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屬靈操練 (3-21-2010)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四章8節)
操練敬虔就是操練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的美德。
詩歌欣賞
|
【除你以外】
除你以外,在天上我還能有誰?除你以外,在地上我別無眷戀。
除你以外,有誰能擦乾我眼淚?除你以外,有誰能帶給我安慰?
雖然我的肉體和我的心腸漸漸的衰退,但是神是我心裡的力量,是我的福份,直到永遠。
這首經文詩歌是由【讚美之泉】詩歌合唱團所寫。這首詩歌的歌詞是根据詩篇73篇25~26節,曲調優美動聽,深受年輕人喜歡。
詩歌見證
一九二二年的一月,我記得有一天是我要在那一天講道,我就打開我的聖經要找一個合式的題目,我恰好讀到詩篇第七十三篇二十五節,上面說:「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 在讀到這節聖經的時候,我承認我不能像詩人所說的那樣來說這些話。那個時候,我知道有東西妨礙著我和神之間的關係,因為我已十年多深深地愛上了品蕙。那時她尚未得救,我曾努力向她傳福音,她卻常常笑我。我們是真摯地相愛著的,我讓她笑話我所傳講的主耶穌。她在我的心裏常常佔有很大的地位。我曾經常問我自己,我是否繼續讓她在我心中佔據這麼大的地位呢。大家都曉得當一個青年人在戀愛的時候,叫他把所愛的放下是極其困難的。雖然我在嘴上對神說我願意放棄她,可是我心裏卻不甘願這樣作。現在我再讀詩篇中的那一節,我老實承認我不能將她放下。在那整整一個星期裏面,我不能說:「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神的靈指出,就是這一個爭執成了我被聖靈充滿的攔阻。在這一天,我還是講了道,可是我並不曉得我講的是甚麼。 後來,我跟神講理,我求祂先給我能力,然後我願放下她。但是神從不跟人講理由,在我不成熟的情況下,我向神許了許多願:我願意去西藏傳福音;我許願說我要作這個作那個,可是神都不要聽。祂的手一直指出這個女子是我的阻礙,不管我怎樣禱告總是不通。我的心實在沉重,我甚至要求神改變祂的心意,但是神不能這樣,祂仍堅持要我對付這一件事,這就像一把利劍刺透了我的心。神要我學更深的功課,否則,我在祂手中就沒有用處。 次天早上我還去講道,下午我在房間裏,心裏很沉重,我告訴神,因為下星期一我要回學校去,我要祂用基督的愛充滿我,現在我願意將我的愛人放下,基督的愛那樣地激勵了我,使我決心將她放下。作了這個決定之後,我能從我心裏說出詩篇七十三篇二十五節的話來了,我裏面充滿了說不出來的喜樂,雖然我還沒有上到第三層天,我卻能說我已經到了第二層天。我是多麼快樂,我充滿了喜樂。現在世界對我已經變得沒有價值了,我覺得我好像是瓢浮在雲彩上面。在我得救的那一夜,我的罪擔滾落了,而這一個白天(一九二二年二月十三日),在我心裏所有的障礙都挪開了。這之後不久,許多人得救了。摘自───教會歷史人物 倪柝聲弟兄
倪柝聲弟兄曾提起,直到那一天他將心完全的奉獻給主,並真實地與世界訣別 之後,他屬靈的生命有了一個大的轉機。他本來是很講究服裝的,特別喜歡穿有紅點的綢緞長袍。但那一天,他脫下講究的衣服,穿上老舊儉僕的衣服,到廚房裏弄了漿糊,拿了一大束的福音標語到街上牆壁張貼,並分發福音單張。那在當時的福州還是創舉。因著這樣,就開始有許多人得救。在一九二三年,他與十一位年輕人組成福音隊,穿著福音背心,在前面後面都寫了福音句子,遊行城中傳福音,震動一時。在福州城裏就有了復興。然而神的意念高過人的意念,祂的道路也非同人的道路;當倪弟兄為著愛主的緣故,順服主的旨意,甘心放棄心愛的人之後,不料主也作工在那位小姐身上,她竟也在一九三三年年底竟在上海悔改得救了。翌年赴杭州參加倪弟兄帶領的第四次得勝聚會,被主大大復興。主又將他們結合一起,她就是日後的倪師母(倪張品蕙姊妹)。 |
學習禱告
|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主啊,幫助我用你所喜悅的方式服事你,求你現在就讓我看見有誰需要我的給予。開我的眼目,讓我看見人的需要,也賜我慷慨的心願意濟助貧窮。幫助我與人分享你所給我的,好使我能成為忠心的管家,妥善管理你賜給我的福分。讓我看見我現在需要對誰伸出援手,使我的心充滿對人的愛,也幫助我能將那愛清楚表達出來。使用我,讓我裡面的盼望能摸著他人的生命。
幫助我有樂意的心把你應得的給你,因為我不想要奪走你當得的一切。主啊,我知道我的財寶在哪裡,我的心也在那裡(參馬太福音6:
21),但願服事你永遠是我最大的財寶。
主啊,求你讓我看見我該怎麼做,才能成為別人的祝福。我要特別求你讓我知道該如何服事我的家人,朋友,教會,以及那些你放在我生命裡的人。我不想要因為太過專注自己的事,而錯過向人見證你生命的機會。讓我知道你要我做什麼,也賜我能力去完成。求你在我向人見證你的生命和盼望,幫助和醫治時,將所需的一切賜給我。讓我成為你忠心的代禱者之一,也教導我如何在你的大能中禱告。幫助我對這世界能有好的影響,也為你榮耀的緣故,使用我來得著多人的生命。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摘自───如何為你自己禱告 |
舊約知多少?
舊約概論 摩西五經概論 創世記 出埃及記 利未記 民數記 申命記 約書亞記 士師記 路得記 撒母耳記上、下 列王紀上、下 歷代志上、下 以斯拉記 尼希米記 以斯帖記 約伯記 詩篇 箴言 傳道書 雅歌
|
【雅歌】
壹 概略
一 雅歌,正和它前兩卷書(箴言和傳道書)相似,同為所羅門所寫,同是難讀、難明白的書。
二 中文聖經給本書起名叫‘雅歌,’是根据于一章一節‘所羅門的歌,是歌中的雅歌。’其實那個‘雅’字在原文中是沒有的,所以本書更准确的名字應該是‘歌中的歌。’
三 ‘歌中的歌’是指許多歌中最美、最甜的歌,沒有別的歌可与它相比。在聖經中,類似的辭至少有下面這幾個,都包含著卓絕、超越、出類拔萃的意思:‘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啟十九16,)‘萬神之神,’(申十17,但二47,)‘萬君之君,’(八25,)‘萬王之主,’(二47,)‘天上的天,’(申十14,)‘聖中之聖。’(即至聖所-來九3。)
四 所羅門曾作‘詩歌一千零五首,’(王上四32,)本書就是他許多歌中最美的歌,所以名之為‘歌中的歌。’
貳 一卷被誤會的書
一 本書是在聖經中最受到誤會的一卷,它不只被不信者批評,甚至也有信徒對它發生疑問,他們的意見似乎很有理由: (一)本書從頭到末,沒有一處地方帶著宗教的意味。 (二)沒有一處題到神或是神的名字。 (三)沒有一處題到律法、聖殿、祭祀等。 (四)沒有一處在其他的經卷中被引用過。 (五)本書內容所題的,只是男女間的情史、情話,有的地方頗為俚俗,不合聖經體裁。
二 因此,有一些信徒誤會了本書,沒有好好的讀它。 參 一卷最寶貴的書
一 雖然如此,本書是一切愛主、追求主的信徒(不管處在舊約時代或是新約時代)一致認為最寶貴、最聖洁、最屬靈的一卷書。的确,它作了他們愛主生命的進度表,追求路途中的里程碑。
二 猶太人非常重視本書,他們認為它是聖經中的至聖所。每逢逾越節的第八天,他們唱著這愛的詩歌,無形中歌頌那逾越節羔羊的舍身奇愛。(按猶太人的規矩,此外還在五旬節誦讀路得記,亞白月九日-哀悼耶路撒冷遭毀的日子-誦讀耶利米哀歌,住棚節誦讀傳道書,普珥節誦讀以斯帖記。)
有一位在第一世紀的拉比說,‘歷史上沒有一天比把雅歌賜予以色列人的那一天更有价值。’
三 在教會中,靈命最深、最成熟的信徒都寶貴這卷書,因為它是他們和主中間愛的寫實。 有一位姊妹說,‘在雅歌書中,我們發現了那些蒙救贖者在認識主的事上的經過。其中的辭句,除非藉著聖靈的教導,是不能明白的。我們也看見了那天上的新郎如何向著那些祂曾用命救贖出來的人求婚,帶領他們從初級的聯合進到更高、更深的一級的聯合,并用慈繩愛索牽引他們,使他們舍棄自己天然的生命,終于在實際的經歷中和祂的生命合一。’
另有一位可敬愛的弟兄說,‘全部雅歌書對我一直是甘美的,我也一直喜歡讀它。當我默想它的時候,一直有一种有增無減的甜味使我陶醉其中。’ 肆 疑問的解答
可是對于上面所題起的一些難題,倒也不該含糊過去,需要解答:
一 我們必須記得,本書不是散文,乃是詩,而且是東方的詩。我們對詩應有一個較寬的態度,不能按字句來領會。東方的詩多半是借喻的,所用的辭藻又是异乎尋常,充滿了熱情和奮興,不是一般人所能習慣。有一位弟兄說,‘本書是一卷詩,是用詩的辭藻、言語、字句,來寫出屬靈的歷史。所以,許多地方,只能以意會,不能以言傳。’
二 有一种傳說,本書是根据所羅門一段愛的故事而寫的,大概是這樣:在以法蓮地巴力哈們,所羅門有一個葡萄園,(八11,)托給一家以法蓮人經管。他們的父親顯然已死,母親至少有兩子兩女,兩個女儿,即書拉密女和她的妹妹。(一6,八8。)書拉密女在家里時遭她哥哥們的苦待,他們使她放下自己的葡萄園,去看守他們的葡萄園,又使她放羊,以致臉被日光晒黑。某日,有一個俊美的青年,牧人裝束,來自遠方,注目于女,和她交友。書拉密女說,‘不要因日頭把我晒黑了,就輕看我。我同母的弟兄向我發怒;他們使我看守葡萄園,我自己的葡萄園,卻沒有看守。我心所愛的阿,求你告訴我你在何處牧羊?’(一6~7。)牧人說,‘你這女子中極美麗的。’(8。)經若干時,他們有了深切的愛情。一日,牧人忽向女子告別,應許即來迎娶。可是他一去不返,也無音信。旁人看來,她是受了牧人的欺騙,但她深信他們的婚約絕不中變。久等不來,她想慕不已,有時在思念中會見她的所愛。又一日,以法蓮的山路上塵頭大起,車馬絡繹不絕,向女家而來;有一使者訪女,謂奉王命來迎娶。書拉密女起初愕然不知所對;及見王,才知他就是她心愛的牧人,于是發出胜利的歡呼:‘我屬我的良人;他也戀慕我。’(七10。)
這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故事。從創世記一直到啟示錄,就是記載我們的好牧人离棄尊榮,撇下寶座,來到地上,尋找出身卑微的配偶。既尋到了,就暫作小別,應許就要再來迎接。今天就是我們等待的日子,巴不得我們也有書拉密女的信心、耐心、渴想和熱愛,也巴不得我們發出和她同樣的呼吁:‘我的良人哪,求你快來!’(八14。)
所以,如果只本著上述故事中的情節來讀本書,必然的結果就是只見一些男女間的情話、情史,找不出一些屬靈的意義和教訓。
三 可是,聖靈所以感動所羅門寫本書,并把它列入經卷中,并不
是要我們知道一個故事而已,祂的目的乃是要我們領會到:基督(所羅門所預表的)如何愛我們,而我們(書拉密女所預表的)應該如何愛祂、追隨祂。似乎基督愛我們的愛高超到一個地步,人間的話無從比擬,所以聖靈只能姑以婚姻的愛來作表明,因為婚姻的愛算是人間最神聖、最純洁、也是最高尚的愛。祂藉神的仆人們在聖經中一直把丈夫和妻子中間的愛的結合、生活、體貼比作神愛祂的子民,又比作基督愛祂所救贖的人。例如:
如果我們看出所羅門和書拉密女的事,是預表基督和信徒中間的愛的經歷,所有困難的問題都可迎刃而解了。我們會看見: (一)全書充滿了屬靈的意味,和最深的屬靈經歷。甚至有一位弟兄說,‘每次我讀雅歌時,我若不是跪下,定是脫下鞋,因為我感覺我是与主面對面,也感覺我所站的地方是聖地。’ (二)即或書中真的沒有一處題到神或是神的名字,可是它處處指著基督和祂的愛。 (三)書中雖然沒有題及物質的聖殿,可是屬靈的殿(林前三16~17)是一直題及的;雖然沒有題及律法,可是愛和生命的律是一直題及的;雖然沒有題及祭祀,可是‘活祭’(羅十二1)是一直題及的。 (四)書中雖然沒有一處被其他經卷所引用,可是它的中心思想-基督愛信徒-貫徹在其他的經卷中,強似它被引用了幾句或幾節。 (五)書中充滿了神聖的、純洁的愛;除非一個污穢的頭腦,才會看它是俚俗的。 (六)獲得了妙鑰之后,幾乎從每字、每句、每節,我們都可以發掘它的寶藏。初讀聖經者最好有一本‘歌中的歌’作參考,很能得到一些初步的幫助。 (七)本書是經卷之一。主耶穌在世的時候,猶太人的聖經中就有雅歌,我們的主對它并沒有否定。
四 一些批評本書的人強調書中沒有一次題及神,其實并不正确。誠然,在英文的欽定本聖經中,雅歌書里是找不出神的名字,因為它沒有把八章六節的原文直譯出來-那里原文正像中文和合所譯:‘是耶和華的烈焰。’
他們又強調本書從沒有一處被引用在其他經卷里,這也不正确,因為從預言的眼光來看,至少一章十二節是直接的、按字面的、完全的應驗在膏主的馬利亞身上。(約十二2~3。) 伍 幾處可注意之點
一 本書繼傳道書之后,是和它相對的,又是補充的。傳道書是講人离棄神,追求日光之下的東西,結局是‘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雅歌是講人渴慕主,追求基督里的一切,結果是滿足的滿足,凡事全滿足。
詩歌是人心里面感動的發表,是人生經歷的寫真。約伯記、詩篇、箴言、傳道書、雅歌這五卷詩歌的排列,也顯出聖靈的美意,說出我們在屬靈道路上的追求和經過。因著受苦,(約伯記,)我們被催逼到神面前向祂禱告,与祂交通,(詩篇,)從禱告中得著啟示和智慧,(箴言,)因此認識到在神之外的虛空(傳道書)和在基督里的滿足。(雅歌。)
二 本書中所羅門是預表基督,因為:(一)‘所羅門’的意義是‘和平君,’也就是基督的名號。(賽九6。)(二)詩篇七十二篇中‘王的儿子’是指所羅門,可是完全應驗在基督身上。(三)主自己曾說祂‘比所羅門更大,’(太十二42,)指主是更智慧、更榮耀、更丰富的君王。
三 ‘書拉密女’的意義是‘和平女。’‘書拉密’和‘所羅門’本是一個名字,只是前者是女性的名字,后者是男性的名字。‘書拉密’之与‘所羅門’很像‘基督徒’之与‘基督,’是指信徒的生命是出于基督,是祂‘骨中骨,肉中肉,’是和祂一體的。
四 ‘愿祂用口与我親嘴;因你的愛情比酒更美,’(一2,)這是一個最寶貴的禱告,除非聖靈作工,信徒絕不會有這么一种愛主的需要和愿望。愛主是一切复興的開始。复興不在乎多得屬靈的知識,多听動人的信息,多參加興奮的聚會,多追求超然的恩賜,(雖然這些是我們需要的,)乃在乎里面愛主的心發動。我們有了愛主的愛,我們就會明白祂的心意,就會順服,就能天天背起十字架來跟隨祂走
窄路,就能忠心事奉,就能在試煉中為祂站住。
五 ‘我雖然黑,卻是秀美他們使我看守葡萄園你在何處牧羊。’(一5~7。)這是信徒与主在內室交通之后必有的三個收獲: (一)認識自己-主的同在好像一面明鏡,藉祂發現了自己的本相,從頭到腳都是被罪所玷污。這是難能可貴的發現。先知以賽亞見主之后對于自己的結論就是‘禍哉!’(賽六5。)自義的約伯見主之后就‘厭惡自己。’(伯四二6。)可是這個寶貴的認識并不停在消極的一面,它還有積極的一面,就是‘卻是秀美。’雖然在亞當里她是被罪玷污,但在基督里她是蒙血洁淨,成為秀美。 (二)轉變工作-以前是看人守叫她看守的葡萄園,卻沒有看守神定規要她看守的葡萄園。今后她不顧人的‘發怒,’她要全心為主工作。 (三)尋求主的羊群-以前她是失群的羊,并不注意主在何處親自牧養祂的羊群。今后她決定回到主的羊群里面,与羊群一起,歸在主的名下。
六 ‘眾童女都愛你,’(歌一3,)‘我們就快跑跟隨你。’(4。)讓我們特別注意這‘你’字。‘你’當然指主基督,除此以外,別無所指。可是許多時候,我們在有意無意之間,卻愛了并且跟隨了一個主的仆人,(參讀啟十九10,二二8~9,)或是一個真理、一個工作、一個團體。人毀謗了主,我們可以覺得無所謂;人批評了那個主的仆人,或是那個真理、那個工作、那個團體,我們反會覺得這是比天還大的事。這樣,我們是把主以外的東西來代替主,這就等于拜偶像,背叛主、褻瀆主,無過于此。
七 ‘要給我們擒拿狐狸,就是毀坏葡萄園的小狐狸;因為我們的葡萄正在開花。’(歌二15。)与主交通、聯合之后,屬靈的生命不斷增長。正在這階段中,撒但更是不肯放過我們,他往往藉著一點或是幾點微小的、隱藏的、似乎是活潑玲瓏可愛的那些小罪、小缺點,來破坏生命的增長和流露。可能是一种極有理由的肉體活動,可能是一點謙卑式的驕傲,可能是一個保養身體的懶惰,也可能是一件存著好意的不順服都可能作我們致命的‘小狐狸,’我們必須靠著主的話語,徹底對付。
八 本書講到信徒追求主所經歷的階段,從一個最低的境地達到最高的頂峰,其中的經過是連續的,是一步進一步的。例如:起初,書拉密女說,‘良人屬我,我也屬祂。’(二16。)這是她嘗得主的愛又与主聯合之后所有的表示。她的話沒有錯誤,但她是以己為主、為中心,把己放在首要的地位,而看良人是為著她、屬乎她的。她為良人、她屬乎良人卻放在次要的地位。等到后來,她有了与主更深的聯合,有了十字架對付己的經歷,她說,‘我屬我的良人,我的良人也屬我。’(六3。)這和第一次的表示是相反的,她以良人為主、為中心,把祂放在首要的地位,而看己是為祂,也是屬乎祂。良人為她、屬乎她卻放在次要的地位。等到最后,她与主完全聯合,并且己也受了徹底的對付,她說,‘我屬我的良人;祂也戀慕我。’(七10。)這比第二次的表示又有進步。現在她不談‘良人屬我’了;因著信心和愛心的增長,以及己的消除,‘良人屬我’不成問題了,倒是祂的享受和祂的戀慕是主要的問題了。她只知道她屬良人,是為祂而活,是為滿足祂的戀慕而活。
九 書拉密女在她追求主的過程中有過失敗,例如:(一)看守別人的葡萄園,不看守自己的葡萄園;(一6;)(二)任主站在‘牆壁’之后;(二9;)(三)容讓‘小狐狸;’(15;)(四)停留在交通的甜蜜里,不肯接受主的呼召;(三1,二10;)(五)拒絕十字架更厲害、更艱難的呼召,不肯為主的緣故蒙受羞辱、被人誤為穿上舊人和再受世界的玷污。(五3。)誠然,每次的失敗是她靈程中的停頓。可是,贊美主,她每次失敗后的恢复,總是比以前更進步。
十 ‘我妹子,我新婦,乃是關鎖的園,禁閉的井,封閉的泉源。’(四12。)主要求我們的愛的生活是專一為祂的。‘關鎖的、’‘禁閉的、’‘封閉的’意思是:這不是公有的,乃是主所專有的。我們的事奉是專為主的滿足,而不顧人的喜厭。我們的供應是專在祂的指示中供應,而不在人的愿望中供應。
十一 ‘因為愛情如死之堅強;嫉恨如陰間之殘忍;愛情,眾水
不能熄滅,大水也不能淹沒。’(八6~7。)這是愛的最高標准。祂是本著這樣的標准愛我們;祂要求我們愛祂也必須构得上這樣的標准。
‘死’是那么絕對的、堅決的、無可變更的,因為從來沒有人能用金錢、權勢、武力、知識等等來控制或消滅它。基督愛我們正是如此堅決,沒有一個艱難-甚至死亡-能夠強使祂不愛我們。祂要求我們愛祂也正是如此的絕對,沒有一件東西能攔阻我們愛祂。(參讀羅八35~39。)
有愛就有嫉妒;神是愛的神,也就是嫉妒的神。(出二十5,雅四5。)愛的嫉妒是‘如陰間之殘忍。’陰間拘留一個人,它從來沒有半點同情和怜憫,它也從來不計算他的美麗可愛,他的不得已的苦衷,他親友的號啕和哀求它就是如此殘忍,再不肯放松。基督愛我們也帶著這种嫉妒的殘忍,惟恐祂的佳偶‘偏于邪,失去純一清洁的心;’(參讀林后十一2~3,那里的‘憤恨’即嫉妒;)祂用烈焰燒毀那些迷惑和吸引的東西。但愿我們愛主也有這种殘忍,正像保羅一般,站在主的一邊,對自己的偏邪起極大的嫉妒,靠著耶和華的烈焰徹底對付。
真的愛是‘眾水’(零碎的試煉)和‘大水’(逼迫的巨流-徒八1)都不能消滅的。
十二 哦,巴不得聖靈藉著這卷寶貴如至聖所的書喚醒我們,使我們發出強烈的愛的渴望和需要,正像祂在一章二節向書拉密女所作的工。
每次教會中有一個書拉密女起來,‘眾童女’也必定出現。因她一人需要愛主,許多人就都愛主;因她一人被吸引,許多人就一起快跑跟隨主;因她一人進入內室,許多人就一同嘗得愛的滿足,也一同發出愛主的心。(參讀一2~4。) 陸 信息
本書中心的信息是說到信徒追求与主有愛的交通的必要、條件和結果。 柒 鑰字和鑰節 一 鑰字:‘愛。’ 二 鑰節: (一)‘耶路撒冷的眾女子阿,我指著羚羊、或田野的母鹿,囑咐你們,不要惊動,不要叫醒我所親愛的,等她自己情愿。’(二7。) (二)‘我屬我的良人;他也戀慕我。’(七10。) (三)‘求你將我放在你心上如印記,帶在你臂上如戳記;因為愛情如死之堅強;嫉恨如陰間之殘忍;所發的電光,是火焰的電光,是耶和華的烈焰。’(八6。) 捌 分析
本書根据內容可以分作六大段:第一次的追求和滿足、脫离己的呼召、升天的呼召、复活后的十字架更厲害的呼召、神的工作、肉體的嘆息。 1 第一次的追求和滿足(一章一節至二章七節) 一 引言。(一1。) 二 羡慕。(一2~3。) 三 追求与交通。(一4。) 四 內室的啟示-(一)自己的本相,(一5,)(二)過去的工作,(一6,)(三)今后的方向。(一7。) 五 王的指示。(一8~11。) 六 女子的說話。(一12~14。) 七 王的贊美。(一15。) 八 女子的回答。(一16~17。) 九 王的說話。(二1~2-也有人認為二章一節是女子說的話。)
十 女子的贊美和享受。(二3~6。) 十一 王的囑咐。(二7。) 2 脫离己的呼召(二章八節至三章五節) 一 脫离己的呼召-(一)复活的能力,(二8~9,)(二)复活的丰富,(二10~13,)(三)十字架的呼召,(二14,)(四)除去攔阻。(二15。) 二 拒絕和失敗。(二16~三1。) 三 醒悟和恢复。(三2~4。) 四 王的囑咐。(三5。) 3 升天的呼召(三章六節至五章一節) 一 新造-(一)完全的聯合,(三6~11,)(二)新造的美麗,(四1~5,)(三)女子更深的追求。(四6。) 二 升天的呼召-(一)呼召,(四7~8,)(二)無聲的答應,(四9,)(三)里面的關系。(四10~15。) 三 愛的生活-(一)新婦的答應,(四16,)(二)主的答應。(五1。) 4 复活后的十字架更厲害的呼召(五章二節至六章十三節)
一 复活后的十字架和女子的失敗-(一)更厲害的呼召,(五2,)(二)推諉,(五3,)(三)開門,(五4~5,)(四)隱藏,(五6,)(五)受傷,(五7,)(六)求助于耶路撒冷的眾女子,(五8,)(七)她們第一個問題,(五9,)(八)女子對良人的印象,(五10~16,)(九)她們第二個問題,(六1,)(十)女子的回答。(六2~3。) 二 幔子里的生活-(一)良人的贊美,(六4~10,)(二)女子的工作,(六11~12,)(三)女子的進步。(六13。) 5 神的工作(七章) 一 工人的配備。(1~9。) 二 与主同工。(9~13。) 6 肉體的嘆息(八章)
一 盼望早脫肉體的嘆息。(1~3。) 二 良人的囑咐。(4。) 三 在被提以前。(5~14。) |
拾穗
基督是我們的滿足 一篇【罪】 二篇【恩典】 三篇【神的話】 四篇【基督的完美】 五篇【信心】 六篇【平安】 七篇【引導】 七篇【引導】 八篇【謙卑】 九篇【試煉】 十篇【交通】 十一篇【屬靈的爭戰】 十二篇【盡心】
|
【基督是我們的滿足 】
第十二篇【盡心】
『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為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為至寶。』(腓三8)
詩:我已找到大愛寶庫,在地仍作天路客;天上我賞識祂豐富,如祂知我無阻隔。
絕對奉獻給主,乃人心彼此間最有力的聯繫。這種奉獻剝脫人的『已』,使人心思相同,意念專一,因為大家只有一個共同的目標。
當榮耀在望,基督在前,我們能否真誠的說,『我只作一件事』呢?你的眼光向著那裡呢?你的腳步轉到那裡呢?神只有一條路——就是基督。
保羅在大馬色路上看見了基督,就馬上捨棄自己的尊嚴,法利賽人的背景,宗教的觀念,以及其他的一切;他將這些東西都當作有損的,為要得著基督.......。人們談論犧牲,試問如果捨去的是糞土,有甚麼犧牲可言呢?我們若認真的注視基督,身外之物就要變成糞土,棄之也就不難了。物之於我,其價值如何,乃視我心如何把它衡量為根據。
我盼望神保守你們脫離一切的捆綁,卻願受基督的監禁,讓祂這安穩和喜樂的捆綁在我們身上,越過越緊。
一切真實的奉獻,都是以基督為首要的目標,其次就是在地上屬祂的人;再其次就是世人——靈魂第一,身體第二,最後是他們各種需要。
基督的愛在十字架裡激勵我們,叫我們因著祂的愛,把一切奉獻給祂,好像祂為我們完全捨去祂自己一樣......我們面對著祂這樣的大愛,就不得不輕看自己,並且看見我們不是屬自己的人,乃是主用重價買回的。
『我們不是屬自己』這一個意念,加深我們裡面全心為主的要求,並消除一切自詡功勞的思想。
仰望主耶穌,能叫我們撇下所有。
完全跟隨基督,是厲害的功課,不是世界與人天然的心所經得起的。
我們在天然關係裡活著,應該像不在天然裡活著,乃是披戴基督而在天然中間。
妻子可能給丈夫很大的幫助......比方說,丈夫在事奉工作上,遇到難免的疲倦和試煉時,妻子就給他堅固,勉勵和安慰......。但千萬不要叫他鬆弛下來。妻子有時喜歡佔有丈夫,如果是主的工人,這種情況就為患甚大。我知道有一個作妻子的,就是這樣害了一位工人......。丈夫當然要照顧妻子,要體貼入微,不可把她置諸腦後。但是一個主的工人的妻子,必須把丈夫的職事,擺在自己之先...。一個智慧的妻子,自己該先尋求主,把主擺在丈夫前面的首位上,卻仍照樣愛丈夫。這是一個連結之約,她丈夫必定尊重並寶貴她,主也必定如此。
哦!到那日,我們必要發覺,以前所有不是從心裡奉獻給主的,都是虧損,且是可鄙可厭的!
摘自──基督是我们的满足 |
美好的證據 (希伯來書十一2)
第一部 1918至1959年 1、美南陽光 2、青蔥十八 3、她來自中國
|
【葛培理傳】
3、她來自中國
棕色頭髮,淡褐色眼睛,芳齡二十,她是芝加哥近郊惠敦學院的二年級生。
1940年秋,她在東布蘭卡特堂門口看見一個金發小伙子衝下樓梯,“他很高很瘦,颼聲就走過了。”她忖道,“這個人真有勁兒,清楚知道自己要去那裡!”
她名叫鐘路得。路得的一位世伯曾告訴她要留意一個很特別的青年牧者,他名叫葛培理,只是路得還沒有碰上這個人。幾天后,路得參加一個為主日學老師禱告的聚會,眾人在威里斯敦堂分組後,就到不同的房間去禱告。
“各人輪流禱告。我忽然聽見隔壁有一個人在禱告,我從沒有聽見像他那樣禱告的――我知道這個人真的在與神講話!我覺得這個人對神有十分不尋常的認識。
”
培理到惠敦來念一年級。大學教育是他夢寐以求的機會。恰巧惠敦的新校長艾得曼有一個親戚在佛羅里達認識培理,給他提供一個入學機會,培理就此進了惠敦――儘管惠敦遠在他甚感陌生的北部。為了支付學費,培理和一位學兄史列特一起當貨車司機――史列特其後更介紹培理給路得認識。培理一見路得即神不守舍。
路得和培理在白雪皚皚的主日下午一起聽《彌賽亞》演唱會,其後到連教授家吃晚飯。培理回憶說他“簡直不能相信世上有這麼美麗溫順的女孩子”。二人站在校門樹下款款長談,之後培理寫信給媽媽說,這就是他要娶的女孩子。那時路得還沒有愛上“阿培”(她一向這樣稱呼他),但那個主日晚上她跪在床邊向主禱告說,“能夠和阿培一起事奉你一輩子,那就是我無比的福氣。”
鐘路得生於中國江南,父母來自維珍尼亞州。鐘仁溥是長老會差會的外科醫生,雖然面對中國內戰和日軍侵華的艱難日子,仍能排除萬難,在中國協助建立了一所頗具規模的差會醫院。鐘爸爸形容女兒說“她小時候非常屬靈,也非常調皮”。鍾家有三女一子,路得排行第二,弟弟是老么。路得的青少年期大都在亞洲度過。惠敦學院的女舍監形容路得說,“她非常可愛迷人,衣著高雅,是我所見最有基督徒美德的女孩子。她天資聰穎,不論選擇什麼行業,必有出頭的一天。論到體態、活力、修養,她都是傲視同儕。”
拜倒在路得裙下的為數不少。培理在首次約會後回到賈恩同教授家(他當時寄居在賈恩同家),頹然倒在椅上。賈教授記得培理嗟嘆說“自己與路得無緣,沒有值得對方愛慕的地方”。
路得對培理的印象卻恰恰相反。 “他有一份認真,一份深度,比其他的男生更老成。他是一個成熟的人,一個認識神的人。他有人生目標,專心矢志向著目標前進。他比我所見的任何人更想討神喜悅。”她也看出他非常聰明,雖然某方面較為“戇直”。路得對培理的唯一埋怨,是雖然他的性格有有趣的一面,“但整體上對人生太過嚴肅――他不會花時間看球賽,所有約會都在前赴講道聚會的途上!不過,他雖然極度專注於講道,還是不失他獨特的吸引力,處處替人設想,叫我甜在心頭。”
愛苗漸長,情愫漸生。路得的意向是到西藏去宣教,甚至願意為此捨棄兒女私情。培理雖然也非常關心宣教工作,卻不覺得神要他去宣教;他也相信路得較宜相夫教子,而不是去開荒宣教――假如她要嫁人,則非自己莫屬!培理只好耐性地等。
1941年,鐘爸爸回美國述職;同年夏天,路得和培理訂婚。
回到惠敦,路得再次擔心結婚會否等於背棄那清楚的宣教呼召――除非培理也有意去西藏。培理為此禱告,但神沒有那樣的帶領。終於培理問路得,“你是否相信神將我們放在一起?”路得答,“相信。”培理指出,聖經明說丈夫是妻於的頭,“神會帶領我,你就要乖乖的跟在後面。”路得憑信心同意了。
路得比誰都更能開闊培理的眼界。對培理的儀容舉止,路得不用怎樣提點他(葛培理不是慕迪),但她具備良好的修養,且見識廣博,對藝術和文學也頗有造詣;是路得使培理不至於過度嚴肅、不苟言笑。且叫培理裡頭的小男孩不至完全絕跡。抑有進者,路得一家是忠誠的長老會會友,使培理心中一個秘而不宣的偏見得以消除――就是以為主流教會不會有忠於聖經的活潑信仰。從路得一家的信仰實踐,培理更能肯定惠敦所教導的功課:健康的福音派必須以整個基督教為視域界限。
與一般人的想法相悖,培理在惠敦的主修科目並非神學,而是人類學,系主任是格里哥利亞教授。這是一門刺激的新興學科,培理成績不俗,若非1941年秋發生的事,他有可能以優等榮譽畢業。
艾得曼校長有意辭去半職的牧養工作,他半職牧養的教會名為惠敦格連艾連聯合福音堂,是一家小型獨立教會,以往由學生負責牧職。經艾得曼推薦,長執會聘請了培理填補艾得曼的職任。在這之前,培理總會在假期奔回佛羅理達主領青年佈道大會。
順音堂租了一個小禮堂來聚會,地方很小,基本上只用作講道,但許多學生和教職員以之為自己的教會。一位教授這樣描述培理的講道:“節奏明快,鏗鏘有力,單刀直入,有話直說,一針見血,毫不拖泥帶水。”也許培理會過份誇張,讀錯字音,甚至有點兒哈姆牧師的影子,但禮堂總是座無虛席。照路得的記憶,亦是當年惠敦學生所見證的:“不是他的誠懇或手勢令人難忘,令人難忘的是你覺得向你講話的是阿培旁邊的那一位。在他的聲音之外,彷彿還有另一把聲音。”
福音堂的工作,再加上基督徒學生會會長的職份,使培理無法專心用功,不過培理學習心志始終如一。他有幸成為連教授的入室弟子。連教授本來是遊歷甚廣的公僕,加入惠敦後,尤精於活用聖經知識透視政治經濟時局。自此,培理對美國政治經濟大感興趣。
“珍珠港事件”後,培理有志當隨軍牧師,軍方叫他念完大學再說,而校方則勸他不要參軍。軍方又要求他學成後再念一年神學或牧會一年,才可以申請隨軍牧師職位。培理沒有和路得商量,就答應了一份牧職,這叫她非常生氣。培理要去服事的教會,位於芝加哥附近西泉鎮,一個典型的中上階層近郊住宅區:筆直的街道,房子前的草地都是沒有籬笆的。這鎮信徒聚會的地方有十多處,包括一所頗具規模的循道會中心一-還有一家欠債未清、位於地下室的浸信會教會,也就是培理畢業後走馬上任的教會。
1943年八月十三日星期五,培理和路得在北卡的蒙特列特長老會退修中心舉行婚禮。這中心位於北卡的山間,路得一家因戰事影響而未能回去中國事奉,如今在美定居。婚後培理和路得在藍岭山上一座小屋中歡度蜜月,然後搬進伊利諾伊州西泉鎮附近軒斯岱鎮一個小小公寓單位裡(因為在西泉找不到住處)。他們新居離寶靈敦鐵路主線只是一條街道之遙,入住的第一個禮拜,他們覺得每列火車都像要穿過客廳似的。
培理默然接受路得的早期烹飪實驗,不發半句怨言。同樣,路得對培理那混亂的桌面和掛毛巾在浴室門頂的行徑,也是視若無睹。夫妻二人氣質截然不同,想法也不同。
“如果樣樣同聲同氣,成長空間反而不大。”路得多年後論道,“幸福婚姻不是偶然的,乃是經年累月勞苦的收成。”兩口子相愛的心,很快就很深很穩。
新教會(名為“鄉村教會”)的人愛聽培理講道,也愛看他花花綠綠的襪子和領帶。聰明大方的路得雖然衣飾不多,同樣得人歡心。培理領導會友在鎮內逐家逐戶的探訪,走訪店鋪主人,尤其著重探訪那些其它傳道人不願或不敢接觸的人。培理又和范甘平創立“西郊專業男士會”,在冬季舉行了七次餐會。培理親自與位高權重、日理萬機的行政人員個別談道。不久,這些餐會即有超過三百位男士靜聽這佈道者的宣講。
培理愈來愈明白牧者在佈道工作上的重要性。不過,在世界大戰期間,一家近郊小教堂又算得什麼呢?他焦急地等候著隨軍牧師的職任。
1943年十月初,叨雷•瓊森來了一通電話,邀請培理的鄉村教會替代他負責一個電台節目。瓊森是一家蓬勃教會的牧者,又是新約希臘文教授,在芝加哥以福音廣播著稱。培理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瓊森請他替代的乃是直播節目“夜間歌聲”,這節目長四十五分鐘,內容有講道和詩歌,逢主日晚上十時一刻在芝加哥一家大型商營電台播放。
廣播開支是每週一百美元,而培理必須與電台簽訂第一期合約,提供至少十三週的節目。其時鄉村教會每週的認獻金額為八十六元五角,不過信徒努力募捐,籌得五周廣播的經費。
培理雀躍萬分。當時芝加哥有一位著名基督徒男低音在美國廣播公司的聖詩節目甚受歡迎,他名叫薛百利,三十七歲,加拿大出生,他的詩歌“我寧願有耶穌”早已膾炙人口。薛在一家電台任職節目經理及播音員,培理冒昧前去找他,但被接待員禮貌地賜閉門羹。培理正準備轉身,念頭一轉,對自己說:說什麼也要見他!我一定要見他!於是大步走進辦公室找他。
薛有禮而謹慎,培理則死纏不放。 1944年一月,薛百利主持的“夜間歌聲”啟播,把從西泉鎮來的福音信息傳送到大氣中。
芝加哥一帶的青年人開始在自己教會的黃昏聚會後跑來一睹薛百利的丰采,親聞他的歌聲。來信多,奉獻也多了,不僅支持了廣播,也使培理能夠嚴肅地把抵押教堂的文件放在餡餅盤子上當眾燒了。培理的南部腔調如今刻意地減輕了,深受北部人歡迎。他的講道自成一格,愛以新鮮的新聞和世界大事為題,襯托出基督是世人當前急需信靠的主,令聽者樂聽;不過培理亦毋忘催促聽者從速作出生命的抉擇。
1944年春,瓊森把更大的機會帶給培理。瓊森一直為著每個週末湧到芝加哥的好幾百個士兵心焦如焚;這些士兵粗野冷傲、滿眼淫色、目空一切。
1944年四月最後的星期六,瓊森終於找到接觸他們的方法。他在明尼亞波里第一浸信會出席了由三十歲商人喬治•威爾遜籌辦的青年歸主大會--威爾遜相信只要有正當好玩的活動,加上絕不妥協的基督信仰訊息,軍人和平素不上教堂的平民就會有興趣聽福音。瓊森回去後,馬上成立“芝加哥青年歸主協會”,並在毗鄰美軍俱樂部中心的大音樂廳預訂了二十一個週末晚上場次。這音樂廳有三千座位,芝加哥人都說瓊森瘋了。
瓊森邀請培理擔任頭一場佈道大會的講員。事實上,瓊森想請什麼名講員都可以,但他希望找一個與他同一異象的青年牧者,因他相信青年牧者會比較明白青年一代。而且瓊森深信論到向青年人佈道,葛培理是無可匹敵的。
瓊森說培理“為這機會興奮不已,但也害怕不能勝任”。
1944年五月二十日,週末黃昏,二人在大音樂廳的後台集合。培理來回踱步,咬著指甲,手心冒汗,喉嚨髮乾(他說這是他一生中最差勁的怯場經驗)。一起禱告完了,二人走到台上。他們已有默契,只察看主場內的座位,希望至少這部分會滿座。主場滿座。他們往樓座看,第一層滿了,第二層也滿了,只有最高一層較為疏落。估計當晚共有二千八百人出席,大部分是軍人。
節目相當緊湊:演唱、器樂演奏、會眾同唱、讀聖經、禱告,然後是培理講道。他講得十分流暢自然,“我漸漸放鬆,感到自己只是神的出口而已,渾然忘記場內的聽眾。”當培理邀請人將自己付託主,他很驚奇竟然有四十二人走到台前――在當年這已是很好的反應了。
十月,培理受任陸軍少尉,等待奉召到哈佛神學院接受軍牧訓練,不料突然染了腮腺炎。 他病得極重,也極痛。有一晚他發燒得厲害,路得以為他活不了,他臥床六週,瘦骨嶙峋。後來憑著一位聽道者的捐獻,滿心感謝的到佛羅里達去療養,瓊森也到了佛羅里達。在邁阿密的一艘漁船上,二人盡情享受培理的至愛:佛羅里達的陽光。瓊森訂下一個大計:要在全國各地舉行週末佈道晚會,為要得著全國的青年。按軍方慣例,病癒人員只可擔任文職,培理於是辭去軍牧及教會職任,憑著瓊森籌得的經費,成為“青年歸主協會”第一位全職同工與佈道者。
培理和瓊森所見相同。這也是使美國、加拿大、全世界重歸基督教信仰的先機。
摘自──葛培理(鲍乐基著) |
珠璣語錄
|
摘自──大光禱告讀經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