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屬靈操練 (1-3-2010)
操練身體,益處還少;惟獨敬虔,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四章8節)
操練敬虔就是操練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的美德。
詩歌欣賞
|
【又是一年正起首】
這首詩歌(《聖徒詩歌》第712首)的作者是海弗格爾(Frances Ridley Havergal,1836-1879)。她是一位一生奉獻給神而大有恩賜的姊妹。神藉著她寫給我們很多奉獻的詩歌。論到她寫詩的經歷,她說:「寫詩對我來說是一種禱告,因為我從來沒有單獨的寫過一首詩。不論是構思或靈感,我求神給我每一句、每一字。我覺得好像是小孩寫作一樣,每寫完一句要問媽媽下一句呢?當主向我低語時,我就存喜樂感謝的心記下。 我所有的詩,都是這樣寫成的!」
這一首詩歌是海弗格爾在1874年初寫給她親友的賀年卡上的賀詞及禱文。願在這今年的一開始,讓我們重新定位,調整方向,重新把餘生獻上,經歷詩人所說:新的一年——新的起首,新的依傍,新的信望,新的憐憫,新的訓練,新的實驗,新的開啟。
如果你不利用這一天來愛主,你就要失去這一天。───勞倫斯 |
|
學習禱告
|
【讓我們學習這樣的禱告】 主啊,我謝謝你,因你以圣召召我,不是按我的行為,乃是按你在基督耶穌里賜給我的旨意和恩典(參提摩太后書1:9)。我知道你對我的計划在我認識你以前,就已經存在,而你也會使那計划實現。求你幫助我行事為人都能与蒙召的恩相稱(參以弗所書4:1)。我知道你對我有特定的計划,而我生命的目的也要在現在達成。幫助我在每天的生活中,能夠時時想到你對我生命的旨意和呼召。我要放下所有的驕傲、自私,以及其他會妨礙你計划的事。我不要因為沒有照你的方式生活,而錯過了你對我生命完全的旨意。那些沒有忠心為你而活的日子,我要認罪悔改。從現在開始,求你幫助我用你的方式生活。
主啊,幫助我了解你對我的呼召。也請你把我可能會有的沮喪拿走,轉而用喜樂代替,使我能時時期待你要透過我成就的事。求你使用我做你的器皿,讓我對那些你放在我生命中的人能有好的影響。幫助我能在信心里安息,知道你的時間表沒有錯誤。不管你呼召我做的是什么,我知道你都會賜我能力完成。
求你幫助我,不受那些會使我脫离你計划的事吸引,以致無法完成你對我的旨意。愿我永不偏离你要我成為的樣式,以及你呼召我做的事。求你賜我生命的异象,幫助我堅定地相信,我的生命是有目的的。我要將對自我的認識和生命的目的交在你手里,求你讓我知道我現在做的是否是我該做的。但愿你在我生命里所建造的,都能持續到永久。我不要浪費時間追求那些不是你為我預備的事。幫助我能對所處的環境知足,也幫助我明白,你不會永遠讓我停留在此。
主啊,我知道 "万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羅 8:28)。我不想事先假定自己知道那個旨意是什么,也不想因花一輩子的時間在摸索該做什么,而錯過了目標。因此,我要求你讓我清楚看見,你在我里面放下的恩賜与天份是什么。當我在其中成長時,也求你引導我走正路。請你賜下能力,讓我能按你的旨意發揮天份。也愿你為你榮耀的緣故,使用我所有的恩賜。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摘自───如何為你自己禱告 |
|
舊約知多少?
舊約概論 摩西五經概論 創世記 出埃及記 利未記 民數記 申命記 約書亞記 士師記 路得記
|
【路得記】
一、書名 本書名稱來自書中女主角路得。「路得」這詞也許就是希伯來文reeiut的摩押音譯,意思是友誼、聯繫。
二、作者寫作時地 參士師記。但也可能是大衛作王之後有人寫的(參四17,22)
三、背景 與士師記同。全書包括時間約十一年(一4,四13),事情發生地點包括摩押地和迦南地。書內雖未提任何士師之名,惟所記之事可能發生於基甸任士師期間(約1190-1150B.C.),因當時曾有一次饑荒出現(士六3-4)。 路得記故事以收割為背景,猶太人每年過收割(五旬)節時會誦讀此書。
四、主旨 本書寫出士師時代另一面的景況。神在黑暗世代中,藉外邦女子對婆婆愛的跟隨,引進了大衛王的世代淵源。同時本書也披露了近親救贖者的功能,藉救贖和聯合,人得到真安息。
五、鑰字與鑰節 1. 鑰字:安息(與平安,安身之處同意。一9,三1),贖(四4,6),親屬 2. 鑰節:16-17,四4,17
六、重點思考
1. 本書可稱為士師記的附錄。士師記是一本黑暗、慘痛的歷史,讀時令人失望、歎息。但在這時期,神給我們看見一個外邦女子信心的佳美,她的信心與墮落的以色列人成一強烈的對比,而且她的家庭影響了整個以色列的歷史,甚至影響了全人類的歷史,因為後來大衛王和救主耶穌都從這家出來。在士師時代神並沒有丟棄以色列人,一方面興起一些士師來施行拯救,這些士師是英雄,人人皆知;另一方面透過一個平凡的女子,她沒有才能,沒有作過大工,但因有真誠的信心和愛心,作出正確的選擇,神能從她生出大衛王,徹底結束士師敗壞的時代,也成為以色列和全人類救主的先祖(參太一5,16)。由此亦說出了神豐盛之憐憫和偉大的救贖,因為一個本來過了十代也不能進入耶和華會中的摩押女子(申廿三3),藉波阿斯的贖回竟能蒙大恩,表明神的恩典會因信的緣故臨到外邦人。
2. 本書並沒有明言神直接的作為,但在短短四章85節中,神和耶和華的名出現了23次。書中隱約表明神的性情和作為,如他的旨意、主權安排、恩典、聖潔、保守,以及普世性的救恩。再者,此書顯示神在敬畏他之人中的地位,並且介入他們的生活。在一個充滿敗壞,混亂和痛苦的景象中,仍有一些屬神的人,過著光明、滿有愛心見證的生活。
3. 本書是一本愛的故事,證明愛的能力可勝過一切艱難。本來一個青年寡婦完全有理由也有機會,撇棄她的婆婆另覓出路,可是她對婆婆始終是又忠又愛,不捨得分離,極可能是拿俄米對獨一真神的單純信仰,吸引了路得,產生這婆媳之愛,值得今天信徒仿效。其他如主僕之愛,男女夫妻之愛,尤其是神對人的愛和眷顧,都值得我們深思。再者本書亦表明婚姻--男女的愛--是非常鄭重的事。波阿斯必須按規矩加上眾民、長老們的見證和祝福,才能正式迎娶路得(四11-17),這讓我們明白婚姻是何等神聖、高潔、莊重的人生大事。
4. 路得記是解釋「救贖」的最好實例。路得從苦境轉回,是根據至近親屬的買贖原則,「至近親屬」是指血統上關係密切者,而「買贖」則指為了恢復原況而必須付上相當的代價和犧牲。她可算是預表被律法隔絕的外人,竟因信心的抉擇,在窮困無望時,蒙了波阿斯(預表基督)之恩被贖回,藉婚姻與他聯合。基督實是神人,是全豐全足的(可譯作富有的大能者,參二1),是與我們有血統關係的近親(參三12;利廿五25),他關心我們,恩待我們(參二5等),當我們求他的寶血遮蓋時,就祝福我們(參三章),並肯付出重價買贖我們,更與我們聯合(參四章),實在配得我們敬拜愛戴。 |
拾穗
基督是我們的滿足 第一篇【罪】
|
【基督是我們的滿足 】 原序 這一本書,是從罕有的話語職事里精選編印而成。它的主題是基督--就是在各方面滿足我們全人一切需要的基督。這樣的職事,只有圣靈才能賜給。正如主親口所說關于保惠師那句話:“祂(保惠師)來了,就要為我作見證”。在此讓我多說一句,這些選錄的話語,誠然是礦藏開采的原金塊,但是,必須經過精細的察驗并證實,才能找著它真正的价值,猶如作者其他的著述,它們构成一個丰富的寶藏,誰挖得最深,誰就得著最多。 謹以上面一點的解說,作為本書的小影。并深切仰望神的祝福,但願每一位真誠的讀者,都能發出基督的香气,像本書一樣。 ──約翰達秘(John N.Darby) 著第一篇 【罪】
『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羅三23》
詩:父阿!你的大愛尋找那遠離你的罪囚; 你兒子工作使我們回家——享平安自由!
從神看來,一件罪比較我們看一千件罪,甚至世界上所有的罪,都更可惡。這一個罪,就是人憑著自己獨立意志而有的行動,而這個獨立意志,就是犯罪的原則。
神雖然能赦免並洗淨一切的罪,但祂不馬虎的讓一件事隨便過去。基督就是愛;我越是一個大罪人,就越需要祂。假定說,即使全世界上的人所犯過的罪,都集中在你一人身上,也不能攔阻你信靠基督,而藉著祂來到神的面前。
關於人如何寧願倚靠人,而不倚靠神的情形,請看一看人的實在光景,便可知道。比如說人被鄰舍請求去作一件事,雖然良心明明警告他說,此事乃是神所憎惡的,但他因為怕得罪朋友,郤大膽的去作而不怕得罪神。
犯罪與『敬虔』是連在一起的;若裡面沒有敬虔的實際,那麼越多摸神的事物,其危險性就越大。
雖然我們的心缺乏罪的感覺,但當基督喝這苦杯而為我們擔罪時,卻是滿有這個感覺的!如果我們的心,不覺得罪的重壓(當然不如主耶穌感覺那樣厲害),或者連一點的感覺都沒有,連起碼最微弱的程度也缺乏,換句話說,若是對於罪的認識,是等於零,那麼我們就是從來都沒有摸著主耶穌的心意。
亞當犯罪就離開了神,他以為撒但能給他更美之物,又認為撒但與神相比,或許是更好的朋友;但他後來喫過苦頭,就發現撒但是說謊者,並且實際上撒但是無能把所應許的東西賜給他的。亞當由於喫了撒但的餌,連毒鉤也吞了下去,結果:『罪的工價就是死。』
十字架上那位是聖潔無疵之萬福的人,竟成為被神所棄的,這是擺在世人面前一件何等的大事!難怪當那位神真實忠信的見證者,向父神呼求而遭離棄的時候,日頭就變黑,天地都烏暗了(日光本是象徵神的榮耀在自然界的中心,也表彰祂榮耀的見證)。祂竟然被神離棄!這是甚麼意思呢?這十字架於我個人有何關係呢?有一個關係~我的罪。這是空前絕後,又是最莊嚴肅穆的一個時刻,實非我們頭腦所能想像的!
基督,祂寧捨身流血,也絕不願容讓一點罪在神面前,有蔓延為害之餘地。恩典一旦開始在人心中動工,馬上就產生罪的感覺;同時基督的大愛就充沛著人的良心,以加深人知罪的感覺。如果說這個感覺是深,這是因為對基督大愛的感覺也深。
摘自──基督是我们的满足 |
美好的證據 (希伯來書十一2)
引言
|
【達秘小傳 (John Nelson Darby 1800-1882)】
引言
縱有百萬人直接或間接受到達秘生活和工作的屬靈影響﹐但是很少人真真認識這位被神大用的僕人。有人稱他為"末世的特土良"(TheTertullian
of these last days)﹐因為他一生參加了無數的辯論。我們知道特土良乃是第二世紀後半葉的人﹐與里昂主教伊倫納(Ireneaus﹑Bishop
of Lyons)同時﹐是位著名的辯論者。然而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察﹐因為他許多辯証的著作雖然似乎證實這種看法﹐可是爭辯並非他的特長。
依照人類的歷史﹐每個運動都有一個領袖﹐這是一件不辯自明的事情。時候到了﹐那人就會出現。照樣在十九世紀初葉﹐當這屬靈的動開始之時﹐神所要用的器皿也應時而生。這個運動通常被指稱"弟兄運動"(Brethren)﹐時常被誤稱"匹茅斯弟兄運動"(Plymouth
Brethren)。經過半世紀以上的不斷辛勞﹐達秘慇懃的教導而且付諸實行﹐堅持處在當前宗教的紛亂之下﹐基督身體的每一肢體仍有責任和權利﹐竭力用和平彼此聯絡﹐保守聖靈的合一(弗四﹕3)。
他對於教會﹐就是基督身體的看法﹐既高貴又榮耀﹐與當時許多在基督教裡居高位之人的觀念大大不同﹐可是這種看法在屬靈人中間卻得著了共鳴。他主張說﹕"教會是個謙卑屬天的身體﹐在地上並無任何地位﹐如同原初的情形一般﹐受苦猶如她的元首受苦﹐似乎不為人所知﹐卻是人所共知的一一她是在地上一個不屬地之天上事的見證人。"
當時在英語國家的社會和宗教情形非常黑暗﹐雖有一絲復興佈道的光線﹐但是黑暗情形並未解除。有人提起當時的牧師﹐這樣說﹕"他們並不小心按時分生命的糧給他們的羊群吃﹐所傳的道至多不過是一種屬肉體麻木靈魂的倫理。他們以人的靈魂當作買賣﹐接受牧師的俸祿﹐卻一年只見教區內百姓的臉面一次。"另有人說到一個典型的牧師﹕"他實在沒有極其至高的目的﹐也無神學的熱誠。假如你要打破沙鍋問到底的話﹐我祇得承認他並不關心教區居民的靈魂﹐反而覺得和他們談論是浪費時間。如果他喜歡講神學的話﹐他或者要說﹐宗教在人心思裡所能產生的唯一健全效果﹐就是給他們一種朦朧有力的情緒﹐使他們在家庭和鄰舍之間﹐充滿了一種聖潔的影響。他以為受洗的習慣﹐比較受洗的道理更加重要。農民從禮拜堂所得的宗教益處﹐與清楚明白講章和祈禱文很少有連帶的關係。很明顯的﹐牧師並非當時所稱的熱心人。他既不辛苦﹐又不捨己﹐也不多多行善。"又有一位著名的作者說﹕"無可疑問的﹐禮拜堂和禮拜﹐都帶著一種冰冷的漠然空氣。"
就是在不從國教的團體中間﹐當時的光景也充滿了冷酷的排外態度﹐幾乎等於法利賽派。他們的盼望竟然寄託于政治的改革上。整個的基督教看來都在打盹睡覺。猶如在復造的時候﹐淵面黑暗﹐神的靈運行在水面上﹐現在在各宗派裡面信徒的心被打動﹐起來查攷聖經。這是一個不變的原則﹐當人這樣查攷聖經的時候﹐天上的亮光就照入他們的心思﹐於是就有人起來跟從。
摘自──教會歷史人物《達秘 》 |
珠璣語錄
|
v 暗中、熱切、和滿有信心的禱告,是一切個人敬虔的根本。---William Carey v 真正的禱告具有創造生命和改變生命的力量。---Richard J. Foster v 渴慕禱告就是禱告,這是渴慕的禱告。---Mary Clare Vincent v 恆切禱告且盡心服事的人,以手捧心,上呈與主。---St. Bernard
摘自──大光禱告讀經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