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屬靈操練 (8-8-2010)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四章8節)

 

操練敬虔就是操練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美德。

 

詩歌欣賞

 

 

 

 

 

 

 

 

 

 

 

 

 

 

 

 

 

 

 

 

 

 

 

 

 

 

 

 

 

 

 

 

 

 

 

 

 

 

 

 

 

 

 

 

 

 

 

 

主啊,我深愛你

 

一.主啊我深愛你,甚願我永屬你,願你居我靈裏,永不分離。

 

二.在天我還有誰?在地亦無所愛,惟願掬我衷情,傾於主宰。

 

三.金銀雖有千萬,聲譽可遍麈寰,一旦若失了你,我心何安。

 

四.除你別無所求,惟你能解我憂,世人都難久靠,你愛無休。

 

副歌:主啊我深愛你,我是永遠屬你,因你已先愛我,為我捨己。

                                             

 這首詩歌【聖徒詩歌230】是由二位全職服事主的弟兄在年青時所作陳恩福,蘇佐揚作譜 作者將心中對主的心願,化為禱告而寫成了這首詩此詩歌曾感動了無數的華人基督徒,可以說國版的恩主我愛你 (My Jesus, I Love Thee) 第一節「願你居我靈裏」,可改唱為「因你居我靈裏」,而較合乎真理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oE4iSSmets/

 

詩歌感想 

 

   

 1934年春,山東滕縣華北神學院春季學期開始,學院舉行開學聯歡會,我和另外兩位香港青年同學要唱一首詩,於是我彈琴,三人一同唱一首當時在香港唯一的“福音聖詩”中的一首。學院的音樂教授華以德先生知我會彈琴,於是也分派我和其他幾位同學輪流在早禱,晚禱聚會中司琴。   

 

 1935年春,陳恩福同學知道我會作曲,於是把這一首詩的歌詞拿給我看,問我能否配曲。我把歌詞念了兩遍,覺得非常抒情,便答應為他作曲。一個禮拜之後,便把這首歌的曲譜寫好,給同學試唱,同時也抄了一份請華以德教授指教。他家裏有鋼琴,當時我們作學生的只有風琴可以練習,華教授在鋼琴上彈了幾次後,問我說:“你會作曲嗎”?我回答說:“學學而已,不能登大雅之堂”。他馬上對我說:“你以後練琴,不必再彈風琴,我安排你在我家裏彈鋼琴罷”!我聽他這樣說,真是受寵若驚。不久他把這一首我們的處女作天人聖歌請同學抄寫用石印印妥,編入神學院唱詩班的詩歌中,同學可以學唱。     

 

 不久,我把這一首歌另作一次,作成“變奏曲”(天人聖歌120首)。變奏曲即同一首詩歌有幾個不同的唱法。作好了也抄一份給華教授,他在鋼琴上彈了一次,也和我一同研究變奏的和聲句子,同時又吩咐同學用石印印了幾十份,編入唱詩班本中。

 

 可是不久在山東青島有一位長老王宣忱長老也收到這一首變奏曲,他竟然與我通信,說要把這一首變奏曲“主啊我深愛你”刊在他所編印的聖歌詩本中。我當然喜出望外,這位長老也曾一人重譯新約聖經出版,也贈送給我一冊,可惜在抗戰時遺失。他也告訴我,他從前是翻譯和合本聖經委員的書記之一,他把不少關於該會各翻譯員的有趣故事告訴我。     

 

 華以德教授起初也教我彈鋼琴,後來知道我連變奏曲都會作,便對我說:我以後不再教你彈鋼琴了,你自己練習罷。於是他把當時我尚不認識的許多名鋼琴家的琴譜搬出來,約有十多種,要我自己學彈,包拮蕭邦,舒伯特,舒曼,柴可夫斯基及李斯特等作品。我稍為翻閱一下,使我咋舌不已。我自問怎能彈這些艱深的名作家鋼琴譜。後來華教授把好幾本“和聲與作曲”的英文書給我看,當時我雖然不能完全看懂那些書的英文,但我看得懂有關和聲的種種舉例,使我眼界大開,也覺得自己不過是作曲的幼稚園學生。在三年內,我拚命的學彈,也喜歡彈上述那些名家作品,才知“和聲與作曲學”實在太艱深,太複雜,自己只好忍耐研究,作為將來作曲的參考。   

 

 七十年後的今日,我沒有對這首天人聖歌處女作有太多修改,讓它保存我19歲時作曲時的靈感,不料這首天人聖歌竟不脛而走,國內及海外各處教會的基督徒都喜愛它,也受它的感動。   

 

 與作詞的陳恩福牧師一別數十年,我曾寫信告訴他說: 你的兩首大作,即主啊我深愛你和主的妙愛(天人聖歌第三首),已流傳全世界,你一生事主工作雖然多,但這兩首聖歌的貢獻實在非常驚人,我在全球各地佈道時,都聽見信徒們唱這兩首作品。你在世上留下的兩首詩歌,幫助了千萬人,你應該大大向主感恩了。   

 

 每次重聽這首“主啊我深愛你”之時,好像走進時光隧道,回到19歲的時候,也回憶山東滕縣華北神學院與陳恩福學兄時常交談的快樂,一同唱“主啊我深愛你 ──蘇佐揚  (按:蘇牧師於2007.9.27上午九時五十分在醫院安睡主懷,享年九十一歲)

 

學習禱告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主啊,我祈求你幫助________(妻子的名字)的工作能順利、成功。不論她何時做什麼樣的工作,都求你建立她手裡所做的工,並幫助她得著讚許。謝謝你放在她身上的能力、恩賜和創造能力,願你繼續向她啟示、培養、並琢磨她的恩賜和才幹,並用這些來成就你的旨意。願她手中的技巧令人日益珍惜,並且習練得通達。你為她開的門無人能關,求你祝福她且使她成功。保守我們不致陷入彼此的爭競之中,幫助我們能因彼此的成就而歡喜快樂。幫助我們也彼此建立,不忘記我們是同屬一個團隊的成員。她所做的若非出於你純全的旨意,就求你向她顯明你的旨意。保守她遠離自高自大,好使仇敵永無機會叫她跌倒;也啟示我當如何鼓勵她。

 主啊,你的話說,當我們把手中的工作交託你時,我們在金錢上所得的祝福,要使我們富足並不加上憂慮(參箴10:22);你也曾說: "工人得工價是應當的。"(提前5:18)所以,我祈求讓________(妻子的名字)在工作上,能得到合宜的報酬,並透過她的工作祝福我們、我們的家庭、和其他的人。在她所愛的工作上賜給她恩賜,並堅立她手所做的工(參詩90:17),使她成就大事,榮耀你的名。 

 

摘自──如何為你的妻子禱告

真理知多少?

 

第一課  知識與學習 

第二課  神的啟示 

第三課  聖經的權威

 

 

 

 

 

 

 

 

 

 

 

 

 

 

 

 

 

 

 

 

 

 

 

 

 

 

 

 

 

 

 

 

 

 

 

 

 

 

 

 

 

 

 

 

 

 

 

 

 

 

 

 

 

 

 

 

 

 

 

 

 

 

 

 

 

 

 

 

 

 

 

 

 

  第三課  聖經的權威

 

主題

聖經的權威性,可從神證、外證及內證來證明,叫人不能否認其價值。

引言

一、聖經(Biblia)

「聖經」是來自希臘文 Biblia , 路四17 (有人把先知以賽亞的書交給他)那個書字就是 Biblion, 此字是 Biblia 的單數, Biblia 的意思是 Scroll。全本聖經總共66(舊約39;新約27),而英文字Bible 是從希臘文轉借而來的。

二、約(Testament)

「新約、舊約」的「約」字的英文是 Testament, 通常指遺命。亦有「信仰的聲明」、「信仰的告白之意」,「約」亦指神與人訂立之合同(Agreement)。它是神(宇宙創造之主)與受造的人的合約。因著愛的緣故,神願意主動與人立約,受這約的約束。

三、價值

聖經的價值與其超越性,以英文離合體(Acrostic)分析如下:

B ook           書中之書

nspiration  默示之書  提後三16: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

B elieve 信心之道 約二十31: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

L   ight         路上之光  詩一一九105: 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是我路上的光。

E    ternal    永存之道  詩一一九89:耶和華阿,你的話安定在天,直到永遠

四、年代

創世記寫於主前1500,距今約3500,啟示錄寫於主後100,兩卷之間相隔約1600,沒有其他書花這麼長的年代才寫成,且流傳久遠,至今仍為許多聖徒傳誦,歷久彌新。

五、作者

全部約40多位,生於不同年代,各人背景、工作及教育程度不同。

六、文字

舊約用希伯來文,新約用希臘文。

七、出版

一般書籍每年銷售量若達到10000,便是暢銷書。但根據聖經公會1980年底之報導,聖經被譯成為1668種文字,而每年全世界共售出3600萬本,即平均每天十萬本。

課文內容

一、聖經是神的默示

1.    默示的性質

1)    聖經的原作者乃是神:「默示」並非僅指靈感,而是指神向作者的思想意念「吹氣」(或他的「靈」加以覆蓋)

2)    聖經的主題是耶穌基督的救恩(約二十31)

2.    聖經明文直接的見證

1)    提後三16:                 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

2)    彼後一20-21:            第一要緊的,該知道經上所有的預言,沒有可隨私意解說的,因為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神的話來。

此二處的經文以當時代而言,是指舊約聖經。

3.    但是神既然在基督以前的舊約時代,曾默示先知記下祂的啟示,那麼在基督以後的新約時代,神也會用文字記下祂的啟示。

1)    林前十四37:              若有人以為自己是先知,或是屬靈的,就該知道,我所寫給你們的是主的命令。


2)    啟廿二18,19:            我向一切聽見這書上預言的作見證,若有人在這預言上加添甚麼,神必將寫在這書上的災禍加在他身上,這書上的預言,若有人刪去甚麼,神必從這書上所寫的生命樹和聖城刪去他的分。

二、其他方面證明聖經的權威性

1.    外證

1)    從考古學

‧死海古卷聖經神奇的發現

這古卷遠在主前一百年時藏在死海西北山洞中(從希伯來文字體之對照上鑑定出確是那時的手抄本),其中有以賽亞書全卷最為完整,全卷與我們現用之以賽亞書句句字字相同。

‧敘利亞泥版

在敘利亞北方提勒、馬迪克城的古時伊布拉皇宮(主前二三○○—二五○○年)發掘了一萬七千多片古代圖書泥版,內裡記載許多事情,都與聖經所記的相符。

‧尼尼微古城圖書館

這古蹟在本世紀中才被發現,內裡有十萬塊楔形文字之泥磚,裡面有記載歷史,字典,詩歌,祭禮,合約,信札等,也有提到聖經舊約人物等,證明聖經所記是有根有據。

2)    從歷史

新舊約聖經裡所提到有關以色列及其他國家所發生的事情,都能從其他歷史記載中加以證實,證明聖經中所陳述的事蹟不是虛構的。

3)    從科學

在聖經中的字裡行間,都隱含著許多大自然的奧祕,在當時聖經的寫作年代,是不可能知悉的,但因著現代科學昌明,發現許多大自然現象,已早在聖經寫作時期被記錄在聖經中,除了神以外,誰能作這事呢?

2.    內證

1)    從聖經真理的一貫性

引言中提到,聖經的寫作由開始至完成相距1600,作者更有40多位,他們生活在不同年代.不同背景中,但聖經的真理卻是一貫的,沒有互相牴觸矛盾的地方。

2)    從預言的應驗

沒有一個宗教的經典敢預言未來必成的事情,惟有聖經,因為聖經是神的話,聖經有四分之一的篇幅是預言。到現在為止,已有九成以上的預言已應驗了,只有神能預知未來。

3)    從聖經對人生命的改變力

歷世歷代以來,許多人都因聖經的話而改變一生,這些見證人如同雲彩一樣圍繞著我們,其實我們自己也是其中一份子,這個實在是奇妙的能力,能使人有奇妙的大改變。

:  詳盡資料可參閱「聖經是神默示的嗎?」一書

總結

聖經是神的默示,是神與人所立的約,無論按外在的證據,按聖經本身的真確性上看來,聖經都具有權威。

問題

1.    聖經既然是人所寫的,怎麼又說是出於神,是神所默示的呢?

2.    在外證及內證的六方面,請選擇其中一方面,舉出一個例子詳細說明之

 

摘自──真理教育課程    編輯:香港教會總執事室

拾穗

基督是我們的滿足

一【罪】

二【恩典】

三【神的話】

四【基督的完美】

五【信心】

六【平安】        

七【引導】

七【引導】

八【謙卑】

九【試煉】

十【交通】 

十一【屬靈的爭戰】

十二【盡心】

十三【不信的懼怕】

十四【從世界分別出來】 

十五【喜樂】

十六【倚靠】

十七【背十架】

十八【仰望主耶穌】

十九【長進】  

廿【神的同在】

廿一【事奉】

廿二【神的愛(上)】

廿三【神的愛(下 )】

廿四【捨己】

廿五【黑夜歌聲】

廿六【憂患之子】 

廿七【愛】

廿八【基督的全足】

廿九【神的大能】

卅【從至聖所來的幫助】 

卅一【安息】  

卅二篇【神的信實】  

【基督是我們的滿足】

    第卅二篇 【神的信實】  

 

『神是信實的。』(林前一9)  

 

詩:哦!何日雲翳消減,得以瞻祂慈顏,在恩中更能賞識,祂信實的愛顧?     

       哦!何日享祂愛情,緬懷今天路徑,軟弱中全仗於祂,愛的工作扶護?     

我們應當有信心,信神是信實,能保守祂自己的人。                          

 

 

 祂雖不會在任何事情上都使用我們,但祂常會作祂自己的工,我們可以(也應當)信靠祂所作的工。忍耐往往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因為有神在其中行事;有許多事情我們必須讓神自己去作。   

 

 千萬不可疑惑神的信實。哦,假若我不為神的信實作見證,不述說祂對無用的僕人的偉大,甘甜,和可貴的忍耐,那我就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我覺得,我們永不用去答覆人的攻擊。如果失敗是在我,就應當坦白承認;若不在我,交託給主就好了。   

 

 『我主,我神,你必替我回答』。......你若與一個打掃煙囪的人糾纏,你必沾染骯髒。我們該有的立場,是活在超越這些事的上頭,不去想人的攻擊,只想到人的靈魂。神一作工,我們必定可以豫期有圓滿的結果。我時常發現,真的有事臨到時,把這事帶到神前,是使事情獲致妥善處理的法子。祂的愛與恩永不止息。我們在地上縱使是孑然一身,祂的恩典也會彀用,讚美祂的名,祂是我們永遠的良伴。   

 

 保羅因為那加給祂力量的,凡事都能作。這是何等甘甜和寶貴的經歷!這不只是因得著能力,可以應付一切的環境(當然這是已經彀寶貴的了),更是因這一位永不改變,信實而大能的至友被他認識了。不是『我凡事都能作』,而是『在那加給我力量者的裡面,凡事都能作』。這力量源源不絕的湧流,都因在心中連結著基督。事實上人並不是『凡事都能作』者,但保羅已經在經歷上學會了這功課,也經過那麼多亨通的日子,所以他已經學會信靠祂而不看環境。基督是永不改變的。   

 

 保羅的心是安息在神裡面,他寫給腓立比人那安慰的話語,曾透亮的表達了這一點。他說:『我的神必照祂榮耀的豐富,在基督耶穌裡,使你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他並不是表示一個願望說,願神這樣行。他根據自己的經歷,已熟識他的神是怎樣的一位神。他說我的神,就是在我經歷種種環境中所認識的神,必定用諸般的好處充滿你們。他把神如何恩侍他個人,以及基督對他是何等信實可靠的豐富經歷,全應用在腓立比人身上。但願那信實並完全良善的主耶穌,用祂的同在托住你們,並使你們的心歡樂。

 

 

摘自──基督是我们的满足

 

 

 

 

美好的證據

(希伯來書十一2)

 

第一部 19181959

1、美南陽光

2、青蔥十八

3、她來自中國

4切合時需

5一九四九年── 洛杉磯

6 抉擇時刻

7一九五四年── 哈寧基

8 喜慶豐收 

9. 一九五七年── 紐約

10,在南十字星光下

 

第二部 1976年至1960年

11,無遠弗屆

12,使人和睦的使者  

13,東西薈萃

14,友誼永固

15,洛桑會議

 

第三部 1983年至1977

16,耳順之年

17,往東歐去   

18毋懼風浪

19,一九七九年•悉尼 

20、突飛猛進

21、一九八二年•莫斯科

22、新英格蘭    

23、一九八三年•阿姆斯特丹

 

 

 

 

 

 

 

 

 

 

 

 

 

 

 

 

 

 

 

 

 

 

 

 

 

 

 

 

 

 

 

 

 

 

 

 

 

 

葛培理傳連載

     

第三部 1983年至1977
 

23、一九八三年•阿姆斯特丹

 

 八十年代初,培理有一個新負擔,在心頭愈來愈重。洛桑會議舉行了六年了,他看見會議所起的劃時代的作用,對教會制訂策略、達致增長,都有長遠的果效。然而,洛桑會議與八年前舉行的柏林會議,甚至與四年後舉行的芭堤雅會議,都未能實現培理早在五十年代末即有的一個夢想。

 

 毫無疑問,在界定佈道內容、強化佈道工作上,上述會議建樹良多,但這些會議是教會領袖冠蓋雲集之所,前線實幹的尖兵卻是無緣參與。培理心所繫的,是那些“作佈道者工夫”的無名英雄。這些人任勞任怨、淡泊名利、捱窮受逼。他們推著腳踏車穿越叢林仄徑,到處宣揚基督-當然也有在繁囂的市中心開佈道會的、或以別的方式傳福音。

 

 這樣的人數目有多少?培理茫無頭緒,但願意召開國際會議來幫助他們。這個會議專為巡迴佈道者而設,史無前例。

 

 籌備工作由葛培理佈道團一力承擔,連籌款也不例外。出席者要支付部分費用,甚至要付全費,但旅費可以申請資助。培理找了華特•史密斯擔任大會執行主席。他們選擇了阿姆斯特丹,除了因為交通方便,設施齊備,也因為荷蘭是世上最容易入境的國家。

 

 會議為期十天,在1983年七月舉行。培理委任白克凌為大會主任。白克凌是西德人,曾在青年歸主協會服事,亦曾參與佈道團在歐美的工作。其後白克凌招聚了一隊來自五湖四海,背景才幹都多姿多采的同工,如他所說,“每個人都勝任有餘,滿腔屬靈熱忱。我對每個受聘的人說,'這一隊同工怎樣,這一次會議也就怎樣'。我深信每個同工都要過聖潔生活,在辦公室內外都是一樣。”

 

 白克凌主動走訪各地教會領袖,清楚說明赴會者該是什麼人。他知道有些地方領袖慣於自薦或只舉薦熟人,也有一些是逢會必到的。在另一些地區,晚輩若知道長輩有意赴會,就會退讓一旁;即使長輩不去,晚輩仍然不敢去。白克凌的探訪,有助各地領袖明白培理今次會議的異象,消息自此不脛而走。培理規定這次大會的參加者必須七成來自第三世界,年齡在四十歲以下。

 

 與洛桑會議不同者,阿姆斯特丹會議參加者非由地方的委員會甄選,而是由大會秘書處嚴格挑選的甄別委員所推薦的。因此,每位出席者都由大會親自邀請,他只代表自己、而非某機構或某立場。培理原來預備有兩千五百人出席,但申請信如雪片般飛來(甚至會議開始後仍有人申請),合共一萬一千封,秘書處眼見眾多符合資格的申請人未能赴會,頗為難過,但若人數過多,卻難保可以達成會議目標。參加者數目最後定為四千。直到最後一刻,秘書處無法確知所有機票能否送抵參加者手中,也不知偏遠地區參加者的旅途有否險阻、有否被地方當局阻撓以致無法如期抵達。

 

 1983年七月十二日,週末黃昏,酷熱難當。簡稱為“一九八三•阿姆斯特丹”的“國際巡迴佈道者會議”正式開幕。在管風琴聲中,手持國旗的各國各地代表魚貫進場,色彩繽紛,共有一百三十二支旗,顯示基督教會分佈的領域已是何等廣闊。歡迎儀式過後,培理髮表大會訊息,題為“四分五裂世界中的佈道者”。這是培理十天會期中所負責講的五篇訊息中的第一篇,講完了有公開討論時間。專題演講的講員有東方的,也有西方的,講道實時譯為九種語言。日間有工作坊,按語言和興趣分組。

 

 大會一開始就洋溢喜樂的氣氛。洛桑會議要處理絞腦汁的事,氣氛難免較為凝重。阿姆斯特丹會議不需面對什麼大傷腦筋的難題,人人輕鬆自在,喜氣洋洋。參加者有許多還是頭一遭出門的,能夠與外地的主內同工分享、禱告,看見己所面對的困難並非獨有,已叫他們高興不已。一些參加者所見過的大型聚會,不過為數幾百,如今卻是好幾千人一起唱詩、禱告、聽道。有些人長期缺乏靈性輔導,如今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中向訓練有素的大會輔導員傾心吐意。在逼人熱浪下,參加者學習又新又好的佈道方法,也把自己的經驗與心得與眾同享。大會也不忘為各人滿足實際需要:第三世界的佈道者獲贈卡式錄音機,還有自用的和給家人的衣物-由荷蘭信徒捐贈,由葛法蘭領導的“撒瑪利亞人錢囊會”負責分派。

 

 大會實際上由培理主持。他在洛桑會議刻意退隱幕後,但在阿姆斯特丹會議他經常與巴魯斯與薛百利同站台上,介紹講員、分享見聞、憶述往事等。與會者衷心愛戴培理。他們來自五大洲,當中有東歐人,更有兩位俄羅斯正教大主教。東德人看見培理神態自若,精神奕奕,格外感到欣慰:“葛培理在這裡看來比他在東德時更活潑自在,更滿有喜樂。”

 

    十天的大會在聖餐中閉幕,主禮的是英國諾域治主教,四千出席者與招待員、職員、籌委一起守聖餐。先是他們同聲宣讀了十五項的“阿姆斯特丹宣言”。宣言由一個工作小組廢寢忘餐地擬成的,雖然沒有約束力,卻表明大家的信仰和行為準則。幾千個參加者藉著宣言再次獻上自己,定意倚靠聖靈大能,去宣揚福音喜訊,建立神的教會。第十四項宣言說,“基督深切關注的事,就是我們深切關注的事-關心個人和社會的疾苦,盡基督徒與佈道者的本份,竭盡所能濟世為懷。”最後一項呼籲全體基督徒同心為和平、復興、佈道,並為完成“大使命”而禱告與效力。

 培理在閉幕禮上說,“社會疾苦亟待我們關注,但我們相信終極出路在乎福音。人最基本的需要,是從神得新生命,換言之,是悔改跟隨基督。人必須改變。人最大的問題,就在他自己身上。”

 

 阿姆斯特丹會議不因參加者回家而結束。培理差派佈道團的柯爾茲在阿姆斯特丹設立“跟進事工辦事處”。大會期間,柯爾茲寫道,“我們見到的機會極多,也看見佈道者的需要極大,實在教人心酸。”佈道團有意擔任中介的角色,把有需要的人與有能力提供幫助的人連起來。他們曾經想過籌辦一個全球性的巡迴佈道者團契,團員人數多達四萬……籌備下一次大會的計劃也展開了,因為太多人未能參加這次大會了。辦事處致力提高佈道者的靈命與事奉的水平,即如大會所強調的。此外,辦事處也成為一個集思廣益的創意交流站。

 

    無限的需要,帶來無限的可能。培理鼓勵了世界各地的佈道者,特別為新一代打了一支強心針。在大名鼎鼎的講員與不見經傳的招待支持之下,培理成了神的器皿,為教會帶來靈性更新。這更新的影響有多大,唯有將來的史家可以告訴我們。

摘自──葛培理(鲍乐基著)  

珠璣語錄

 

 

  • 最不自私的禱告是,在你不覺得喜歡禱告時所做的禱告。那時你是為愛主而禱告,不是因為禱告能使你獲益而禱告。---Joyce Huggett

  • 禱告是通往之路。---Andrew Murray

  • 禱告前最重要的準備工作是,花時間清醒地尋求的同在,並且思念我們因著主的恩典,在基督裏成了何等樣的人。---Petter Toon *

  • 不禱告是屬靈生命貧乏的主因。---Andrew Murray

 

摘自──大光禱告讀經日程

 

返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