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利米書默想】主要的話──被擄
題示:請讀耶利米書一遍。本書為綜合歷史,傳記與預言而編成,並非按照年代的次序。關于當時的歷史背景,讀本書時須參讀王下二十二至二十七章,代下三十四至三十六章,以及歷代志下卅四至卅六章的歷史記實。本書題及耶利米生平的資料,其余部分記述他豐富的話語職事:
(1)
被擄前的信息20篇
(一~卅八章),(2)
被擄中的信息 (卅九~四十二章),(3)
先知在埃及的信息(四十三~五十二章)。本書主要的信息是:耶和華神對罪的審判是肯定的;而祂的慈愛和守約的信實也是肯定的,并且是永遠的。所以,背道者,停止你們的背道,回到祂的懷抱中!(注意:在本書中「背道」和「背道的」共用過十四次,「回來」共有四十七次。)
默想:摘自邁爾《珍貴的片刻》
10月29日
讀經 |
第18章 |
第19章 |
中心思想 |
第九篇信息——器皿 |
第十篇信息——打碎的瓦器 |
主要的話 |
轉輪作器皿 |
打碎窯匠的瓦器 |
鑰節:【耶十八3~4】「我就下到窯匠的家裡去,正遇他轉輪作器皿。匠用泥做的器皿,在他手中做壞了,他又用這泥另做別的器皿;匠看怎樣好,就怎樣做。」
默想:神要在祂兒女身上成全最完美的,祂將我們放在轉輪上,使我們受經煉,祂看什麼是最適合我們,使我們得著最大的福分及用處,可惜祂常常發現做壞的器皿在祂手中,祂原想要作得完美的!這不是祂的失敗,而是土質不好,我們的自我及虛榮凹凸不平,阻礙了祂的工作。
多少生命不能成器,使祂做不成合用的器皿。如果我們完全歸順祂,就不致那麼糟。我們回想多時時日完全浪費,祂多時願意幫助我們,我們卻不願意。
在這種情形之下,祂不會丟棄我們,只重新將我們放在轉輪上,重新作過,如果祂不能做成原來所設計的,也必在我們身上盡力為之,神的軟弱總比人剛強,你的生命若失敗了,讓神來作工。祂可將人所餘剩的未作,不是以人用地上的優點或條件,沒有什麼可以阻礙那正常的發展。
願你重新將自己奉獻給神。向祂承認你已經做壞了祂的工作,謙卑地求祂將你重新作過,好似祂製作雅各、彼得、約翰、馬可一般。常常小心,在神面前等候祂。給神足夠的機會,其次順服祂一切聖潔的旨意。心靈的長進與發展,在乎我們對神永遠說「是」,才不受限制,泥土在窯匠的手中保持孩童一般的可塑性,讓主來觸摸!
親愛的,在神的手中,你好比泥在窯匠的手中,祂對你有絕對的主權,不斷地要陶造你。但你是否能成為合乎祂心意的貴重器皿,要視你本身的條件而決定。千万不要成為硬泥,變成不能使用的器皿而被摔碎。
鑰節:【耶十九11】「對他們說:‘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我要照樣打碎這民和這城,正如人打碎窯匠的瓦器,以致不能再囫圇。並且人要在陀斐特葬埋屍首,甚至無處可葬。’」
默想:這些話原來是指神的審判無可避免的臨到耶路撒冷。她原是被揀選的器皿,現在打碎之後都無法再修理。
瓦器是人生命的象徵,很脆弱,也微不足道,我們也是那麼脆弱,無力追求聖潔。我們一經失敗,就不會在恢復,即使修補,但裂痕還在,不能泯沒。
在基甸的日子,瓦器內會點燈,所以瓶一打破,光就可以發出來,所以瓦瓶必須打破,打破瓦瓶為主所用,是必有的過程。
註:欣嫩子谷是獻祭給摩洛的地方,在耶路撒冷之南,而陀斐特陀斐特是“火燒之地”的意思,在欣嫩子谷裏祭壇之所在地,是猶大人燒孩子獻祭之地。
記得有一次在山上看到燒磚,一塊碎瓦放在那裡,原是裝水的瓦器。我們裡面若有罪惡的本性,阻礙了神,最好將自我打破,否則就毫無用途。我們的禱告應該是:求主接受我,破碎我,製作我。
使徒曾說瓦器裡有屬天的寶貝,神竟將祂屬靈的膏油放在尋常平凡的容器之內,多麼奇妙!人們很難看出在聖經裡面經過破碎之後會有什麼影響,他們有事受疾病痛苦與災難所破碎,結果在屋內就充滿了膏油的香氣。
親愛的,你是否向主禱告,求祂接受你,破碎你,塑造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