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屬靈操練 (7-4-2010)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四章8節)

 

操練敬虔就是操練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美德。

 

詩歌欣賞

 


 

 

 

 

 

 

 

 

 

 

 

【耶穌,你的全勝的愛】

 

(一)耶穌,你的全勝的愛,已經澆灌我心;我心就不再會搖擺,就能生根於神。

 

(二)但願聖火今在我心,就已發旺不休;燒掉所有卑情下品,並使高山鎔流。

 

(三)你曾賜下祭壇火炭,求你燒掉我罪;我向焚燒的靈呼喊,聖靈滿我心內。

 

(四)我心要接鍛煉的火,照亮我魂光耀;散佈生命在每角落,並使全人聖潔。

 

(五)搖動的心求你扶掖,使它變成堅崖;基督成為我的世界,我的全心成愛。

 

   這首詩歌(《聖徒詩歌》233首)為查理衛斯理(Charles Wesley, 1707-1788) 所作。他有寫詩的才華,得救後就將此恩賜完全奉獻事奉神 。十八世紀初葉,英國教會失去了宗教改革時的熱忱,當時教會腐化,人心冷淡,衛斯理兄弟奮起,約翰衛斯理到處佈道,查理則是撰寫感人的詩歌,因而把福音的火焰帶遍了整個英國。 在從這首詩歌中,我們可以看見查理個人對主全勝的愛的認識及聖靈充滿的經歷,更可以看見神如何使用他所寫的詩歌,帶進了教會復興的光景。 教會歷史中,他所寫的詩歌不但是為著當時英國教會的大復興,也是為著以後歷代教會的祝福。他一共寫了七千至七千五百首的詩歌。直到今天,他的詩歌仍舊充滿了能力和恩典,做工在歷代聖徒中間,為全世界聖徒所愛唱。

 

※  若不是神的聖靈日夜澆灌我們,我們早就被周圍不信的環境往下拉了。―― 戴德生

 

學習禱告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主啊,我祈求你幫助妻子的名字(________)
“一無掛慮”(參腓4:6),使她記得藉著禱告把各樣的憂慮帶到你面前,好讓那出人意外的平安能永駐她心。我特別為使她害怕的(任何使你妻子害怕的事)禱告,願你今天使她脫離那懼怕並蒙你的安慰。

 

    每當仇敵伺機偷竊我妻子的生命,利用懼怕來折磨她時,求你教導我能看穿他們的詭計,我要全力對抗一切衝著妻子而來的仇敵攻擊,並要宣告恐懼的靈在她身上無權,無份。主啊,求你加增她在你裡面的信心,成為她的護衛者。

 

   祈求使妻子的名字(________)不遭受因畏懼他人而來的折磨,讓她能從別人的批評論斷中站起來。釋放她,使她不因別人的見解而懼怕,願她惟一的擔憂是能否取悅你。我要對妻子宣告:“要靠著主,倚賴他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弗6:10)又要說:“你必因公義得堅立,必遠離欺壓,不至害怕,你必遠離驚嚇,驚嚇必不臨近你。“(賽 54:14)使我妻子能站立起來,並宣告說:”耶和華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我還怕誰呢?耶和華是我性命的保障,我還懼誰呢?“(詩 27:1

 

    主啊,妻子的名字賜給(________)力量,好使她在艱難時日得以剛強站立,求你以你的同在來扶持她,不致受萬事的搖撼。我特別把(妻子最大的需要,軟弱,掙扎或試探)交託給你,求你幫助她脫離試探。我要對妻子的名字(________)說:“你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開一條出路,叫你能忍受得住。“(林前10:13)又要說:”要等候耶和華,當壯膽,堅固你的心。我再說,要等候耶和華。“(詩 27:14)主啊,求你使我妻子能忍受試探,並從你那裡得著生命的冠冕,這是你應許要給那愛你之人的(參雅1:12)。

 

    在我妻子等候禱告得應允,萬事得成就時,求你賜給她耐心。幫助她等候你,而非等候事情的改變。叫她單單敬畏你,並以她現在的光景為滿足,因深知你必不把她永遠丟在這光景中。求你用“完全的愛”使她完全,這愛叫她“除去懼怕”以致懼怕在她心靈中永無立足的空間(參約壹4:18)。

 

摘自──如何為你的妻子禱告

舊約知多少?

 

舊約概論

摩西五經概論

創世記

出埃及記

利未記

民數記

申命記

約書亞記

士師記

路得記

撒母耳記上、下

列王紀上、下

歷代志上、下

以斯拉記

尼希米記

以斯帖記

約伯記

詩篇

箴言

傳道書

雅歌 

以賽亞書

耶利米書

耶利米哀歌

以西結書

但以理書

何西阿書

約珥書 

阿摩司書

俄巴底亞書 

約拿書

彌迦書

那鴻書

哈巴谷書

西番雅書

 

 

 

 

 

 

 

 

 

 

 

 

 

 

 

 

 

 

 

 

 

 

 

 

 

 

 

 

 

 

 

 

 

 

 

 

 

 

 

 

 

 

 

 

 

 

 

 

 

 

 

 

 

 

 

 

 

 

 

 

 

 

 

 

 

 

 

 

 

 

 

 

 

 

 

 

 

 

 

 

 

 

 

 

 

 

 

 

 

 

 

 

 

 

 

 

 

 

哈該書      

 

  歸國后的先知書

一 哈該書是歸國后的先知書中的第一卷。聖經中歸國后的先知書共有三卷:哈該書、撒迦利亞書、瑪拉基書。

二 施浸約翰也可以說是歸國后的先知,(路一76,)但他并沒有寫書。

三 哈該說預言最早,約在主前五二?年;撒迦利亞說預言較遲兩個月;瑪拉基說預言最遲,約在主前四三四年。(一說在主前三九七年。)

四 歸國后的先知書應与歸國后的歷史書(以斯拉記和尼希米記)同時查讀,才能明了當時先知說預言的情況。

五 歸國后的先知書,和以前的先知書有所不同,它們不再嚴斥以色列事奉偶像的罪行,因為被擄后歸回故國的遺民都痛恨偶像,深知偶像造成他們亡國之痛。它們主要的信息是教導百姓:()認識神是他們惟一的治理者;()恢复以前的事奉和敬拜;()遵守以前的律例、典章;()等候并盼望要來的彌賽亞。

 

貳 關于先知哈該

一 除了本書以外,聖經中記載先知哈該的事不多,只有以斯拉五章一節和六章十四節。

二 他的出身、籍貫、父家、所屬支派,在聖經中無從查考。我們只知道:

()他是一位先知。(該一1。)

()和撒迦利亞同時代。(拉五1。)

()曾在大利烏(希斯塔庇斯)第二年六月初一日、七月二十一日、九月二十四日先后傳說神的話語。(該一1,二110。)

三 他的名字‘哈該’的意義是‘我的節期,’或是‘耶和華的節期。’這說明他是何等渴望早回故國,恢复神的節期。

四 七十譯士認為詩篇一百四十六篇至一百四十九篇,都是歸國后的詩篇,著者就是哈該和撒迦利亞。

 

參 歷史

一 以色列人第一次從被擄之地歸回故國,是在主前五三六年,由所羅巴伯(大衛的后裔)和約書亞(大祭司)帶領,人數有四萬二千三百六十人,此外,還有仆婢七千三百三十七名,唱歌的男女二百名。(拉二6465。)當年七月,他們開始建筑神的壇、獻祭、并守節期。翌年二月,他們又進行建造聖殿,立定了殿的根基。(三24811。)那時,撒瑪利亞人要求一同參与這建殿的工作,但為所羅巴伯、約書亞等嚴辭拒絕。(以斯拉四章三節的耶書亞即約書亞。)他們要求不成,惱羞成怒,極力進行破坏工作,又在君王面前誣告那些歸回祖國的遺民造反。于是亞達薛西(堪白西斯)王降旨,停止遺民建殿的工程,直到大利烏(希斯塔庇斯)第二年。(四。)在這些停頓的年間,他們為自己建筑精美的房屋,把建殿的事漸漸忘掉。加以仇敵的反對和攔阻有增無減,荒蕪、干旱等接連而來,他們認為‘建造耶和華殿的時候尚未來到。’(該一24610。)就在這种情況之下,先知哈該和撒迦利亞起來,傳達神的話,鼓勵百姓完成這一個神聖的工程。

二 幾個重要的年代:

()主前六?五年-巴比倫第一次攻破耶路撒冷,大肆擄掠。

()主前五三六年(被擄后第七十年)-古列下詔書,准許以色列人歸回故土。

()主前五三五年-奠立了聖殿的根基。

()主前五二九年至主前五二一年-亞達薛西(堪白西斯)作王。

()主前五二一年-大利烏作王。

()主前五二?年-哈該、撒迦利亞說預言,繼續建造聖殿。

()主前五一六年-聖殿落成。

()主前四五七年-以斯拉回國。

()主前四四五年-尼希米回國。

 

肆 時間和地點

一 先知哈該作工的時間在大利烏王第二年,即主前五二?年。本書內容所包括的時間前后只有三個月又二十四天。

二 先知作工的地點顯然是在耶路撒冷。

 

伍 體裁

一 本書內容一部分是散文;一部分是詩體文,含有精美的并行詩句。

二 研究本書的學者,都承認它的文字非常簡洁、明顯、有條理,容易被領會。

三 哈該在本書中善用問句,例如:一章四節、九節,二章三節、十二至十三節、十九節,令人反覆思想。

四 哈該也善用重复的辭,例如:‘萬軍之耶和華’共用過十四次,(中文和合本聖經二章九節漏譯一次,)‘耶和華的話’共用過五次,‘省察’或作‘追想’共用過五次,‘剛強’在二章四節中共用過三次。這种一再重复的目的,是要引起讀者的思想和注意。

 

陸 幾處可注意之點

一 先知哈該是在極困難的情形中說預言。那時回來的百姓又少又孤單,敵人的壓迫又緊又凶險,加以材料受限制,災荒、困苦連接而來,信心缺乏,私心增加,他們鼓不起勁來建造耶和華的殿。可是先知一面解釋災禍、困難的原因,一面催促他們對付懶惰和意气消沉的罪。結果非常良好,二十四天內他們重新開始建殿的工程。

二 神的殿在聖經中有這么幾個:()所羅門所造的殿;()所羅巴伯所造的殿;()希律所修造的殿;(約二20;)()將來猶太人与敵基督立約時所用的殿;(但九27,太二四15,帖后二34;)()國度時期中的殿;(結四十5;)()主耶穌;(約二21;)()教會;(約二21,參讀弗一22;)()信徒。(林前三1617。)

三 ‘這殿后來的榮耀,必大過先前的榮耀;在這地方我必賜平安。’(該二9。)這是一個重要的預言。‘后來的榮耀,必大過先前的榮耀,’并不是指當時所羅巴伯所建的殿。這殿顯然是指千年國中那榮耀的殿,(結四十~四七,)因為在它出現以前,神必先‘震動天地、滄海、与旱地震動萬國;萬國所羡慕的必來到,’然后神‘使這殿滿了榮耀。’(該二67。)

在屬靈的方面說來,‘這殿’也指基督自己,所羅門所建的殿中所有的一切都是預表基督,基督就是殿中各樣預表的體形。所以基督這屬靈的殿當然比第一所殿更榮耀。‘這殿’也指那榮耀的教會。教會在神的眼中看來是‘聖洁沒有瑕疵’的,所以教會這屬靈的殿也比第一所殿更榮耀。

四 ‘萬國所羡慕的必來到,’(二7小字注,)這是指基督第二次降臨。祂的确是萬國所羡慕的,因為祂是‘和平君,’祂‘必賜平安。’(9。)

五 ‘大利烏王第二年九月二十四日,’先知哈該第三次傳說神的話。那時百姓已經開工建殿,可是并沒有看見神的祝福。神藉先知与祭司中間的問答使百姓看見:聖洁的東西不能使其他的東西成聖,可是罪卻能使一切的東西沾染污穢。換言之,他們至今還不能蒙福的原因,就是他們過去的罪仍使他們受咒詛。(二1619。)可是神又安慰他們,向他們保證,從那日起必賜福給他們。

六 二章二十一節說到神‘必震動天地,’和上面六節所說的‘震動天地’是同一件事。那里‘震動’了之后,‘萬國所羡慕的必來到;’這里‘震動’了之后,所羅巴伯蒙揀選。‘萬國所羡慕的’是指基督;‘所羅巴伯’也是指基督,因為他是大衛的后裔,代表大衛家作王的那條線。

七 ‘所羅巴伯阿,到那日,我必以你為印。’(二23。)‘印’是代表神的自己,也是指神所心愛的并能信托的人。(歌八6。)

八 新約希伯來十二章二十六節:‘當時祂的聲音震動了地;但如今祂應許說,“再一次我不單要震動地,還要震動天。”’這顯然是引用本書二章六至七節、二十一節。

九 哈該是新約信徒所欽佩的一個模范仆人:

()他隱藏自己,不花時間去說明他的家世、生平,他只高舉神。

()他不傳自己的話和思想,只傳‘耶和華如此說。’

()他不只譴責,并且安慰;不只批評,并且稱贊、鼓勵。

()他不只傳道,并且實踐,他對建殿作了最大的努力。(拉五12。)

十 從歸國后的先知書以及新約的福音書中,我們可以看出被擄前的選民和被擄后的選民情形完全不同:

()被擄前他們傾向偶像,被擄后他們棄絕偶像。

()被擄前他們戀慕君王的統治,被擄后他們順服祭司的管理。

()被擄前他們忽略字句的律法,被擄后他們拘泥于字句的律法。

()被擄前他們喜歡与外邦來往,被擄后他們看外邦是可憎的。

()被擄前他們注重農業,被擄后他們注重商業-這可能是從巴比倫學來的。

十一 歷世歷代的信徒是何等容易只‘顧自己的房屋’而任那屬靈的殿荒涼。愿神怜憫我們,不讓我們自私,也不讓我們推托說,‘時候尚未來到。’(該一249。)

十二 本書兩次題到神和祂的子民‘同在。’(一13,二4。)一次是在‘百姓都听從耶和華的話’并存‘敬畏的心’之后,(一12,)一次是在百姓‘剛強’忠心的負起祂的工作之后。

十三 當神的儿女遭遇到患難、困苦、缺乏、打擊的時候,讓我們記起‘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省察自己的行為。’許多時候,就因我們自己‘的緣故,天就不降甘露。’(一710。)

 

柒 信息

本書主要的信息有三:

一 在信徒的生活和事奉上,神居首位。

二 ‘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六33。)

三 ‘所以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務要堅固不可搖動,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為知道你們的勞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林前十五58。)

 

捌 鑰字和鑰節

一 鑰字:()‘建造,’(該一8,)

()‘省察,’(5,)

()‘剛強。’(二4。)

二 鑰節:

()‘這殿仍然荒涼,你們自己還住天花板的房屋么?’(一4。)

()‘你們要上山取木料,建造這殿;我就因此喜樂,且得榮耀;這是耶和華說的。’(8。)

()‘耶和華說,所羅巴伯阿,雖然如此,你當剛強;約撒答的儿子大祭司約書亞阿,你也當剛強;這地的百姓,你們都當剛強作工,因為我与你們同在;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二4。)

()萬國所羡慕的必來到;我就使這殿滿了榮耀。’(7。)

 

玖 分析

根据‘耶和華的話臨到先知哈該,’本書可以分作四大段:對懶惰自私的百姓的譴責和勉勵、對國度期中聖殿的預言、對百姓罪污的警告、對彌賽亞的應許。

 

1 對懶惰自私的百姓的譴責和勉勵(一章)

一 引言。(1。)

二 百姓的推托。2。)

三 災難、困苦的情形和原因。(311。)

四 譴責和勉勵后的果效。(1215。)

 

2 對國度期中聖殿的預言(二章一至九節)

一 百姓的灰心。(13。)

二 神的鼓勵。(45。)

三 神的應許。(69。)

 

3 對百姓罪污的警告(二章十至十九節)

一 藉著問答的方式,談及百姓的罪污。(1013。)

二 因有污穢,百姓在神面前不蒙祝福。(1419上。)

三 但從今起罪污得洁淨,并有祝福給百姓。(19下。)

 

4 對彌賽亞的應許(二章二十至二十三節)

一 在國度前,神要作的事。(2023。)

二 國度的君王彌賽亞(由所羅巴伯預表)。(23。)

 

摘自──聖經提要

拾穗

 

基督是我們的滿足

一篇【罪】

二篇【恩典】

三篇【神的話】

四篇【基督的完美】

五篇【信心】

六篇【平安】        

七篇【引導】

七篇【引導】

八篇【謙卑】

九篇【試煉】

十篇【交通】 

十一篇【屬靈的爭戰】

十二篇【盡心】

十三篇【不信的懼怕】

十四篇【從世界分別出來】 

十五篇【喜樂】

十六篇【倚靠】

十七篇【背十架】

十八篇【仰望主耶穌】

十九篇【長進】  

廿篇【神的同在】

廿一篇【事奉】

廿二篇【神的愛(上)】

廿三篇【神的愛(下 )】

廿四篇【捨己】

廿五篇【黑夜歌聲】

廿六篇【憂患之子】 

廿七篇【愛】 

【基督是我們的滿足 】

第廿七篇 【愛】

 

   『愛是從神來的。』(約壹四7)

 

  詩:神的本性-純潔神聖的愛,我們的心,現蒙愛的攤派。

 

  當我們的心受愛的激勵時,人類就真的是我們捨己的對象;但 神是我們奉獻自己的對象(弗五2)。

 

  直接的事奉,雖然是最喜樂一件事,但也是一件嚴肅的事。心中雖然有願作的傾向,但這未必就是蒙召的明證。我相信蒙召最可靠的表紀,乃是對人靈魂有熱切的愛,加上裡頭的負擔,而把這事帶到基督面前交通......並不是因有說話慾,乃是因著人們的靈魂,並為聖徒得蒙建造;只有這樣,才是推動事奉的真正源頭。若能用愛與良善,輸送給墮落最深的人,使他們安心信靠,那麼他們是需要傾吐多少心坎蘊藏的東西呢? ......許多人內心受著道德聲音的控告與折磨,於是他們就要藉著娛樂來使自己沉迷顛倒。神聖的愛不但能滿足人的需要,更能叫人敞開陳言。

 

  『住在愛裡面的,就是住在神裡面。』我熱切的請求你們維持這愛的靈,就是神的同在。罪的性質是分散的,而神是聯合的,因為神就是愛,愛會醫治一切事物,而一切都要在基督裡同歸於一。......你們要行在愛裡,就必行在能力裡,也必行在神的榮耀中。

 

  我最怕在教會中有狹窄的心腸,過於怕任何的事物。愛能叫人迎接一切的試煉,若有人要向他唾面,他也能處之泰然,因他住在愛裡愛心從來不受環境的支配,乃是超越一切環境之上。真正的愛,是導往聖潔的正路。

 

  『向眾聖徒的愛心,』是使徒保羅所寫祝福之話裡面的一部分。這愛甚至是和智力有關的,因為有了這一個,才『能以和眾聖徒一同明白』。所有聖徒都是在基督心裡,假若他們不在我們心裡,基督在我們裡面也沒有地位,這種情況,就是『己』把主擠出去了。

 

  乾淨無己的愛心,能彀(也必定會)關切所有臨到別人身上的事,並且明白這些事會如何影響他們。

 

  即使在事奉中會常經試煉,但愛心必不會因事奉而疲憊。事實上在事奉方面是常有試煉的,但在工作過程中,總是不時獲致慰勉。『所以我為選民凡事忍耐。』你若能把愛獻給神,也就能把神帶到愛的事上。就外表看,雖是與人發生關係,但一切都是因著神和向著神而去;甚至作到一個地步,越愛別人而越得不到別人的愛時,還堅持下去,流露此愛。哦,這樣的人有多少呢!請記得,這樣就是為 神而作。

 

  聖靈的果子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良善等等。請注意,這裡果子中為首的,乃是仁愛、喜樂、和平。聖靈在我們裡面定規會產生這些,在人面前能實際的彰顯基督。但是那些內在的,自己向著神的果子,乃是裡頭必須先有的條件,然後才能產生其餘的果子。

   

 

摘自──基督是我们的满足

美好的證據

(希伯來書十一2)

 

第一部 19181959

1、美南陽光

2、青蔥十八

3、她來自中國

4切合時需

5一九四九年── 洛杉磯

6 抉擇時刻

7一九五四年── 哈寧基

8 喜慶豐收 

9. 一九五七年── 紐約

10,在南十字星光下

第二部 1976年至1960年

11,無遠弗屆

12,使人和睦的使者  

13,東西薈萃

14,友誼永固

15,洛桑會議

16,耳順之年

17,往東歐去   

18毋懼風浪  

 

 

 

 

 

 

 

 

 

 

 

 

 

 

 

 

 

 

 

 

 

 

 

 

 

 

 

 

 

 

 

 

 

 

 

 

 

 

 

 

 

 

 

葛培理傳連載

     

1983年至1977年第三部
 

18毋懼風浪

    1977年十二月馬尼拉布道大會期間,身處權力巔峰的菲律賓總統馬可斯打破慣例,舉行國宴招待培理一行人。這是宗教領袖(包括教宗保祿六世,若望保祿二世)從未享有的禮遇。馬可斯感謝培理將“因認識神而來的靈命甦醒和喜樂帶給菲律賓 ... ...以和平大使的身份,深切謀求人類兄弟情誼,還致力使世上三分二的人口,亦即第三世界的人得著扶持。這悲慘,赤貧,無知,困苦的世界,迫切需要上主。“

    馬可斯的話實在應時。培理在列扎爾公園舉行最後一場聚會(有十五萬人出席)後,旋即飛往印度去,其時菲律賓布道大會的委員正忙於跟進兩萬兩千個決志者(六成是天主教徒,當中有一位電影紅星,其後成為著名的佈道者)。培理要在北印度加爾各答和三個城市主持“佳音節。”兩個禮拜前,南印度安達拉邦遭受百年來最強烈的颱風襲擊,有一萬人喪生,多條村莊被毀,損失慘重。

    在新德里歡迎培理的印度總統向他請求援助。培理抵達安達拉邦首府海得拉巴市,在佳音節大會中宣布從他旗下的“世界救援基金”撥出兩萬一千美元作重建教堂之用(這筆款項是在較早前的辛辛那提布道大會中籌得的)。佳音節的最後一站是馬德拉斯市,培理把其中一場聚會(共五場)交由阿布赫主領,自己乘包機到颱風災區視察。印度政府已替他預備了一部直升機。

 

    培理踏出直升機,眼前滿目瘡痍,到處都是火葬台。救援人員不斷給孤兒餵食,搭建帳棚,也發掘出更多屍體。培理為人們禱告。有生還者抓住培理的手,喊道,“給我們住的,不然就讓我們死!”這令人心裡發毛的一幕被攝入鏡頭,播到全世界去。

    偕同培理視察的其中一人,是安達拉邦教育部長,他是虔誠的印度教徒,親身經歷了風災,救援工作由他統籌。他向培理提議以捐款建立一條新村,並命名為“培理村“ - 他解釋道,因為培理的姓氏”葛“與當地泰勒古語的”村“發音相近。培理一口答應了。

 

    別的機構也很快送來救援物資與捐款,但不及培理親臨現場,流露愛心與哀傷,叫全印度感動。印度人稱培理為“慈善天使”。

 

    培理回到美國後馬上籌款。電視播出印度之行及災區情況,籌得十萬美元。布道團又設立“安達拉邦基督教救援與重建委員會,由佳音節兩位主席共同領導,就是天主教的海得拉巴大主教和浸信會的領袖敖爾。敖爾是安達拉邦的旅遊部長,亦曾偕同培理到災區去。“培理村”的規模很快敲定了,由政府承擔四分之一建屋經費,其餘由布道團籌募;布道團額外支付建教堂和水塔的費用。1978年四月二十一日,災難發生後六個月,大主教亞魯拉帕為培理村奠基。

    1977年十二月印度之旅之所以特別值得紀念,不因為出席聚會人數眾多,不因為一萬二幹八百四十一人決志,也不因為馬德拉斯主教稱譽“此行造福全印度教會,而是因為此行自然流露出基督之愛 - 藉著培理村的建立。

  培理向來不是見死不救,袖手旁觀的人。年輕時他所講的道傾向抗衡“社會福音”,他和其它不少篤信聖經的基督徒一樣,忽略了大復興的其中一樣精彩之處,正是福音大大挑旺了信徒的社會良知。隨著年歲加增,培理致力改正自己和同代人在這方面的偏差,同時避免直接介入任何政治,社會,國家,國際的具體爭拗之中。在七十年代,他向第三世界提供了不少捐款,援助飢荒與天災的受難者,也協助發展教育。此外,因著洛桑大會的舉行,神學界也重新思考福音布道與社會行動的關係。

    培理和布道團對印度災情作出迅速而具體的回應,誠然意料中事,他們對培理村的往後發展也十分關注。印度總統曾經承諾在培理村竣工後與培理一起主持落成典禮,可惜未能如願。

    結果,培理村的落成典禮由培理之子“世界醫療差會”及“撒瑪利亞人錢囊會”會長法蘭代表父親出席。1980年六月二十九日,即災後兩年零九個月,法蘭和史密斯,還有幾個團員,受到培理村滿臉喜樂的村民熱烈歡迎。二百八十五座新房子,住滿了風災的生還者,當中包括天主教徒,基督教徒,其它宗教信徒。村民簇擁著當地教會領袖和政府官員,看著法蘭為培理村和村中的“施洗約翰堂”舉行奉獻禮。

    培理與布道團透過“世界緊急基金”不斷“幫助世界各地人民,尤其著重賑災工作。培理曾在1982年向哈佛大學的學生解釋道,”舉例說,我們會在扎伊爾,約旦,以色列,印度這些截然不同的地方興建醫院,送出滿飛機艙的醫藥和食物到難民聚集的地方。我們也曾資助一艘在南中國海上搜尋船民的救援船 - 我的兒子曾在船上工作... ...我還可以列舉更多例子,說明我們對世上受壓迫的貧苦大眾,有愈來愈大的負擔。

    “還有,姑勿論我個人對身居要職者的影響力何等微薄,我會促請他們在政府的層面盡力而為,不但作出實時的賑災,也為長遠的改善而努力 - 在這方面,偶爾也有成功的例子。

    “我的信仰歷程,驅使我呼籲政府注重倫理道德。面對過去政府的種種缺失,人們可能對一切形式的政府已失去了信心。但是,政府的缺失,不關乎政府的形式,而關乎部分當權者的私慾和盲目,尤其是道德上的盲目。政府的好壞,在於它的政治架構是根據什麼樣的倫理與道德而制訂,而這制訂原則往往在乎國民對領袖的道德與誠信有何要求。簡言之,從政者的素質如何,政府的素質也如何。

    “從政者的所作所為,斷不會比他們的所信所持高。他們若不服膺在愛的原則下,就是服膺在仇恨,暴力,欺詐的原則下。”

 

摘自──葛培理(鲍乐基著)  

珠璣語錄

 

 

  • 我們的動作,我們的禱告,都當和我們的信心相符。──佚名

  • 最屬靈的信徒,常會受到最厲害的試探,但是必不遺棄他們。W.L. Watkinson  

  • 無禱告的生命,是無能力的生命。──佚名

  • 信徒們,你要生命進深麼?你要知道的旨意麼?你要得勝麼?你要得能力麼?你要得恩賜麼?你要得恩典麼?你要教會復興麼?禱告!禱告!禱告!──佚名 

摘自──大光禱告讀經日程

 

返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