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八日 |
|
讀經 |
徒十五33~41;保羅與巴拿巴的分開。 |
重點 |
《使徒行傳》第十五章下半段記載了保羅第二次出外傳道開頭的旅程,其中描述了
保羅與巴拿巴分開的事件。
33~35節記載安提阿教會為差遣的人送行回耶路撒冷,而西拉沒有回去,日後則成了保羅的同工;但保羅與巴拿巴繼續一同在安提阿傳主的道。
36~41節記載保羅開始第二次傳道的旅程。過了不久,保羅建議回到從前傳過道的各城,去看望弟兄們(36節)
,但是二人卻因是否帶馬可同行而起了尖銳地爭論,以致二人只好彼此分開 (37~39節)。然後是巴拿巴則與馬可乘船去了故鄉居比路(賽浦路斯)工作;而保羅則在西拉的陪伴下,並帶著教會的祝福,走遍了敘利亞、基利家兩省
(40~41節)。保羅第二次出外傳道,從十五41節開始,而結束於十八章22節。 |
鑰節 |
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巴拿巴帶著馬可,坐船往居比路去。
(徒十五39) |
鑰字 |
「於是二人起了爭論」(徒十五39)──此句按原文直譯是:「因此發生了極大的磨擦,以致…」。「爭論」一詞的希臘原文含義是尖銳的對立,激動的爭執,劇烈的不快。他們因要帶不帶馬可同行,去看望教會的事(37~38節),各持各人的理由,進而起了爭論
,甚至彼此分開(39節)。我們不知為什麼神容許這事發生?不過我們相信在這事上神沒有失控。感謝主,他們卻仍然忠心愛主、愛教會。所以他們雖「分開」,卻沒有「分裂」;雖「分道」,卻沒有「分散」。他們的分開,主要是由於性格和處事方法的不同,與他們對真理的看法和教導無關。同時他們的關係也絕非陌路,決不是從此就老死不相往來、不相聞問的(林前九6;提後四11)。 |
綱要 |
本段可分為二段:
(一)保羅與巴拿巴一同在安提阿傳道(33~35節);
(二)保羅開始第二次傳道的旅程(36~41節)
──
(1)保羅建議回到從前傳過道的地方,去看望弟兄(36節),
(2)二人因馬可是否同行而起了爭論,甚至分開(37~39節),
(3)保羅帶西拉走遍敘利亞和基利家,開始第二次傳道行程(40~41節)。 |
核心啟示 |
本章的前半段描述教會同心合意地對付了一件極有可能導致分裂的問題,他們由厲害的爭執開始,卻有極美好的結果。而本章也特別記述了保羅與巴拿巴的同工――二人曾在面臨壓力下力抗異端
(2節);二人曾為主的名不顧性命
(26節);二人在安提阿也曾繼續一同教訓人,傳主的道
(35節)。然而在保羅第二次傳道之前,他和巴拿巴為著是否攜帶馬可同行的問題,而彼此意見不同,甚至分開,這實在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保羅堅持不帶馬可同去,因為這青年人曾忍受不住傳道事工的艱苦,因而在第一次的傳道旅程,中途離開(徒十三13);巴拿巴可能因著與馬可有親戚的關係(西四10),願意給馬可改正的機會。實在可惜!因著撒但的分化及人的軟弱,以致奪去他們二人多年的同心和同工。
關於該不該帶馬可同行,兩人孰對孰錯,解經家見仁見智,各方看法不一,惟多數人認為保羅較有理。在此我們不詳述各派的講法。此事件有四點值得我們注意:
(一)神的工作不因人的分手而受攔阻。分手之後,他們並未因此而結怨,巴拿巴往居比路去,保羅則往加拉太去。他們各有各傳福音的機會,使得原本一隊的傳道團變成二隊,並藉著他們的傳揚和見證,分別作工,重訪各教會,使福音的工作更加擴大和廣傳到更遠之處。
(二)教會打發保羅和西拉出去,把他們交於主的恩中(40節);而記錄中未說,他們替巴拿巴和馬可祝福(39節)。巴拿巴可能是負氣先帶著馬可離開,而沒有跟教會交通。保羅和巴拿巴兩人的分別點就在於此:一個出去時有教會的印證,一個出去時沒有教會的印證。我們需要從保羅與巴拿巴為馬可起爭執的事例,學習在事情的斷案中需尋求教會的交通、引導、印證,而決不可根據自己的功勞、地位和能力而定規。
(三)保羅的堅持和巴拿巴的愛心卻造就了馬可。從日後馬可成為保羅不可缺少的同工(西四10,提後四11)來看,或許巴拿巴和保羅的動機和和立場可能都沒有錯。馬可經過這次學習之後,因保羅的嚴厲的拒絕,而受到激發,成為主更忠心的僕人;因巴拿巴愛心的寬容和提攜,因而得以堅立,日後被主大用。
(四)同工難免會有意見不合之時,切忌針鋒相對,使彼此「同工」而變成「同攻」,把「講台」而變成「砲台」。即使彼此不得不分開,仍要學習彼此祝福,以他們為主裏親愛的同工(林前九6);不可彼此攻訐,視同仇敵。
【弟兄會是什麼】十九世紀在愛爾蘭一些清心愛主的人,深覺教會需要恢復非拉鐵非弟兄相愛的光景,遂脫離英國國教――聖公會,形成所謂「弟兄會」(Brethren
movement)運動。後來進而影響歐洲、美洲各地很多信徒,紛紛脫離宗派,自成一個聚會團體。由於這個弟兄會運動,是在英國的普裡茅斯起頭的,故人多稱他們為「普裡茅斯弟兄會」(Plymouth
Brethren)。弟兄會的信徒喜歡稱自己為「弟兄」,他們努力尋找聖經裏面的教訓和榜樣,希望以新約的模式建立教會。弟兄會運動的原意是要反對一切宗派組織,而要實行初期教會的生活與方式,但由於跟從者過份高抬其領袖達秘,不知不覺形成了一種極端的教權獨裁團體,實際上是一個沒有宗派之名的宗派,甚至比宗派還要集權。不久,弟兄會內部逐漸有人起來反對這種過當的實行方式,而達氏竟也不能容忍,將批評者開除會籍,遂分裂成「閉關弟兄會」」(Exclusive
Brethren)
和「公開弟兄會」 (Open
Brethren)
兩大派,其後公開弟兄會一分再分,形成許多支派。
自古以來,撒但就在神和百姓中間,作布散分爭的工作。撒但對今天教會所用的詭計,也正如牠對弟兄會所用的一樣。利用人的各種軟弱,引起分爭,分黨,分派,分裂,使信徒灰心,導致福音的見證被破壞,神的名受羞辱。所以我們必須竭力保守靈裏的合一(弗四3),不讓有任何破壞合一的言行發生,不讓裏面有任何損害合一的意念存在。 |
默想 |
(一)
我們對保羅和巴拿巴之間的尖銳的爭論,而導致分道揚鑣,有何看法?我們當從此事件學習到什麼功課?今天我們重視工作的發展,還是配搭的同心和同工?
(二)
巴拿巴意思是「勸慰之子」,可知他是一位樂意給予別人機會的聖徒,並為神得著了保羅和馬可。保羅悔改信主之後,惟有巴拿巴關心他,接納他(徒九27),並且若沒有巴拿巴去大數尋找他(徒十一25),他勢必被埋沒,使他不能成為「耶穌基督僕人」和「外邦的使徒」。馬可因巴拿巴的鼓勵,幫助和帶領下,日後不僅成了彼得的助手(彼前五13)
,又成為保羅不可缺少的同工(西四10,提後四11)
,而且成了馬可福音的作者。深願我們也能成為別人的巴拿巴。 |
禱告 |
親愛主,求袮使我珍惜我們的配搭,不讓我們堅持己意以至與同工分裂。 |
詩歌 |
【我們呼吸天上空氣】(《聖徒詩歌》693首2節)
主,使我們心心相聯,滿有聖潔旨意。
不至有日彼此改變,不愛袮或袮的。
視聽――我們呼吸天上空氣~churchinmarlbo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