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四日 |
|
讀經 |
太十八21~35節;無限的饒恕。 |
重點 |
本段的主題是論饒恕。在論到如何對待犯了罪的弟兄時,主耶穌最後說,「你便得了你的弟兄」(15節)。這引起彼得提出饒恕得罪自己的弟兄七次是否足夠的問題(21節)。能饒恕人七次,實在是非常難能可貴了,可是主的回答卻是,「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22節)。七十個七次並不是指四百九十次,乃是說沒有限度,無限的饒恕。隨後祂用一個比喻說明無限的饒恕(23~35節)。有一個僕人欠王一千萬兩銀子(相當於羅馬六千個得拿利烏銀幣(denarius),大約是當時工人一百六十四年的工資。這個龐大的欠債,即使他賣了全家也永遠無法還清。然而王卻動了慈心,免了他的債,使他自由。他出來以後,遇見一個同伴,只欠他十兩銀子(一百個得拿利烏),大約是一百天的工資。這個人僕卻追索到底,掐住他同伴的喉嚨,並把他下在監裏。當主人知道後,質問僕人為何不憐恤同伴向主人憐恤僕人一樣?於是逮捕他,並下在監裏。他被下監不是因為所欠的債,是因他殘忍對待他的同伴。「饒恕」與「得了你的弟兄」有甚麼關聯呢?在基督的身體裡是先有饒恕,才能「得」弟兄。 |
鑰節 |
「你不應當憐恤你的同伴,像我憐恤你嗎?」(太十八33) |
鑰字 |
「憐恤」(太十八33)──
指心中的悲憫之情,特別是以行動同情別人的苦況。有一次,衛斯理與一位將軍一同旅行,看見將軍向他的僕人發怒。僕人立即向他懇求赦免。但將軍說,我從來不赦免人。衛斯理就對他說:「將軍,我盼望你從來不犯罪。』人若不認識和經歷祂的憐憫和恩典,就不可能饒恕別人,卻很容易變成一個待人寡恩的人。所以,我們每天都須接受主的憐憫,享受祂的恩典,讓祂的憐憫從我們身上湧流出去,這樣才能從心裏寬大地饒恕虧欠我們的人。 |
綱要 |
本段的主題是論饒恕,可分為二段:
(一)饒恕的次數(21~22節)
──乃是到七十個七次;
(二)惡僕的比喻(23~35節)
──你不應當憐恤你的同伴,像我憐恤你。 |
核心啟示 |
在這段裡,我們看見透過饒恕別人,而更深地經歷主的憐憫!
「你不應當憐恤你的同伴,像我憐恤你嗎?」(太十八33)為饒恕人的比喻中心、焦點、教訓。若用現代錢幣推算,這個僕人欠王,需要動用到8,600
個工人,每人要搬60
磅重銀幣;而他的同伴欠他的,不過是一袋錢。相比之下,兩者相差約六十萬倍,他同伴欠他的和他所欠王的相比較下,實在是微不足道。然而他卻不放過他的同伴便『揪著他』,以兇暴的手段『掐住他的喉嚨』(28節)。他同伴的請求,和26節他向王的請求一模一樣。但他對付別人的虧欠,卻和主對他的答覆完全兩樣。結果那人重新被王追討欠債。
主耶穌藉這比喻來說明,主既以恩典對待我們,我們也當以恩典對待別人。然而人若不認識和經歷祂的憐憫和恩典,就不可能饒恕別人,卻很容易變成一個待人寡恩的人。所以,我們每天都須接受主的憐憫,享受祂的恩典,讓祂的憐憫從我們身上湧流出去,這樣才能從心裏寬大地饒恕虧欠我們的人。 |
默想 |
(一)主饒恕人是無限的!試問我們的饒恕是屬人記賬式的饒恕,還是屬天無限的赦免呢?
(二)主憐恤人是無盡的!試問神對我們的虧欠一筆勾消,我們豈可不肯寬恕人呢?主既以憐恤我們,我們豈可待人寡恩呢? |
禱告 |
親愛的主啊,求袮教導我們心存憐憫,以饒恕代替積怨,多得著一個弟兄,成為同心禱告的同伴
! |
詩歌 |
【憐憫慈愛寬恕】(《聖徒詩歌74首》)
憐憫、慈愛、寬恕、溫柔又謙和;
為了罪人忍辱,甘負十架軛;
捨命、流血、受苦,為救失喪者:
這是基督耶穌,對祂你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