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怜恤同伴的恶仆人

圣经人物知多少〕

「那时彼得进前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 到七次可以么?』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太十八21~22)

《马太福音》第十八章论饶恕。在论到被挽回弟兄的时候,主耶稣说,「你便得了你的弟兄」(太十八15)。这引起彼得提出饶恕得罪自己的弟兄七次是否足够的问题。彼得自己以为他所说的「到七次」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了,可是主的回答却是,「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七十个七次并不是指四百九十次,乃是说没有限度,无限的饶恕。随后祂用一个比喻说明无限的饶恕。有一个仆人欠王一千万两银子(相当于罗马六千个得拿利乌银币(denarius),大约是当时工人一百六十四年的工资。这个庞大的欠债,即使他卖了全家也永远无法还清。然而王却动了慈心,免了他的债,使他自由。他出来以后,遇见一个同伴,只欠他十两银子(一百个得拿利乌),大约是一百天的工资。这个恶仆人却追索到底,掐住他同伴的喉咙,并把他下在监里。当主人知道后,质问他为何不怜恤同伴像主人怜恤他一样?于是逮捕他,并下在监里。他被下监不是因为所欠的债,是因他残忍对待他的同伴。因此马太论到「饶恕」与「得了你的弟兄」有什么关联呢?在基督的身体里是先有「饶恕」,才能「得」弟兄。

【主比喻的教导】

「天国好像一个王,要和他仆人算账。才算的时候,有人带了一个欠一千万银子的来。因为他没有什么偿还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儿女,并一切所有的都卖了偿还。那仆人就俯伏拜他,说:『主啊,宽容我,将来我都要还清。』那仆人的主人,就动了慈心,把他释放了,并且免了他的债。那仆人出来,遇见他的一个同伴,欠他十两银子,便揪着他,掐住他的喉咙,说:『你把所欠的还我。』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说:『宽容我罢,将来我必还清。』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监里,等他还了所欠的债众同伴看见他所作的事,就甚忧愁,去把这事都告诉了主人。于是主人叫了他来,对他说:『你这恶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吗?』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给掌刑的,等他还清了所欠的债。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太十八23~35)

这个比喻本身就是教导。在这比喻里,我们看见透过饶恕别人,而更深地经历主的怜悯!主说:「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吗?」「怜恤」原文为 eleeo,意是「施怜恤」,「慈悲为怀」。此句为恶仆蒙主人豁免的比喻的中心和焦点,指出不可忘却自己在主面前所蒙的恩典,成为一个待人寡恩的人。主藉这比喻来说明,主既以恩典对待我们,我们也当以恩典对待别人。然而人若不认识和经历祂的怜悯和恩典,就不可能饶恕别人,却很容易变成一个待人寡恩的人。有一次,卫斯理与一位将军一同旅行,看见将军向他的仆人发怒。仆人立即向他恳求赦免。但将军说,我从来不赦免人。卫斯理就对他说:「将军,我盼望你从来不犯罪。」所以,我们每天都须接受主的怜悯,享受祂的恩典,让祂的怜悯从我们身上涌流出去,这样才能从心里宽大地饶恕亏欠我们的人。

此外,若用现代钱币推算,这个恶仆人欠王,需要动用到8600个工人,每人要搬60磅重银币;而他的同伴欠他的,不过是一袋钱。相比之下,两者相差约六十万倍,他同伴欠他的和他所欠王的相比较下,实在是微不足道。然而他却不放过他的同伴便「揪着他」,以凶暴的手段「掐住他的喉咙」。他同伴的请求,和他向王的请求一模一样。但他对付别人的亏欠,却和王对他的答复完全两样。那人俯伏央求他宽容,他竟不肯,而把那人下在监里。那恶仆人忘了主人对他的饶恕,又刻薄寡恩,还毫无怜悯之心,结果他被交给掌刑的,直至他还清了债项。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主末了的话,「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这提醒我们的主就是那王,祂偿还了我们的债,并且完全地、白白地宽赦了我们。然而我们即蒙主饶恕,若不肯饶恕弟兄的后果将会如何。因为神绝不宽宥一颗不肯饶恕弟兄的心。

【默想】

  1. 1.  主饶恕人是无限的!试问我们的饶恕是属人记账式的饶恕,还是属天无限的赦免呢?
  2. 2.  主怜恤人是无尽的!试问神将我们的亏欠一笔勾消,我们岂可不肯宽恕人呢?主既以怜恤我们,我们岂可待人寡恩呢?

首页目录上一則下一則

玛波罗教会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