我們的傷口,而保養顧惜我們。豈不知,只有祂才能為我們提供全備的照應?
    4. (4) 他扶那人騎上自己的牲口 ── 「牲口」預表主耶穌在地上為人卑微俯就的方式(亞九9)。騎上他的牲口,就是主耶穌以作人的方式來背負人。豈不知,在人生的旅途,只有祂肯背負與扶持我們,我們才能前行?
    5. (5) 他帶到那人店裡 ── 「店」(希臘原文 pandocheion)是由「接待」和「一切人」二字合成的。店是預表教會。豈不知,教會在地上是「店」,接待一切祂帶來的人?
    6. (6) 他出二錢銀子交給店主,照應那人 ── 「銀子」預表服事的恩賜(太廿五15):「店主」預表受主託付,在教會中有恩賜的人,為了要成全聖徒(弗四11~12)。豈不知,我們在「店」裡,該積極、主動地去餵養、照顧有需要的人?

【默想】

  1. 1.  主就是好撒馬利亞人,愛我們和救我們,值得我們盡心、盡性、盡力、盡意的愛祂!
  2. 2.  讓我們也盡好鄰舍的本分,與主同工,而活出祂的愛,去憐恤、醫治傷痛的人!

首頁目錄上一則下一則

瑪波羅教會網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