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週二) 讀經: 太廿一23-46
主題: 重要的轉變
重點:馬太二十一23~二十二46記載反對主耶穌的人,盡力要從祂的話中拿住把柄,所以不斷地以問題來資問祂。在二十一23~27節,當主進到殿裏施教之時,我們看見祭司長和民間的長老質問主仗著什麼權柄教訓人並潔淨聖殿(23)。主不正面回答他們這一個詭詐的問題,因為知道他們是不懷好意;主反而問他們約翰的浸是從何而來(24~26)?這些宗教領袖不敢回答,因此主用智慧塞住了他們的口 (27)。緊接著主就說了兩個比喻。第一是兩個兒子的比喻,在兩個兒子的比喻中,主耶穌以大兒子口說不聽命後來卻遵行,小兒子口說聽命卻不遵行,來指責祭司長與長老指的不信和悖逆,定罪他們言行不一致的問題(28~32)。其次,在那個葡萄園的園戶殺了園主的兒子的比喻中(33~46),主說出家主派僕人們去收租金(果子),結果僕人們被園戶打、凌辱、甚至殺害(34~36)。家主於是派自己的兒子去收租金,本以為園戶會尊敬他,結果反而被園戶所殺(37~39)。結果家主來除滅園戶,將葡萄園轉租給別人(40~41)。藉著這個比喻,祂定罪他們(1) 霸佔葡萄園,侵奪神的主權;(2)逼迫、殘害神的眾僕人;(3)不尊敬神的兒子,並且暴露他們想殺祂的真正的動機。同時也啟示出祂是猶太匠人所棄的房角石(詩一百十八篇22-23),而猶太人則因棄絕祂而絆跌且跌碎,並鄭重的宣告『神的國必從你們奪去,賜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42~44)。宗教領袖們瞭解比喻是指著他們,所以想抓拿主耶穌,不過因為怕百姓,就暫時離開(45~46)。這兩個比喻說明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轉變。因著猶太教領袖棄絕主耶穌,神國的實際便轉賜給教會,所留給猶太教的,只不過是神國的外表空殼罷了。本段可分為三段:
(一) 質詢權柄 (23~27節) ──不信和敵對的問題。我們是否尊重祂的權柄?
(二) 兩個兒子的比喻(28~32節) ──言與行的問題。我們是否口是心非,口說一套,心想一套,行出來又是一套嗎?
(三) 兇惡園戶的比喻(33~46節) ──不肯交果子的問題。我們是否是忠誠可靠的園戶,而按時交果子嗎?
鑰節: 「所以我告訴你們,神的國必從你們奪去,賜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太廿一43)
提要: 兇惡園戶的比喻特別之處,在於其中的每個細節都有清楚的含意。比喻裏的(1)「葡萄園」代表神的選民(賽五7);(2)「家主」代表栽培以色列的神;(3)「園戶」就是猶太人的宗教領袖;(4)「僕人」就是神所差遣的眾先知;(5)「園主的兒子」就是主自己;(6) 其他園戶──就是主的教會。園戶把園主的兒子「推出葡萄園外」殺掉,指出耶穌是在耶路撒冷城外被殺的。園主要把園子「另租給那按著時候交果子的園戶」(41節),表明神要從不結果子的猶太人手中,奪回選民的地位,賜予那願意悔改歸向耶穌的外邦人,他們就是教會。耶穌還引用了詩篇的話,暗示其中的預言已在自己身上應驗了:主自己雖然被猶太宗教領袖厭棄,卻成了寶貴的教會基石。『房角的頭塊石頭』(參詩一百十八22;徒四11),就是用以建造教會(房)最基本、最重要、連絡全體的房角石(賽廿八16;弗二20~21;彼前二4~7)。而這塊石頭對於不信的猶太是絆跌人的石頭(賽八14~15;羅九32~33;林前一23;彼前二8);當主再來的時候,對於不信的列國乃是砸人的石頭(但二34~35,44~45)。接著主耶穌嚴肅而鄭重地宣告『神的國必從你們奪去,賜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43節)。就在猶太人愚昧地敵擋主的時候,外邦人就被主選上作為教會建造的主要材料。然而主的心是何等的傷痛。在路加福音十九章的記載中,我們看見主在這段時候為耶路撒冷哀哭。今天我們的生活,有沒有落在昔日猶太人的可憐景況中?願我們與主一同經營神所託付產業,並按時交果子,不讓主再傷心。
默想:凡侵奪神主權、逼迫神僕人、不尊重主的人,並失去神的託付。
禱告:親愛的主,幫助我能結果子以承受你的國。
【生命見證比話語更好】
v 有一商人,本來不信有神,並且極其屬世。可是,有一天他得救了。人就問他是怎樣得救的?他說,在我店裏有一夥計,是基督徒,我國他的好榜樣信了主耶穌。他生命的見證比話語更好。當我發誓時,他不斥責我,當我向他生氣時,他卻不生氣;因我尊重他的這種態度,我的不良習慣也就漸漸脫離了。他雖沒有勸我信主,但是在他身上的主耶穌,影響我比任何人都厲害。現在我藉主耶穌基督所得的永生,非常喜樂。
神在我們身上所期望的,就是要我們「能結果子」(太廿一43)──把基督活出來,彰顯出來。