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 (週五 ) 讀經: 路廿三26~56
主題:主耶穌受難的經過
內容:路加福音第廿三章26~56節記載了主耶穌受難和埋葬的經過。26節記載主被帶去釘十字架,兵丁命令一個名叫西門的古利奈人替主背十字架。27~31節路加特別記載那些婦女為祂痛哭,而祂要他們為自己和自己的兒女哀哭,因為審判的災禍將至。然後主說:「這些事既行在有汗水的樹上,那枯乾的樹,將來怎麼樣呢?」32~33節記載祂被帶到髑髏地釘十字架,有兩個犯人同時被處死。34節記載主在十架上祂高呼:「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34~42節記載了主耶穌被釘十架時,人們各種不同的反應:(1).兵丁拈鬮分祂的衣服、戲弄祂,向祂挑戰,祂若真是是猶太人的王,可以救自己,(2)百姓冷眼旁觀的觀看,(3) 官府也嗤笑祂,祂若真是神所揀選的,就當救自己,(4) 同釘不信的犯人譏誚主為何不救自己和他們,(5) 另一個犯人求主得國降臨的時候記他。43節記載主應許那個悔改的犯人,他們要一同在樂園裏。44~49節記載死時的景象。從正午到下午三時,天地變黑暗,殿裡的幔子從當中裂為兩半。接著,祂喊叫把自己的靈魂交在天父手裡,就斷氣了。一個羅馬百夫長看見這景象,就歸榮耀與神,並說:「這真是個義人!」聚集觀看的眾人都捶著胸回去了。有一些忠心跟從耶穌的人,包括從加利利跟著他來的婦女們,也都看見這些事。50~56節記載約瑟去見彼拉多求主耶穌的身體,並把祂葬在沒有葬過人的石墳中。而加利利來的婦女們跟在後面,看到墳墓和祂的身體,就回去預備香料香膏。
重點:本段有五件值得我們深思的事:
大綱 |
經節 |
鑰意/應用 |
西門代背十字架 |
26節 |
遇見祂,就是十架道路的開始,也是蒙恩之始。我們 為主受苦與蒙恩,豈是偶然? |
婦女們為祂痛哭 |
27~31節 |
看見祂,飽受憂患,面容憔悴,傷痕累累,就禁不住號咷痛哭起來。十字架的苦難,壓出祂豐富的汁漿,我們是否聯与祂這「有汁水的樹」? |
和犯人同釘十架 |
32~43節 |
十字架上的主是為罪死(Die for sin),得救的強盜是向罪死(Die to sin),滅亡的強盜是在罪中死(Die in sin)。十字架的功效是否使我們蒙光照、認罪悔改? |
釘死的景象 |
44~49節 |
十字架上的主對人無限赦免,對神完全交託 ,對己完全死絕。主為我們捨生命,而我們為祂捨何情? |
被埋在新墳裏 |
50~56節 |
約瑟鼓起勇氣承認信主,婦女們跟隨到底。我們是否對主的事留心到底? |
鑰節:「還有一切與耶穌熟識的人,和從加利利跟著祂來的婦女們,都遠遠的站著,看這些事。」【路廿三49】
「那些從加利利和耶穌同來的婦女,跟在後面,看見了墳墓,和祂的身體怎樣安放。」【路廿三55】
提要:這個故事的結尾很優美。這一群婦女是從加利利一路跟隨主耶穌到耶路撒冷,別處的福音書均詳載她們的名字(太廿七56;可十五40;約十九25) 。當其他的門徒棄主而逃(可十四50)時,她們卻沒有離棄祂,仍一步步的跟隨祂到了十字架下。她們寶貝與主的同在,不論生死,不計榮辱,仍願陪著祂渡過臨終前的痛苦。路加記載了這些站在十字架前的婦女(49節) ,親眼看到她們所愛的主的雙手和雙腳被釘子刺穿,親耳聽到祂痛苦的呼喊聲。此時,她們所愛的主在痛苦和羞辱中慢慢死去,她們的心都碎了。然而她們仍沒有失去愛主的心,當主被埋葬時,她們跟著約瑟到墳墓那裡,十分關懷的看他如何安葬主 (55節) 。接著,她們又去預備香料香膏,在安息日之後好去膏主的身體。這些婦女平常默默地跟隨並服事主,她們雖不能夠為主做大事,但她們為祂做了她們所能做的,就是忠心的跟隨並服事祂到底。她們勇敢的行動乃是發自對主始終不渝的愛。今日在教會中,何等需要這樣一般「瘋狂愛主的情人」。但願她們對主的愛,也能感動我們,使我們一生緊緊跟隨祂,愛祂,服事祂。
【為我你捨何情?】
v 有一個畫家,畫完一幅主耶穌釘十字架的像以後,又替一位流蕩的女孩子畫像。當他正在注意描畫之一時,那位女孩子看到那幅主耶穌釘十字架的圖畫,心裏覺得非常驚奇,為何這位慈顏悅色的人,竟被釘在十字架上﹖因此常問這位畫家,.那個畫家被她問得很煩,只好停止他的畫筆,就把主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拯救罪人的事,從頭到尾講給她聽。這位女孩子很受感動,流淚問道﹕「他為你捨了性命,你為他捨了什麽呢?」這位畫家聽了這話,非常受感,就把這句話題在旁邊﹕「我為你捨了這些,你為我捨去什麽?」這畫後來陳列在一博覽會裏。那時有一年青的伯爵,名叫辛臣鐸夫,前往博覽會參觀,看見這幅圖畫,大受感動,久立呆望不去。畫上所題的話,更是扎心。這位伯爵後來成為主所大用的僕人,摩爾維亞教會的領袖。赫維格爾小姐曾經以此為題,寫了一首詩,就是我們所唱的聖徒詩歌 297首。
默想:在主的十字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然而十字架對我們有甚麼意義呢﹖我們對十字架的態度又是如何呢﹖
禱告:主啊,你為我們死,我們願為你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