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屬靈操練 (5-30-2010)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四章8節)
操練敬虔就是操練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的美德。
詩歌欣賞
|
【中國的早晨五點鐘】
一 中國的早晨五點鐘,傳來祈禱聲,祈禱帶來復興和平,帶來合一得勝。 中國的早晨五點鐘,傳來祈禱聲, 人人都獻出真誠的愛,五湖四海皆弟兄。
二 中國的早晨五點鐘,傳來祈禱聲, 飛越了萬水千山,融化了冰冷的心靈。 再沒有捆鎖,再沒有戰爭, 帶來了祝福,扭轉了命運,今年是好收成。
這首詩歌是呂小敏姊妹所作。她所寫的詩歌,不但在中國農村 ,也在海外華人基督徒中廣為流傳。這首詩歌寫實地敘述了每日清晨五時,在國內有許多的弟兄姊妹同時同心向神呼求。在探訪國內的教會時,自己也親臨其境,清晨與一群弟兄姊妹一同跪在地上,情詞迫切地為教會復興與增長禱告。盼望眾聖徒都有負擔 ,舉起聖潔的手, 在禱告的行列中有份,好叫主的復興之火在各地點燃。
詩歌見證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我所做的事,信我的人(希腊文:信入我的人)也要做;并且要做比這更大的事;因為我往父那里去。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什么,我必成就,叫父因儿子得榮耀。」 約翰福音十四章12~13節
倫敦城的一處窮人區內,有一間小房子,這房子就是早年戴德生先生的住所,也是中國內地會的發源地。那時戴德生先生不過是二十多歲的青年,在他房間的牆壁上,掛著一幅中華全國大地圖,戴先生每天用幾點鐘的時間,跪在地圖前面禱告。那時中國還有十一省沒有福音傳去,也沒有一個人去為主作見證。戴先生沒有錢,也沒有差會,肯和他到中國去的朋友也不多。只有幾個朋友每禮拜來一、二次,和他一同跪在那地圖前禱告。那時,他的心裏有一遠大志向,要將福音傳遍中國內地。截至1933年止,受洗的約有十五萬人。這樣大的工作,都是由於那一個青年人的志向,和他的禱告而來。 |
學習禱告
|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主啊,祈求你在我和妻子的名字(________)的裡面,以斷不開的愛來聯絡我們,向我啟示如何用她能清楚感受的方式來愛她,並且日益加深地愛她。願我們能彼此尊重,彼此欣賞,使我們永遠成為彼此最好的夥伴,擁護者以及堅定的支持者。不論愛在什麼地方消褪了,失去了,毀滅了,或被埋葬在傷痛與絕望之中,都求你再次把這愛放在我們心中。為了婚姻的益處賜給我們力量,我們拒絕投降,即使有一方感受不到愛了,仍要堅持下去。 願你使妻子和我能快快地,完全地彼此饒恕,特別是在(任何需要饒恕的地方)上,我把這事交託給你。求你幫助我們“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你饒恕了我們一樣(參弗4:32)。教導我們寬容對方的過錯和軟弱,賜給我們幽默感 - 特別是當我們在處理生活中的艱難問題時。幫助我們在信心,信仰,道德標準以及彼此的信任上,合而為一。賜給我們合一的心志並肩和睦成長,並在家庭開銷,小孩教養,時間運用,以及其它待決定的事上,能很快達到一致的看法。在我們已造成衝突的意見分歧之處,祈求你引領我們一起來解決這些歧見。求你調整我們,使我們的觀點能與你同步,也使我們能敞開,誠實地溝通,避免任何的誤解。 願我們心存恩慈地容忍對方的過錯,同時也有顆願意的心來改變。我祈求使我們不是各過各的生活,而是成為同心同行的團隊,提醒我們把時間留給對方,好使我們的婚姻成為雙方快樂,平安和喜樂的泉源。 主,我祈求你保護我們的婚姻,不容任何事物的摧殘,把可能會進到我們生命中試探我們的人挪開。幫助我們當試探來臨時能即刻察覺出來,並抵擋這試探。我祈求使我們雙方現在或過去的種種人際關係,都不能竊奪現今婚姻關係中的任何事物。求你斷開我們生命中一切不聖潔的連結,願我們一生中都沒有淫亂或離異的事,以致敗壞你把我們連結在一起的計劃。幫助我們永不因婚姻中某個不通暢的環節,而棄絕整個婚姻關係。我祈求,我們能轉向你這位婚姻的設計者來修復婚姻,並使這婚姻按著你設計的樣式來經營。 教導我們按著你經上的命令,把配偶的益處擺在第一位(參林前10:24)。我們願意把你放在婚姻的中心點上,同時也不要求對方達成惟有你能賜下的事物。我們若在何處對配偶有不切實際的期待,求你開啟我們的眼睛,使我們得以看見。願我們對你,對彼此的委身與專一永不動搖,使你對這婚姻的計劃在各方面都能成全。 摘自───如何為你的妻子禱告 |
舊約知多少?
舊約概論 摩西五經概論 創世記 出埃及記 利未記 民數記 申命記 約書亞記 士師記 路得記 撒母耳記上、下 列王紀上、下 歷代志上、下 以斯拉記 尼希米記 以斯帖記 約伯記 詩篇 箴言 傳道書 雅歌 以賽亞書 耶利米書 耶利米哀歌 以西結書 但以理書 何西阿書 約珥書 阿摩司書 俄巴底亞書 約拿書
|
【約拿書 】
壹 關于先知約拿
一 本書著者先知約拿,就是王下十四章二十五節所記載的那個先知約拿。他是亞米太的儿子,迦特希弗人。
二 聖經中只有一個約拿。這名字的意義是‘鴿子,’象征神給約拿的使命是要他像鴿子一般飛出去,傳揚和平的福音。
三 迦特希弗是西布倫地南部的一個小鎮,(參讀書十九10~13,)离拿撒勒城不遠,約有十里。主在世的時候,西布倫地是屬于加利利省,因此法利賽人所說的‘加利利沒有出過先知,’(約七52,)那句話完全是謊言,至少約拿就是加利利的先知。
四 迦特希弗現在的名字是伊勒米歇德。那里有一個古墓,据說就是先知約拿的墳墓。
五 按照猶太人的傳說,約拿就是撒勒法寡婦的儿子,曾被先知以利亞從死里救活,此后就跟隨以利亞作先知的門徒。
六 約拿在當時代是相當著名的先知,因為他在王下十四章二十五節所說的預言完全應驗。
七 按照時間的推算,約拿可能和俄巴底亞、約珥是同時代。
貳 一卷特异的先知書
一 初讀聖經者對于本書往往感覺非常特异。它并非一卷預言書,乃是一卷記事書,簡直像是約拿的工作日記。它似乎和以色列沒有關系,也沒有像其他的先知書那樣說到以色列光榮的前途。它說到尼尼微蒙神怜憫,和別卷先知書(尤其是那鴻書)說到尼尼微受神審判,又不相同。誠然,它是一卷特异的先知書。
二 可是,讓我們記得:本來先知的任務是傳達神的話,而并不一定是說預言;先知書是記載神的話的書,而不一定是記載預言的書。像先知以利亞、以利沙等,傳說神的話時多,純傳預言時少。約拿也是這樣,他純說預言只有一句:‘約拿進城走了一日,宣告說,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三4。)
三 其實,如果我們從預表的觀點來看本書,就很容易發現全部約拿書都是預言,因為它遙指主如何為我們在地里頭經過死亡。‘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里頭。’(太十二40。)‘看哪,在這里有一人比約拿更大。’(路十一32。)還不只,約拿書也是預表神的選民以色列的過去和將來,(詳見下文,)所以本書和以色列并非沒有關系的。
四 本書還是和其他有關的先知書一致,說到神因尼尼微惡貫滿盈而將施審判;所不同者,就是本書說到神在審判之前還給尼尼微一個悔改的机會。
參 一卷受攻擊的先知書
一 曾有一位弟兄說,‘約拿書是“高等批評家”的戰場。’他們不信本書的記載是事實,只看作是比喻、寓言、异象、或是异夢而已。他們認為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腹中是不合科學的山海經;他們不信聖經中的任何神跡,當然他們也不會信先知約拿的神跡。
二 約拿書究竟是歷史的事實呢,還是寓言呢?毫無疑問的,它是歷史,是事實。因為: (一)本書中主要人物約拿,确有其中,有他的籍貫、身分,并有他父親的名字,絕非虛构。 (二)本書從頭到末了,沒有一處明說或暗示它不是事實而是比喻、寓言或是异夢。 (三)敬虔的猶太人一致相信它是歷史,歷史家約瑟夫、哲學家斐羅等,都認為約拿書的記載是事實。 (四)教會中的聖徒像奧古斯丁、路德馬丁、喀爾文等,都信任本書的真實性。 (五)我們的主耶穌在世的時候曾為約拿作見證。祂說,‘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看神跡;除了先知約拿的神跡以外,再沒有神跡給他們看。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里頭。當審判的時候,尼尼微人,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因為尼尼微人听了約拿所傳的,就悔改了;看哪,在這里有一人比約拿更大。’(太十二39~41。)祂的話說明:約拿是先知,曾經三日三夜在大魚腹中,曾在尼尼微城中傳信息。人的說話和見解盡可能有錯誤,但主耶穌是神子,祂的話不可能有錯。
三 不幸得很,英文欽定本聖經把馬太十二章四十節的‘大魚’譯作‘鯨魚,’因此有些人抓住了這一點,就說鯨魚的咽喉是非常狹小的,連一個普通的面包都吞不下,如何能吞下約拿?可知約拿書是沒有事實根据的傳奇,全部聖經亦然,都不可置信。
其實聖經中沒有一處說吞約拿的是鯨魚。舊約約拿書所用的希伯來字是指大魚,新約馬太福音所用的希腊字也是指大魚,(也可指‘海中巨物,’)兩處都沒有說是‘鯨魚。’所以中文和合本聖經、英文達秘新譯本聖經都譯作‘大魚。’ 肆 時間和地點
一 約拿作工的時間在約阿施的儿子耶羅波安王之前,約在主前八六二年。
二 他作工的地點是從以色列國出發,到亞述國的首都尼尼微城。 伍 體裁
一 本書的體裁,除二章外,全是記事的散文,句法精美而生動。
二 二章是詩體文,其中有好多處的詩句很像詩篇。舉三例:二章三節,比較詩篇四十二篇七節;二章五節,比較詩篇六十九篇一節;二章九節,比較詩篇五十篇十四節。 陸 幾處可注意之點
一 迦特希弗是屬于西布倫。摩西曾‘論西布倫說,西布倫哪,你出外可以歡喜。’(申三三18。)似乎這位神人在那里預言,常有人從西布倫地被差遣出去,他們可以歡歡喜喜,因為神和他們同在,并且祝福他們的工作。可惜得很,約拿好像忘記了摩西的祝福,他出去,躲避神的差遣,所以他沒有歡喜。
拿撒勒也是屬于西布倫的。另有一位從西布倫被打發出去的,祂不像約拿,乃是歡歡喜喜,‘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來十二2。)祂就是約拿所預表的拿撒勒人耶穌。
二 約拿是一個神的仆人,也是一個成功的先知,何以這一次他違背神的命令,不肯到尼尼微去,而往他施去躲避神呢?
是否他膽怯,怕在尼尼微傳了不中听的話,因而遭遇不測呢?不是的,他是一個膽大勇敢的人。為要保存全船人的性命,他說,‘你們將我抬起來,拋在海中。’(拿一12。)他不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
是否他嫉妒救恩臨到外邦呢?不是的,他還向船上的人作了見證,(9,)使他們大大敬畏耶和華,并且禱告、獻祭、許愿。(16。)
是否他怕人怪他不留在本國而往外邦去作工呢?也不是的,因為他不去尼尼微而逃往他施,他施仍是外邦。
那惟一的原因,就是先知約拿是一個熱愛祖國的先知,他深知亞述是當時代的第一強國,有一天以色列要亡在它手中。他只愿意看見神因亞述的罪而立施審判,再也不愿意看見亞述因悔改而蒙神怜憫。因此他冒著大險,逃往他施躲避神。 三 約拿在兩方面預表基督: (一)他預表基督的死。‘約拿三日三夜在大魚肚腹中;人子也要這樣三日三夜在地里頭。’(太十二40。) (二)他預表基督的職事。‘看哪,在這里有一人比約拿更大。’(41。)約拿受差遣,往尼尼微去傳神的話。基督受差遣到人間來,祂自己就是神的‘話。’(約一1,原文。)尼尼微人因有人傳神的話而悔改;可是主耶穌那一個時代的人有神的‘話’在他們中間,反而不悔改。所以,‘當審判的時候,尼尼微人,要起來定這世代的罪。’(太十二41。)
四 約拿不只預表基督,他也預表神的選民以色列: (一)約拿是神所揀選的仆人;以色列也是神所揀選的仆人。(賽四四1。) (二)約拿被召往外邦作見證;以色列也受神的使命在列邦中作見證,使萬民得福。(創二八14。) (三)約拿先是違背神,沒有完成神的使命;以色列亦然,沒有滿足神的愿望。 (四)約拿受神的懲戒,被投在海里;以色列也受神的管教,被投在列國的海里。 (五)約拿的生命在大魚的腹中被神保守;以色列在列國中也得神的保守。 (六)約拿悔改;將來以色列也要悔改。 (七)約拿從大魚腹中出來;以色列也要從列國歸回。 (八)約拿順服,在外邦人中完成神的使命;以色列在國度時代中也要見證神,完成當初神的使命。
五 神要約拿往尼尼微去傳道,他‘卻起來,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拿一3。)人想躲避神是不可能的。從始祖亞當、夏娃藏在園里的樹木中起,(創三8,)一直到末后君王、臣宰藏在山洞、岩石穴里止,(啟六15,)人何嘗能夠避去神的面呢?
六 尼尼微在東,他施在西,走向与神旨意相背的路就是墮落。人的墮落不是一下子的事,乃是一步一步越陷越深的。約拿第一步是下到約帕,(拿一3,)(注意那個‘下’字,)第二步就是下入船,(3,原文,)(注意人墮落還得付代价,)再接下去就是下海、進魚腹、下深淵、(二3、)下到山根,(6,)最后他幾乎下入陰府的門,永遠被關住。(6。)但是約拿悔改,他正在沒有指望的時候,神卻將他的性命從坑中救出來。他經歷了詩篇一百十六篇六節的話:‘我落到卑微的地步,祂救了我。’ 七 本書中記載神所作的事特別多: (一)神呼召約拿往尼尼微去傳信息。(一1~2。) (二)神使海中起大風。(一4。) (三)神使船中的人掣簽,掣出約拿。(一7。) (四)神使浪越發翻騰,他們想把船攏岸,卻是不能。(一13。) (五)神使狂浪平息。(一15。) (六)神安排大魚,吞了約拿。(一17。) (七)神迫使約拿在魚腹中悔改、求告神。(二1。) (八)神听約拿的呼求,吩咐大魚把約拿吐在旱地上。(二10。) (九)神第二次授命与約拿。(三1。) (十)神使尼尼微人悔改。(三5。)
(十一)神不把所說的災禍降与尼尼微人。(三10。)
(十二)神第一次問約拿。(四4。)
(十三)神安排一棵蓖麻為約拿遮蔭。(四6。)
(十四)神安排一條虫咬蓖麻,使它枯槁。(四7。)
(十五)神安排烈日。(四8。)
(十六)神安排炎熱的東風使約拿發昏。(四8。)
(十七)神第二次問約拿。(四9。) (十八)神的解釋。(四10~11。)
‘一切都是出于神,’(林后五18,)為祂的儿女們效力,使他們多得益處。(羅八28。)
八 ‘你將我投下深淵。’(拿二3。)不是人將他投下,也不是他自己投下;他清楚知道這是‘你,’就是神將他投下深淵。有的時候,我們應當認識事情背后的祂;也有的時候,我們應當認識事情背后的他-我們惟一的仇敵撒但。出乎神的事總是叫我們得益,出乎撒但的事總是叫我們受虧損。也有的時候,我們所遭遇的事是相當复雜的,有撒但的手,同時也有神的許可,或是有神的管教,同時也有撒但的趁机迫害。那么,我們就應當站在神的一邊,一面尋求祂的心意,從事情中學習功課;另一面靠著祂的力量,拒絕撒但所有的建議和咒詛。
九 ‘救恩出于耶和華,’(二9下,)這是本書主要信息之一。人不到自己的盡頭,恐怕很不容易相信,也很不容易經歷這話背后的事實。
十 這是何等希奇的事-海浪順服神,大魚順服神,日頭、虫子、東風都順服神,只有人不順服神。自從伊甸園中人受了撒但的玷污之后,他就不能順服,天性是背向神。等到有一天地上的人都順服神,這就是國度降臨,也就是神的旨意成功在地上如同在天上一樣。信徒或是教會,如果今天能夠絕對順服神,這就是起首引進國度的降臨。
十一 ‘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話。’(三2。)這是傳道人極應該注意的一件事。許多時候,我們宣告了頭腦中的話、書本中的話、奉承人的話、增加自己臉上光彩的話,卻忘記了尋求神的吩咐而宣告祂的話。愿主怜憫我們。
十二 當尼尼微人听見神藉著約拿所題出的警告,他們從君王到百姓都信神。(三5。)接下去他們悔改,宣告禁食,披麻蒙灰。這就是說,光有信心而沒有行為仍是死的,(雅二17,)信心必須有行為,兩者是并行的。他們悔改之后,就离開惡道,(拿三10,)走向正路。這就是說,光有悔改而沒有悔改的果子是不夠的,悔改必須有悔改的果子,兩者也是并行的。
十三 在本書的起頭,約拿离開神,逃往他施,很像路加十五章里的浪子,离開父親,往遠方去了。約拿在魚腹中悔改,很像浪子在豬群中悔改。魚腹和豬群都是神所安排的環境,催祂的孩子們回家。
等到約拿蒙神怜憫之后,他又很像那個大儿子。當他看見尼尼微人悔改,應該他是第一個歡喜、高興的人。可是他‘大大不悅,且甚發怒,’(拿四1,)正像那大儿子听見浪子回家,很是生气。他獨自出城,不肯和城里的人一同快樂,(5,)正像大儿子留在外面,不肯進去。他怨神不將恩典給他,反而給尼尼微人,正像大儿子怪父親厚待小儿子而偏待他。不認識神心意的人常是這樣,一發現神沒有照他的意思行,就會与神鬧個別扭。神傷心,只能再忍耐的教育他。
十四 ‘耶和華說,這蓖麻不是你栽种的,也不是你培養的,一夜發生,一夜干死,你尚且愛惜;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并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四10~11。)從神向約拿解釋的話中,我們又一次看見‘神就是愛,’(約壹四8,)‘祂愿意萬人得救,’(提前二4,)‘不愿有一人沉淪。’(彼后三9。)雖然神是絕對公義的,祂不能容讓罪,必定追討罪;可是審判并不是祂的本心,審判對祂只是一件不得已的、卻是必要的事。每次祂在審判之前,總是給人悔改得恩典的机會。洪水之前有挪亞傳道,硫磺火之前有羅得作見證。(參讀彼后二5,7。)除非人剛硬到一個地步堅決拒絕神的愛,那么祂才不得已的執行審判。在這里,神愛尼尼微人和他們中間十二萬多的嬰孩,甚至也愛惜他們中間許多的牲畜,不愿意它們因人受審判而遭波及;因此尼尼微人的惡雖然已經達到神面前,(拿一2,)祂還是給他們最后一次悔改的机會。
十五 似乎約拿書的結束太奇突了。神兩次問約拿,他的發怒是否合理,他不作答覆。甚至神把祂的心意向他完全吐露了,他仍無一點表示,底下也沒有下文了。是否約拿始終堅持他錯誤的成見?不,他經過了神耐心教育之后,他才完全認識祂的美意,并且也完全站在祂的一邊。雖然書中沒有什么記載,可是他記這卷奇妙的書,把事情的經過原原本本的寫出來,一面表示他完全接受神的對付,另一面盼望我們從書中吸取教訓。這就是本書奇妙的結束。 柒 信息 本書有三個主要的信息:
一 ‘難道神只作猶太人的神么?不也是作外邦人的神么?是的,也作外邦人的神。’(羅三29。)
二 ‘神就是愛,’‘祂愿意萬人得救,’‘不愿有一人沉淪。’(約壹四8,提前二4,彼后三9。)
三 ‘救恩出于耶和華。’(拿二9。) 捌 鑰句和鑰節
一 鑰句:‘耶和華安排。’(一17。) 二 鑰節: (一)‘你是有恩典、有怜憫的神,不輕易發怒,有丰盛的慈愛,并且后悔不降所說的災。’(四2。) (二)‘耶和華說,這蓖麻不是你栽种的,也不是你培養的,一夜發生,一夜干死,你尚且愛惜;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并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10~11。) 玖 分析
本書根据聖經的分章和約拿的歷史,可以分作四大段:約拿的抗命、約拿的悔改、約拿的傳達、約拿的成見。 1 約拿的抗命(一章) 一 神第一次的命令。(1~2。)
二 約拿的抗命-逃往他施。(3。) 三 海中的大風浪。(4~6。) 四 掣簽。(7~10。) 五 拋海。(11~16。) 六 大魚吞了約拿。(17。) 2 約拿的悔改(二章) 一 感謝。(1~6。) 二 悔改。(7~8,比較4,代下六38~39。) 三 許愿。(9。) 3 約拿的傳達(三章) 一 神第二次的命令。(1~2。) 二 約拿的傳達。(3~4。) 三 尼尼微人的悔改。(5~9。) 四 神的赦免。(10。) 4 約拿的成見(四章)
一 約拿的怒气和神的忍耐。(1~5。) 二 神的教育。(6~8。) 三 神的解釋。(9~11。)
|
拾穗
基督是我們的滿足 一篇【罪】 二篇【恩典】 三篇【神的話】 四篇【基督的完美】 五篇【信心】 六篇【平安】 七篇【引導】 七篇【引導】 八篇【謙卑】 九篇【試煉】 十篇【交通】 十一篇【屬靈的爭戰】 十二篇【盡心】 十三篇【不信的懼怕】 十四篇【從世界分別出來】 十五篇【喜樂】 十六篇【倚靠】 十七篇【背十架】 十八篇【仰望主耶穌】 十九篇【長進】 廿篇【神的同在】 廿一篇【事奉】 廿二篇【神的愛(上)】 |
【基督是我們的滿足 】 第廿二篇【神的愛(上)】
『神就是愛。』(約壹四8)
詩:哦,聖哉神意!已經規定,榮耀都要歸於神; 哦,聖哉神愛!已經發令,藉血我們也有分。
最深奧又最簡單的,那就是 神完全的愛。甚麼時候我們真的認識 神,我們就認識祂是愛。既知所有臨到我們身上的,都是從祂而來,因此雖然現在我們所過的生活像荒漠一樣,但不管甚麼地方,或甚麼環境,我們都能用 神的大愛來解釋一切。 神在祂自己的愛中,需要有其他生靈為對象而使他們得著喜樂;祂是願意他們喜樂的,也只有這樣,祂自己在愛中才有完全滿足的感覺。律法是命令說『你要去愛』。這是公義的要求,但在福音書裏,基督是說『神愛』
沒有一種受造之物,或世上任何東西,能和十字架一樣。受造之物可能彰顯 神的能力,卻不能像十字架那樣表達 神的愛和真理。所以十字架永遠是那奇妙有福的東西,給我們來探討,領會。要認識 神一切的所是,只有藉十字架。
人自私自利的心太厲害,因此, 神的愛對他就成了一個謎。這愛比較祂的聖潔更難得到人的瞭解。當時沒有一個人瞭解耶穌,因為祂是彰顯 神。聖靈使我們感到父的大愛。祂顯示給我們的,不是我們的微小,而是 神的偉大,藉此使我們進入自由。
信心的眼光,是在十字架裏,才能最厲害的看出人類罪惡的深重,和 神對罪的憎惡。信心的眼光,又在那裏看出 神勝過一切的大愛和憐憫,是如何在 神兒子身上向人佈開。百夫長的槍刺透主的肋旁,這不過是引出愛與憐憫的明證。
在人間有一件真正痛苦的試煉,就是看見自己的骨肉,在想不到的日子忽然去世。然而若能抬起頭來仰望主的愛,心境又有何等大的區別呢!這一個安慰,能叫一切改觀。在親友離世這一件事上認識 神的大愛,能叫所有死的黑暗,給有福之愛的光照亮了;並且那黑暗也不過更加證明,這光是何等有效的安慰。
基督必須作我們的一切,不然我們就會很快的灰心喪氣。基督若不是我的一切,而父的愛如果也不是我們生命所呼吸的空氣,那麼我們就不是走在正路上了。
天父的愛,萬福之源,甘甜遠超恩物,臨到我身,永不收回,如主存到永古。
耶和華管教祂所愛的人。這裏可得到兩個結論:一、這管教必不是無緣無故。二、這管教絕對不會不帶著 神的愛。所以我不可輕看管教,因為在我裏頭有一個緣由,使聖潔有愛的 神要執行這件工作。我不可灰心,因為是祂大愛的作為;這管教是天父對所喜悅的兒子的指正。
摘自──基督是我们的满足 |
美好的證據 (希伯來書十一2)
第一部 1918至1959年 1、美南陽光 2、青蔥十八 3、她來自中國 4、切合時需 5、一九四九年── 洛杉磯 6、 抉擇時刻 7、一九五四年── 哈寧基 8 、喜慶豐收 9. 一九五七年── 紐約 10,在南十字星光下 第二部 1976年至1960年 11,無遠弗屆 12,使人和睦的使者 13,東西薈萃
|
【葛培理傳】連載
第二部 13,東西薈萃
1963年八月,葛培理重臨十四年前崛起之地洛杉磯。這次場地不是1949年的馬戲班式帆布帳幕,而是橢圓形的洛杉磯體育館。這是全美最大的足球賽與田徑賽場館,座位由地面一層層的向上築起。
其中一晚的青年聚會,決志人數為三千二百一十六,幾乎及得上1949年布道會整個禮拜的決志者總和。會場內人數雖多,氣氛卻非常肅穆,令人難忘。諧星傑克•本尼說:“真教人摸不著頭腦,這些人真的好安靜,是我見所未見的。”
最後一場聚會人數,根據轉閘記錄,高達十三萬四千二百五十四,估計場外還有二萬人,這是體育館最高出席人數紀錄。體育館當局特別鑄牌匾為志,匾上刻有培理肖像和當日盛況。
巴魯斯帶領詩班和會眾歌唱後,薛百利上台獨唱,帶領會眾安靜期待培理講道。培理如常闡釋基督福音的要旨,然後說,“我要你做一件難事。我要你們,整千整百的你們,離開座位,恭敬地站到草場上。你在這一天晚上要說,“我真的要基督赦免我,我想得到新生命,我要為基督過純潔,正直的生活,我要他作我的主宰,我的主人。“神已經感動了你。起來!到這裡來吧
... ...我們會等你快快的來吧 ... ... ... ...你們都來吧。”
培理不再多說。他退後一步,雙臂迭在胸前低頭禱告。人如潮湧,正如悉尼,芝加哥,或別的城市一樣。從講台上望向看台,彷彿全場都在移動,但在看台之上看,卻是這裡一個,那裡一個,都經過深思熟慮,須認真付出代價的抉擇,然後逐一由通道走到草場上。培理紋風不動。他在等。當人潮停下來,他才簡短地叮囑幾句,然後是祝福,然後才開始陪談。
有一晚,來自德國漢堡的神學家席力奇坐在台上,他是老實不客氣的抱著批判之心而來的。“我親自看見了一切,完全沒有壓力或煽情(這與我向來所聽到的報告相反)...
...我看見決志者朝我們走過來。聚集在台前的,是一張張受感動的,誠懇堅決的臉孔,帶著尋求的心,慎重的心。我不得不承認自己也深受感動,不能自製。最感動的是看見兩個青年人,一白一黑的站在最前端,彷如置身何烈山上,眺望渴慕已久的美地,我永遠不會忘記這兩張臉孔。他們渴望著決志,是再清楚不過的事...
.... “不少人不能長久忠於最初所決之志,這是事實,卻不必構成嚴重的反對呼召的理由。決志一刻的鹽味,在往後的日子總會在他們烘焙的一餅一包裡滲透出來。至少,他們的生命曾有一刻體會過跟從主的美好滋味。倘若這成為他們一生忘不了的經歷,那已經很了不起了一當然這不僅是回憶而已,而是一種召喚,一件磨滅不掉的事實。“
培理和布道團員務求減少“不能長久忠於最初所決之志”的數目。沒有禱告,訓練與跟進都是徒勞無功的。但藉著禱告與堅定地信靠聖靈,布道團可以不斷改善栽培方法,並向教會推介。因此,隨著年月過去,布道大會可以跟進更多的決志者,人數之多,是以前被視為不可能的。
1973年南韓漢城(今名首爾)布道大會的出席人數,使十年前洛杉磯布道大會顯得微不足道。漢城市西遼闊的漢江上,臥著廣闊空曠的汝矣島。1883年,第一位西來宣教士塞繆爾•莫法特就在這裡登岸,也在這裡被石頭打死。擲石者中有一人後來信了主,成為首位向同胞傳教的人。汝矣島兩端都有橋樑接通兩岸,主要車道直通機場。島上特色是“五一六人民廣場”,原本是一條長一哩,寬
200碼的機場跑道,乃韓戰時的著名降落點,名為“十六號碼頭。“這就是漢城布道大會的場地。
第一場聚會有三十萬人參加。為了控制人潮,地上劃了網格,因此人數統計相當準確。布道團員和工作人員在講台上望著向左右伸延的人海,不禁潸然落淚,深感人群“湧溢著期望,喜樂,興奮。資深宣教士森•莫法特(塞繆爾•莫法特之子)早已預料參加者眾,但”島上聚集的群眾仍叫人在感情上難以招架。培理常說數字對神沒有什麼意義,但任何傳道人走到台上看見這麼多人的場面,總不會無動於衷,路得寫信回娘家說,“這是令人無法想像的場面。“
大會期間,許多韓國人在廣場上通宵禱告,還有不少人在教堂裡禱告,而牧者則不斷挑旺禱告的火。其中一位回憶說,“我在教會裡不斷強調三件事:第一,禱告。第二,全體會友都要出席布道大會。第三,我鼓勵會友帶未信的親友出席。“布道大會成了全城話題,從內閣部長到侍應生,從售貨員到理髮師都在談論。清談節目,新聞報導也在談論。禮拜五是軍人之夜。禮拜六是青年之夜。基督徒看見赴會者眾,大受鼓舞,開始期待主日的最後一場有一百萬人出席,此舉勢必轟動南北朝鮮。應籌委會所請,培理公開呼籲:為神的榮耀,若能招聚一百萬人在現場聽福音,誠然是精彩萬分的事。 培理銳意尋求此事只叫神得著榮耀,布道團絲毫不敢居功。正如一位宣教士說,“這些人實在只求神得榮耀。我清楚看見神大大賜福他們事工的原因,就是毫無私心,一切為神。從葛牧師起,全團人莫不如履薄冰,保守著這份純淨的心意,以免轉目不看耶穌一以致像彼得那樣被巨浪所掩。“
1973年六月三日主日,天氣轉暖,天上只有幾片浮雲。聚會前兩小時,下午三點,培理和傳譯員金博士隨人流到汝矣島去。
葛培理上台,密密麻麻的人群靜靜等候。在每一區域,每一通道,廣場從未用過的周邊位置,全都坐滿了人,毫無隔斷。聚會時群眾除了開口歌頌,此外完全安靜無聲。按照金博士的經驗,韓國群眾從來沒有這樣安靜的,連小孩子也沒有鬧彆扭或哭哭啼啼。從統計數字上推測,應該有上百的人暈倒了,十多人心髒病發或需要醫療救援等,但急救站只處理了一百一十七宗小事故而已。應該有滋事分子製造事端,但竟然只得一個精神有問題的人在講台附近引起一陣騷動。
依照網格計算,當天出席人數多達一百一十二萬。韓國基督徒和布道團都認為單憑組織,宣傳,著名講員等,都無法吸引這麼多人出席,並且是那樣的恭敬
- “肯定是聖靈的工作。”許多人徹夜等待,並熬過悶熱的早上。一位臥床的婆婆危在旦夕,卻不顧家人禁止,爬出臥室,蹣跚地走到廣場去。
對所有參與其事的人來說,最後一場聚會恍如夢境一樣留在腦海裡:何等嚴肅的責任,要服事這麼一大群人,何等壯觀的場面,目睹這麼多有血有肉的人集結在同一地方。
1973年六月三日,南韓漢城(今名首爾)汝矣島上,參加葛培理聚會人數逾百萬,打破一切紀錄。
葛培理呼召時,知道肩擔著特別的責任。面對一百萬人,要激發群眾效應,並不是什麼難事,所以他要求眾人響應一個格外嚴峻的呼召:“如果你願意離棄所有別的神明,就請你站起來。“起初,群眾鴉雀無聲,靜寂一片。然後,這裡一個,那裡一個,有好幾千人站了起來。培理帶領他們禱告接受基督,接著,他扼要地說明基督徒的本份和責任,又指示陪談員說:“請帶備材料,幫助站了起來的人。”那一天收回的卡有一萬二千張,沒有即場陪談,以函授方式跟進的還有幾千。往後的日子顯示,當天沒有在廣場上決志的,後來有許多作了誠摯的決志。
陪談期間,百萬群眾靜坐不動,許多人在禱告,歌頌之聲此起彼落。直升機在講台後升起,大會主席韓景職博士舉手示意群眾安靜,然後宣布葛培理即日下午離韓,無法親身道別,唯有乘直升機繞場一周致意。
摘自──葛培理(鲍乐基著) |
珠璣語錄
|
摘自──大光禱告讀經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