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拉記概論】
一、 書名
本書以書中一位主要人物以斯拉而命名。在早期的希伯來聖經,本書和尼希米書本為一卷,被列入歷史書中,直到第三世紀時,才把它分為兩卷。
二、 作者
傳統公認以斯拉是本書的作者,他是祭司又是文士。本書七章廿八至九章十五節他均以第一身稱謂。「以斯拉」原文的意義是「幫助」
或「 幫助者」。的确,以斯拉一生看神是他惟一的幫助者。他是亞倫的嫡系,是大祭司希勒家的曾孫(拉七1~5;王下廿二8),是一位敏捷,通達,大德的文士和祭司(拉七6,12,21),且是一位卓越的解經者,據遺傳說,他也大是會堂(Great
Synagogue)的創始人,及舊約聖經經卷的編輯者。他是舊約最偉大的講道者之一,也是位相當堅毅的代禱者。
三、 寫作時地和背景
時間:約主前450~430
年間(中國春秋時代, 即孔子在世之時)。
地點:可能是耶路撒冷。
背景:以色列國犯罪受神管教,猶大王國於主前586
年為巴比倫王所滅,被擄至巴比倫地(現今的伊拉克)。此後波斯(當今的伊朗)興起,於主前539
年滅了巴比倫帝國,神感動古列王之心,打破以往列國的傳統,容許為奴的以色列人歸回故土,應驗了神藉先知耶利米所說的預言(耶二十五11~12,二十九10),被擄巴比倫七十年滿了之後仍回此地(七十年的計算是從主前606
年尼布甲尼撒第一次攻破耶路撒冷起至主前536
年古列王下令為止)。以斯拉記及尼希米記就是記載猶太人三次的歸回:第一次是主前536
年由所羅巴伯帶領,約五萬人(二1~2,64~65);第二次是主前458
年由以斯拉率領,男丁約有二千(七1,6八1~14);第三次是主前445
年由尼希米帶領,人數不詳(尼二5~6)。
四、主旨
信實的神在掌管、調動一切, 包括世局、人心,為要叫祂的旨意得以成就。所以神的兒女們應當注意:神的聖殿、神的話語、和神要我們保守的那分別為聖的見證。
五、本書重點
(一)本書記載神興起波斯王古列,恩待以色列人,分別在所羅巴伯和以斯拉等人的率領下,得以兩次歸回故土。第一次歸回的目的是為著重建聖殿,恢復以神為中心的事奉與敬拜;第二次歸回的目的是為著教導神的話,帶領百姓悔改歸向神,過聖別的生活。
(二)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以斯帖記都是記載神的子民最后一段的歷史。初讀聖經者最好把這三卷書一起讀,同時也酌量參讀以西結書、但以理書、哈該書、撒迦利亞書、瑪拉基書,那些相同時代的書。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兩書的目標是相同的,就是復興歸回的遺民以及恢復重建的工作。所不同的是:前者是重建聖殿,後者是重建城牆;
前者是注重講解神的話,後者則注重領導神的百姓。重建聖殿是為恢復神的同在;重建城牆為是恢復神的見證。
(三)從本書中我們可知道當年以色列人如何重建聖殿,他們如何被分別為聖,並且神的見證如何得著恢復,這與我們今日要復興教會有許多相似之處。神工作的原則──其起頭是出於祂的發動;其過程是依靠祂的能力;其結局是歸於祂的榮耀。凡是人為或是其它因素的恢復(復興)都是徒然的。所以,下面幾點的原則仍適用於今日教會的復興並恢復:
Ø
是神定規復興的時間,在被擄後七十年歸回故土(代下三十六21~23,
一1~2)
Ø
是神感動君王的心,使他們先後為百姓開路(一1~5;
六6~15; 七11~26)
Ø
是神預備合用的人成為他的器皿,如所羅巴伯,以斯拉,尼希米等,並給他們負擔,以神的利益為念。
Ø
是神感動百姓的心,願意離開安逸的生活歸迴路途漫長的故國(一5)
Ø
是神使「他們如同一人」重建祭壇和聖殿(三1~13),這是復興必要的條件。
Ø
是神興起先知在他們中間傳達神的話勉勵他們(五1)。
Ø
是神使他們看見罪,生出憂傷痛悔的靈,並使他們有決心和力量對付罪(九~ 十)。
(四)以斯拉記論到以色列民被擄歸回,不只要重建家園,更要先重建祭壇,再建聖殿以及建立一個和律法相配的聖潔生活。這也是我們今天的需要,必須先建立起祭壇(奉獻);而後聖殿(敬拜)和聖潔(聖別)
的生活,教會才得以復興。
(五)以色列人回歸後, 著手重建聖殿,但受了一些阻攔。當地一些混雜種族的人,先是假意合作要參與建殿的工作,其實是要破壞, 因不被接納,
便惱羞成怒,公開對抗,先攪擾後誣告,
使重建工作停頓了十五年之久。之後神興起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等,勉勵百姓復建聖殿(參:哈該書及撒迦利亞書),建殿工作終於完成。這也給我們看見,每一次我們有神復興的工作,撒旦總是明中暗裡阻擾和破壞,但神的工作永不停止,終必得勝和完成。
(六)四章一至六節記載有些敵人們因為要破坏建殿的工作,要求与神的兒女一同建造。那些人都是外邦人,在以色列人被擄的時期中從別處遷移過來的。他們自稱是有信仰的、敬拜神的;但是他們的要求被所羅巴伯和約書亞等嚴辭拒絕,因為建造聖殿是神的兒女的事,絕對不能容讓非神的兒女混進來參与這樣的工作。他們要求合作不成,惱羞成怒,公開擾亂,使神的兒女的手發軟,并且在君王面前誣告那些遺民反叛。在尼希米建造耶路撒冷城牆時,也多次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尼二,四,六)。每一次有神的復興,每一次必定也有撒但的阻撓和破坏,這原是意中的事,但神的旨意終必成就。
(七)以色列人受神管教, 被擄到巴比倫後曾學了一些功課, 其中最厲害的一課,就是棄絕偶像, 他們認清拜偶像是他們亡國的主因,
其後雖仍有犯罪,卻再沒有拜偶像的事發生了; 其次是建立會堂, 雖聖殿敬拜的地方沒有了, 卻在各地創立會堂, 在節日聚集,教導律法, 彼此溝通; 再者,
有精通律法的文士興起, 教導百姓遵守神的話, 也有先知興起激勵鼓舞百姓回歸併倚靠神。尚有一特點, 以前支派之間離心力強,
現因患難團結堅固不被分化,保持民族特性, 不被異族同化。最後是事業的轉變, 以前註重農業, 因受巴比倫國影響, 漸傾向以商業為中心,
如今許多猶太人成了全世界最精明的經營者。
(七)以斯拉人如其名,神興起他來「幫助」、堅固、鼓舞、復甦以色列人的心靈,改變了他們的歷史。他美好的屬靈品格值得我們細讀,包括:
(1)下功夫考究神的話,又以此教訓以色列人(七10);(2)
在神面前禁食禱告,克苦己心(拉八21);(3)以神的憂傷而為民哀慟的禱告(九3~15);(4)勇於對付罪惡(拉十11)。求主在現今的教會中,興起更多的以斯拉。
六、 鑰字和鑰節
鑰字:(一)「上··· 去建造」(一5
下);(二)「 如同一人」 (三1); (三)
「耶和華的話」~~這句話在本書中包括:(1)神藉先知所傳的話,(拉一1);(2)律法(三2;)(3)神的命令(六14);(4)摩西的律法書(六18,七6);(5)耶和華的律法(七10)。
鑰節:(一) 一1~2,5
;(二)三11~13
。
七、 分段
本書共有十章,論到神的選民,從被擄之地二次回歸的情形,可分為二段如下:
(一)第一次所羅巴伯帶領被擄者歸回一至六章)
(二)第二次以斯拉帶領被擄者歸回(七至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