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裡有一個人,病了三十八年耶穌看見他躺著,知道他病了許久,就問他說:『你要痊愈麼?』病人回答說:『先生,水動的時候,沒有人把我放在池子裡;我正去的時候,就有別人比我先下去。』耶穌對他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走罷。』那人立刻痊愈,就拿起褥子來走了。」(約五5~9)
《約翰福音》第四章記載主耶穌所行的第三個神蹟,就是醫治畢士大池旁的癱子。這故事本身,充滿了戲劇性的提示。任何神蹟故事都比歷史事實有更多的屬靈意義,就是最簡單的神蹟都是教導我們如何面對人根本的問題和永恒的生命。此外,約翰指出主耶穌不僅醫治人的無能力走動,也使人脫離罪惡的禍害,而幫助人認識並體認主的救恩何其全備,祂的愛何其偉大,祂的能力何其超凡。
主如何醫治三十八年癱子,有三點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
➤ 首頁|目錄|上一則|下一則
-
1. 主愛的尋找,祂主動上耶路撒冷來看他 ── 這位病了三十八年的可憐病患,雖然他天天在池邊,極其盼望病得痊癒。無奈「沒有人」把他「放」在池子裡。三十八年真不是短的日子,也許是在那人半生的年日裡,天天都在忍受肉身的折磨,忍受精神上的空虛和痛苦。三十八年過去了,他仍然躺在那痛苦的盼望裡,很可能他永遠不會得著他所希望的。這不單是他的病況的寫照,也是人的生命殘缺的寫照。人不能解決生命上的難處,人自己也不能救自己,歷世歷代的人都對自己存著希望,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理想的等待中,但是每一個都不例外的,全是帶同他自己的希望與理想進到墳墓裡去。但當他心中的期望幾乎絕望之時,主耶穌「看見」了他,祂「知道」他病了許久,祂就主動採取了行動。
2. 主愛的就近與詢問,祂使拯救臨到他 ── 祂看見他躺著,就說,「你要痊癒麼?」這看似多餘的問題,其實隱含著主耶穌極大的關懷與慈愛,是祂主動介入到這位病人的生命當中,使他從一切人、事、物轉向這位偉大的醫生。祂先帶他面對他最深的需要,渴望被醫治。今天不是主耶穌能不能醫治,是他要不要痊癒。我們的主並不是在問他是否已下決心,決定要得痊癒。這不是一個意志的問題,而是一個願望的問題。「你要不要得痊癒呢?」主耶穌知道這是他最大的心願,但祂同時也想聽到他親口承認自己是多麼的無助,並渴望得到醫治。就如救恩一樣,主知道我們是多麼的需要拯救,但祂也等著聽到我們親口承認自己走迷了路,並且願接納祂作我們的救主。接受救恩的第一要素就是我們要一個有強烈的願望。主耶穌來對我們說:「你真的要改變嗎?」如果在我們的內心深處我們滿足於現狀,就不會有改變臨到我們身上。
3. 主愛的命令,祂叫他拿著褥子行走 ── 主簡潔有力地給他三重命令:「起來」、「拿你的褥子」、「走吧」對於一個躺了三十八年的病人,是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的,但主的命令帶著權柄與能力,主的醫治是立刻而完全的。當這人相信耶穌的話,完全順服祂的命令去行時,奇蹟就發生了。新生命和能力便湧進那病人身上。他立時得到痊愈。那多年無用、虛弱的手腳一下子充滿力量,他立刻聽從主的話,就拿起褥子來走了。當主耶穌進到他的生命中時,就有了一種榮耀的結果。開頭他的褥子是他的主人,末了他是他褥子的主人了。開頭他完全是依靠別人,他所有的力量都離開了他自己,末了在他裡面有一個力量使他能夠站立起來,並且不僅是行走,照著希臘文的語態乃是「不斷的行走」或「一直行走」。所以,不論我們感到多麼無助,只要轉向這位全能者,經歷祂生命醫治的大能,祂能叫我們勝過一切的軟弱和無能。
-
1. 我們是否知道主的救恩帶給人全新的力量和醫治?祂的愛何偉大?祂救恩的能力何超凡?
2. 我們是否也經歷身、心、靈得到主生命的醫治,而叫我們癱瘓的人生變成有力的人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