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施波设(Ishbosheth)
── 懦弱无能的王

圣经人物〕

【今日钥句】

「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登基的时候,年四十岁,作以色列王二年,惟独犹大家归从大卫。」(撒下二10)

「伊施波设惧怕押尼珥,不敢回答一句。」(撒下三11)

「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听见押尼珥死在希伯仑,手就发软,以色列众人也都惊惶。」(撒下四1)

「一日,比录人临门的两个儿子利甲和巴拿出去,约在午热的时候,到了伊施波设的家,伊施波设正睡午觉。他们进了房子,假作要取麦子,就刺透伊施波设的肚腹逃跑了。」(撒下四5)

【今日人物】

伊施波设是扫罗王的幼子。当年扫罗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即厌弃他作王。后来非利士人与扫罗及以色列人在基利波作战,扫罗和伊施波设的三个哥哥都战败而死。然而,扫罗的元帅押尼珥在玛哈念,立伊施波设为以色列的王。伊施波设登基的时候年40岁,在位两年。这时犹大支派的人都归从大卫,大卫便作犹大的王。扫罗家和大卫家争战许久,但大卫家日见强盛,而扫罗家族伊施波设的国势日见衰弱。之后,押尼珥与伊施波设决裂,押尼珥决定归顺大卫。但后来大卫的元帅约押为弟报仇,刺杀了押尼珥。于是大卫咒诅约押,并为押尼珥哀悼。伊施波设和以色列人因押尼珥的死而惊惶害怕。接着,两个军长利甲和巴拿杀了伊施波设。然而大卫处决了他们,并埋葬了伊施波设。有关伊施波设的事迹记载在《撒母耳记下》第二章至第四章。

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

  1. 1.  伊施波设的事迹 ── 他的懦弱和无能导致王朝的衰败和混乱,作王期间充满了戏剧性的事件:
    1. (1) 押尼珥的背叛与被杀。押尼珥原本是支持伊施波设的,但后来因与扫罗的一个妃子有染,被伊施波设责备,就老羞成怒,而伊施波设却吓得一句话也不敢说。之后,押尼珥跟大卫立约,将大卫的妻子米甲(伊施波设的姐妹)归还给大卫。押尼珥名字的意思是「光明之父」。但他一生都只顾自身的利益和安危。他明知道神的心意,却还是因为自己的私心,反立伊施波设作以色列的王。他虽才智过人,英勇善战,但贪恋虚荣,玩弄权术,终至死与约押刀下,可谓咎由自取。押尼珥悲惨的下场是一个必然,因为人若不是走在神的道中,其结局必是虚空和灭亡。
    2. (2) 伊施波设的庸碌无能,恐惧与无力。押尼珥的死亡对伊施波设来说是个重大打击。押尼珥死后,伊施波设失去了主要的支持者,变得非常害怕,手足无措,这也让以色列众人惊惶失措。
    3. (3) 伊施波设的被刺杀。伊施波设的两个军长巴拿和利甲趁他午睡时刺杀了他,并将他的首级带到希伯仑,声称杀伊施波设乃是为「耶和华报了仇」,而向大卫邀功。岂知大卫称伊施波设为「义人」,就制裁了他们,并将伊施波设葬在希伯仑押尼珥的坟墓里。
  2. 2.  伊施波设的评价 ── 伊施波设名字的意思是「受羞辱的人」,这也正是他一生的写照。虽然伊施波设被立为王,但不求上进、无德无能,处处要仰赖押尼珥,而不倚靠神。一旦押尼珥身亡,整个王朝将立刻分崩瓦解,但他并不知警觉,竟贪恋睡乡,因而丧生在叛逆者的刀下。他对神、对自己、对别人都认识不清,至终成为成为悲剧人物。伊施波设如此悲惨的下场,实在是咎由自取!从糊涂的伊施波设身上,我们得到什么提醒呢?

    【如何写自己的追悼文】

    曾经有一位成年主日学的老师,有一次在上课之初,发给每一个学生一张白纸,请大家各写一篇自己的追悼文。这样的作法似乎有些出人意外,这老师的目的是叫每一个人作一次澈底的反省与检讨,看看若自己过逝,盖棺定论后可以写些什么,让活着的人们读。弟兄姐妹们,如果我们自己为自己写一篇悼文,我们将如何写呢?

【今日金句】

「历史对一个人的评价,绝不是他的地位、头衔,而是这个人的品格及其对他人有何切实的贡献。」 ── 孙德生(Oswald Sanders)

【今日默想】

伊施波设虽被拥立为王,却落得悲剧的下场。因为他不明白神的心意,不认识自己的位置,也不能够知人善用。亲爱的,在神家服事,我们是否明白主的旨意(弗五17),看透撒但的诡计(林后十5),也知道自己和肢体的职份呢?

【今日祷告】

主啊!愿我们一生中最大的事,就是明白你的旨意;在一切事上信靠你,行正直的道路。阿们!

首页目录上一則下一則

玛波罗教会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