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卷二)(四十二至七十二)默想】主要的話──贖罪
題示:讀四十二至七十二篇,注意七十二篇之結尾。每篇詩起碼要讀兩遍。這卷詩篇主要由可拉後裔和大衛寫成,與出埃及記相似。出埃及記描述以色列國的雛型,這卷的許多詩篇也是描寫國家的毀滅和復興。神拯救以色列,祂也拯救我們,我們不用自己去尋找解決辦法,可以把難題帶到神那裡,尋求祂的幫助。這卷的許多詩篇與出埃及記相對照符合,因同樣論及了神的子民因失敗為奴(四二~四九篇),因悔罪得蒙救贖(五十~六十篇)
,以及因得救脫離罪擔(六一~七二篇)
。
8月5日
讀經 |
第68章 |
第69章 |
中心思想 |
頌讚神得勝 |
悲傷痛苦者的哀訴 |
主要的話 |
我們的神,是應當稱頌的 |
神啊,求你救我 |
鑰節:【詩六十八19】「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就是拯救我們的神,是應當稱頌的。細拉」
默想:
詩人述說這位全能的神,永不疲乏,天天背負我們的重擔,幫助我們經受重壓的艱難,這些是我們不能肩負的,但是對祂卻十分輕省。祂舉起海島都是小事,你最重的擔子也不算大。
但是我們不知道神為我們擔負重擔。我們以為自己必須來承擔,以致很多憂慮。我們感動十分孤寂,很可憐,得不著顧念。其實神就在旁邊,預備擔負。我們有罪的重擔,為自己憂慮,也顧慮別人,我們會想到自己的軟弱,為了衣食生活也有許多憂慮,其實這一切都可交托我們的神。神顧念我們,我們又何必擔負呢?
你不必再擔負了!神既關懷你,你當將一切都交給祂。只管忍耐地等候祂,不要慌忙到處奔走求人,想要別人幫助,這樣必要自己承擔那後果的。你卻要梳頭洗臉,以致不會引起別人的憐恤。將你的重擔卸給主,祂必顧念你。你交托給祂,就完全交托,不要再憂慮,立即發出感恩的頌歌,稱頌祂!讚美祂!要歡喜快樂!內心輕鬆,必飛翔起來。──邁爾《珍貴的片刻》
親愛的,人生路上,總會經歷擔不了的擔子。但請謹記,
神時時与你同行,祂天天背負你的重擔。
背景:本篇詩的標題是「大衛的詩歌,交與伶長。」有人認為本篇是大衛將約櫃從巴拉猶大運到俄別以東家中的時候寫的(撒母耳記下六章一至十一節)。本篇詩的內容豐富,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大衛對神不同的稱呼,從每一個神的名字上,可以看見大衛對神有多深的認識:(一)「神」(Elohim)(1),(二)「祂的名是耶和華」(JAN)(4),(三)「全能者」(El
Shaddai)(14),(四)「耶和華」(Jahovah)(16),(五)「耶和華神」(Jah
Elohim)(18),(六)「主」(Adonai)(19),(七)「主耶和華」(Jahovah
Adonai)(20)。本篇是頌讚神得勝的禱,也是一篇預言的禱告,有關基督得勝仇敵、建立國度、他的降生(1~6),祂的在世為人(7~16),祂的復活升天(17~18),祂的永恆國度(19~35)。
鑰節:【詩六十九1】「神啊,求你救我,因為眾水要淹沒我。」
默想:
人有時會面臨絕境。數日來大水已逐漸漲溢,淹沒低地,威脅著堤岸的房屋。然而,如今堤岸已被衝破,房屋已經倒在黃濁的水中。再過片刻,就會消失不存什麼痕跡了。現在沒有什麼辦法可阻止洪水了,水已進到房子裡,且不斷上漲。在我們人生的經驗中,也會有這樣的情形:你有所恐懼,渾身發麻,感到一陣寒意逼來,但你以為這種恐懼的事一定不會臨到你身!你以為那些人物的保障如地位、金錢、富有的朋友可為你擋駕,但是這些逐一都必被掃除,水勢更大更近,終於無法抗拒,淹沒你身。
這時你要像詩人一樣求神拯救。神一定除去我們與祂中間的阻礙。我們只有完全赤露敞開,表明自己的無助。你呼求神吧!在苦痛之中,沉在罪惡的深處,洪水快要浸過你身,祂知道你的愚昧,你的罪無法在祂面前隱藏。祂必伸出右手來抓住你說:「你這小信的人哪!為什麼疑惑呢?」於是我們的哭泣與眼淚變為歡樂的呼喊。我們要以歌頌讚揚神的名,也以感恩來尊崇祂,城祂為大,因為耶和華聽了窮乏人,不藐視被囚的人(三十、三十三節)──邁爾《珍貴的片刻》
親愛的,無論遇上甚麼急難,似乎快要將你淹沒,千萬不要放棄或絕望,你可以轉向神,必蒙祂的拯救。
背景:本篇詩是大衛的詩歌,交與伶長,調用百合花。本篇的標題中有“調用百合花”五個字。第四十五篇也有這字。司布真說四十五篇中的百合花是金色滿有沒藥的香味,在象牙宮的周圍開花。本篇中所說的百合花,卻是在客西馬尼園中的荊棘裏開花。從詩的內容看,大衛在深深的痛苦中向神禱告,祈求祂施恩和憐憫,能脫離仇敵的攻擊。這篇詩在新約中被引用得最多。第4節像約翰福音15章25節一樣,提到了耶穌的許多敵人。耶穌被他兄弟嘲笑的事(69:8)記載在約翰福音7章5節中。第9節描述了大衛對神的熱情;基督把商人兌換的錢幣扔出聖殿的時候,也顯示出了對神極大的熱情(約2:14-17)。保羅將69篇9節引用在羅馬書15章3節中。在69篇20至21節中描述了基督最大的痛苦(參太27:24;可15:23;路23:36;約19:28-30)。22至28節被保羅引用在羅馬書11章9至10節中;彼得將69篇25節用在猶大的身上(參徒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